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3.14
英研究:心房纖維顫動症狀及影響的性別差異
心房纖維顫動(atrialfibrilation)是不規律的心臟律動中最常見的形式,症狀包含了心悸、呼吸急促、容易疲勞,同時可能提高中風風險且會降低存活率,此病症影響了全美超過兩百萬人的生活.最近根據一份由DukeClinicalResearchInstitute所做的全國性調查顯示,當女性有心房纖維顫動的疾病時,會比男性出現較多的疾病症狀且生活品質較低.研究的對象來自於全英176間診所的10,132位心房纖維顫動患者,其中女性占了42%.研究目的在於使健康照顧提供者了解心房纖維顫動患者疾病的控制情形,以及更認識症狀對病患生活所產生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女性較男性有以下狀況:年齡較大、較少有冠狀動脈疾病及睡眠呼吸中斷症、較輕微的症狀會週期性出現、較高的中風風險、較差的生活品質、以及抗凝血劑服藥狀況較差.儘管患有心房纖維顫動的女性有較多的疾病症狀與較糟糕的生活品質,但還是活得比男性病患久,研究者指出需有進一步的研究找出這項差異的原因.這個研究發現加強了心血管疾病上男女的差異,也促使醫師開立處方時須具備性別考量.資料來源:英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DukeUniversityMedicalCenter)
+ read more

2013.03.13
吸二手菸增加發生血管鈣化風險 年長者及女性尤須注意
我們都知道膽固醇量及菸害都是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但最近一項美國研究更進一步指出,二手菸害增加發生動脈鈣化的風險可能高於高膽固醇量,且即使是最低的二手菸暴露量,也將提高該風險,二手菸害對健康的傷害可能遠大於我們過去的想像.2005-2012年間3,098位40-80歲的不吸菸者參加這項研究,研究以問卷調查參與者的二手菸暴露量,並進行心臟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狀況.研究將二手菸暴露量分為四級—非常小、低度、中度與高度暴露,主要以暴露時間已多長(年)、每日暴露密度為分級依據.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二手菸最低暴露量使冠狀動脈鈣化的發生風險提高50%,最高暴露量更使該風險提高90%.暴露量偏高的群體,特徵傾向是年長的、女性,同時有糖尿病、膽固醇過高且有高血壓的症狀.研究者認為,二手菸暴露量應加入在病患一般日常例行性的醫學檢查內,並持續討論其與心臟病的關係.而這項研究的限制包括資料屬自我呈報性質及它是一項回溯性的研究.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學院:心臟血管醫學影像期刊(the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CardiovascularImaging)
+ read more

2013.03.06
美研究找到預測女性心房纖維顫動的六項風險因子
心房纖維顫動是心律不整中最常見的一種,若沒有適當治療將可能變成中風,但目前要判別一個人可能罹患心房纖維顫動的風險是否增加,仍有困難,尤其是沒有心臟病的女性.最近一項研究發現能夠預測女性未來可能罹患心房纖維顫動的簡單方式,這個方式主要看女性身上的六項風險因子情形,包括年齡、體重、血壓、酒精攝取量及抽菸史.研究者從婦女健康研究(Women’sHealthStudy)隨機選取19,940位參與者的資料,參與者的年齡中位數為52歲、BMI值中位數為25,研究追蹤時間中位數為14年,最後心房纖維顫動每年每一千人的發生率為2.23.研究分析資料發現,以年齡、體重、血壓、酒精攝取量及抽菸史6個風險因子作為評估女性罹患心房纖維顫動的指標,可預測未來十年罹患的風險,且比只以年齡作為唯一風險因子,要來得準確.在這項研究中,以這個新的模式進行評估,有22.5%的女性因此被重新分配到更正確的風險範疇內.研究最後表示,對於如何降低女性首次發生心房纖維顫動風險的特定介入方式還在研發中,醫師應多注意病患這些風險資訊,並強調健康生活型態的重要性,如:維持正常體重、飲酒應適量.資料來源: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HeartJournal)
+ read more

2013.03.04
美研究:男女心臟病患的基因表現出現差異
過去已有研究發現心臟病的性別差異,但卻少有研究進一步瞭解差異背後的分子機制為何,近日一項美國研究發現有可能是男女基因表現的差異所造成的.這項研究為了找出可以解釋心臟病性別差異的原因,對34個人類心臟進行分析.研究原來以為在心室部分的基因表現男女會有所不同,但結果卻是發現差異出現在心房,研究指出男女心臟病患者在篩選到的89個主要基因之表現呈現差異,當女性有心臟病時,身上的這些基因表現系統會比男性弱,出現這些差異的原因還須進一步研究.研究也進一步提出,女性受雌激素影響,當體內雌激素濃度較高,較不易發生心律不整問題,一旦到了停經後,發生動脈纖維性顫動的機率就與男性一樣高,這部分也應再進一步瞭解原因.資料來源: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PLOSONE)
+ read more

2013.02.22
美國心臟協會:女性的心血管疾病認知仍須加強
今日雖然愈來愈多的女性瞭解到心臟病可能是生命中的重大健康威脅,但根據一項美國心臟協會的調查報告顯示,少數特定族群的女性對心血管疾病的認知仍不足.研究在2012年以電話及網路方式調查近2,500位25歲以上美國女性的生活型態、以及她們對主要死因與心臟病的認識,並將這份資料與過去1997-2009年間的資料進行比較.在過去,女性多可能認為癌症才是健康的最主要殺手而非心臟病,在1997年只有30%知道心臟病才是首要殺手,到了2012年該比例上升至56%,顯示整體女性對心臟病的認知程度已慢慢在改善.然而,在黑人女性及西班牙裔女性部分,該比例仍未超過40%,同時,在所有女性中以25-34歲年輕女性的認知程度最低(44%).在這個報告中,研究者建議應針對特定族群女性重新思考如何傳達正確的訊息給她們,如:黑人相信教會與上帝對她們健康的重要性,也比較信任醫師,但西班牙裔女性就認為醫師對她們的文化敏感度太低.對年輕族群則應強調有多少人因為關心心臟的健康而活得更有品質,而不要只將焦點放在死亡人數上.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循環期刊(Circulation)
+ read more

2013.02.21
過量的鈣補充品恐傷男女心血管健康
過去多項回溯性研究針對鈣補充品是否會增加心肌梗塞、中風、或突然死亡的風險,結果不一仍存有爭議.在二月有兩項研究分別指出,攝取過多鈣補充品將會提高男性與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第一項針對388,229名50-71歲成年人、追蹤12年的美國研究,在研究開始調查參與者的飲食習慣、就醫歷史及生活型態,研究最後有7,904名男性及3,874名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分析顯示,每天服用超過1,000毫克鈣補充品會提高20%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不過研究只在男性身上發現這個關連性,女性則無.然而,鈣補充品對女性的影響另一項瑞典研究卻有不一樣的發現,該研究對61,433名女性進行類似的飲食調查,並對照參與者就醫與死亡紀錄.結果發現,與每天服用鈣補充品600-999毫克相比,每天服用超過1,400毫克的女性,因全死因、心血管疾病或缺血性心臟病而死亡的風險為前者的約1.5至2倍(HR1.40、1.49及2.14);每天服用低於600毫克也有相同的狀況.但若只有從一般飲食中攝取較多的鈣,而非以鈣補充品方式,那麼這項風險的增加情形會比較和緩.由於這個研究屬觀察性研究,因此無法做出非常準確的飲食評估或解釋因果關係,同時結果也無法適用於不同族群或男性.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英國醫學期刊(JAMAInternalMedicine&BMJ)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