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2.06
HPV自行取樣DAN檢查正確率佳
過去由於不曾有研究評估在發展中國家內,自行HPV檢測是否可作為偵測子宮頸上皮內贅瘤(CIN)的主要方式,因此一項北京研究對來自中國五個農村大型子宮頸癌篩檢的女性資料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病人自採檢體做HPV
DNA檢查而找到癌前期的子宮頸腫瘤,與做子宮頸液態薄層抹片、或醋酸著色肉眼觀察(VIA)的正確率相當。
研究分析在1999-2007年間進行子宮頸癌篩檢、年紀為17-56歲的13,004位女性,她們性生活活躍,擁有完整子宮,並無CIN2+或更嚴重疾病,也無做骨盆放射治療的病史。所有參與者都提供自體採集的檢體做檢查,一部分婦女同時也讓醫師做子宮頸液態薄層抹片、及醋酸著色肉眼觀察(VIA),研究將兩項資料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自行HPV檢測偵測到CIN2+的真陽性(sensitivity)正確率為86.2%、真陰性(specificity)正確率為80.7%;偵測到CIN3+的真陽性正確率為86.1%、真陰性正確率為79.5%。自行HPV檢測的正確率,與由醫師幫婦女做子宮頸液態薄層抹片、及醋酸著色肉眼觀察(VIA)的篩檢正確率都相當;僅由醫師採集檢體做HPV
DNA檢查的真陽性正確率稍高(97% for CIN2+ and 97.8% for
CIN3+, P <0.001),但真陰性正確率相近(82.7% for CIN2+ and
81.3% for
CIN3+)。而最後研究結果共有15.6%女性檢測出為HPV陽性,且已由研究者指示進一步進行陰道鏡檢查。
研究評論表示,自行HPV檢測的缺點是它的真陰性準確率比較低,過去有研究證據顯示,在進行切片之前,以另一種檢測方式來確認HPV自我檢查的結果是較佳的。其他評論質疑包括自我檢測的可接受性、在人口教育程度有限之地區進行自我檢測資料的信度、自我檢測方式的成本效益。因此,在研究情境之外,進行自我HPV檢查的可行性及影響,仍須有更多研究加以檢視。
資料來源:國家癌症機構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2011.11.03
政府預算應做合理分配—呼籲地方政府暫緩施打HPV疫苗
HPV疫苗(或稱子宮頸癌疫苗)自1996年起陸續在台核准上市後,廠商便強力地對衛生署及中央民意代表遊說公費施打疫苗,不果,遂轉向地方政府及民意代表。在其遊說過程常提供片面、不完整的資訊,誤導政府官員或民意代表對於疫苗的認知及期待。由於疫苗昂貴,僅一個年齡層的公費施打,新北市就動用了全衛生局十分之一的預算!我們對於此種可能會排擠到其他重要公共衛生防治預算的現象感到極為憂心。
台灣女人連線自2006年HPV疫苗在台上市後便不斷追蹤疫苗之相關訊息,亦不斷重申反對公費全面接種之立場。我們至今仍反對公費施打HPV疫苗之理由如下:
1.
HPV疫苗有效性到底有多久仍未知,且無法替代子宮頸抹片檢查
HPV疫苗自上市後,各界不斷樂觀看待其有效保護期及防癌效果,但事實上,目前兩家HPV疫苗的保護期就目前人體實驗結果來看,最長只有8.5年,也就是說,一位13歲的少女打了HPV疫苗,在她21.5歲之後可能就沒有保護力,之後是否要再加強注射亦未知。再者,某一疫苗的人體實驗顯示,在施打五年後,其預防18型病毒子宮頸癌的效力已經消失。
此外,施打HPV疫苗後,仍有30%-40%致癌的風險,因此,打了疫苗仍需做抹片。疫苗的經費支出並無法減少抹片的預算支出。在各縣市預算有限的情況之下,將龐大的資源放在無急迫性且仍在觀察中疫苗是否有其必要,需要審慎評估。
2. 施打疫苗並無急迫性
依據國民健康局99年統計,目前在台灣因子宮頸癌死亡的女性從2001年939人下降至2009年657人,反觀乳癌、子宮體癌及卵巢癌等其他女性癌症的死亡人數卻是逐年上升,尤其是乳癌從1149人上升到1588人,上升幅度高達38%,發生率上升幅度更高達50%。再者,子宮頸癌的發展極為緩慢,大約需要15-20年的時間,並不似流感等易爆發之傳染病,且預防子宮頸癌並非只有疫苗一途,亦可透過安全性行為、定期抹片篩檢早期發現癌前病變、加以治療。因此,在有限資源下,為了婦女健康考量,加強乳癌等其他婦癌防治更是負責任的政府的首要之務。
3. 台灣ACIP未建議公費施打HPV疫苗
根據台灣預防接種咨詢委員會(ACIP)之建議,目前在考量施打疫苗優先順序時,HPV疫苗仍被列為自費施打項目。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之下,各地政府如果認為公費施打HPV疫苗有其必要性,應提出足夠評估,向民眾解釋為何施打HPV疫苗應優於其他更急迫之醫療需求,以符合公平正義之原則。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之下,一個政策的規劃勢必會連帶影響到其他政策的資源。子宮頸癌防治非常重要,但婦女健康需求相當多元,包括年年上升的乳癌或心臟血管疾病等也需要政府相當的關注,如果政府未做全面性的評估就將預算以不合比例的數目分配給單一需求,且無法說出其優先性及必要性,那就只是打著「照顧婦女健康」的大旗陷女人於不義。我們呼籲各縣市政府及重視婦女健康之民意代表,暫緩公費施打HPV疫苗,並全盤考量婦女健康需求,將有限的政府預算做合理分配。
+ read more

2011.10.25
美疾管局委員會建議 男童應打HPV疫苗
上月底美國疾病管制局(CDC)預防接種委員會(ACIP)提出建議,11-12歲男孩應接受例行性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接種,另外也同時建議,之前沒有接種過疫苗之13-21歲的男孩與年輕男性也應接種疫苗。
CDC表示,過去已建議11-12歲的女孩應接受三劑的HPV疫苗接種,但實行效果並不佳,在女性接種疫苗普及率低的狀況下,若男性也加入疫苗接種,成本效益將達最佳,因此這次委員會才會考慮將年輕男孩列入施打對象。這除了將可幫助男性避免感染出現生殖器疣或罹患肛門癌,也可降低男性將HPV傳給女性的機會,減少HPV帶給女性的疾病負擔。
