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HPV疫苗

癌療新配方:藍莓萃取物加放射治療!
2018.01.08
癌療新配方:藍莓萃取物加放射治療!
藍莓有時被稱為「超級食物」,因為充滿了抗氧化劑,提供了豐富的健康益處。最近,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這些小漿果的另一種用途:幫助治療癌症。研究發現在放射治療中加入藍莓提取物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   主要研究作者Yujiang Fang博士表示,對於一些癌症,如晚期子宮頸癌,放射治療是一個很好的治療選擇,但是對健康細胞的損害總是會發生。而藍莓含有類黃酮,一種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特性的化學物質。   研究欲探討藍莓萃取物是否可以用作放射增敏劑,使癌細胞更容易受放射治療影響。研究團隊將藍莓萃取物使用於人類癌細胞系(cell line),比較只有藍莓萃取物、只有放射治療及藍莓加放射療法的三種治療效果。   研究發現單獨放射治療使癌細胞數量減少了20%,只有藍莓萃取物則使癌細胞減少25%。當結合藍莓萃取物和放射療法時,子宮頸癌細胞的數量下降了大約70%。   研究團隊說明,藍莓萃取物不僅使癌細胞對輻射更敏感,而且還減少了促進癌症發展的異常細胞生長。Fang博士指出,隨著癌細胞增殖的減少,這種萃取物還會「誘騙」癌細胞死亡,所以它會抑制癌細胞的增生並促進癌細胞的死亡。 雖然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認藍莓的效益,但此研究結果表明,藍莓可能是一個有前途的癌症治療策略。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8.01.03)、Davidson, K.T., Zhu, Z., Bai, Q. et al. Pathol. Oncol. Res. (2017)      
+ read more
荷爾蒙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2017.12.19
荷爾蒙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丹麥一項長期且大型的研究發現,服用現代避孕藥配方的女性,和一些從未服用的女性相比較,得乳癌的風險增加了20%。   英國醫學期刊發表一項研究,作者Lina Morch醫師用11年的時間收集近兩百萬件15-49歲丹麥女性的避孕資訊,研究發現現代新配方的避孕藥,不論是雌激素和黃體素的複方、只有黃體素或含黃體素的子宮環,都有乳癌的風險。   Morch醫師指出持續服用避孕藥5年以上,會增加得乳癌的風險。服用避孕藥不滿一年,則無風險。   1990年代,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因為乳癌的風險,把高劑量的雌激素(estrogen)撤離市場。第一波避孕藥雌激素的劑量高達150微克,撤離市場的則是高於50微克以上。現金大部分藥丸含15-35微克的雌激素和黃體素(progestin,是一種合成黃體素),幫助調整經期。   美國癌症團體的策略主管Mia Gaudet醫師表示,1990年代改變了避孕藥的配方,希望能夠減低乳癌的風險。從這個研究資料來看,並非如此。   但專家仍謹慎地認為,女性因服用避孕藥罹患乳癌的絶對風險仍然很低。主導英國艾伯丁大學研究團隊的Phil Hannaford教授指出,避孕藥的小風險需要和它的益處相比較,除了預防懷孕、減輕經痛和月經過多,根據今年美國婦產科期刊的發表,避孕藥亦可以減低日後卵巢、子宮內膜和大腸直腸癌的風險。這些保護的好處,在女性停止服用後似乎仍持續30多年。   過去的研究也顯示,服用現今避孕藥所增加乳癌和子宮頸癌的風險,在停止服用後約5年後就會消失。   2012年女性健康期刊也指出避孕藥減低阿滋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風險,在認知測驗中,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得分比從未服用的人高。即使停止服用多年後,依然如此。    大部分女性在10多歲至30幾歲之間使用混合式的避孕藥,這個年齡層中,得乳癌的絶對風險非常低,乳癌大部分發生在40歲以上的女性。有些建議女性在40歲的時候改變其避孕方式,如ParaGard子宮環、 避孕海綿、殺精劑和保險套等,因那是乳癌整體風險開始增加的時候。    專家建議女性應和其醫師或婦科醫師討論避孕的選項,在開始或停止服用荷爾蒙前,先了解其益處和風險,充分掌握資訊後再決定。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2.12)    
+ read more
研究證明HPV疫苗10年有效
2017.12.05
研究證明HPV疫苗10年有效
