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生產

生產最好不要醫療介入
2007.03.16
生產最好不要醫療介入
最近有一份文獻分析檢視了醫療環境內的婦產科照護,結果發現許多很普遍且所費不貲的醫療介入,並沒有促進母親和嬰兒的健康,也沒有提昇醫療品質,甚至有可能造成傷害;例如,胎兒監測器、人工引產、剖腹產等。 若女性因為非醫療原因進行引產的話,較容易引起發燒,而且較有可能使用到鉗子或真空吸引器輔助生產,甚至必須進行剖腹產。引產會使胎兒的健康受到威脅,是因為人工引產會使生產的併發症增加,其中最嚴重的一項為「肩難產」,也就是胎兒的肩膀無法通過母親的盆骨。若是非必要引產,胎兒在出生後必須使用光線療法治療黃疸的風險會增加,且呼吸困難和胎兒進入加護病房的比例也較高。 以生產低風險的女性來說,有超過85%的女性都會使用嬰兒監測器,但是,並沒有因此減少胎兒出生前後的死亡率、腦性麻痺或是胎兒進入加護病房的比例;持續使用胎兒監測器,反而讓女性使用器具輔助生產、剖腹產和感染的機率增加。 和自然產的女性相較之下,剖腹產的女性常要承受較大的風險,其中包括,感染、出血、手術傷害、麻醉後的副作用、慢性疼痛、子宮切除術、肺栓塞、日後生產的胎盤問題、死亡等的風險都比較高,而且大部分的剖腹產都是在沒有近一步的醫療指示下重複進行。剖腹產出生的胎兒,也容易因為手術而有撕裂傷或呼吸道的問題,必須進入嬰兒加護病房。研究人員發現,剖腹產的風險比自然產高的原因,有可能跟靜脈輸液、人工破水和外陰切開術有關。 此外,最近還有一份研究發表在婦產科期刊(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這份研究分析了1998-2003年470,857筆生產資料,發現女性若是進行選擇性剖腹產的話,一個月內再進入醫院治療的機率比自然生產的女性高。根據這份研究,自然生產的女性回診率約千分之7.5,而選擇性剖腹產的回診率約千分之19,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是因為手術的併發症和傷口感染。
+ read more
懷孕喝咖啡?沒事啦!
2007.02.02
懷孕喝咖啡?沒事啦!
之前有研究表示,懷孕時攝取過量的咖啡因的話,最嚴重有可能使胎兒的體重減輕200克,而有些研究則否定這樣的論述。這樣矛盾的研究結果已經讓衛生單位傷透腦筋,在某些國家裡,乾脆就警告孕婦不要喝咖啡。 最近一份發表在一月份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結果,讓懷孕的婦女現在可以放心地享用咖啡了,因為研究發現喝咖啡並不會導致嬰兒早產或是重量不足,但是,若懷孕婦女又喝咖啡又抽煙的話,就可能會增加早產或胎兒體重不足的風險。 這份隨機、雙盲的研究,在1996-1998年間,招募了1,207位每天喝超過三杯咖啡的婦女,而且她們懷孕都未滿20週;研究人員將這些婦女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持續喝咖啡,另一組則沒有,但是婦女還是有可能從其他食物來源攝取到咖啡因,例如,茶、可樂等,這些都會透過訪談記錄下來。  在研究結果經過標準化以後發現,沒有喝咖啡那一組的胎兒,比喝咖啡那組的輕16克,懷孕期也短1.31天,但是,這些差異在統計上都不算顯著。此外,喝咖啡那組中,有4.2%的嬰兒早產、4.5%的嬰兒過輕;而沒有喝咖啡那組則有5.2%的嬰兒早產,4.7%的嬰兒過輕。 另一方面,這份研究中,每天抽超過十根菸又喝咖啡的婦女,其胎兒的體重比有抽煙但沒有喝咖啡的婦女的胎兒輕263克。 研究人員表示,由於這份研究著重在懷孕後期,因此咖啡因對懷孕前期是否有影響便無法得知;此外,咖啡裡其它的成分對懷孕的影響也值得研究。
+ read more
剖腹產的嬰兒較不健康
2007.01.09
剖腹產的嬰兒較不健康
