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7.02
美國醫學會將肥胖定義為一種疾病
上月17號美國醫學會決策代表大會以超過60%的投票數贊成將肥胖視為一種疾病,而非僅僅只是一種症狀而已,此決議否決了該學會科學與公共衛生委員會先前的建議。
美國醫學會表示,將肥胖視為疾病可以幫助改變醫界處理肥胖這個複雜議題的態度與方式,許多支持美國醫學會該決議的醫生皆表示,這將使醫生更加專注於肥胖此一問題,而且可幫助改善肥胖藥物、手術及諮商的相關健康保險給付。這項決議同時受到美國兒科醫學會、美國家庭醫師學會、美國臨床內分泌科學者協會、及美國減肥專科醫學會的支持,這些醫學會也一直在推行肥胖就是種多發性代謝及荷爾蒙疾病的概念,並可能引起第二型糖尿病及心臟病。
美國醫學會科學與公共衛生委員會原先的報告則認為,由於目前肥胖還缺乏明確清楚的定義,因此將肥胖定義為疾病是有問題的。委員會成員Robert
Gilchick博士表示,如果只是體重增加但並無其他健康損害,事實上這並不符合疾病的定義。也有其他人認為只以BMI值來界定肥胖與否,並不能說明這些人就是真的不健康,像是有些人BMI值雖未超過標準,可是體脂肪卻過高並有新陳代謝問題,顯然只用BMI值來做為判斷標準是太過於簡化且有缺陷的。此外,將肥胖視為疾病還可能使重點偏離了改變生活型態以預防肥胖,而轉向更加倚賴藥物與手術。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New York Times
+ read more

2013.06.18
含糖加工食品與飲料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2011年曾有研究指出,女性每日喝兩瓶以上含糖飲料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近又有一項美國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支持這個論點,該研究發現人們透過加工食品及飲料攝取過多的糖份,將使與心臟病相關的風險提高。
研究團隊一開始先在動物身上進行臨床前試驗,之後再在人類病患細胞上進行檢測,結果發現葡萄糖代謝產物G6P會對心臟產生傷害,研究主要作者Heinrich
Taegtmeyer教授指出,高血壓或其他疾病本來就會對心臟造成壓力,如果病患又攝取過多的葡萄糖,將只會讓心臟的狀況更加嚴重。
研究解釋,當人體攝取太多的糖與澱粉,葡萄糖代謝產物G6P就會逐漸形成,進而對心臟造成壓力,而光是一分子的G6P就可以使心臟功能出現不正常。現階段醫師只能以給予病患利尿劑控制水份,以及beta阻斷劑、ACE抑制劑以降低心臟的壓力,使其能較正常運作,但在過去20年都一直沒有出現新的治療方式。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3.06.11
睡眠不足影響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性別差異
已有許多的證據顯示,睡眠品質對於健康是相當重要的,晚上的睡眠若低於6小時是慢性病的高風險因子,也會提高發炎機率,慢性疾病則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發炎則為一項可預測心血管疾病發展的因子。已有研究指出,年長婦女的睡眠問題,將可能增加她們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近又有另一個新的研究呼應該結論,指出睡眠不足將特別對女性以及她們的心臟造成傷害。
此份研究包含了約700位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研究對象,來自舊金山聖地牙哥的榮民醫院及九家公立健康診所。男性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66歲,女性為64歲。女性參與者有較高的收縮壓、服用較多的抗抑鬱劑、以及較少服用beta受體阻斷劑、抗血脂藥物或其他治療血壓或冠狀動脈方面疾病的藥物。
參與者在一開始參與研究及研究進行五年後,分別以「非常好」、「相當好」、「普通」、「相當差」、「非常差」自評其睡眠品質。發炎狀況在五年間的改變則以介白素-6、C-反應蛋白與纖維素原作為評估指標。研究發現,自評睡眠品質較差的參與者中,女性睡眠不足與其發炎狀況有明顯關連,這些女性在研究進行的五年間發炎狀況出現惡化的程度是男性的2.5倍;在控制了服用的藥物、心臟功能、生活型態、社經人口變項後,這樣的性別差異仍然存在。
參與此研究的婦女大多已過更年期,因此研究者認為女性體內低濃度的雌激素可能可以解釋睡眠不足與發炎狀況之間的關係;而男性擁有的高量睪固酮則在其中扮演了緩衝的作用。
此份研究結果更顯示,長期地睡眠不足,尤其是過早起床,將惡化心臟病婦女的發炎狀況。但限於此份研究之參與者多為男性,故研究結果可能會低估了真正的影響,另外則建議未來的研究應對睡眠不足與發炎狀況間的性別差異提出解釋,以幫助釐清男女在冠狀動脈心臟病上的差異。
資料來源:精神病學研究期刊(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延伸閱讀
女性更年期失眠恐提高心臟病風險
+ read more

