子宮切除婦女使用雌激素荷爾蒙療法
2011.04.11
子宮切除婦女使用雌激素荷爾蒙療法
近日一項WHI研究分析發現,使用雌激素荷爾蒙療法的停經婦女在停止使用後,中風與血凝塊形成的風險立即下降,可是使用雌激素時罹患乳癌的風險降低情形,卻未因此改變。 該研究隨機取樣10,739位年紀在50-70歲之間,曾做子宮切除手術的停經婦女,形成兩個群體,一為使用雌激素療法,另則給予安慰劑。研究從1993年開始,至2004年由於該療法導致中風風險的持續增加,且無顯著健康效果而宣告終止。 該研究分析認為,使用雌激素療法時升高的中風風險,會在停止使用後數年間恢復正常,且一項到研究結束之後仍持續的好處是,降低的乳癌風險並未因停止使用雌激素而消失。然髖骨骨折的風險則隨療法停止後開始上升。該研究的主要作者Andrea LaCroix教授表示,這項研究讓50多歲的女性不必再疑慮短期使用雌激素療法會導致乳癌風險的增加,且可能還會因此降低乳癌、心臟病的風險與死亡率。 然而另一位評論者Graham Colditz教授則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乳癌風險的降低是因為這些婦女已停經,乳房細胞退化,所以對荷爾蒙的反應也隨之減弱。同時,已有許多研究證實雌激素荷爾蒙療法與複合式荷爾蒙療法會引起許多癌症,包括乳癌,且這項研究也顯示對女性並無重大益處。因此,Colditz建議女性使用荷爾蒙療法仍須小心注意各項可能造成的健康風險。 台灣女人連線亦提醒,這項研究所採樣的婦女為已切除子宮者,若仍保有子宮的婦女應注意使用只含有雌激素的荷爾蒙療法,易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心臟病藥物Digoxin會增加乳癌風險
2011.03.24
心臟病藥物Digoxin會增加乳癌風險
近日於一項超過200萬人的丹麥研究中發現,用來治療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的藥物Digoxin會增加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 該藥物除了可用於心臟病治療之外,也被當作女性荷爾蒙雌激素使用,使得研究者懷疑該藥物是否會如其他雌激素療法一樣,增加年長女性的罹癌風險。研究取樣丹麥全國的醫師處方與所有癌症病例,追蹤10萬名20歲以上的女性長達12年,她們在研究過程中的不同時間點開始服用Digoxin。結果顯示當中有2%女性罹患乳癌,且正在使用該藥物的女性罹患風險比已停止使用或未使用過的女性高出40%。 該研究指出,此結果尚未足以證實Digoxin會直接造成女性乳癌的發生,後續仍須有更多相關的研究產出。並建議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女性患者不應立刻停用Digoxin,應與醫生針對藥物討論以取捨。台灣女人連線提醒,該藥物在台灣已核准上市,品名為隆我心錠(Lanoxin),心血管疾病的女性患者應多加留意,並主動與醫師討論相關用藥風險與問題。   資料來源:臨床腫瘤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服用避孕藥並未增加孩子氣喘風險
2011.03.23
服用避孕藥並未增加孩子氣喘風險
一項在21日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年會發表的挪威研究指出,過去有限的資料顯示母親於懷孕前使用口服避孕藥,會增加孩子氣喘的風險,但這項研究發現推翻了這個論點。 研究檢視挪威母親服用的避孕藥類型,與60,225位小孩是否罹患下呼吸道感染與氣喘之間的關連性。結果發現懷孕前服用複合式荷爾蒙藥物,與孩子下呼吸道感染或氣喘之間並無關連;僅僅在懷孕前一年服用雌激素藥物的母親身上,發現孩子在出生後第6-8個月有發生哮喘(wheezing)的輕微風險,但是該類型的藥物並不常見。 此研究讓許多正處生育年齡的女性能安心使用口服避孕藥,並提醒後續仍需針對會引發孩子哮喘的避孕藥類型作進一步研究。  資料來源: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 read more
美國CDC對孕婦服用之止痛藥發出警訊
2011.03.08
美國CDC對孕婦服用之止痛藥發出警訊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簡稱CDC)表示,孕婦服用鴉片類止痛藥(opioid painkillers)的處方如可待因(codeine)、氫可酮(hydrocodone)、羥考酮(oxycodone; Oxycontin),可能會增加新生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異常的風險。而其他像是脊柱裂、腦積水、先天性青光眼與腹裂畸形等疾病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此研究包括來自全美共十州的資料,CDC發現當中有2-3%的媽媽們在懷孕前與懷孕初期時,曾接受服用鴉片類止痛藥處方,她們生下罹患左心發育不全綜合症(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的嬰兒機率,比未服用該類藥物的女性高出兩倍。 該研究報告亦指出,懷孕期間所服用的多數藥物安全性都仍未建立,雖個別孕婦服用藥物後產下缺陷兒的絕對風險是非常低的,但預防工作還是不能怠忽,女性應該於計畫懷孕或懷孕時,與醫生詢問討論藥物服用的問題。   資料來源: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read more
懷孕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藥品,新生兒可能發生錐體外徑症狀或戒斷症狀
2011.03.04
懷孕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藥品,新生兒可能發生錐體外徑症...
