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心臟病風險因子可助預測妊娠糖尿病的罹患風險
2011.05.31
心臟病風險因子可助預測妊娠糖尿病的罹患風險
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之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比一般女性高出許多,在美國約有7%的女性在發生妊娠糖尿病以後會產生其他併發症,如:導致早產、必須進行剖腹產,並增加胎兒出生後糖尿病、肥胖以及新陳代謝疾病的罹患風險。 近日一項美國研究指出,透過仔細監控追蹤糖尿病與心臟病風險因子,可以幫助及早瞭解懷孕時得到妊娠糖尿病的風險,該風險最早可在懷孕的前七年就預測知道。 研究檢視在1984-1996年間,參與北加州多項健康檢查計畫的580位不同族裔女性之資料,這些檢查項目包括心臟疾病、糖尿病與癌症等等。研究者比較在懷孕期間有與沒有得到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對照她們接受健康檢查與生產的年紀,兩項平均的歲數相隔7年(28歲/35歲)。 結果發現妊娠糖尿病的罹患風險,與糖尿病、心臟病的風險因子成正向關係,這些風險因子包括過重、高血壓、高血糖、及懷孕前壞膽固醇的指數。數據顯示,女性如有三項以上前述的風險因子,將比沒有風險因子的女性,得到妊娠糖尿病的風險,高出3.6倍。 研究結論表示,醫生應注意病人有哪些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這可能會造成日後發生妊娠糖尿病,但藉由早期檢查、注意飲食與適度運動,將可達到預防的效果。     資料來源:美國產科學與婦科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心律不整可能增加女性死亡風險
2011.05.26
心律不整可能增加女性死亡風險
心房纖維性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是一種心律不整的類型,發作時左心房間歇性的顫動,無法完全排空血液,殘留的血液形成血凝塊,而後凝塊再流出至腦部,將可能導致中風。一般來說,心房纖維性顫動不會有任何明顯症狀,常讓人覺得只是發生心悸。近日有一項美國研究指出,被新診斷出有心房纖維性顫動的女性,比無該症狀的女性,不論原因所引起死亡的風險,高出超過三倍(10.8人/每1萬人:3.1人/每1萬人)。 該研究取樣1993-2010年間,參與美國女性健康研究(U.S. Women’s Health Study)的34,722位女性,年齡都在45歲以上,95%為白人,研究追蹤時間為15.4年。在研究開始之初,所有女性皆無任何心臟病症狀或心房纖維性顫動。 結果顯示,研究結束時有1,011位女性得到心房纖維性顫動,其中3/4同時有高血壓,63位在研究進行期間過世。調整其他變項後,在研究期間被診斷出有心房纖維性顫動的女性,比無心房纖維性顫動的女性,因不論原因致死的風險,高出2.14倍;因心臟病致死的風險,高出4.18倍。然研究作者也表示,直接因患心房纖維性顫動而致死的絕對風險相當低,約為2.2%。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血管研究主任Tsang針對此研究表示,過去有研究已顯示心房纖維性顫動與死亡風險增高的關連性,此研究再次證實心房纖維性顫動並非好的現象。若女性被診斷出有心房纖維性顫動,應做其他相關檢查,如超聲心動圖(echocardiography),以及早發現是否有心血管疾病。 此研究的主要作者Conen最後表示,心房纖維性顫動的風險因子包括年齡、肥胖與高血壓,因此透過減重與高血壓治療,可幫助降低心房纖維性顫動的惡化。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美FDA:糖尿病藥物恐致心臟病 今年11月美全面下架
2011.05.24
美FDA:糖尿病藥物恐致心臟病 今年11月美全面下架
針對含有rosiglitazone藥物的糖尿病治療藥物,過去FDA只訂定相關用藥指引,但近日FDA公佈了新的使用規範,該規範於去年九月確立。 由於研究資料顯示該類藥物可能提高心臟病風險,FDA決定往後病患須透過參加藥物風險管理計畫(Avandia-Rosiglitazone Medicines Access Program)的特定合格藥局,才可取得該藥物。自今年11月中起,美國民眾將無法在一般零售藥局買到該類藥物。 新使用規範除了限制在特定合格藥局才能購得之外,也規定只有過去服用該類藥物能成功產生療效、或使用其他成分藥物(pioglitazone)無法控制病情之病患,才可使用。FDA並提醒病患,若有使用該類藥物的需求,應與醫師討論藥物的益處與風險,並仔細閱讀藥物仿單上相關說明,如有藥物不良反應之情形應立即向FDA通報。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目前台灣含該成分且已核准上市的藥物品名為「梵蒂雅」(Avandia),有該藥物需求的糖尿病患者應主動與醫師討論相關的風險,謹慎選擇用藥。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    
+ read more
止痛藥可能增加心臟病復發風險
2011.05.19
止痛藥可能增加心臟病復發風險
