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7.28
美國人工流產門檻建造者:美國生命聯盟
人工流產一直是備受爭議的議題,不論國內外,支持與反對團體都不斷在訂定相關條件與規範時挑戰對方的論點。近日有外媒報導指出,美國反對人工流產的團體不斷透過各種方法拉高女性進行人工流產的門檻;其中,美國生命聯盟(American
United for Life,
AUL)就是各種人工流產門檻背後最大的推手。
美國生命聯盟(AUL)
是推動美國立法保障胎兒「生命權」(pro-life)的主力,對他們而言,人工流產的論辯其實代表一系列的策略與計謀,讓人工流產隨著時間慢慢凋零。AUL的顧問Ovide
Lamontagne表示:「擁護人工流產的團體試圖傳遞錯誤的立場給民眾,認為支持女性權力就是反對胎兒生命權,但那卻是個謊言。事實上是擁護胎兒生命權時也是在支持女性的權利。」。這個想法是AUL推動許多立法背後所持的論點,並認為美國的人工流產法太過「激進」,與北韓、中國和加拿大一樣並不理想,導致許多人工流產事業無法可管。
對AUL來說,任何與人工流產有關的死亡是無法接受的。AUL經常利用悲慘的故事引起女性對人工流產的焦慮來推動立法,例如他們呼籲未成年人施作人工流產需要有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即是因為聽聞被性侵的女孩被加害者強迫進行人工流產;同時,不斷地引用Kermit
Gosnell於2010年以不衛生的設備為女性提供人工流產,導致女性病患腸胃穿孔及死亡例子,以及其他與人工流產有關但原因未明的死亡案件。
AUL的顧問Lamontagne說明,他們的工作目的不是在讓施行人工流產變得困難,而是試圖讓女性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是訪問AUL的記者Olga
Khazan則指出,從AUL的標誌:「人就是人,不論多小。」即可知道,他們所謂正確的選擇就是不施作人工流產。
針對AUL的論點,台灣女人健康網認同女性在施作人工流產時有其風險,但同時我們也認為:風險存在並不代表要不斷提高女性人工流產的困難度,而是需要社會與政府一起建立一個友善的醫療環境。架設這些不合理的門檻反而迫使女性選擇非正式、不安全的管道進行人工流產,導致更多女性受害。而當非預期懷孕發生時,若女性因為人工流產的限制而產下嬰兒,往後的照顧問題也往往發展成社會新聞,甚至增加更多社會成本。因此我們認為,與其限制女性人工流產,更應該重視的是性教育以及避孕措施的普及。
資料來源:The Atlantic
+ read more

2015.07.20
人工流產後悔嗎?九成美國女性說不
許多反對人工流產的團體認為,選擇人工流產的女性普遍會經歷「人工流產後症候群」(postabortion
trauma
syndrome),但是最新研究指出這種症候群背後缺乏實證基礎,並且調查發現95%經歷人工流產的女性認為這個決定是對的。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團隊及智庫Advancing New
Standard in Reproductive
Health(ANSIRH),自2013年起從美國30家有提供人工流產服務的診所中,挑出1000位於2008年至2010年間曾前往這些診所人工流產的女性進行訪問與調查,並以其中667位女性做為調查對象。這667位女性依其經驗分為兩組,其一為於妊娠第一期(受精後三個月)接受人工流產者,另一組則是在各診所規定可施行人工流產的妊娠期上限的前2周內進行人工流產者。這些參與者在參與研究時平均年齡為25歲,並且62%的人人工流產當下已在養育小孩,有14%的人有憂鬱症史,他們每半年會被以電話訪問其當下對人工流產經驗的想法與感受。
結果發現有半數以上的女性認為人工流產的決定很困難或相當困難,但是既三年的追蹤以後發現,667位女性中有95%的女性依然認為當初決定人工流產是對的,且兩組在態度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對人工流產的感受方面,表達正向情緒如放鬆及快樂的比率被發現超過了負向情緒如後悔、罪惡感、憤努等;而不論正向或負向情緒,都隨著女性想起人工流產的次數逐漸降低而跟著減緩;並且這兩種發現在兩組女性身上並未呈現顯著差異。此外,研究也發現那些伴侶未參與決策過程的女性對人工流產的決定較堅定,反之,伴侶猶疑不定或反對人工流產時女性對此決定則感到比較不確定。最後,研究發現那些施行人工流產與將孩子生下的女性,兩者都表現相似的憂鬱及低落的程度,使ANSIRH認為人工流產不是導致精神疾病的原因。
ANSIRH智庫說明,這些發現與結論對女性生育來說很重要。目前美國的法院對人工流產的限制是建立在女性會因此受苦於精神疾病的假設之上,並且由於相信女性於妊娠越晚期接受人工流產越容易對此決定感到後悔,因此規定女性接受人工流產前需有一定思考期並且需經過心理諮商師的評估。這些研究發現對於美國人工流產法具有啟發性意義,希望藉此不僅打破對人工流產的迷思,更能減少女性因這些法律規定而必須承受無謂的不便和痛苦。
最後,研究團隊說明,研究計畫受到來自Wallace
Alexander Gerbode Foundation及David and Lucile Packard
Foundation經費贊助,但所有贊助者皆未參與研究設計、資料蒐集分析以及出版內容設計。
資料來源:PLOS ONE
+ read more

