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HPV疫苗

「每年做檢查還是得癌症! 子宮頸抹片檢查篩檢品質在哪裡?!」
2005.07.28
「每年做檢查還是得癌症! 子宮頸抹片檢查篩檢品質在...
      日前,報載一位婦女年年作子宮頸抹片檢查,今年五月抹片正常,卻在七月發現得了第二期子宮頸癌。該名婦女去年是在衛生所做檢驗、今年則在長庚醫院的巡迴車作檢驗,她認為問題出在抹片是由護士取樣的緣故,但兩個採檢的機構均否認是由護士取樣。國民健康局對於此一羅生門事件的解釋竟然是抹片檢查都會有「偽陰性」或「偽陽性」的可能,並建議婦女自己去調查原因。國民健康局沒有表達主動調查的態度,讓人深感遺憾,而提出「偽陰性」/「偽陽性」的說辭更是難掩其未盡監測子宮頸抹片品質的責任。     黃淑英委員表示: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成效和醫師取樣技術(抹片是否可以判讀?)、檢驗師/病理醫師判讀抹片能力(偽陽性/偽陰性的比例?)以及取樣的婦女生理時間點(月經後的10-20天內)有關。台灣施行子宮頸抹片篩檢已有10年,衛生署對於子宮頸抹片篩檢一直沒有積極的品質監控機制,亦即,醫師取樣的良率(抹片是否可以判讀)及各檢驗單位抹片判讀的準確度並沒有定期、完善的監測。因此,當我們有一個「陰性」的抹片結果時,我們不知道是否可信?再者,為了提升篩檢率,常忽略取樣適當時間點的重要性,這也影響了抹片的檢查結果。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則針對台灣婦女長期以來對於子宮頸抹片篩檢的品質有相當大的疑慮與不信任。政府為了提高子宮頸癌的篩檢率,提出了各項「便利」的到點篩檢方式,例如:巡迴車、在社區活動中心、學校活動中心,但這些篩檢空間讓婦女感覺非常的不舒服、不安心,連帶地婦女對於檢查的結果也常常出現不信任的態度。現在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們也沒有看到國健局有任何的說明,而把他當作是一件醫療糾紛在處理,其實是讓婦女更為不安與焦慮!     另外,我們肯定國健局想要提高篩檢率的用心,但是到點篩檢的服務對於醫療資源不足的地方確有需要,但在醫療資源豐沛、三步即有一家診所的大都會—如台北市還需要嗎?     黃淑英立委也表示:為了促進子宮頸篩檢的成效,衛生署以「經濟誘因」提高子宮頸癌前病變的發現,施行「全民健保子宮頸癌醫療給付改善方案」,2004年起,在健保給付中增加「新受檢個案發現費」及「癌前病變發現費」的項目。其中「癌前病變發現費」是指,醫師每發現一位新的癌前病變病患,健保局將會多給付1250點。健保局此種獎勵方式,不但是捨本逐末、邏輯錯誤、更是將「醫生的快樂建築在婦女的痛苦之上」。試問,這樣的誘因能有效改善醫師取樣的良率嗎?能夠減少檢驗單位判讀的偽陰性嗎?此外,發現疾病是醫師的責任,有病沒發現是他的過失。當我們「必須」以「經濟誘因」獎勵醫師盡其應盡的責任時,是否意味著當前醫師的品質普遍不良?醫師,你們為什麼不生氣?!     此次的案例,並不是近2、3年來唯一、二的個案,它再度引起社會對於子宮頸抹片篩檢品質的關注。我們要求衛生署:   1、 成立專案小組主動調查此次事件的原因   2、 重新檢討「全民健保子宮頸癌醫療給付改善方案」,並提出有效提升子宮頸癌前病變發現的辦法   3、 建立子宮頸抹片品質監控機制,並公布各病理檢驗單位的抹片檢查偽陽性、偽陰性的比例     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相當重要的篩檢方法,歐美各國無不致力於提升篩檢品質,以真正發揮篩檢的成效。我們對於衛生主管機關努力提高台灣婦女篩檢率的用心與努力亦表示相當的肯定,但是,我們還是要再次地呼籲:如果沒有完善的品質監控機制,光是提高抹片的篩檢率是無法確切保障婦女的健康的。      
+ read more
子宮頸癌罹患率與社經地位有關
2005.07.25
子宮頸癌罹患率與社經地位有關
在美國,女性罹患子宮頸癌的人數雖有減少的趨勢,但是部分地區,仍有許多女性死於子宮頸癌。一篇來自於美國國家癌症協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由Dr . Harold P. Freeman發表之研究指出,這可能和醫療資源可近性有關。例如健康照護與接受篩檢的缺乏,使得當地女性無法在子宮頸癌症早期接受治療。此外,研究中發現這些女性通常為低收入、教育程度低,其他疾病如乳癌、肺癌、心臟病等罹患率也偏高。 美國先前有研究指出,雖然罹患子宮頸癌的人數逐年減少,但是貧窮地區的女性比富有地區的女性容易罹患子宮頸癌,其罹患率高了至少三分之一。 子宮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因此死亡應是可以避免。這個研究提醒政府,應加強子宮頸癌之宣導,特別是針對醫療資源較缺乏的地區,一方面讓該地區民眾知道這樣的觀念,一方面輔導該地區醫療體系將子宮頸癌篩檢列為重點工作,讓女性死於子宮頸癌的比例能夠全面性的下降。
