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3
能量飲料:少年人的「戕」心劑?!
能量飲料(又稱機能性飲料,如X牛一類宣稱能提振精神、減少疲勞的飲品)素來被認為能減輕疲勞、提升身體與精神上的表現,然而最近來自加拿大一篇文章指出,能量飲料的行銷策略可能使人忽略其成分對心臟健康的不良影響。
能量飲料有高含量的咖啡因,同時也可能含有其他成分,同樣有咖啡因的效果卻不易被察覺,如瓜拿納(guarana),一個作用與咖啡豆中的咖啡因極為相像的巴西植物,但濃度卻比前者高兩倍。雖然普遍認為咖啡因對人體來說是安全的,但是仍有研究持相反意見。另一方面,瓜拿納與能量飲料中其他成分如人蔘、能抑制神經作用而減緩焦慮的牛磺酸(Taurine)等交互作用下,可能引發更多心臟風險。
由醫學博士Fabian
Sanchis-Gomar帶領的研究團隊指出,能量飲料可能引發健康的年輕人死於心臟疾病;而對有潛在心臟疾病的人來說,突發性心律失常死亡症候群或心律不整的風險也會顯著提高。甚而,連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好發的心房顫動,也出現在一位踢完足球後喝下能量飲料的13歲男孩身上。
根據研究,2007年美國有5,448人被診斷為咖啡因過量,其中有46%為19歲以下的年輕人。研究數據反映除了能量飲料外,生活中充斥著其他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如口香糖、喉糖、口溶片,導致年輕人容易食用過量的咖啡因。
面對這種危機,Sanchis-Gomar博士建議醫療人員應主動了解年輕病患是否飲用能量飲料,注意攝取過量的症狀;並且應與之討論單獨飲用能量飲料及與酒精混合飲用的危險。同時,醫療人員也應了解目前市面對咖啡因的管制不足以及能量飲料成分彼此作用後對身體產生的不良影響,讓家長及孩童知道過量咖啡因背後存在引發心律不整、焦慮、恐慌症等風險。Sanchis-Gomar強調這份衛教知識傳遞極其重要,因為家長與老師經常不經意地傳遞與能量飲料有關的錯誤觀念。
資料來源: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2015.03.09
TO 吃下肚的膽固醇:對不起!
近日有研究報告建議:美國國家飲食指南應取消飲食上的膽固醇限制,並將「30%熱量來自脂肪的飲食方式」加入飲食建議清單,包括:地中海飲食、素食以及以美國食物為內容的健康飲食。
理由基於:膽固醇飲食影響動脈中的膽固醇以及導致心臟病的論述缺乏研究證據;除此之外,研究團隊認為達到健康不應該侷限於高蔬果、全麥、低脂食物、少加工肉品以及低糖食物等的單一飲食方式,而應該根據個人所需來攝取食物,並且顧及飲食的文化差異。
耶魯大學預防研究中心主任兼美國生活風格與治療組織主席David
L.
Katz非常認同這樣的建議,並且引用了三項由他主持的研究,證明膽固醇對健康的影響並沒有像過去研究認為的嚴重。
首先,Katz發表於美國心臟期刊的研究指出,不論是食用膽固醇含量高(含有雞蛋)的早餐或是不含雞蛋的典型高澱粉早餐,冠心病患者的總體膽固醇指數以及血壓等並沒有差異。其次,不論是以雞蛋或燕麥作為健康成年人的早餐,六周後皆未觀察到其膽固醇功能如製造膽汁、荷爾蒙、維他命D以及人體細胞維護等出現差異。最後,在要求針高膽固醇者持續六周食用高膽固醇早餐(含一顆雞蛋)的實驗中,亦未發現其身體狀況遭受影響。但是此實驗仍發現,沒有雞蛋的早餐對高膽固醇者來說還是比較健康的選擇。
此外,報告認為飲食指南中除了建議食用瘦肉,也應建議減少食用紅肉、加工過的肉類以及糖份添加物使人免於嚴重的疾病。不過,這份報告並未建議改變飽和脂肪以及鹽分攝取量的標準。對此,美國克里夫蘭心血管治療的主席以及美國心臟學學院院長Steven
Nissen表示,以高標準去限制人們食用飽和脂肪可能缺乏嚴謹的實驗根據;另一方面,鹽分攝取量的標準仍存爭議需要被釐清。
然而,Nissen也認為這份報告將改變人們對低脂飲食的態度。過去美國心臟協會等組織對脂肪攝取量有嚴格的標準,但是現在已漸漸顯示這種作法對身體並不健康。當一個人降低脂肪攝取量,結果通常是增加澱粉以及含糖食物,導致更嚴重的肥胖和糖尿病。最後,全球肥胖預防中心的主持人Bruce
Y.
