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糖尿病發病率較低是因為...?!
2015.03.23
女性糖尿病發病率較低是因為...?!
  肥胖男性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較肥胖女性來得高是長久以來為人所知的事實。日前,來自加拿大McMaster大學的學者發現,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男女肌肉中蛋白質的活動狀況不同。   當人們體重過重時,體內的骨骼肌會發展出胰島素抗性,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而本次的研究小組發現名為PTEN的蛋白質是當中的關鍵,且其活動方式因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   PTEN蛋白質的活動會阻礙肌肉中胰島素發出信號,導致肌肉無法獲取足夠的糖分。這種「肌肉胰島素抗性」增加了發展成為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而本次研究發現,女性的肌肉抵銷、中和此種蛋白質的成效較好,因此,胰島素能較好的運作,使肌肉獲得足夠的糖分。   研究主持人Samaan博士說明,PTEN蛋白質是女性相對來說較不易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一個可能解釋,即便她們含有比男性更多的體脂肪。而本次的研究發現對於未來的治療方式相當重要。研究團隊現已開始著手下一階段的研究,了解PTEN蛋白質在不同的細胞中如何被調節。   資料來源:Scientific Reports      
+ read more
運動要在晚餐後
2015.02.25
運動要在晚餐後
  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人由於血糖與血脂的濃度較高,因此同時也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如中風、心臟病。對於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而言,運動是一項常見的處方。不過,鮮少有人關注運動的時間點是否影響運動所能帶來的效益。   美國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學者近日發表研究成果,指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若欲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選擇在晚餐後運動將能獲得較大的效益。   研究團隊找來一群肥胖且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人參與實驗。首先,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在晚餐前運動;另一個階段則要求參與者將運動時間改至晚餐後45分鐘。運動內容多為鍛鍊腿部、腹部肌力;實驗期間,參與者晚餐時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也受到研究人員的控制。   結果發現,與沒有運動的日子所測得的數據相比,餐前運動僅能幫助參與者降低血糖濃度;不過,若是在餐後45分鐘運動,參與者的血糖與血脂都濃度都同時獲得了改善。   研究者Jill Kanaley教授認為這次的研究發現證實不光是運動的強度與持續時間很重要,運動的時間點也是影響運動成效的關鍵之一。他相信這次的研究將有助於醫事人員與健康照護者幫助患者擬定合適的生活作息規劃,以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   未來,Kanaley教授計畫繼續針對早晨與晚餐後運動的效益差別,以及,人體賀爾蒙分泌狀況對於運動成效的影響進行更進一步的探討。   資料來源: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 read more
你睡不好嗎?小心肥胖與糖尿病纏身!
2015.02.02
你睡不好嗎?小心肥胖與糖尿病纏身!
  研究指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即睡眠時有呼吸困難和心律不整等問題)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尤其家族病史中有糖尿病者需格外注意。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因為呼吸道被阻塞,導致吸氣無法連續的睡眠障礙。這往往會導致身體新陳代謝狀況的改變。神經學專家Rossana Huerta Albarran說明,由於呼吸中止會導致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使人體失去代謝葡萄糖與脂肪的功能,造成血糖升高與脂肪代謝異常。同時,睡眠品質不好也會讓腦部傳送指令要求身體食用碳水化合物,使得體重增加。   在進食量增加以及代謝失常的相互作用下,很容易造成膽固醇指數上升。睡眠障礙除了導致糖尿病外,也與高血壓以及導致高血脂的三酸甘油脂增加有關。因此在肥胖的人較容易得糖尿病的說法背後,其實睡眠狀況是否良好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Rossana建議有睡眠障礙的人,應尋求醫療協助以獲得正確治療並避免病情發展。同時,他補充說明電子產品是引發睡眠障礙的原因,人們躺在床上準備就寢時,經常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因為腦部對光有所反應而使人難以入眠。   此外,雖然一般普遍認為每人每日需睡滿八小時才健康,然而醫療專家Rafael Santana表示,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數是依照個人的年齡和身體需求而定,並沒有統一的標準,真正重要的是睡眠品質。   睡眠品質好壞會影響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心情起伏,並且還是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等的關鍵因素。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大家,好好了解自己需要的睡眠時數與睡眠品質,並且改善、維持在最好的狀態,是我們為常保健康而不可忽視的工作。     資料來源:Investigación y Desarrollo        
+ read more
糖尿病研究大出槌!
2015.01.29
糖尿病研究大出槌!
