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男人也有乳頭?
2019.10.28
為什麼男人也有乳頭?
女性乳頭一直是話題焦點,從名人走光到裸上身爭取性別平等的女權運動,乳頭總能吸引目光。但男人的乳頭卻不一樣,他們不會引起相同的爭議,也沒有哺乳的需求,那為什麼男人有乳頭呢?   這要從我們都還是胚胎時講起…… 在胚胎發育的早期,有著可以發展成男性生殖器官或女性生殖器官的原始結構,在很少數情況下會發育成同時擁有兩種生殖器官。   有幾個基因會決定嬰兒擁有男性或女性生殖器官,Y染色體上一個名為SRY的基因被認為是主基因。   當胚胎約七個星期大時,SRY將啟動。SRY的啟動,最終會導致男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和原始女性生殖結構的消失。   由於女性沒有Y染色體,原始女性生殖結構將繼續發育成女性生殖器官,而原始的男性生殖結構則會消失。   乳房和乳頭是在胚胎約第四週至第六週時開始形成,也就是早於SRY基因啟動。因此,在男性發育的後期,即使大多數乳房結構消失了,但形成原始乳頭、乳暈及周圍平滑肌的細胞仍然存在,這些剩餘的細胞繼續形成最終的乳房和乳頭。   出生後呢? 出生時,男孩和女孩的乳頭和乳房看起來相似,到了青春期,荷爾蒙才會開始發生變化。青春期時男孩和女孩的乳頭都會增大,但女孩的乳頭增大較多。同時,男性乳房的乳管縮小,而女性乳房則增大並重塑。到成年時,男性乳頭比女性乳頭更小且變化較小。   從進化的角度看,男性乳頭仍然存在不是因為它們對男性有任何好處,而是因為它們無害,消除它們沒有也任何好處,所以一直存在。   當成長出錯時 與其他任何身體的結構一樣,生長都有可能會出錯。乳頭也是一樣,大約每20人中有一人會有多餘的乳頭。當部分乳腺還保留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通常,這些乳頭更類似於色素痣,很少真正有作用。在有正式紀錄的文獻中,男性乳頭數量最多的是七個。   有些男人會分泌乳汁 有趣的是,有時男人是可以分泌乳汁的,多數發生在荷爾蒙失調或藥物引起的情形。在這種狀況下,男人分泌的乳汁與哺乳期的女性非常相似。   乳頭對男人有什麼好處? 除非是可以使用乳頭進行母乳喂養的罕見男人,否則男人會因為更常見的理由受益於這種看似多餘的身體部位,也就是性愛。   兩性對乳頭的性刺激都有反應。一項研究發現,超過一半的男性參與者表示,對乳頭刺激的會增強性反應。甚至有一份報告描述了一位異性戀男人,想要進行乳房增大以增加乳頭的性功能。   有乳房的男人? 對某些男人來說,乳房增大可能是超重或肥胖的後果,這樣的胸部主要是由脂肪堆積組成。而且,隨著肥胖人口的增加,這樣的男性越來越多。   男性乳房腫大或乳房發育也可能是荷爾蒙失調引起的,主要發生在青春期男孩中,通常身體會自行解決,但這可能導致抑鬱、焦慮、飲食失調、身體形象問題和自尊心下降。   男人也會得乳癌 在乳癌的確診患者中,只有0.5-1%是男人。但是,因為男人對這種疾病的認識少、警覺性低,通常確診時已經處於晚期。因此,醫生應檢查男性乳頭的腫塊和變化,例如乳頭分泌物或皮膚潰瘍,以排除癌症。近期有一篇研究指出,男性乳癌高風險者應做乳房攝影檢查。美國食藥署更在今年8月發佈最新指引草案,建議乳癌藥物的臨床試驗受試者應加入更多的男性病患。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19.09.2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男性乳癌高風險者應做乳房攝影檢查!
2019.10.08
男性乳癌高風險者應做乳房攝影檢查!
