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冠狀動脈疾病的性別差異
2009.08.26
冠狀動脈疾病的性別差異
過去的研究發現,在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發生的30天內,女性的死亡率較男性高出不少。最近一篇研究發現,如果將發病的嚴重程度、血管相關疾病等因素納入考量的話,死亡率的性別差異便會縮小至接近相同。也就是說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女性通常年齡較長,常伴隨的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等症狀,因此,發病時的症狀通常較嚴重,導致死亡率較高。 這份研究分析的樣本數來自11份獨立、隨機研究的資料,總共超過13萬6千位的ACS病人,其中28%為女性,研究期間為1993-2006年。研究發現女性30天內的死亡率為9.6%,男性為5.3%,也就是女性的死亡率為男性的1.9倍,但是如果調整臨床上的變因的話,女性的死亡率就會降至1.1倍。 研究亦發現女性在ST段上升心肌梗塞(STEMI)等較嚴重的症狀上死亡率較高,但是在較不嚴重的症狀發生時,死亡率就較低。以STEMI來說的話,女性30天的死亡率為男性的2.3倍,調整變因後為1.2倍,雖然差距縮小,但仍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而非STEMI的話,女性死亡率為1.5倍,但調整變因後為0.8倍;女性心絞痛的死亡風險與男性大致相同,但調整變因後為0.6倍。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口服避孕藥與血栓塞
2009.08.21
口服避孕藥與血栓塞
最近有兩篇研究發現,含有levonorgestrel荷爾蒙的口服避孕藥造成血栓塞的風險比一般的避孕藥低,但是此類的避孕藥卻非大多數女性使用的藥品。 第一份為荷蘭的研究。為了評估各式避孕藥,研究人員分析了1,524位有血栓塞的女性病人和1,760位一般女性的資料,這些女性的年齡皆低於50歲、沒有懷孕,研究進行前的四周沒有生產,且都沒有使用子宮內避孕器。研究結果發現口服避孕藥會增加血栓塞的風險,但是含有levonorgestrel的避孕藥風險最低;此外,研究發現血栓塞的風險和藥品雌激素的濃度有關,且在服藥的第一個月風險最高。 另外一篇丹麥的研究利用15-49歲丹麥婦女的資料來評估血栓塞的風險,這些婦女都沒有心臟疾病或是癌症的病史。這份研究的結果大致與第一份相同,血栓塞的風險隨著雌激素濃度的上升而增加,在用藥之初風險最高,隨後慢慢下降。這份研究進一步指出,在劑量相同和使用期相同的前提下,含有levonorgestrel的口服避孕藥造成血栓塞的風險最低。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read more
中風的性別差異
2009.07.24
中風的性別差異
根據統計男性發生中風和因中風而死亡的人數較女性高出許多,但是由於女性發生中風時的年齡常較男性年長,因此,病狀通常較男性嚴重、預後也較差。此外,目前治療中風的方法對男性也較有利,例如:血栓溶解劑(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這是美國FDA目前唯一通過治療中風的藥物,研究已經證實此藥物可引起腦部損壞組織的反應、改善中風的症狀,但是,藥效卻在男性身上較顯著,女性的反應程度較小。 造成中風的性別差異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有不少學者將此歸因於雌激素的影響,認為雌激素可以預防中風,不少大型的動物實驗也發現雌激素有保護的作用,但是人體試驗的結果卻尚未有這樣的發現。事實上,美國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的研究結果反而顯示:服用雌激素的婦女中風的風險較高,因此,雌激素與中風的關係至今仍無結論。 過去15年來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雌激素,但是至今仍無較具體的研究結論;因此,有學者開始將研究中心轉向睪丸素,試圖瞭解中風的性別差異的原因。
+ read more
心臟病風險知多少
2009.06.09
心臟病風險知多少
許多人都知道導致心臟衰竭的四大因子為體重過重、抽煙、高血壓及糖尿病,美國自1948年發展至今的心臟研究 (Framingham Heart Study) 在回顧過去16年的資料後,發表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發現前述四項危險因子與心臟左心室的增厚有非常大的關連,而左心室增厚則容易導致心臟衰竭。   研究人員表示,有越少危險因子的人,左心室的質量越不易隨年齡增加,相反的,如果本身心臟病的風險因子越多,則左心室的質量則容易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遽增。研究也發現,相較於男性,女性左心室增厚的程度及速度相當大,也因此比男性有較高的心臟衰竭的風險。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同時也針對心臟衰竭高危險群發佈了兩項建議:                    一、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協會建議每週至少兩個半小時中度至強度的運動,或一個半小時強度的由有氧運動,並加上重力訓練。               二、BMI值是被過度簡化的測量方式,BMI值並無法顯示身上的脂肪聚集在何處,量腰圍則較為有用。研究顯示,蘋果狀體型的人比西洋梨體型的人有較高風險。    
+ read more
女性心臟病不易檢出
2009.05.15
女性心臟病不易檢出
妳可能也有過以下類似的經驗:妳因為覺得胸口悶悶痛痛的,所以跑去醫院檢查、做壓力測試(stress test),測試結果顯示妳可能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因此,醫護人員安排你進行冠狀動脈血管造影術,以確認妳的_血管_是否有阻塞的情形;檢查結果並沒有發現任何臨床上的異常現象,所以妳沒有接受任何治療就離開醫院了。 這樣的檢查程序在男性身上或許管用,但是在女性身上卻不一定適用。最近一篇研究便猜測女性不易透過檢測查出胸痛的原因在於女性胸痛有可能是微血管心絞痛(microvascular angina)或內皮細胞功能失調(endothelial dysfunction)造成的,與一般造成胸痛的原因不同,因此一般檢測不易測出。但內皮細胞功能失調很可能是冠狀動脈心臟病最初的症狀,因此,研究人員建議有胸痛症狀的女性進行一般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檢測,若檢測結果無異常,病人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進行內皮細胞功能失調的評估。 女性和男性經歷心血管疾病的症狀不同,需要的治療方式也不同;女性不是「小版的男性」,因此,造成女性和男性胸口悶痛的原因可能也不同。唯有更瞭解女性心臟病,才能提供夠有效的治療方法。   資料來源:內科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女性中風常出現非典型症狀
2009.05.08
女性中風常出現非典型症狀
一般人都知道傳統典型的中風症狀,包括:突然感覺臉部或肢體麻痺、某側身體虛弱無力、無法講話、視力減退等,會出現這些症狀是因為血管堵塞或破裂,導致腦部的供血量缺乏。最近一篇在2009年國際中風研討會(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發表的研究指出,這些典型的中風症狀對女性病人來說可能不太管用,醫師和民眾應該要多注意其他的症狀表現。 美國密西根大學檢視了461位罹患缺血性中風和暫時性腦缺血(TIA)的男、女病人,並將其症狀分類為「典型症狀」和「非典型症狀」。結果發現女性中風出現的症狀多為所謂的「非典型症狀」,包括:意識狀態改變(Altered Mental Status, AMS)、缺乏方向感、失去意識、語言混淆不清等。 目前美國唯一通過治療中風的方法是使用血栓溶解劑(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而患者必須在發病的三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因此,任何的延誤或耽擱都有可能嚴重影響治療效果;正因如此,民眾與醫師對於中風症狀的性別差異應該要有所認知,否則若判斷錯誤,很可能會延誤女性就醫。至於女性中風出現的症狀與男性不同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 。   延伸閱讀 女性心臟病治療可能被延誤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