根據有史以來最長的一項調查,HPV疫苗在預防人乳突病毒方面是有效的。   自從2006年在美國和英國推出疫苗以來,每次研究都成功地佐證了效益,但是醫學界一直熱切地等待長期研究數據顯示其益處。   11月30日發表在兒科醫學期刊上奧古斯塔大學的10年期研究,顯示了和其他短期報告中都一樣的結果。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樂見有臨床數據證實HPV疫苗的10年有效期,但是否持續有效,應有更長的追蹤,因為10年後這些接受接種者才25歲左右!日前衛生福利部為了推動公費施打疫苗政策,提出「以數學模式推估,HPV疫苗的有其可達20年」的說法,實質上卻是在為藥商背書他們都不敢承諾的東西,係無必要。衛生福利部應該要做的,是做好公費施打的規劃,建立有效的不良反應通報系統、提供正確的衛教資訊、整合本土資料庫以利追蹤及監管。   研究內容 此份研究追踪了9個國家34個地點的1,661人,評估三劑疫苗的有效性。 起初,三分之一的受試者接受了安慰劑。但在30個月內,他們也接受了疫苗。從三年半的開始評估患者是否有HPV-生殖器疣,癌前病變或癌變和其他感染的跡象。   這些評估在接下來的七年中每年進行兩次。研究結束時,所有參與者仍然無病。   值得注意的是,早些時候接受疫苗的人對病毒具有更強的適應力,這取決於血液中感染細胞的數量。   數據還支持這樣的觀點:即儘管以前只向女孩提供疫苗,但應該對9歲以上的男孩和女孩施用疫苗。   專家說,他們希望這一發現有助提高兒童接種疫苗的比率,從而保護人體免受HPV感染,進而保護HPV相關的癌症,如咽喉,頭部,頸部,陰莖和子宮頸癌。   國際施打現況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稱,幾乎所有男性和女性都會患上一種形式的HPV,估計有150種類型。   儘管大約三分之二的感染者最終可以清除病毒,但是病毒仍然存在,並可能導致其他疾病,包括大量的癌症。   在美國每年平均有38,000例HPV相關癌症被確診。其中59%是女性,41%是男性。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發展出一種頭頸部癌症,稱為口咽鱗狀細胞癌。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議所有美國兒童接受九至十二歲的疫苗。該組織發現,40%的女孩和22%的13歲到17歲的男孩已經完成了三劑疫苗系列。   相比之下,英國的國家衛生服務機構只建議女性接受12至13歲之間的疫苗接種。目前還沒有計劃將疫苗擴大到男性,根據疫苗和免疫聯合委員會的解釋,這是因為它不太可能具有成本效益。   日本因為去年發生的接種者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集體訴訟,政府維持公費施打,但是並不推動。目前施打率由70%的施打率,降到近乎零。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1.30)    
+ read more
接種HPV疫苗更容易感染高其他危險型的HPV病毒?!
2017.07.07
接種HPV疫苗更容易感染高其他危險型的HPV病毒?!
根據一份新的研究,曾經接種HPV疫苗的女性比沒有接種的女性更容易感染高危險類型的HPV病毒!   這份研究是分析2007-2010年美國國家健康及營養調查(NHANES)資料中878位20-26歲的女性,感染HPV的情況,其中177位女性(21.4%)至少有施打一劑四價HPV疫苗。   在控制年齡、社經地位、性伴侶人數等變項後發現,接種過四價疫苗,共6,11,16,18位女性中,有7.4%會感染這四型的HPV病毒,而沒有接種的女性則有將近17.1%感染。然而,有接種疫苗的女性卻有52.1%感染了其他高危險類型的HPV病毒類型,沒有接種疫苗的女性則有40.4%感染其他高危險性HPV病毒。在控制性伴侶人數等變項後,接種四價疫苗的女性感染其他高危險性類型的HPV病毒的風險會是未接種女性的1.19倍。   研究建議,不管是否有施打疫苗,女性都應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以早期發現HPV感染以早期治療。已經施打四價HPV疫苗的女性也可考慮施打9價HPV疫苗,預防其他高危險性的HPV病毒類型。   參與這項研究的Guo博士後研究員表示,如果已感染HPV病毒,施打疫苗無法減少已感染的病毒,所以九價疫苗對於較年輕、沒有感染HPV病毒的女性效益比較大。同時,應該持續追蹤這些已施打HPV疫苗的女性,以確定他們罹患子宮頸癌的確實風險。   這份研究雖然沒有說明為何已經施打四價疫苗的女性比較容易受到其他高危險性HPV病毒類型的感染,但是這是國家要全面施打HPV疫苗應該要思考的公共衛生的問題!   而研究建議「已經施打疫苗的女性應該繼續施打九價HPV疫苗」,長期關心HPV疫苗接種議題的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因為研究並沒有提出相關實證,對此持保留的態度。       資料來源:Hum Vaccin Immunother、Live Science    
+ read more
從踢足球到坐輪椅-HPV疫苗安全性再引爭議?
2017.05.12
從踢足球到坐輪椅-HPV疫苗安全性再引爭議?
