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性別差異:性荷爾蒙影響心因性猝死
2014.10.01
性別差異:性荷爾蒙影響心因性猝死
  突發性心因性猝死,或稱心臟驟停(sudden cardiac arrest),是一種心律不整的疾病,在95%的病人身上發生常是會致命的,最近有一份研究致力於尋找和這項疾病有關的風險因子。這份研究分析了睪丸素(testosterone)和雌二醇(estradiol)兩種性荷爾蒙的濃度與發生突發性心臟驟停的相關性,這在預防醫學上可說又邁進了一步。 這份研究(Oregon Sudden Unexpected Death Study)以美國奧勒崗州的都會區為主,資料來源囊括16間醫院、超過百萬人口。研究發現,發生突發性心因性猝死的男性,體內睪丸素的濃度較低;而高濃度的雌二醇不論在女性或男性身上,都與突發性心因性猝死有高度的相關性;也就是說高濃度的睪丸素對男性可能有保護作用,而低濃度的雌二醇不論對女性或男性都有保護作用。 研究人員表示,心臟病通常是起因於冠狀動脈阻塞,導致血液無法流至心臟;但是突發性心因性猝死和心臟病不一樣,前者起因於不正常的心電活動,常是無預警的就發生了,而且都很致命,若是等到它真的發生時,通常都已經來不及了;因此我們一直不斷地在尋找方法,讓我們可以預測、進而預防它的發生。 儘管醫界近年來對緊急急救與心肺復甦已有進步,但仍僅有5%發生突發性心因性猝死的病人存活下來。對於已知是高風險或是有心律不整的病人,可以在胸部或是腹部植入「植入式心臟整流去顫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以偵測病人心律不整的發生,並經由適當的電流刺激使其恢復正常的心律。       資料來源:「心律」(Heart Rhythm)線上期刊          
+ read more
更年期女性多攝取「鉀」可預防中風
2014.09.24
更年期女性多攝取「鉀」可預防中風
  過去有研究指出,攝取「鉀」可以降血壓,但能否預防中風則還不清楚。最近一份新的研究發現,更年期的女性從食物中多攝取「鉀」可降低中風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這份研究由「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NY)流行病學及公共衛生教授Sylvia Wassertheil-Smoller所主導,研究的參與者包括90,137位50-79歲的更年期女性,平均追蹤了11年的時間。這些參與者在研究開始之初都沒有發生過中風,她們平均每日「鉀」的攝取量為2,611mg;研究人員長期追蹤並記錄了參與者的「鉀」攝取量及與中風相關的健康狀況(包括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等)。   結果發現攝取最多「鉀」的女性,中風發生率比攝取最少的女性降低了12%、死亡率則降低了10%。若針對沒有高血壓的女性來分析的話,攝取最多「鉀」的女性,中風發生率比攝取最少的女性降低了21%。而女性若有高血壓的話,「鉀」無法降低中風的發生率,但仍然可以降低死亡率。   Wassertheil-Smoller教授指出,美國農業部建議女性一天最少攝取4,700mg的鉀,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量則是一天3,510mg,不論是哪一個建議量,目前大部分女性的攝取量都未達標準。食物和水果是攝取「鉀」很好的來源,像是地瓜、香蕉、白豆(white beans)等都富含「鉀」,而「鉀」不僅會降低更年期婦女中風的發生率,也會降低死亡率。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中攝取「鉀」的來源是食物,而非補充品,這是一個很好的理由讓女性多吃水果和蔬菜。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中風期刊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roke」   )
+ read more
飲料、食物及心血管健康
2014.09.18
飲料、食物及心血管健康
近日在2014歐洲心臟醫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的年會中,來自世界各國的學者發表了一系列有關飲料、食物及心血管健康的研究。   第一份由義大利帕多瓦大學(University of Padova)的學者從HARVEST研究中發現:年輕的成年人若有高血壓,同時咖啡因代謝速度慢的話,即使適度喝咖啡都會增加34%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的風險,如果是重度咖啡飲用者的話,風險會增加至兩倍。相對的,如果咖啡因代謝速度快的話,喝咖啡跟糖尿病前期之間就沒有顯著的相關性了。   第二份由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學者針對451,681位中國人所做的研究發現:每天都吃水果可以降低40%缺血性心臟病、中風、出血性中風等心臟疾病的風險,而且水果吃得越多,風險降的越低。   第三份由捷克百拉斯基大學(Palacký University)醫學院所做的前瞻性研究(In Vino Veritas study)發現:喝紅酒和白酒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但是只對有運動的人才有效。研究指出所謂「有運動」指的是每個星期至少固定運動兩次,不論是喝紅酒或白酒,都有助於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減少低密度膽固醇(LDL)和總體膽固醇。   第四份研究由巴黎第五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 Rene Descartes)的學者追蹤131,401位參與者所完成,結論發現和喝咖啡相較,喝茶可以降低24%非心臟疾病的死亡率。所以如果要從茶跟咖啡之間做選擇的話,還是選茶比較好。   第五份研究由法國尼斯大學(University of Nice)的學者分析了2009至2012年間通報至政府的不良事件數據發現:喝能量飲料和心律不整、心絞痛、高血壓等心臟血管疾病有相關性。該研究指出,能量飲料中含有很多化學物質,其中最重要的是咖啡因;人們為了提神喝能量飲料,但有時候卻混合酒精、甚至是非法藥物一起喝,若喝過量,會造成健康上的不良影響。    第六份是德國慕尼黑大學(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y of Munich)以家庭為單位所進行的歐洲觀察性研究(PEP Family Heart study),總共包含22,051位7到14歲兒童和青少年,研究結果顯示現在年輕人過胖的現象已經反應在他們上升的血壓上了!研究人員推斷肥胖的青少女和青少年有高血壓的風險分別是標準體重的年輕人的5.9倍和4.3倍。為了預防過早罹患高血壓,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降低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或許是一個方法。   在替這一系列的研究做評論時,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醫學與流行病學教授Russell Luepker特別提醒要注意攝取均衡的營養;當人們知道有關於食物攝取的研究時常會想「吃這個比較好、吃那個不好」,卻忽略了真正關鍵的是整體的飲食,而不是特定的某一種食物。       資料來源:2014歐洲心臟醫學會會議(ESC Congress 2014)          
