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內臟脂肪囤積 恐增加心臟病與癌症風險
2013.07.16
內臟脂肪囤積 恐增加心臟病與癌症風險
最近一項美國的研究指出,內臟脂肪囤積過多將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罹患風險,雖然過去也有研究有相同的結論,但這一項研究是少見的前瞻性研究。   研究團隊檢視3,086位平均年齡50.2歲的參與者資料,其中女性佔49%。這些參與者在研究最初都已先評估過脂肪組織,並且都沒有心血管疾病或癌症,所有人的平均BMI值為27.7 kg/m2。   研究結果顯示,在追蹤時間中位數為5年後,內臟脂肪組織每增加一個標準偏差值,心血管疾病會提高44%、癌症風險提高43%,這樣的結果即便在調整年齡、性別、吸菸狀態、BMI值等條件後仍不變。   不過,研究者承認此研究有幾項限制存在,包括參與者大部分為白人;研究屬觀察性質的研究設計,因此無法提出直接的因果關係解釋及治療建議;也缺乏追蹤期間內體重變化的資訊。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病學院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內臟脂肪囤積 恐增加心臟病與癌症風險
2013.07.16
內臟脂肪囤積 恐增加心臟病與癌症風險
  最近一項美國的研究指出,內臟脂肪囤積過多將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罹患風險,雖然過去也有研究有相同的結論,但這一項研究是少見的前瞻性研究。 研究團隊檢視3,086位平均年齡50.2歲的參與者資料,其中女性佔49%。這些參與者在研究最初都已先評估過脂肪組織,並且都沒有心血管疾病或癌症,所有人的平均BMI值為27.7 kg/m2。 研究結果顯示,在追蹤時間中位數為5年後,內臟脂肪組織每增加一個標準偏差值,心血管疾病會提高44%、癌症風險提高43%,這樣的結果即便在調整年齡、性別、吸菸狀態、BMI值等條件後仍不變。 不過,研究者承認此研究有幾項限制存在,包括參與者大部分為白人;研究屬觀察性質的研究設計,因此無法提出直接的因果關係解釋及治療建議;也缺乏追蹤期間內體重變化的資訊。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病學院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抗生素與降膽固醇藥物Statins產生交互作用
2013.07.10
抗生素與降膽固醇藥物Statins產生交互作用
最近一項大型回溯性研究指出,服用最常見降血脂statins類藥物的65歲以上老人,若同時使用巨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克拉黴素、紅絲菌素),將可能提高Statins藥物的毒性,對健康恐造成嚴重傷害。   克拉黴素及紅絲菌素會抑制細胞色素CYP3A4,CYP3A4負責代謝Statins藥物,因此當它被抑制時將提高血中Statins藥物的濃度。這項研究比較2003-2010年間加拿大安大略省65歲以上服用Statins藥物的老人,其同時併用克拉黴素、紅絲菌素或阿奇霉素後,血液中含Statins藥物毒素情形。   結果發現,參與者在Statins藥物(服用比例:atorvastatin-73%、simvastatin-24%或lovastatin-3%)與拉黴素、紅絲菌素併用後,30天內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的絕對風險,比其與阿奇霉素併用之該風險,高出0.02%,計算過後相對風險值也增加2.17。這項風險同時也會提高嚴重腎臟傷害、及全死因死亡率。   研究強調雖然絕對風險的增加幅度很小,但Statins藥物是常見的藥物,與其他藥物併用的頻率也甚高,因此應小心注意這項重要的臨床資訊。美國心臟醫學會也提醒不僅老年人,年輕人也可能有同樣的藥物併用危險發生,須注意。美國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John Higgins博士則提醒,這項研究建議正在使用Stains藥物病患,如須服用抗生素,應盡量選擇阿奇霉素,或者選擇改變Statins種類,Higgins建議可服用pravastatin,這種藥物並非透過細胞色素CYP3A4進行代謝。   這項研究的限制包括,研究參與者的年齡已較年長,身體健康狀況本來就可能存在這些問題;研究性質屬於觀察性研究,無法證實直接的因果關係等。研究並建議多利用藥物交互系統資料,改善老年人多重用藥的整體安全性,同時最佳的解決方式就是進行跨科別間能的密切合作。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美國醫學會將肥胖定義為一種疾病
2013.07.02
美國醫學會將肥胖定義為一種疾病