男性乳癌是一種罕見但通常會致命的疾病。據美國癌症協會推測,2019年將會診斷出2,670例男性侵入性乳癌的新病例,約有500男性會因此而死亡。近日一項美國研究指出,讓高風險的男性進行乳房攝影檢查的效益顯著,將有助提早發現癌細胞,改善病患的預後。   研究人員表示,在男性中,乳房攝影檢查的敏感性或檢測癌症的效力為100%,而能區分乳癌與其他非癌細胞的效力為95%。這樣出色的表現與男性相對缺乏乳房纖維腺體組織有關,女性的異常結果通常會被其所掩蓋。   此外,在男性乳癌風險因子中,以有乳癌個人病史為最重要的因素,其他還有如基因突變、一級家族病史、Ashkenazi猶太血統都具有影響。研究就發現,男性的姊妹或媽媽曾罹患乳癌,其風險會提高兩倍。   但是,一直以來,針對有乳癌個人病史、以及家人有乳癌相關的基因突變等的男性高風險族群,一直都沒有正式乳房攝影檢查的篩檢指引,因此導致男性被診斷出乳癌的結果往往比女性嚴重。過去曾有傳聞的證據顯示,對具有可辨識風險因子的男性進行選擇性檢查是有益的,可是有關該如何進行及要做到什麼程度,卻所知甚少。此研究正是呼應這樣的需求而進行。   研究進行與結果 研究團隊檢視平均年齡55 歲的1,869名男性,在2005-2017年期間進行乳房攝影的模式及檢查結果。發現乳房攝影檢查一共檢測出2,304個乳癌病灶,其中149個進行活體組織切片,最後確認有41個為惡性腫瘤。   乳癌高風險男性的癌症檢測率為每1,000個檢查有18個,比起平均風險女性的每1,000個檢查有5個,要高出許多。男性患者的癌細胞會在尚未擴散至淋巴結的較早階段被檢測出來,改善病患預後狀況。研究還發現,已經得過乳癌的男性再次復發的可能性是女性患者的84倍。   研究建議與未來方向 研究主要作者Gao博士表示,研究的結果顯示對乳癌高風險的男性進行乳房攝影檢查具有效益,可以讓患者不必等到出現症狀才被確診罹癌。希望這樣的發現能有助標準化對特定男性高風險族群的檢查。而研究團隊也希望未來有更大跨組織的研究可以幫助了解不同乳癌風險的男性之間的細微差別。   本研究刊登於《放射醫學期刊》(_Radiology_)。     編譯來源:EurekAlert1(2019.9.17)、EurekAlert2(2019.9.17)、HealthDay(2019.9.1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男人對攝護腺誤會大了!
2019.09.29
男人對攝護腺誤會大了!
最近一項橫跨英、德、法的調查發現,多數中年男性對攝護腺健康缺乏正確認識。調查結果令人擔憂,因為這群人是最容易有攝護腺相關症狀的人。   研究調查了3,010名50歲以上的男性對攝護腺健康及肥大的認知,發現 74%不知道攝護腺主要功能是產生攝護腺液以攜帶精子;83%誤以為出現攝護腺肥大相關症狀是衰老正常的過程;將近50%的50-60歲男性無法識別攝護腺肥大症狀,如:突然想要排尿、排尿時有緊縮或疼痛感、感覺膀胱沒有完全排空、晚上不止一次起床排尿等。   對調查進行評論的泌尿科專家表示,調查結果令人擔憂,因為調查對象是最可能罹患攝護腺相關疾病(如癌症或肥大)的男性。由於人口老化,這些疾病的發生率及其對臨床實務的影響只會越來越大,因此我們必須確保男性有充分的認識才能在需要時快速諮詢和治療。若輕忽症狀,嚴重不僅會損害生活品質,還可能增加嚴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男性出現症狀時傾向於直接找醫師 當男性出現攝護腺肥大症狀時,61%表示會找醫師獲得更多資訊,24%表示會搜尋Google、13%表示會跟伴侶或家人討論症狀。   過去研究指出,女人實際上比男人更了解男人的健康問題。因此,這份研究鼓勵男人與伴侶或家人討論他們的泌尿系統症狀和疾病,並諮詢泌尿科醫生等醫療專業人員。   攝護腺肥大有多種治療選擇,包括:藥物治療、經過尿道或小腹的手術、雷射治療、水蒸氣治療、飲食調理等。50%調查受訪者傾向於有不同的治療選項,38%希望由醫生推薦治療方法,12%沒有特別傾向。相較於70歲以上的老年人,50-55歲的男性較傾向與醫師共同決策接受哪一種治療。   每位患者的病情都不盡相同,但與泌尿科醫師一起討論應該能夠決定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法。現在,針對攝護腺的治療選擇已經很多了,有困擾的人其實很容易得到幫助。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9.2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不舉是心臟病風險的第一個警示燈!