Lee認為,均衡將會是新的飲食指南的改變重點。但是他也強調,雖然高膽固醇的食物對身體的影響並沒有像過去想的那樣嚴重,也不代表可以毫無節制的飲食。
註:上述David L.
Katz所舉出的研究其經費來自於雞蛋營養中心(Egg
Nutrition
Center,著重研究雞蛋對人體健康之影響的組織)。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
+ read more
2015.02.17
生活品質,藥不藥?
隨著多外食、少運動成為現代人生活的常態,心血管疾病也逐漸成為當代的文明病。藥物是目前預防或控制心血管疾病發生最普遍的解決方法。不過,藥物與生活品質的關係一直缺乏相關研究,因此,日前即有學者針對吃藥-包含取得藥物、每天記得吃藥以及實際吃藥等行為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做了調查。
此研究以電子郵件問卷的方式進行,研究團隊在信中設計了三個假設性問題:
1.
你願意減少多少壽命來換取終生不服用心血管疾病藥物的生活?
答案選項分別為:一周、兩周、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一年、一年半及兩年。
2.
你現在願意花多少錢來換取終生不服用心血管疾病藥物的生活?
3.
當選擇不服用心血管疾病藥物時,你願意承受多大的死亡風險?
答案選項分別為:10%絕對死亡的風險、輕微死亡風險及不願冒任何風險。
並且註明藥物是免費且無任何副作用的,要求填答者在此假設下作答。
研究團隊總共發出18,780份調查邀請,收集到1,000份答覆,當中有79%的人每天服用至少一粒藥、有59%為女性、63%為白人及28%的人沒有大學學歷,並且平均年齡為50歲。
結果顯示,人們平均願意用12.3周的壽命換取終生不服用藥物的生活。具體而言,有8%的人願意用兩年的壽命,21%的人願意用一周至一年的壽命,而有70%的人不願用任何時間換取終生不服用藥物的生活。此外,人們平均願意花1,443美元來交換終生不服用藥物的生活,以比例來說則有21%願意花1000美元、約10%願意花5,000至25,000美元,而有43%不願花任何錢。最後,有9%的人願意承受絕對死亡風險,有13%願意承受輕微死亡風險,而有62%的人寧可吃藥也不願承受任何死亡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願意付出代價以換取終生不服用藥物的人多是老年人以及非白人,同時,他們服用藥物的頻率較高,而非白人獲取藥物也比他人更困難。
研究主編Robert
Hutchins醫學博士說明,依此研究數據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將有助於相關研究更為精準地反映治療與生活品質間的平衡。不過他也表示研究進行時,無法確定參與調查的民眾是否在假設藥物是免費且無任何副作用下作答,並且此研究結果不適用於非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方法。(此研究的經費來自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研究員宣稱與產業無任何關係。)
資料來源: 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
+ read more
2015.02.05
壞膽固醇拿誰沒轍?玉米油VS橄欖油
研究發現玉米油比初榨橄欖油更能降低俗稱的壞膽固醇,即所謂會造成動脈硬化的總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LDL),因此能更有效地防止心血管疾病發生。
研究團隊找來54名試驗者,並依據美國飲食指引公布的標準-每日食用4茶匙的油來分別設計含玉米油及橄欖油的菜單,作為試驗者每日的飲食內容。另外,菜單在設計時也特別注意避免改變試驗者的體重,以排除體重因素干擾實驗結果的可能。而試驗者於實驗前後皆針對血脂濃度等身體狀況進行檢測,讓研究團隊得以觀察膽固醇的變化。
結果發現,食用含玉米油菜單的試驗者的低密度膽固醇下降了10.9%,而食用含橄欖油菜單者其低密度膽固醇則僅下降3.5%。同時,食用含玉米油菜單者,其總膽固醇下降了8.2%,較食用含橄欖油菜單者的下降幅度高了6.4%。
醫學博士Kevin C.