根據美國婦產科期刊(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一篇研究成果顯示,計畫好的、非必要性剖腹產所生出來的小孩,送入新生兒加護病房及出現肺部問題的比例,比陰道自然產的小孩高。   所研究的186,563位產婦中,17,828位是計畫自然產,825位是計畫剖腹產。自然產的小孩被送入新生兒加護病房的比例為5.2%,遠低於剖腹產小孩的9.8%。而自然產的小孩出現肺部問題的比例為0.8%,也較剖腹產小孩的1.6%為低。   此研究的主導者Dr. Toril Kolas表示,陰道自然產對小孩而言比較好,如果非要剖腹產,也是靠近預產期越好。
+ read more
乳癌後懷孕不需等兩年
2007.01.02
乳癌後懷孕不需等兩年
一份刊登在12月份的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研究表示,「在接受乳癌治療後,需要等兩年再懷孕」這種說法,是口耳相傳的謬論,並沒有科學根據;在接受乳癌治療後的女性,只需要等六個月便可以懷孕,並不如外界所建議的需要等兩年。 認為治療後應該等兩年再懷孕的擁護者相信,這樣的等待期可以促進輔助療法的效益,增加乳癌的存活率;但是研究人員強調,目前並沒有科學研究顯示兩年的等待期,可以促進乳癌的復原或是影響懷孕的結果。 研究人員為了要評估這兩年等待期的影響,便分析了123位在接受乳癌治療後懷孕的女性;結果發現在接受乳癌治療後懷孕的女性,其存活率比沒有懷孕的高;但是,證據也顯示不需要等待兩年,等待六個月也能提高存活率,雖然差異比較不顯著。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結果並不支持兩年等待期這種說法,除了對於診斷出全身系統性疾病的病患而言,這樣的理論或許適用外,兩年等待期並不會影響其存活率。
+ read more
生產時胎兒需氧量較少
2006.12.20
生產時胎兒需氧量較少
氧氣對於大腦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即使是幾秒鐘的缺氧,都可能引起人類或動物腦部重大的傷害。一項老鼠的動物實驗或許能解答為什麼生產時胎兒需要的氧較少;科學家指出,母體產生的一種叫做「催產素」(OXYTOCIN)的荷爾蒙,可以平穩胎兒的腦細胞,使其消耗較少的能量。 這份刊登在科學雜誌(Science)的研究顯示,當母鼠在生產時,血液中催產素的量會上升、使胎兒的大腦平靜,因此,氧的需求降低;假如降低母鼠產生催產素的能力,那麼生產時便會有較多缺氧的問題。 胎兒在子宮內的氧氣來自於母親,在生產的過程中,由於子宮收縮,使供氧給胎兒的血管和供血給胎盤的臍帶也被壓縮,於是血流減少,氧氣也減少;如果生產時又遇到困難,對胎兒而言,是相當危險的。生產時母體有一定的機制保護胎兒,這是令人欣慰的;再來,我們就可以利用這樣的機制,當生產有困難時,提供給胎兒催產素以幫助胎兒渡過難關。
+ read more
自然產不影響女性性生活
2006.09.12
自然產不影響女性性生活
  「自然產會不會影響女性生產後的性生活」一直是許多女性關注的焦點,最新一份發表在婦產科期刊BJOG的研究發現女性的性生活及性功能和生產方式沒有關係;反而是和女性生產前的性生活有關。   曾經有研究指出,如果在自然產時有使用鑷子或是真空裝置輔助生產的話,產後一陣子的性生活可能會不適;為了進一步瞭解這個問題,此研究團隊追蹤了377位女性,從懷孕的第12個星期到產後一年,用問卷的方式紀錄她們的性生活和性生活的滿意度。研究人員發現,不論是剖腹產或自然產,甚至有用鑷子或是真空裝置輔助的自然產,女性生產後一年的性生活和生產方式都沒有關係;反而在懷孕12週後沒有性生活的女性,在產後一年間仍會維持沒有性生活的比例比其他女性高出11倍。   研究發現唯一和生產後性生活有相關的是肛門括約肌的撕裂傷,6%有受此傷的女性在產後一年性生活貧乏的機率比其他女性高5倍;但是,94%的女性在生產一年後就會有性生活。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