上月17號美國醫學會決策代表大會以超過60%的投票數贊成將肥胖視為一種疾病,而非僅僅只是一種症狀而已,此決議否決了該學會科學與公共衛生委員會先前的建議。    美國醫學會表示,將肥胖視為疾病可以幫助改變醫界處理肥胖這個複雜議題的態度與方式,許多支持美國醫學會該決議的醫生皆表示,這將使醫生更加專注於肥胖此一問題,而且可幫助改善肥胖藥物、手術及諮商的相關健康保險給付。這項決議同時受到美國兒科醫學會、美國家庭醫師學會、美國臨床內分泌科學者協會、及美國減肥專科醫學會的支持,這些醫學會也一直在推行肥胖就是種多發性代謝及荷爾蒙疾病的概念,並可能引起第二型糖尿病及心臟病。    美國醫學會科學與公共衛生委員會原先的報告則認為,由於目前肥胖還缺乏明確清楚的定義,因此將肥胖定義為疾病是有問題的。委員會成員Robert Gilchick博士表示,如果只是體重增加但並無其他健康損害,事實上這並不符合疾病的定義。也有其他人認為只以BMI值來界定肥胖與否,並不能說明這些人就是真的不健康,像是有些人BMI值雖未超過標準,可是體脂肪卻過高並有新陳代謝問題,顯然只用BMI值來做為判斷標準是太過於簡化且有缺陷的。此外,將肥胖視為疾病還可能使重點偏離了改變生活型態以預防肥胖,而轉向更加倚賴藥物與手術。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New York Times              
+ read more
含糖加工食品與飲料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2013.06.18
含糖加工食品與飲料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2011年曾有研究指出,女性每日喝兩瓶以上含糖飲料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近又有一項美國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支持這個論點,該研究發現人們透過加工食品及飲料攝取過多的糖份,將使與心臟病相關的風險提高。   研究團隊一開始先在動物身上進行臨床前試驗,之後再在人類病患細胞上進行檢測,結果發現葡萄糖代謝產物G6P會對心臟產生傷害,研究主要作者Heinrich Taegtmeyer教授指出,高血壓或其他疾病本來就會對心臟造成壓力,如果病患又攝取過多的葡萄糖,將只會讓心臟的狀況更加嚴重。   研究解釋,當人體攝取太多的糖與澱粉,葡萄糖代謝產物G6P就會逐漸形成,進而對心臟造成壓力,而光是一分子的G6P就可以使心臟功能出現不正常。現階段醫師只能以給予病患利尿劑控制水份,以及beta阻斷劑、ACE抑制劑以降低心臟的壓力,使其能較正常運作,但在過去20年都一直沒有出現新的治療方式。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睡眠不足影響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性別差異
2013.06.11
睡眠不足影響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性別差異
  已有許多的證據顯示,睡眠品質對於健康是相當重要的,晚上的睡眠若低於6小時是慢性病的高風險因子,也會提高發炎機率,慢性疾病則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發炎則為一項可預測心血管疾病發展的因子。已有研究指出,年長婦女的睡眠問題,將可能增加她們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近又有另一個新的研究呼應該結論,指出睡眠不足將特別對女性以及她們的心臟造成傷害。   此份研究包含了約700位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研究對象,來自舊金山聖地牙哥的榮民醫院及九家公立健康診所。男性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66歲,女性為64歲。女性參與者有較高的收縮壓、服用較多的抗抑鬱劑、以及較少服用beta受體阻斷劑、抗血脂藥物或其他治療血壓或冠狀動脈方面疾病的藥物。   參與者在一開始參與研究及研究進行五年後,分別以「非常好」、「相當好」、「普通」、「相當差」、「非常差」自評其睡眠品質。發炎狀況在五年間的改變則以介白素-6、C-反應蛋白與纖維素原作為評估指標。研究發現,自評睡眠品質較差的參與者中,女性睡眠不足與其發炎狀況有明顯關連,這些女性在研究進行的五年間發炎狀況出現惡化的程度是男性的2.5倍;在控制了服用的藥物、心臟功能、生活型態、社經人口變項後,這樣的性別差異仍然存在。   參與此研究的婦女大多已過更年期,因此研究者認為女性體內低濃度的雌激素可能可以解釋睡眠不足與發炎狀況之間的關係;而男性擁有的高量睪固酮則在其中扮演了緩衝的作用。   此份研究結果更顯示,長期地睡眠不足,尤其是過早起床,將惡化心臟病婦女的發炎狀況。但限於此份研究之參與者多為男性,故研究結果可能會低估了真正的影響,另外則建議未來的研究應對睡眠不足與發炎狀況間的性別差異提出解釋,以幫助釐清男女在冠狀動脈心臟病上的差異。      資料來源:精神病學研究期刊(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延伸閱讀 女性更年期失眠恐提高心臟病風險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