Maki說明,玉米油比初榨橄欖油更能有效控制血液中的膽固醇,原因部分來自玉米油比初榨橄欖油多四倍的植物固醇(plant
sterols)。這種植物天然成分能在蔬菜水果、堅果、穀類和豆類製品中找到,因不易被腸胃吸收且容易由膽汁排出,所以不容易蓄積體內。同時,食物中的植物固醇會干擾腸道吸收膽固醇,因此能降低血清中總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
過去亦有研究發現植物油有益心臟健康,而此篇研究又更加具體地指出玉米油比初榨橄欖油具備更良好的效果。最後,此篇研究的部分經費來自食品公司ACH
Food Company Inc.的贊助。
資料來源:Journal of Clinical Lipidology
+ read more
2015.02.04
「鹽」多必失?美國研究有新看法!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50歲以上的人,每日食鹽量最好不要超過1500毫克」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然而這對飲食習慣已經固定的成年人來說相當難以達成。而最近有研究指出,食鹽量其實與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無關。
美國艾默里大學的醫學博士Andreas P.
Kalogerapoulos為觀察食鹽量與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及死亡率之間的關係,以2,642位71-80歲的人作為觀察對象,當中涵蓋了51.2%的女性以及61.7%的白種人。經過10年的觀察,有881位去世、572位罹患心血管疾病、398位有心臟衰竭。另外,每日食鹽量在1500毫克以下、1500-2300毫克間以及2300毫克以上的人,其死亡率分別為33.8%、30.7%以及35.2%,各數據之間的差異並不大。
Kalogerapoulos博士說明,對71-80歲的人而言,食鹽量多寡與其罹患或死於心血管疾病和心臟衰竭的可能性影響不大。因此研究團隊建議,在設定食鹽量的標準前,應有更嚴謹的試驗數據支持50歲以上的人每日食鹽量應低於1500毫克的論述。
此外,過去亦有研究指出,鹽可能不是造成高血壓的主因,糖份攝取量或許才是關鍵。而此篇關於用鹽量與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受到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立老年研究院、國立護理醫學研究所與轉譯科學國家中心等機構的贊助。
資料來源:JAMA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5.01.22
當真「坐以待斃」!久坐傷身,運動嘛嘸效?!
近日有許多研究都在探討久坐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日前已有研究證實坐時長短與女性肥胖有關,近日又有新的研究結果指出:久坐會影響心臟病、糖尿病與癌症的發病率,甚至提高死亡的風險,而且,即便是平日有規律運動習慣者也難逃此影響。
來自多倫多康復研究院的資深研究員Alter博士分析了41篇研究中的相關資料,找出久坐對於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分析結果發現,相較於沒有久坐習慣者,久坐者的死亡率高出24%、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高出14%、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機率高出近18%、癌症(包括乳癌、大腸癌與卵巢癌等多種癌症)發生率高出13%、癌症致死率高出17%,最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高出了91%。
研究者指出,考慮到運動習慣可能造成的影響,在分析過程中已進行過調整。這代表,就算有規律的運動習慣,只要日常生活中存在久坐的行為,對身體健康的負面影響就是存在著的。不過,運動程度較低者的健康風險可能更高些。
「考慮到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坐著-不論是上班時使用電腦工作或是下班回家看電視放鬆,現有的健康指引建議一天30分鐘的運動量根本不足以保證健康。」Alter博士解釋。
「要維持身體健康,減少久坐與規律運動缺一不可。」他建議除了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之外,也應減少坐著的時間。「站著時人體消耗的熱量是坐時的兩倍,透過站著看電視、站著使用電腦或工作中適時起身走動等方式,每天減少2~3小時的坐時,將能夠減少久坐對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
最後,Alter博士表示,目前的研究尚未能解釋久坐如何增加疾病與死亡發生的風險。但是他強調久坐的生活型態是需要被重視的議題。避免長時間坐著和健康飲食、戒菸以及規律運動一樣重要。
資料來源: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