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年輕停經婦女不需重複檢測骨密度
2014.11.18
健康的年輕停經婦女不需重複檢測骨密度
  最近一份婦女健康倡導計畫(WHI)下的子研究計畫發現,婦女在更年期之後或65歲前有正常的骨密度的話,骨折的風險是很低的;所以建議婦女在65歲前若進行過一次做骨密度檢測(bone mass density, BMD)發現無骨質疏鬆,則至少在10年以內時間就不需要再重複做。   這項研究追蹤了4,068位50-64歲已經停經且有接受骨質密度檢測的婦女,這些婦女都沒有在服用荷爾蒙、鈣片及維他命D補充品,而且在參與研究之前沒有發生過骨質疏鬆性骨折。   在研究開始時沒有罹患骨質疏鬆的婦女之中,要達到有1%的婦女發生脊椎骨或髖骨骨折,約需12.8年(較年輕的婦女)至7.6年(較年長的婦女)的時間;而達到有3%的婦女發生嚴重的骨質疏鬆性骨折,約需11.5年至8.6年。所謂「嚴重的骨質疏鬆性骨折」指的是脊椎骨、髖骨、腰部或上臂骨折。   但對於在研究開始時就已經有骨質疏鬆的婦女來說,要達到有1%的婦女發生脊椎骨或髖骨骨折,只要3年的時間,而達到有3%的婦女發生嚴重的骨質疏鬆性骨折,只要2.5年。   婦女要不要做骨密度檢測,或是更年期後還要不要繼續進行檢測,是根據婦女的骨折風險來評估的;但是要怎麼評估婦女的骨折風險,至今仍未有定論。一般來說,除非婦女罹患的疾病、或是接受的治療會影響骨質密度,不然65歲前通常是不建議進行檢測的。而這份研究也指出,較年輕又沒有骨質疏鬆的停經婦女,如果在65歲前已經做過一次骨密度檢測,那麼之後10-15年間也不需要再做一次。       資料來源:北美更年期協會(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的線上期刊-「更年期」(Menopause)          
+ read more
時尚產業如何透過雜誌讓女人相信「美貌神話」
2014.11.13
時尚產業如何透過雜誌讓女人相信「美貌神話」
  「身體」是近代媒體、大眾文化的寵兒,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身體的裝扮、表演,更不乏如何對待、保養身體的論述。特別是女性的身體,最常出現在媒體中,作為一種展示。主流媒體呈現的女性身體形象及其影響力因此持續受到檢討,過去的研究普遍同意當代主流媒體中的纖瘦女體會導致女性對於自身身體不滿,進而喪失認同。不過,日前美國俄亥俄大學學者進行的調查卻發現了不一樣的結果。   這份研究總共有51位女大學生參與,她們並不知道自己參與的是一項有關身體意象的調查,而是被告知要協助進行雜誌文章與廣告的內容評估。研究人員在研究開始前蒐集了受試者平時閱讀雜誌的習慣、BMI值與對自身身體滿意度等相關訊息,而後,每天從銷量最好的女性時尚雜誌中選取16頁刊有纖瘦模特兒照片的雜誌頁面給受試者閱讀,並詢問受試者對當天雜誌內容的看法、對自身身體的滿意度以及飲食狀況等。   經過整理分析後,研究人員將受試者觀看纖細模特兒照片的反應分為「自我評價」與「自我提升」兩類,前者會以模特兒作為評比自身身體的標準,在應答過程中顯示出較低的身體滿意度,研究期間進行飲食控制的機率也較高;後者將模特兒視為一個自己只要付出努力也可以達成-而且會達成-的目標,對自身身體的滿意度反而有所提升。同時,隨著研究的進行,研究人員發現在研究末期時,許多受試者的態度出現偏向「自我提升」的改變,對於模特兒的纖瘦身體形象產生更強的認同感。   學者認為這代表了每天接觸模特兒的纖瘦形象會讓人對這樣的身體形象感到熟悉,進而產生認同。如果只給受試者看一次纖瘦模特兒的照片,並要求馬上做出反應,多數的人一定都會表達出非常糟糕的身體滿意度。另一方面,由於此項研究給予受試者的資料是一份完整的雜誌頁面,不同過往其他研究只提供模特兒的照片給受試者,受試者得以透過雜誌文章內容得知如何讓自己變得跟模特兒一樣纖瘦美麗的方法,因此影響了受試者對於自身身體滿意度的提升。   最後,研究人員強調,就算女性閱讀時尚雜誌只是為了休閒娛樂,也應該注意雜誌內容會對讀者造成的影響。台灣女人連線也再次提醒大家,提升自身身體滿意度固然重要,但這樣的提升若是起因於偏頗的身體認同,仍會對身體、心理造成負面的影響。     資料來源: _Health Communication_    