  過去三十年來,糖尿病研究是使用改造成長激素基因DNA小鼠為對象,研究者假設,改造後的DNA不會產生成長激素。然最近的一篇研究發現,這些基改小鼠,卻開始分泌自己的成長激素,且對基改小鼠分泌胰島素有意想不到的影響。 Schuit與Creemers 一如往常在實驗室中使用基改小鼠,但他們卻觀察到這些基改小鼠有類似懷孕的現象。兩位研究人員深究原因發現,這些類懷孕現象是源自於成長激素,而且基改小鼠所分泌的成長激素與懷孕小鼠的胎盤所分泌的賀爾蒙一樣,都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 大約有250篇已發表的研究是使用這些成長激素的基改小鼠,造成研究結果高估或低估,而必須重新檢視與詮釋。 慶幸的是,現今使用的基改小鼠非使用成長激素基因,因此可使用來重新確認過去的研究結果。 檢視過去並修正錯誤假設是科學方法的一部分,Schuit博士表示,我們必須持續用批判的角度檢視我們所使用的方法,即使這樣做會讓我們的研究步伐變慢。對於糖尿病研究來說,人工成長激素的問題可以讓科學家在計畫未來的研究有更清晰的洞察力。 資料來源:KU Leuven  
+ read more
當真「坐以待斃」!久坐傷身,運動嘛嘸效?!
2015.01.22
當真「坐以待斃」!久坐傷身,運動嘛嘸效?!
  近日有許多研究都在探討久坐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日前已有研究證實坐時長短與女性肥胖有關,近日又有新的研究結果指出:久坐會影響心臟病、糖尿病與癌症的發病率,甚至提高死亡的風險,而且,即便是平日有規律運動習慣者也難逃此影響。   來自多倫多康復研究院的資深研究員Alter博士分析了41篇研究中的相關資料,找出久坐對於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分析結果發現,相較於沒有久坐習慣者,久坐者的死亡率高出24%、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高出14%、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機率高出近18%、癌症(包括乳癌、大腸癌與卵巢癌等多種癌症)發生率高出13%、癌症致死率高出17%,最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高出了91%。   研究者指出,考慮到運動習慣可能造成的影響,在分析過程中已進行過調整。這代表,就算有規律的運動習慣,只要日常生活中存在久坐的行為,對身體健康的負面影響就是存在著的。不過,運動程度較低者的健康風險可能更高些。   「考慮到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坐著-不論是上班時使用電腦工作或是下班回家看電視放鬆,現有的健康指引建議一天30分鐘的運動量根本不足以保證健康。」Alter博士解釋。   「要維持身體健康,減少久坐與規律運動缺一不可。」他建議除了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之外,也應減少坐著的時間。「站著時人體消耗的熱量是坐時的兩倍,透過站著看電視、站著使用電腦或工作中適時起身走動等方式,每天減少2~3小時的坐時,將能夠減少久坐對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 最後,Alter博士表示,目前的研究尚未能解釋久坐如何增加疾病與死亡發生的風險。但是他強調久坐的生活型態是需要被重視的議題。避免長時間坐著和健康飲食、戒菸以及規律運動一樣重要。     資料來源: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小心過度肥胖會讓你少活幾年!
2014.12.27
小心過度肥胖會讓你少活幾年!
  大家都知道維持適當的體態相當重要,過度纖瘦或過度肥胖都會有害健康,目前根據研究,肥胖已經被證實與發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都有關,最近加拿大McGill大學進行一項研究後發現,與正常體重相比,過度肥胖者的平均餘命、及無慢性疾病纏身的時間都比較短。   研究團隊分析將近4千名病患的資料,創造一個評估發展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模式,結果發現,將年齡與性別都考量在內,平均餘命縮短的長短依序為:過重(BMI值在25-30之間)病患,0-3年;肥胖者(BMI值在30-35之間),1-6年;非常肥胖者(BMI值超過35),1-8年。   再者,肥胖除了會使壽命減少之外,也會使人不受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纏身的時間變短,縮短的程度以20-39歲年輕人身上表現最為明顯,若在此年齡階段非常肥胖的話,男性維持健康無病痛的時間平均縮短18.8年、女性縮短19.1年。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Edward Gregg博士認為這項研究將肥胖對人們可以維持健康的時間長度會產生的影響具體量化,而且告訴我們肥胖對該時間長短的影響是比對平均餘命來得更大。這個研究結果相當重要,將有助於醫師及公衛專家們採取生命歷程的觀點、整合性的介入治療、並考慮到個別差異來做出一些治療判斷與決策,有效對抗肥胖與糖尿病。     資料來源:刺胳針糖尿病與內分泌期刊(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