+ read more
每天吃新鮮水果有益心血管健康
2014.09.10
每天吃新鮮水果有益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疾病是美國人主要死因之一,每年約有60萬美國人死於心血管疾病、13萬人死於中風;一項最新的醫學研究則顯示,只要每天吃新鮮水果,就可減少4成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英國牛津大學的學者花7年時間,在中國的五處鄉村地區和五處都會地區總共45萬多人進行長期的追蹤調查最後得出此一結果。研究者表示,已經有很多研究顯示,改善飲食與生活型態能夠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但這些研究大多以西方國家人民為主,很少來自東方的中國。其實中國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類型和西方人不同,中風是中國人主要的的心血管疾病,西方國家則以缺血性心臟疾病比較普遍。   在這個研究中,45萬參與者都沒有任何心血管疾病史或接受過高血壓問題的治療。在研究一開始,研究人員依據參與者食用水果的習慣將其分為五個類別:從不吃水果、每個月一天、每周1-3天、每周4-6天、每天。經過7年的追蹤,研究團隊發現,和不吃水果的人相較,每天吃水果的人其罹患心血管疾病、缺血性中風、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分別減少了15%、25%及40%。研究團隊也發現,和從不吃水果的人相比,每天吃水果的人血壓也比較低。   另研究也將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史者獨立出來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和不吃水果的病患相比,每天吃水果的病患整體死亡率少了32%;中風死亡率減少40%;缺血性心臟疾病死亡率降低27%。   研究者表示這些結果顯示,不論是健康的人或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吃水果的好處都很明顯。吃水果顯然是降低心血管疾病有效方法,不僅僅是有助益而已,而且吃越多,罹病的機率越低。研究團隊建議平均每天攝取的水果量為1.5份(約150公克)。       資料來源:2014年歐洲心臟病學會大會(2014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ngress)      
+ read more
年輕女性罹患心臟病預後較差
2014.09.04
年輕女性罹患心臟病預後較差
  日前一項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指出,雖然男性因心臟病而入院治療的比率比女性要高,但女性病患發生併發症及其死亡率等的表現都比男性差。   這項研究由Harlen Krumholz教授所領導,分析來自耶魯-紐黑文醫院中心2001-2010年間因急性心肌梗塞(AMI)入院治療的23萬筆患者資料,這些病患年齡在30-54歲之間。研究團隊以性別與年齡為分析變項,欲瞭解這些病患的住院率、以及入院後健康狀況。   分析的結果發現,雖然男性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治療的比率比女性高,但是女性病患一旦住院,她們待在醫院的時間將會比較長,同時會出現較多的併發症,且住院死亡率也比男性高。以年齡作為區分來看,在這十年間,較年長病患的入院比率降低了20%,但年輕病患卻不見任何下降趨勢,研究推測可能是年輕人缺乏心血管疾病意識,控制風險因子情形較差所致。   目前這個研究團隊正探究造成年輕女性心臟病患為高風險族群背後的生理、臨床及社會因素為何,並提醒醫師及相關健康照護提供專家應多向病患、政策制定者與大眾宣導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的知識,以降低年輕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入院率。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學院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泡麵增加女性代謝症候群風險 少吃為妙!
2014.09.03
泡麵增加女性代謝症候群風險 少吃為妙!
  現代人工作生活繁忙,有時為了求快速以節省時間,會簡單吃泡麵解肚飢,不過最近一項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提醒女性要小心,常吃泡麵將會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進而容易得到心臟病及糖尿病,因此建議女性少吃泡麵為妙!   這個研究分析來自韓國國家健康及營養檢視調查10,711位成人的資料,其中女性所佔比例超過半數。結果發現,女性不管平日其他飲食狀況是否均衡,只要每週吃泡麵超過兩次以上,血壓、血糖及膽固醇都會上升,這些是代謝症候群的症狀,除了會造成腰部囤積過多脂肪,也將可能引起心臟病與糖尿病,女性不應輕忽。   特別的是,研究發現這個現象只在女性身上出現,同樣的行為對男性卻沒有產生影響,研究推測這可能是由於女性對飲食情形的報告比男性正確、或是女性生理本身對碳水化合物、脂肪與鹽分反應的敏感度比男性高,但確切的因果關係還須未來研究進一步再探究。而到底泡麵可以吃多少的量才不算是太多呢?研究主要作者Frank Hu表示,一個月吃1到2次尚可以接受,但每週都吃個幾次就算是過量。       資料來源:營養期刊(Journal of Nutri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