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運動能改善女性膽固醇
2007.01.02
運動能改善女性膽固醇
一份發表在國際運動醫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的研究發現,適度的運動可以有效改善女性膽固醇指數。喜歡運動的年輕和中年婦女和習慣久坐的婦女比較起來,前者體內所含有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較低,對心臟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則較高。 研究人員紀錄了403位女性的運動習慣、膽固醇指數等指標,結果發現在運動中消耗越多的卡路里,其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越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則越高;此外,較常從事劇烈運動的女性,心臟耐力和其他人比起來通常是最強的,但是就膽固醇的濃度而言,適度運動的效益反而比劇烈運動好,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目前並不清楚原因。
+ read more
不要忽視牙周病!
2006.12.12
不要忽視牙周病!
很多成年人其實都有牙周病,但是因為牙周病不嚴重的話,不會疼痛,因此大部分的人並不會特別去檢查牙齒,甚至許多人即使牙齦出血也不理會它;但是一篇發表在牙周病學期刊(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的研究發現,牙周病會使口中有害的細菌數增加,這些細菌有可能經由血管轉移到身體裡的其他器官,使心臟附近的動脈堆積齒菌斑,導致心血管疾病;此外,研究也發現牙周病和中風、糖尿病、胰臟癌等疾病的相關性,也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疾病等併發症;因此,把牙齒清潔乾淨,其實就是預防這些疾病的第一步。 牙周病會導致齒槽骨流失,齒槽骨流失會導致牙齒掉落,根據目前有的研究已經可以確定,大約是齒槽骨每流失20%,慢性心臟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40%;因此,一個人掉越多牙齒,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越大。 如果有出現以下症狀的話,應該請牙醫檢查: 1.  當刷牙或使用牙線時,牙齦容易流血。 2.  牙齦紅腫或是會疼痛。 3.  牙齦和牙齒脫離。 4.  呼吸困難。
+ read more
肥胖不能只看BMI值
2006.12.05
肥胖不能只看BMI值
BMI值(身體質量指數)一直是大家所熟悉的健康指標,但是國外已經有不少學者發表研究質疑BMI值的可靠性,並且呼籲應該要一併參考其他數值,不應只以BMI值為標準。 既然如此,那麼有什麼其他的計算方式也可以成為健康指標的參考呢?國外學者表示其實計算腰圍是一個又直接又準確的方法;若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32英吋)、男性大於94公分(37英吋)的話,罹患心血管疾病和新陳代謝疾病的風險便會增加,若女性腰圍大於88公分(35英吋)、男性大於102公分(40英吋)的話,便是這些疾病的高危險群。 國內也有學者提出腰臀比是比較好的指標,腰臀比的計算方式是腰圍除以臀圍,根據衛生署1993~1996年國民營養調查結果顯示,若女性腰臀比大於0.85、男性大於0.9的話,就屬於肥胖標準;此外,衛生署目前公布的成人肥胖定義,除了大家所熟悉的BMI值之外,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男性大於90公分也屬於異常範圍。 其實像是體脂肪、腰圍/身高比等也都有學者參考使用,不論如何,研究人員都強調,健康的重點不在於「體重多少」,而是在於「多餘的脂肪囤積在哪裡」。
+ read more
心臟病存活率的性別差異
2006.11.23
心臟病存活率的性別差異
不久前有研究指出女性心臟病的短期存活率較低,近期也有兩篇關於性別與心臟疾病的研究發表,再次驗證前述的論點,也重申性別差異在預防和治療疾病上的重要。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醫學中心的心臟學家蒐集了過去五個臨床試驗有關心臟疾病的藥物使用和治療方法的資料,總共包含11,642位病患,其中大約有24%是女性;結果發現女性罹患的心血管疾病較男性輕微,而且在病患出現心臟衰竭症狀後,女性通常活的比男性久。 另一份研究是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的研究,樣本是21,565位在1995年因為心臟病而住院的病患;研究結果發現女性在出現第一次心臟病症狀後,28天內死亡的機率比男性高出70%,5年內死亡的機率比男性高出52%,但是,5年之後,女性心臟病的死亡率卻大幅下降;研究人員解釋,年長的女性在短期死亡率高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年齡較高、附帶有其他疾病的比例較高(例如:糖尿病)等,較年經的女性則有可能因為不願就醫或是不容易被診斷出心臟疾病而延誤病情,而女性長期存活率高有可能反映了女性生理上對抗心臟病的優勢。
+ read more
女性心臟病的短期存活率較低
2006.10.19
女性心臟病的短期存活率較低
雖然女性和男性相較之下,較不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但是在西方社會裡,心血管疾病卻是很多女性的死因,而且近年來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已經超越男性;一篇發表在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研究發現,就長期的觀察來說,性別並不會影響心臟病存活率,但是,如果是短期的話,女性的死亡率會比男性高。 研究人員追蹤了1,575名女性和3,902名男性病患2.7年,研究目的是為了要瞭解在高風險的心臟病病患中,性別會不會影響其存活率;在研究期間,有327位女性和619位男性去世,就長期的存活率而言,是沒有性別差異的,但是,若就住院期間的死亡率來說的話,女性的死亡率要比男性高57%;此外,研究也發現,和男性比較起來,女性的平均年齡較高、有較多心臟衰竭的症狀,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膽固醇的風險也比較高,而且較不容易獲得血栓溶解劑的治療。 研究人員推測,以短期來說,女性心臟病的高死亡率有可能是因為性別差異,也有可能是因為住院接受治療時的差異,最近有研究就表示罹患心臟病的女性在醫院較無法得到積極的治療;此外,由於醫學一向為男性所主導,許多心血管疾病的症狀皆以男性的症狀為主,女性的症狀被忽略,而導致延誤就醫。
+ read more
BMI值可靠嗎?
2006.08.23
BMI值可靠嗎?
最近有一份文獻分析的研究報告指出,BMI值(身體質量指數)的計算方式不能分辨出肌肉和脂肪,因此並不適合用來當作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指標。這份研究發表在「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裡,其中包含了過去40份的文獻、總共囊括約25萬位冠狀動脈的病患,研究結果發現身體質量指數正常的病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死亡率竟然高於過重和輕度肥胖的族群。   研究人員表示,BMI值和死亡率沒有正相關,可能是因為BMI值無法分辨脂肪和非脂肪組織,也就是說有人BMI值高,是因為結實的肌肉組織;此外,脂肪或非脂肪組織的比例又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改變,因此,BMI值和健康風險的相關性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同。   其實不久前就已經有研究人員質疑BMI值的可靠性,有研究人員提出另一種方法,表示腰臀比才是比較好的指標,因為腹部肥胖常是心血管疾病的指標,而腰臀比能將腰部的贅肉納入評估;雖然腰臀比有可能是比較好的指標,但是對某些人來說BMI值仍然有它的重要性,例如,身體質量指數超過35的人,體內通常有過多的脂肪,此時,BMI值的計算便能較準確地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