美國FDA於近期發布有關抗精神藥品之用藥安全資訊,依據美國藥品不良反應通報資料,發現孕婦於懷孕第三期使用抗精神病藥品,具有導致新生兒產生錐體外徑症狀(extrapyramidal signs;EPS)或戒斷症狀之風險。因此,要求所有抗精神病藥品仿單應加刊相關警語,同時提醒醫療人員注意。食品藥物管理局為保障民眾用藥安全,將儘速蒐集國、內外相關安全資訊,評估是否要求國內抗精神病藥品仿單加註相關警語。 經查,衛生署所核准之抗精神病藥品仿單,皆已載明「使用於懷孕患者,應謹慎評估其臨床效益及風險」,部分抗精神藥品仿單亦已刊載「孕婦使用時,新生兒可能會出現椎體外徑症候」等相關警語。  食品藥物管理局呼籲醫師,為懷孕患者處方抗精神病藥品時,宜審慎評估其臨床效益及風險,並小心監控新生兒可能發生錐體外徑症狀或戒斷症狀,如激動、肌張力不正常增加或減少、顫抖、嚴重呼吸困難、餵食困難..等,以及時給予適當處置。 同時提醒正在服用抗精神病藥品之孕婦患者,不可擅自停藥,如有任何疑問或不適,應儘速回診主治處方醫師;同時應忠實告知產檢醫師,目前使用藥物情形。 此外,食品藥物管理局已建立藥物安全資訊主動監控機制,除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之外,對於安全有關訊息,隨時進行瞭解,以保障民眾之用藥安全,提醒醫療人員或病患懷疑因為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時,請立即通報給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網站:http://adr.doh.gov.tw。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 read more
骨鬆藥可能會提高罕見大腿骨骨折的風險
2011.03.01
骨鬆藥可能會提高罕見大腿骨骨折的風險
 一份加拿大的大型研究指出,長年服用骨質疏鬆藥物的婦女,發生罕見大腿骨骨折的風險可能會些微提高。這種骨鬆藥是雙磷酸鹽類,從去年10月開始,美國就要求雙磷酸鹽類藥物必須在仿單上加註罕見大腿骨骨折風險的警語。然而研究者強調,雙磷酸鹽類藥物只會些微提昇罕見大腿骨骨折的風險,相較之下,因為骨質疏鬆造成的脊椎或是髖骨骨折更為常見,因此建議正在服藥的婦女不應停藥。 這份研究涵括20萬5千位68歲以上、正在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以治療骨質疏鬆的婦女,其中716位婦女在開始服藥之後發生罕見大腿骨骨折,有將近1萬名婦女發生典型的髖骨骨折。發生罕見大腿骨骨折的案例,跟是否長期服藥有關,服藥5年之後,大約每1千位婦女當中就有1位,在服藥後的第六年發生大腿骨骨折,這樣的機率大約是服藥3個月以下婦女的3倍。但另一方面來說,長期治療也導致髖骨骨折的機率下降24%,手腕跟脊椎骨折的機率下降50%。 研究者表示,若民眾長期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骨質疏鬆,但不確定自己是否屬於罕見大腿骨骨折的高風險群,應與醫師諮詢討論。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