+ read more
台灣女性最憂慮的五大健康威脅
2005.06.10
台灣女性最憂慮的五大健康威脅
您知道女性最憂慮的五大健康威脅是什麼嗎?根據台灣女人連線的2005年「婦女健康分區座談」的問卷調查,女性最大的健康殺手前五名為:婚姻暴力、性侵害、不安全的性行為、癌症及憂鬱症。 婚姻暴力 婚姻暴力是親密關係的破壞,受暴女性有身心方面的疾病,如罹患憂鬱、焦慮、身心症、飲食異常及性功能失調,以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經常反覆出現於記憶,影響人際功能,損害自我價值。對於受暴婦女,除醫療社工介入之及時救援與治療外,應給予完善長程的身心照護。 性侵害 歷年性侵害被害人主要年齡層分佈在12-17歲(超過五成),顯示中小學性侵害防治教育不足。暴力傷害的發生,使得青少女受害者更常發展為日後的不穩定人格、反覆自我傷害、以及其他身心不適症狀。  不安全的性行為 民國84年~89年青少女性經驗的比率上升5.5%,但每次性行為都有徹底避孕的比率卻只有上升0.2%。此外,台灣青少女生育率也位居亞洲已開發國家之冠[1]。因此,未預期懷孕成為青少女健康的隱憂。 根據民國91年與87年的統計,有偶婦女以保險套為主要避孕方式的比率有提升(民國87年為31.8%,民國91年為40.7%)[1],以此推估仍約有六成的有偶婦女在性行為時沒有避病。目前我國女性愛滋病感染者當中,異性戀為最大的傳染途徑(79.0%),在台北市對於HIV感染者的婚姻狀況統計中,女性HIV感染者中,以已婚者最多(64.8%),顯示婚姻內之性行為亦應注意避病的重要性。 憂鬱症 目前,台灣所有女性中約有20~26%的人會有憂鬱症,根據91年的調查,「職場關係」、「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為台灣女性憂鬱的主因。繼癌症、愛滋病之後,世界衛生組織將憂鬱症視為21世紀三大疾病及衛教預防重點工作。目前對於憂鬱症病因研究顯示,女性憂鬱症盛行率高於男性的原因非單一因素,而是社會、心理、生理多種條件互動下的結果。女性憂鬱症的發作期較長,較易慢性化、復發率較高,與女性社會角色的慢性壓力、心理調適難題有關。女性憂鬱症盛行率高,未必代表女性具有性別決定的不良體質或易病性,而是反映女性在社會環境中承受了較多的壓力。 癌症 乳癌是台灣女性十大癌症死因的第四位。好發年齡集中在40-49歲,除了比子宮頸癌的主要好發年齡稍晚(約5年)之外,比其他癌症要早。民國92年台灣女性乳癌死亡率較82年死亡率增加63.19%,各年齡層(40~79歲)的死亡率幾乎相當,其中以55-59歲、65-69歲稍高[1]。顯示出乳癌的死亡發生年齡比起其他癌症更年輕化。 子宮頸癌是台灣女性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五位,每年約有5000-6000人罹患,約有950-1000人死亡,死亡率為是已開發國家美、日、法的三倍。好發年齡依序為40-44歲、45-49歲、35-39歲。高死亡率的年齡層集中在75歲以上。
+ read more
排卵催促劑可能增加子宮癌風險
2005.04.27
排卵催促劑可能增加子宮癌風險
女性在治療不孕症等生育方面問題時,經常會需要使用到排卵催促劑,而刊登在美國流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的一篇新的報導卻顯示,使用此藥劑可能會增加女性罹患子宮癌的風險。 雌激素過高是子宮癌的主要因素,而排卵催促劑則在月經週期前半間接的提高雌激素濃度。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的Dr. Michelle D. Althuis調查了8,340位在1965-1988年間被診斷為不孕之婦女,發現曾使用排卵催促劑的女性,罹患子宮癌風險是沒有使用過的2倍,而如果婦女過胖且從未懷孕過,子宮癌風險更可高達12倍。資料在校正完先前所設之其他危險因子之後,排卵催促劑仍是罹患子宮癌的主要原因。
+ read more
二手菸與子宮頸癌 
2005.01.24
二手菸與子宮頸癌 