2012.10.31
提供免費避孕可降低人工流產率
在美國,非預期懷孕是一些地區嚴重的議題,國家除了每年花在100萬件的非預期懷孕之相關費用高達11億美元,相較於其他已開發國家,美國非預期懷孕率也明顯高出許多。一篇刊登於12月份婦產科期刊(Obstetrics
&
Gynecology)的報告顯示,提供婦女免費長效的避孕方式可降低無預期懷孕及未成年懷孕,更大幅降低人工流產率。
研究者Peiper及其團隊設計一個前瞻性世代研究,提供St.
Louis
10,000名高風險女性免費的子宮內避孕器及避孕藥。同時測量2008-2010間當地9,256名14-45歲間女性未成年生產及重複人工流產率。在與2008年區域及全國資料庫比較時,被提供免費長效可逆的避孕方法(LARC)之St.
Louis女性其人工流產率比區域低了將近四倍 (4.4 : 19.6
/每千名女性),比全國低了將近五倍 (4.4 : 19.6
/每千名女性)。同時,在此世代的未成年懷孕也比全國平均低了五倍
(6.3 : 34.1 /每千名女性)。
然而由於此研究對於未成年生產及重複人工流產率是以間接測量方式而非實際紀錄,此外,研究環境及美國各地相關法規、醫療資源皆有所差異,因此也造成其外推性有所限制的問題。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2012.10.03
加拿大兩萬人連署反對眾議院反人工流產動議案
加拿大眾議院在9月26日針對聯邦保守黨國會議員伍德沃斯(Stephen
Woodworth)所提出給予未出世的胎兒基本人權的312號私人動議案(Motion
312)進行投票表決,結果以203票比91票遭駁回。
伍德沃斯早前提出的312號議案企圖定義未出世的胎兒是有完全法律權利之人(legal
persons),而人工流產將被視為犯罪。隨後立刻引起加拿大人工流產權利聯盟(Abortion
Rights Coalition of
Canada)及其支持者的抗議,共集結將近兩萬個網路連署簽名與上千個連署人的請願書送進加拿大眾議院,表達堅決反對這項侵犯女性身體自主權的議案。
加拿大人工流產權利聯盟區域協調員亞瑟(Joyce
Arthur)26日在現場向國會議員高呼,「讓這個議案滾回去,312號議案企圖將女性強制定性為母親角色,女性並非生子機器或女僕,女性擁有人權,擁有決定是否讓胎兒出生的權利」。
資料來源:加拿大婦女健康網絡(Canadian Women’s Health
Network)、CBC News
+ read more

2012.02.21
美研究:類風濕性關節炎與紅斑性狼瘡女性生育數較少
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或紅斑性狼瘡的女性通常生育子女數無法達到他們所預期。近日一項美國研究調查指出,與其他擁有相同生育數量計畫的一般女性相比,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或紅斑性狼瘡的女性其不孕的比例是的1.5倍、流產的比例是3倍。
過去研究曾表示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女性生育數較少,但確切原因未明,為瞭解這個問題,研究團隊針對美國風濕性疾病國家資料庫(National
Data Bank for Rheumatic
Diseases)中超過一千名女性發出生育史的調查問卷,得到來自114位紅斑性狼瘡患者、及578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回覆。
調查結果顯示,對紅斑性狼瘡的女病患而言,流產是主要導致生育數少的原因,研究中有22%的女病患曾流產,未來研究應找出其中的生物性原因,才能改善紅斑性狼瘡女病患懷孕生產的成功率。
而不孕則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女患者的主要問題,研究推測可能是由於病患的細胞激素不正常,以及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鎮痛藥的影響所致,研究中有42%的女病患無法擁有自己所期待的子女數。除了不孕問題之外,害怕患病在身無法好好照顧小孩(53%)、或擔心疾病跟治療會影響孩子發展(37%),也影響著類風濕性關節炎女患者決定是否要生孩子。研究認為未來應加強治療藥物的改善,降低對女性在未來養育小孩上的困擾,並盡量避免服用可能影響胚胎發育的藥物。部份也認為有可能將關節炎遺傳給孩子(17%),但研究指出事實上只有3%的孩子會受到影響,不過生出的孩子罹患其他如紅斑性狼瘡及硬皮病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風險,可能也將會增加。
這項研究的限制則包括,研究結果不適合代表所有類風濕性關節炎與紅斑性狼瘡的人口。
資料來源:關節炎照顧與研究期刊(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 read more

2011.07.11
英醫生研發可預測流產的新模式
所有孕婦中約20%有流產風險,她們當中又有1/5的人真的發生流產。上週二(5日)於一場歐洲生殖會議中,英國醫生透露他們已研發出一套新的模式,可幫助預測流產高風險。
研究團隊抽樣追蹤112位在2009-2010年間處於流產風險的女性,對多項因素與流產風險做衡量判定,其中包括懷孕困難的歷史、母體內黃體素與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hcG)分泌量、胎兒身長、懷孕過程中的出血量與胎兒妊娠週數等。
結果發現,在有限少量的樣本中,結合出血量與hcG分泌量這兩項因素可產生一項預測誰較可能會流產的「懷孕生存力指數」(Pregnancy
Viability
Index)。在抽樣的研究中,這項指數能正確判斷94%生產女性的懷孕結果,並預測到其中77%的流產案例。
研究最後表示,藉由找出對懷孕結果會產生影響的因素,我們將可以對流產威脅的過程有更佳掌握與瞭解,這樣才能設計出更有效的介入方式去挽救那些可能流產的案例。
資料來源:Yahoo! Health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