其實早在2009年美國就已開放26歲以下男性可接受HPV疫苗接種,而這次會加強這項建議的強度,主要立基於新的臨床研究顯示疫苗在預防高度肛門上皮贅瘤形成上有顯著功效,且至九月中為止針對疫苗安全性的資料也足以使CDC委員會安心。目前CDC是否接受委員會意見並公佈這項建議仍未定,不過按照往例通常CDC都會接受並於幾個月內公佈。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2011.10.06
紅斑性狼瘡患者應注意與HPV相關癌症
過去有研究認為,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病患罹患癌症的整體風險會輕微增加,日前一項丹麥研究再表示,有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的病患,得到與病毒相關的惡性腫瘤之風險將會提高,且陰道感染HPV的比例也較高。
這項研究為了瞭解這些HPV持續性感染是否與惡性腫瘤有關,蒐集來自8個紅斑性狼瘡專科中心、及丹麥癌症登記系統的資料,總計有576位紅斑性狼瘡病患,88%為女性、96%為白人,被診斷出有紅斑性狼瘡的年紀中位數為33歲,研究追蹤時間中位數為13.2年。
研究發現,多項與HPV相關的癌症風險在紅斑性狼瘡病患身上都相對增加,所有癌症的整體發生率比值為2.3。研究表示,癌症增加的比率部分可能歸因於,紅斑性狼瘡病患本來就比一般人得到更多的健康照護,因此較易發現惡性腫瘤。但也有其他研究推測認為,如果是因為免疫系統功能失常使得病毒感染的機會增加,進而導致與HPV相關的癌症發生率提高,那麼紅斑性狼瘡病患確實可能是高危險群。
研究中發現多項與HPV相關的癌症風險增加,包括肛門癌、口咽癌、陰道癌、子宮頸癌、肝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及非黑色素瘤皮膚癌。
研究最後表示,希望這項研究結果能喚起臨床醫學對紅斑性狼瘡病患身上腫瘤基因的病毒感染,產生警覺。
資料來源:關節炎與風濕症期刊(Arthritis & Rheumatism)
+ read more

2011.05.23
子宮頸癌檢查結果為陰性 可每3年一測
依據美國癌症學會的現行建議,婦女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如果連續三年都是陰性結果,則可每隔2-3年檢查一次。目前子宮頸癌的罹病風險可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與人類乳突病毒(HPV)DNA檢驗兩項檢查方式得知。
近日一項美國新的研究進一步指出,超過30歲的婦女,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與人類乳突病毒(HPV)DNA檢驗,兩項的其中一項為陰性,則往後可安全地每三年一測。該項研究取樣參與北加州健康計畫的331,818位女性,她們在2003-2005年間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與人類乳突病毒(HPV)DNA檢驗,之後追蹤時間長達五年。
結果發現,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正常者,之後五年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為十萬人口之7.5人;接受HPV
DNA檢驗結果為陰性,之後五年的罹患風險為十萬人口之3.8人;兩項同時檢查,結果皆為陰性,該風險則為十萬人口之3.2人。數據顯示單獨進行HPV
DNA檢驗,與兩項檢查同時進行的結果一樣佳,且暗示HPV
DNA檢驗比抹片檢查的正確性更高,可較易找出罹癌高風險的女性;但這並不表示抹片檢查完全無用,因為若同時進行兩項檢查,則可更加確定罹癌風險的高低。
資料來源: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2011.05.06
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復發與子宮頸抹片檢查週期
近日一項荷蘭研究顯示,女性病患在子宮頸上皮內贅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復發後,若連續三次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的結果皆為陰性的話,便可恢復一般正常的檢查週期,為每五年檢查一次。
該研究作者表示,一般有15%的女性在治療重度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後的兩年內可能再度復發,因此須加強進行該時間內的檢查。然而,第三期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的復發或子宮頸癌的發生機率,在術後10年、甚至是最長達25年的時間內,都會持續增高。所以該研究團隊試圖評估,長時間內的復發率與子宮頸抹片檢查策略的有效性,兩者之間的關係。
研究取樣435位在1988-2004年間,曾接受治療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的女性病患。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在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復發後,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連續三次的結果皆為陰性者,五年內第二期以上的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再復發率為2.9%,十年內再復發率則為5.2%;第三期以上的再復發率,五年內與十年內皆為0.7%。
若同時也進行HPV合併檢驗,結果亦為陰性者,五年內第二期以上的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再復發率為1.0%,十年內再復發率則為3.6%。第三期以上的再復發率則皆為零。
資料來源:英國刺胳針醫學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