2007年美國心臟學會(AHA)曾提醒,醫生應注意心臟病患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的風險,並建議只能在低劑量與短期的狀況下使用。近日在一項丹麥研究中再次證實這項風險的存在,並進一步質疑AHA關於藥物使用的建議。 這項丹麥的觀察性研究在丹麥國家病人登入系統(Danish National Patient Registry)內,取樣84,000位心臟病倖存者的醫療紀錄,他們的平均年齡為68歲。其中42%曾至少一次被醫師開立過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的處方簽,最常被開立的兩種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成分為ibuprofen(品名Advil與Motrin)、diclofenac(品名為Cataflam與Voltaren),這些藥物成分都是會提高血栓塞發生的風險。 研究分析指出,這些倖存者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長達一週的時間,將提高心臟病的復發率45%,服用三個月的時間則提高55%。且尤以帶有diclofenac藥物成分所帶來的風險最高,美國FDA也已於近日發佈針對正處在心臟病手術復原階段的病患,不該使用該藥物的警訊。 研究最後表示,罹患缺血性心臟病或有該疾病風險的病患,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存在風險,且任何時間階段都不安全。若心臟病患真的有舒緩疼痛的需求,應先使用非藥物的方式,如物理治療、熱敷等,如依舊無法解除疼痛才建議服止痛藥。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目前台灣方面,上述四項品名藥物皆已核准上市,心臟病患者如有用藥需求,應主動與醫師討論藥物使用的相關風險。     資料來源:血液循環期刊(Circulation)    
+ read more
美FDA警告:胃藥恐致腿部痙攣、心律不整及癲癇
2011.05.10
美FDA警告:胃藥恐致腿部痙攣、心律不整及癲癇
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可阻絕氫鐵(hydrogen iron)抵達胃部,以降低胃酸濃度,一般腸胃不適者多會服用。近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發出警示,長期服用含PPIs的胃食道逆流治療藥物超過一年以上者,可能導致血清中的鎂濃度過低,增加腿部痙攣、心律不整及癲癇的風險。 FDA表示,服用PPIs藥物所引起的低鎂血症(hypomagnesemia)通常可透過補充品來改善,但在近四分之一的案例中未見改善效果,須立即停止服用該類藥物。其他也同樣會降低鎂濃度的藥物,如:心臟病藥物隆我心碇(Digoxin),若與PPIs藥物同時使用,則導致低鎂血症的風險將會更加劇。 此外,曾動過支架置入術與經皮血管重建術者,服用PPIs藥物也可能增加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亦曾有研究指出PPIs藥物與艱難梭狀桿菌相關性腹瀉(Clostridium difficile diarrhea)的關聯。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去年五月衛生署已針對年長婦女服用含PPIs藥物發出警示,表示可能會引起特別是脊椎和手腕的骨折發生,及增加74%風險的桿菌感染。而在美國含PPIs的藥物包括處方與非處方用藥,FDA所明列之警示藥物品項中,台灣方面目前已核准上市的藥物項目,品名為耐適恩(Nexium)錠/注射劑/懸浮用顆粒劑,有用藥需求之民眾應多加留意,並主動與醫師討論藥物使用的相關風險問題。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 read more
頸動脈手術風險的性別差異
2011.05.09
頸動脈手術風險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英國研究指出,女性病患在圍術期可能發生中風的機率,接受頸動脈支架置入術(carotid stenting)者比接受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arotid endarterectomy)者高,但在男性病患部分這樣的差異卻未顯著。 過去歐洲有研究顯示,男性病患在接受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後發生中風機率,比接受頸動脈內膜切除術高,女性雖亦有相同狀況,但風險機率兩者相比(1.68:1.22),男性仍較高。然這個隨機取樣來自美國與加拿大的2,502位病患、女性佔34.9%的研究中卻有不同的發現。 該研究結果指出,男性在上述兩個頸動脈手術後的併發症發生機率相似(4.3%:4.9%),然女性在接受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後發生中風的機率,卻依舊比接受頸動脈內膜切除術高(5.5%:2.2%),且高出2.5倍。 研究團隊認為,造成性別差異的原因並非性染色體所影響,而較可能是男女在其他健康狀態、年齡以及手術進入頸動脈的困難度各方面上的差異所致,因此未來研究應朝向探討造成術後併發症風險的不同變項為何,及找出分別適合男女不同的醫療方式並加以利用。   註1.圍術期是指以手術為中心的一段時期,包括術前準備、手術實施過程以及術後監護。    資料來源:英國刺胳針醫學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