+ read more
乳癌治療的代價:易造成骨質疏鬆
2014.11.12
乳癌治療的代價:易造成骨質疏鬆
  乳癌治療技術發展至今已相當進步,大多數剛被新診斷出罹患乳癌的女性病患都能在接受治療後免於癌症的再次侵襲,但治療會產生的副作用影響也必須小心注意,尤其是會造成骨質流失,嚴重將可能變成骨質疏鬆!   乳癌治療會引起停經前與後的婦女發生骨質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其會使病患體內的雌激素濃度降低。   以停經前婦女接受乳癌早期階段的輔助性化療為例,化療常見的副作用是會造成卵巢功能受損或早發性停經,一旦發生,骨密度在接受治療的半年至一年之內將會快速流失,其強度和把整個卵巢移除對骨質所造成的傷害相當。對已停經婦女罹患最常見的受體陽性乳腺癌,使用芳香酶抑制劑進行治療,也會使其體內的雌激素降低。   不過很幸運地,骨質疏鬆是可透過骨密度檢測;戒菸與降低酒精攝取等健康生活型態;多攝取鈣質與維生素D;或依照醫師服用指引建議劑量的藥物,來控制骨細胞的流失量。乳癌患者要維持骨骼健康,最重要的是應提升治療會造成骨質流失的意識,並諮詢負責的專科醫師自己是否可能有骨質流失與骨質疏鬆的危險。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降血脂藥物Statins增加女性甲狀腺癌風險?
2014.11.07
降血脂藥物Statins增加女性甲狀腺癌風險?
  過去有數個觀察性研究曾顯示,使用降血脂statins藥物除了可以降低膽固醇之外,還可能會降低大腸直腸癌、乳癌與攝護腺癌的風險,但藥物對甲狀腺癌的可能影響尚未有足夠的相關證據。   近日台灣一項新的研究指出:常服用statins藥物者,尤其是女性,被發現出現甲狀腺癌風險增加的情形,提醒正在服用藥物的病患應特別注意!   這項由新北市遠東醫院鍾旭東醫師與其研究團隊所做的研究分析,從台灣健保資料庫中挑選500位40歲以上、在2008-2011年間確診罹患甲狀腺惡性贅瘤的病患資料,以及2,500位民眾為控制組。女性佔所有參與者的2/3。分析的結果發現,在調整高脂質血症後,與控制組相比,例行性使用statins藥物的病患,其罹患甲狀腺癌的勝算比為1.40。女性部分,該數值更高,為1.43,但男性並未出現增加情形。   研究團隊解釋,statins藥物會抑制癌細胞成長、增加細胞死亡及抑制蛋白酶體,但一些在體外的研究也顯示這些抑制作用會因為雌激素(雌二醇)出現而減弱,而甲狀腺功能及癌症成長又與雌激素相關,而且,甲狀腺癌患者通常也有荷爾蒙代謝干擾的問題。研究團隊因此推論,可能是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濃度比男性高的關係,才使得statins藥物的癌症保護作用在女性病患身上被中和消解掉。但由於研究資料並未含女性停經狀態或使用荷爾蒙療法的資訊,因此這項假設未能被驗證。   研究其他的限制還包括缺乏甲狀腺癌亞型及BMI值資訊、可能存在監控偏差、以及難以建立使用statins的規則與時間長度。但由於這個藥物可能會引起過去未曾發現過的問題,所以研究最後建議醫師應更加注意管理例行性使用statins藥物的病患。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學期刊(Clinical Endocrinology)      