2019.09.18
不舉是心臟病風險的第一個警示燈!
有勃起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 ED) 問題的男性可能更有心臟病、中風及早逝的風險!   中國科學家檢視包含了154,000人以上的25份研究報告。他們發現有勃起困難或不能維持勃起的人比無勃起問題的人可能增加59%得心臟病、34%得中風及33%早逝的風險。   風險最高的是55歲以上有糖尿病且抽煙的陽痿患者 更令人意外的是,有勃起障礙問題不超過7年的人比更長時間的患者更具風險,但原因不詳。   事實上全球有約一億人有某種程度的勃起障礙問題,到2025年會增加到3億人。 統計顯示在美國及英國四分之一的死亡和心臟病有關。雖然心臟病及勃起障礙兩者早已被發現相關,但相關的程度不明。   心臟病和勃起障礙通常都因血管沉積灰白質(plaque)而引起,即所謂動脈粥樣硬化。而由於陰莖的血管比心臟窄,所以在發展成心血管疾病前,勃起障礙可能是前兆。   Dr. Ron Blankstein指出,輸送血液到陰莖的血管直徑很小,這些微血管會出現勃起障礙的前兆,如果勃起障礙的問題是持續狀態,那就更加要注意可能會出現心臟病。   此外,有憂鬱症的勃起障礙病患比較不願意尋求醫師的治療,因此憂鬱症可能成了心臟病的催化劑。      科學家們敦促泌尿科專家和心臟科醫生對男性患者(平日檢查時)做性健康篩選以便預測其風險。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9.1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吃蘑菇可能會降低攝護腺癌的風險
2019.09.09
吃蘑菇可能會降低攝護腺癌的風險
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日本中老年人中,蘑菇食用與攝護腺癌的發生呈負相關的關係,也就是說經常吃蘑菇可能有助於預防攝護腺癌。   研究者對36,499名於1990年參加Miyagi世代研究和1994年Ohsaki世代研究的男性做了13.2年的追蹤。他們的年齡在40至79歲之間。在追蹤期間,有3.3%的參與者患有攝護腺癌。相較於每週食用蘑菇不到一次的人,食用一次或兩次的人攝護腺癌風險少8%,每週食用三次或更多次與風險少17%。   主要作者Shu Zhang博士表示,由於沒有收集關於蘑菇種類的資訊,很難知道是哪種特定的蘑菇對我們的研究結果有所貢獻。此外,蘑菇有助於預防攝護腺癌的機制也尚不確定。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9.05)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攝護腺癌患者常因缺乏風險意識而死亡!
2019.09.07
攝護腺癌患者常因缺乏風險意識而死亡!
最近英國男性癌症基金會「Orchid」警告,由於醫生對攝護腺癌的風險因子缺乏認識,有數千位男性被確診罹癌為時已晚。   直至癌細胞擴散後才診斷出攝護腺癌的患者比例已創歷史新高。在2012年有31%男性是在癌症第三、四期才被診斷出攝護腺癌,至今該數據已上升至42.5%。   當攝護腺癌在早期尚未擴散時被診斷出來很容易治療,但若已經擴散通常已是末期。在診斷時已是第四期癌症的男性僅有22%的機會存活十年,相比之下,如果他們在第一階段被診斷出來,則有98%的機會存活十年。   攝護腺癌重要的風險因子有家族史、種族、年齡、泌尿習慣改變等。家族史可能使男性的風險增加一倍,非洲黑人和加勒比海黑人男性的風險是其他男性的兩倍。而Orchid基金會的一項調查發現,不到一半的醫生了解家族史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因子,而且只有5%的人認為種族是重要風險因子。   Orchid基金會執行長表示,每年有越來越多男性直到癌症末期才被診斷出有攝護腺癌。這個現象非常令人擔憂,因為在末期才確診罹癌會降低存活率、限制治療選擇、導致更多侵入性治療及讓男性及其家庭承受更大的壓力。   在台灣,攝護腺腫大是老年男性常見的問題,應提升攝護腺癌的風險意識,才不會延誤就醫,危害男性的生命。   更多相關閱讀 攝護腺肥大藥物恐延遲癌症診斷 年長男性該做攝護腺癌篩檢嗎? 男同志在攝護腺癌治療前後應禁慾多久?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9.0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