主要用以防範子宮頸癌發生的HPV疫苗其安全性問題一直懸而未解。這樣的爭議遍佈各地,除了發生於日本的不良反應事件,近日英國也傳出了令人惋惜且擔憂的報導。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年僅13歲的Zara Beattie曾經是前途看好的足球員,而今,她為了順利站起辛苦掙扎,絕大多數的時間都被困在自己的床上。   2016年1月,Zara在體育課時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而在這之前,她剛接種了Gardasil HPV疫苗(2015.10)。起初,家人將Zara的症狀解讀為哮喘,但接下來幾週內,她的健康狀況持續惡化,出現心悸、頭暈、疲倦等症狀,後來被診斷患有姿勢性心博過速症候群(POTS,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這使她站立時會無法控制的心跳加快。18個月來,每次站立都讓Zara感到虛弱,頭痛、關節與肌肉疼痛如影隨形,最終,她無法離開床與輪椅,即便坐在餐桌前吃飯都讓她備感疲累;當然她也無法去上學,除了到醫院就診,終日只能待在家。   這樣的症狀讓Zara身心皆飽受煎熬,她告訴她的母親:我覺得自己被人丟進了一副80歲的身體,要這樣活生活,寧願死。而她擁有30年護士資歷的母親認為她所經歷的症狀是身體對HPV疫苗排斥所造成的。   治療Zara POTS的醫師無法說明造成其生病的原因,但拒絕正視Zara家人對HPV疫苗的疑慮。   無獨有偶,去年12月,MailOnline也報導了另一名16歲少女在接種HPV疫苗後的兩年內有1/3的身體發生癱瘓。這名少女於2014年學校接種HPV疫苗,這是英國國民保健署常規計畫的一部分。但在幾個星期後她發生了胃痙攣、頭暈、頭痛、疼痛和疲勞,肌肉也逐漸變得虛弱,狀況惡化至2016年5月時,她感覺不到自己的腿。至今她已經失去了腿與一隻手並難以抬頭,無法離開床,完全無法自理生活。她的醫生一直找不出病因,但始終將之解釋為心理疾病,而不願意考慮與疫苗接種相關的可能性。   事實上,許多專家認為HPV疫苗和慢性病之間沒有關聯。根據英國牛津大學的疫苗知識專案,HPV疫苗與其它疫苗一樣,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的機會很小。世界衛生組織對HPV疫苗的審查結論亦認為是安全的。而根據歐洲藥物管理局的統計數據,至2017年2月為止,對Gardasil HPV疫苗產生不良反應的紀錄共有11,867筆,其中許多報告慢性疲勞綜合徵的症狀,但因此癱瘓的病例很少見。也已有死亡的回報。   但是,對HPV疫苗安全性產生質疑的人越來越多。由400多個家庭共同組成的英國疫苗受害女兒協會(UK Association of Vaccine Injured Daughters)呼籲政府應為家長提供更好、更清楚的相關訊息,並對疫苗可能引起的反應進行更多研究。   台灣政府近年來一直有意推廣HPV疫苗全面施打於國中女生,作為子宮頸癌防治策略的一部分。借鏡他國的經驗,我們再次呼籲在如此大型的公共衛生政策執行前,相關的配套措施必須完備。特別應重視通報系統與本土資料庫的建置,以利後續民眾健康狀況的追蹤,與對疫苗成效、安全性的了解。     資料來源:University of Oxford (the Vaccine Knowledge Project)、The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NHS、WHO、DailyMail    
+ read more
人工智慧檢測子宮頸癌:精準又價廉
2017.05.05
人工智慧檢測子宮頸癌:精準又價廉
美國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近日發表,他們發明了用人工智慧檢測子宮頸癌的技術,未來醫事人員可以用此技術更精準地解讀子宮頸醫學影像,並且以更親民的費用提供更好的早期診斷結果。   由Sharon Xiaolei Huang主持的研究團隊經過10年所發明的子宮頸癌檢測技術,運用演算法來分類大量的子宮頸醫學影像,並在影像中偵測特定的表現,如子宮頸表面是否有癌前病變或異常的鱗狀上皮細胞(squamous cells)變化,來判斷發展成子宮頸癌的可能性。   為確保此項技術的精準度,研究團隊用美國國家癌症中心的資料庫進行分析,此資料庫記錄了女性接受包含子宮頸醫學影像檢測在內的不同癌症檢測的資料及結果。研究團隊運用了資料庫中1,112名病患的資料,其中有31%被發現有中度至嚴重的子宮頸表皮細胞病變,69%被發現有輕度病變(可被免疫系統處理掉)。分析結果顯示,此技術的敏感度及精準度比其他子宮頸癌都高了10%,能更敏感地偵測出異常,並且更精準地判斷出疾病現象以避免偽陽性的問題。   Huang說明,用子宮頸醫學影像偵測子宮頸癌比抹片檢查及人類乳突病毒檢查(HPV檢查)便宜,因此較適合應用於資源較缺乏的地區或國家。然而,過去因為用視覺確定的器官/組織異常變化與較嚴重疾病的關聯性低,並且不同醫事人員透過醫學影像作疾病分類時標準不一,因此子宮頸癌醫學影像偵測子宮頸癌的效果令人擔憂。不過,Huang表示她發明的人工智慧檢測技術能改善上述子宮頸醫學影像的缺點,同時保留其價格較親民的優點。     資料來源:Lehigh Universit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