2013.05.23
美國國家醫學研究所反對降低鹽分攝取量 各界仍有爭議
美國國家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
在2005年曾建議每日鈉攝取量應控制在1,500~2,300毫克之間。這次IOM在5月13日表示,目前針對每日攝取鈉低於2,300毫克是否會使心血管疾病或全死因死亡率有所改善或更加惡化的相關證據仍不足,難以下定論,且部分證據顯示降低鈉攝取量會對特定疾病的病患造成副作用,因此不贊成建議這些人將每日鈉攝取量降低至1,500毫克以下。
IOM在分析報告中指出,足夠證據已可確定攝取過多的鈉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是有關連的,但每日低於2,300毫克的鈉攝取量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連卻沒有一致性的結論。此外,IOM還在多個研究中發現,每日攝取低於1,840毫克的鈉,可能會導致正接受積極性治療的充血性心臟病患發生副作用。
不過,IOM針對報告承認目前仍無法訂出適當的鈉攝取量,且研究屬觀察性質,可能無法排除潛在干擾因子。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因此進一步要求IOM召開專家會議評估現有證據有關每日2,300毫克的鈉攝取量之效益及風險,尤其是針對高血壓、前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或充血性心臟病患者,以及51歲以上老人、與黑人這些特定族群人口的資料。
美國心臟協會(AHA)對於IOM的報告則回應,由於該報告在方法論上有許多瑕疵,因此AHA並不會改變其每日不得攝取超過1,500毫克鈉的建議,其他包括美國飲食協會(USDA)、美國醫學會(AMA)、美國大眾健康協會(APHA)及世界醫學會(WMA)也都贊成降低每日飲食的鈉攝取量。
目前美國官方關於鈉攝取量的指引,建議51歲以上老人、黑人或糖尿病、高血壓及慢性腎臟病病患,每日不要攝取超過1,500毫克;14-50歲人口則每日應控制在2,300毫克,下一次指引更新時間為2015年。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2013.05.15
女性更年期失眠 恐提高心臟病風險
失眠及睡眠干擾是更年期及停經後婦女常見的問題,近日一項研究發現,這些年長婦女的睡眠問題,將可能增加她們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這項由美國多個醫學中心共同執行的研究,蒐集86,329位50-79歲女性所自我呈報有關睡眠長度及失眠問題的資料,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每天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或多於10小時以及有失眠症狀者,冠狀動脈心臟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都比較高,約為一般人的兩倍,且該風險提高的情形將持續維持超過十年。
研究表示,未來應進一步研究睡眠品質如何影響延長睡眠與心血管健康之間的關係。
資料來源:婦女健康期刊(Journal of Women's Health)
+ read more

2013.03.25
新型複合式避孕藥恐提高有偏頭痛的女性發生血栓之風險
最近一項在美國神經學會會議上發表的美國研究指出,有偏頭痛問題的女性,特別是前兆型的偏頭痛,服用複合式避孕藥可能會提高發生血栓併發症的危險。
過去研究顯示偏頭痛跟中風之間出現關連性,且育齡年紀女性很多都有偏頭痛困擾,在美國複合式避孕藥有時會被拿來做治療偏頭痛用途,但此用途並不在避孕藥的核准適應症內。
2012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分析報告曾指出,較新型的複合式避孕藥會增加發生血栓之風險,因此這項研究針對145,304位在2001-2012年加入研究的女性,想瞭解這些有或無偏頭痛的女性使用此類避孕藥後,發生血栓的情形。
研究結果發現,女性有前兆的偏頭痛,使用較新型的複合式避孕藥,如:含Drospirenone-ethinyl
estradiol成分、含Norgestromin-ethinyl
estradiol成分的穿皮貼片、及含Etonogestrel-ethinyl
estradiol成分的陰道避孕環,深層靜脈血栓(DVT)、心肌梗塞(MI)、缺血性中風及肺栓塞的發生率,比沒有偏頭痛或者有無前兆的偏頭痛之女性,高出許多。
研究結果目前仍屬初步性的發現,未來還需進一步分析避孕藥使用時間長短對發生血栓的影響。研究的限制則包括缺乏調整年齡變項,還可能有潛在的疾病狀況或干擾因子未排除。
資料來源:美國神經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