之前已有研究顯示,婦女吸菸會增加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刊登在一月份美國婦產科學期刊一項新的研究除了再次確認這項論點之外,還要警告吸二手菸的女性也要同樣的注意自己罹患子宮頸癌的可能性。 美國華盛頓郡在1963年與1975年各做了一次大型問卷調查,並在之後追蹤罹患癌症的紀錄。發表此報告的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發現,1963年所調查25,000位婦女中,與「沒有受菸害」的婦女相比,「抽菸婦女」得到子宮頸腫瘤的機率是「沒有受菸害」婦女的2.6倍;而「吸二手菸」的婦女,得到子宮頸腫瘤的機率也比「沒有受菸害」婦女高達2.1倍。在1975年調查的26,000名婦女中,「抽菸婦女」得到子宮頸腫瘤的機率是「沒有受菸害」婦女的1.7倍,而「吸二手菸」的婦女得到子宮頸腫瘤的機率是「沒有受菸害」婦女的1.4倍。「沒有受菸害」在此表示除了自己不抽菸,生活周遭也沒有人抽煙。 Dr. Anthony J. Alberg認為,從1963年世代的研究結果來看,2倍的風險機率似乎過高,應該是1975年的1.4倍較為合理,並懷疑1963年的風險機率會如此高應該另有原因,但目前並無任何確切的證據。不過Dr. Alberg也強調,如果吸菸會導致子宮頸癌,那吸二手菸導致子宮頸癌也不足為奇。
+ read more
口服避孕藥並無法預防心血管疾病或任何癌症 
2005.01.13
口服避孕藥並無法預防心血管疾病或任何癌症 
口服避孕藥有預防心血管疾病或減少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功用的說法一直具爭議性,美國婦女健康促進計劃(_WHI,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_)主要領導人之一的Dr. Jacques Rossouw在2004年11月27日接受英國倫敦時報專訪時表示,這些“好處”其實非常缺乏科學證據,而這些說法也因為被廣泛宣傳而誤導了全世界的女性。 口服避孕藥可預防心臟病、中風或減少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的說法是來自於美國底特律Wayne State University醫療團隊的Dr. Rahi Victory。Dr. Victory在2004年10月20日於費城美國生殖醫學協會(ASRM)的會議中表示,在分析了婦女健康促進計劃(_WHI)_關於健康與荷爾蒙最大規模問卷調查的資料後發現,服用口服避孕藥對於女性健康是有助益的。但是這份報告一出現就馬上引起各界許多爭論,尤其是Dr. Victory所引用的婦女健康促進計劃(_WHI) _更是急於澄清。 WHI的Dr. Jacques Rossouw出面表示,Dr. Victory所引用的是WHI一些基本、且並不完善之資料,而由此資料所衍伸出來的結論會如此古怪也不足為奇。WHI曾要求Dr. Victory的醫療團隊收回資料,但這是要看團隊的意願。Dr. Victory是由Dr. Susan Hendrix授權取得WHI的資料,除此之外,Dr. Victory的醫療團隊與WHI之間並無任何關係。另外,WHI的調查有分幾種不同的目的,而Dr. Victory 所使用的資料當初目的是屬於觀察的用途而已,且除了資料參與者均為50-79歲之更年期婦女之外,內容中也只有3、4項與口服避孕藥有關。流行病學家認為,詢問這些受訪者之前、甚至30年前的用藥習慣一定會有所謂的回朔偏誤(recall bias),而由此而來的結論是不可靠的。 其它評論認為,Dr. Victory在資料來源不足、缺少科學證據、且尚未由WHI或國家心肺血協會(NHLBI,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再次審查之前就如此急於發表,其目的令人質疑,而這項報告的6位作者中有2位與藥商之間的密切關係則更是令人側目。 美國國家婦女健康組織_(NWHN, National Women’s Health Network) _共同發起人之一的Barbara Seaman表示擔憂,因為有些婦女,如:曾患過荷爾蒙相關癌症、中風、心臟病、或血栓的女性,可能會因服用避孕藥而更有風險、而非如Dr. Victory所言受到保護。女性也應該要知道,WHI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針對口服避孕藥所做的臨床研究,而這項報告所使用的資料也無任何科學基礎。 WHI業已在2004年12月15日透過美國國家衛生組織(NIH)對此發表正式聲明,重申Dr. Victory的研究設計、以及對於WHI調查資料之解讀是有嚴重瑕疵的。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