+ read more
多喝紅茶、多吃柑橘類  有助降低卵巢癌風險
2014.11.04
多喝紅茶、多吃柑橘類 有助降低卵巢癌風險
  最近一項英國研究發現:紅茶與柑橘類富含膳食黃酮類化合物(dietary flavonoids),將可能有助於降低女性罹患卵巢上皮癌的機率,這對愛喝紅茶與柳橙汁的女性朋友們來說是個好消息!   每年在英國有6,500名、在美國有2萬名女性受到卵巢癌侵襲,卵巢上皮癌是最常見的卵巢癌類型之一,致命性非常高。過去曾有一些研究指出多吃蔬果可降低罹癌風險,但也有其他研究提出不一致的看法。   黃酮類化合物包括有黃酮醇、黃烷酮,研究團隊認為,植物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可調整關鍵的細胞信號路徑及調節癌細胞發炎路徑,將可能可以幫助降低卵巢癌風險。為了探究兩者之間的關連性,研究團隊分析英國171,940位25-55歲女性的飲食習慣。   研究團隊所分析的飲食習慣調查問卷資料為每四年蒐集一次,根據資料,女性攝取黃酮醇的主要來源為紅茶(31%)、洋蔥(20%)與蘋果;黃烷酮的來源則為柑橘類水果(26%)與果汁(63%)。在追蹤16-22年後,有723個卵巢癌確診病例。分析的結果顯示,高度攝取黃酮醇、黃烷酮的女性比攝取量低者,其卵巢上皮癌的風險比較低,根據研究,每天喝兩杯紅茶者,該風險下降31%。   最後,這項研究的優點在於它是一項長期追蹤、樣本數大的觀察性研究,但它也存在研究限制:第一,事實上,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會隨植物成長情形與食品加工過程而有差異,但這項研究無法對劑量進行標準化測量;第二,研究未能調整所有對結果可能造成影響的潛在干擾因子。因此,研究團隊認為未來研究應針對這次的結果再進行前瞻性研究,以深入瞭解這個問題。     資料來源: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 read more
年輕女性對子宮頸癌病徵缺乏敏感度
2014.10.21
年輕女性對子宮頸癌病徵缺乏敏感度
    根據英國學者統計,平均每134名女性當中便會有一人罹患子宮頸癌;在台灣,子宮頸癌也是國人罹患的前十大癌症之一,最常見於30歲左右的女性身上。由於子宮頸癌如此常見,女性對此疾病的相關知識與處理方式甚為重要,但是,根據日前一項英國學者的調查卻發現許多年輕女性對於子宮頸癌的病徵缺乏敏感度。   這項調查訪問了128位30歲以下被診斷出罹患子宮頸癌的女性,其中有86位女性是透過例行抹片檢查發現、2位女性是在接受其他疾病的檢測時發現,剩下40位女性則是在出現病徵後自行就診而被醫生診斷出罹癌。   初期子宮頸癌少有病徵,因此較不易察覺,但若出現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分泌物變多有異味甚或夾雜血絲、下腹疼痛等狀況時,就應盡速就醫。根據這40名女性的受訪結果,最大宗的病徵是性行為後與非生理期間的出血。其中有近三成的女性在病徵出現後拖延超過三個月才就診,九成以上的原因是不知道這些狀況就是可能罹患子宮頸癌的病徵。與其他年齡層相比,25歲以下的女性延遲就醫的狀況最為嚴重。另外,也有近六成的女性坦承在第一次就醫後,又拖過三個月以上的時間才安排更進一步的診察。   參與此項調查的Forbes博士強調平時的抹片檢查只是為了監控、預防病毒感染以及進一步發展為癌症,若一旦出現持續性的病徵,仰賴抹片檢查的結果是不足的,應該盡快就醫接受完整的檢驗。     資料來源: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