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人工生殖

ICSI小孩有較大的出生缺陷風險  
2005.11.17
ICSI小孩有較大的出生缺陷風險  
根據國際婦產科雜誌(BJOG)的報導,單一精子卵質內顯微注射(ICSI)所生出的試管嬰兒雖然沒有遲滯或異常發育,但是有比較大的出生缺陷風險。 ICSI始於1992年,是在顯微技術下將單隻精子注射到卵細胞質內,讓精、卵結合受精。此技術主要針對精子活動力較差的男性有很大的幫助,然而研究指出,此技術也一直有神經發育及知能缺陷的餘慮。 根據報導,輕微知能缺陷在ICSI的小孩的機率為16%,而自然受精的小孩為6.5%;嚴重知能缺陷在ICSI的小孩的機率為7.9%,而自然受精的小孩為2.7%。 然而,領導此研究的Dr. Pratibha Agarwal及其研究團隊也指出,ICSI的小孩與知能缺陷風險的關連需要更大型的研究來評估與確認。
+ read more
精子年紀大,小孩易有唐氏症 
2005.11.03
精子年紀大,小孩易有唐氏症 
    2002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曾報告過,男性在35歲之後精子的活動力會下降、不易使卵子受精、且容易有受損的DNA。而最新一期的人類生殖期刊(Human Reproduction)上則又報導了一項新的研究,表示男性精子年紀越大,除了生育能力下降之外,也較容易產出唐氏症及有四肢缺陷的小孩。  這項由美國UCLA的Dr. Jorn Olsen所作的研究是使用了丹麥生殖資料庫(Danish Fertility Database)中70,000對夫妻與他們第一胎的資料,發現50歲以上的男性,生出唐氏症或有四肢缺陷小孩的機率增加了4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曾指出,女性在30歲時,生出唐氏症小孩的機率是1千分之1,40歲之後則是105分之1。Dr. Olsen提醒想要組織家庭的民眾,除了考慮女性年齡的問題之外,男性的年齡也要納入考量。此外,在捐精的部分,在英國政府今年4月決定讓生殖細胞捐贈者不再匿名後,發現來捐精的男性有越來越多都是年紀較大、已有家庭的人,因此許多專家們也開始憂心捐精者的精子品質。
+ read more
捐贈精卵是否有權匿名?
2005.10.19
捐贈精卵是否有權匿名?
英國政府今年4月決定讓生殖細胞捐贈者不再匿名,也就是說,經由接受精子或卵子所生的小孩,在滿18歲時可以要求詳細知道他們血緣上的父母是誰。同時政府也保證此舉並不會影響捐贈的意願。然而,英國Huddersfield大學教授Eric Blyth經過調查之後,在美國生殖醫學會18日於加拿大蒙特婁舉行的一場會議上,發表一份針對133位曾經捐過生殖細胞的捐贈人問卷結果,發現如果這些捐贈人失去可匿名的權力,有半數會拒絕捐贈。主要原因是擔心經濟責任、情感上的反應、以及對於親身介入的恐懼。而受贈夫妻的部分則會轉向親戚朋友要求捐贈。
+ read more
大部分年輕女性捐贈的卵子都有基因缺陷  
2005.10.19
大部分年輕女性捐贈的卵子都有基因缺陷  
醫界一直以來都認為,在捐贈生殖細胞時,年紀較大的婦女卵子中容易有遭損害的基因,同時這些基因也會被帶入胚胎中,影響到胎兒,但是年輕女子的卵子卻是健康且無缺陷的。然而,美國生殖醫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昨日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了一場會議,徹底推翻了醫界長久以來的認知。會議上發表的三項研究成果均表示,大部分年輕女性所捐贈的卵子中其實也都含有受損的基因。 第一項研究是由美國加州Huntingdon Reproductive Centre的Dr. Jeffrey Nelson所做,他使用了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技術(PGD),掃瞄了289個30歲以下年輕女性所捐贈之卵子培養出之胚胎,發現其中42%都有受損的染色體。然而造成損壞的原因是否因為排卵藥物的緣故,仍須更進一步的調查。 另一項由美國馬里蘭州Shady Grove Centre for Preimplantation Genetics所做的PGD掃瞄也呈現類似的結果。Paulette Browne 在掃瞄用21-31歲卵子捐贈人所培養的胚胎後,發現基因不正常的機率有52%。這些異常的胚胎是因為裡頭有非倍數染色體(aneuploidy)的缺陷,而這種缺陷也常是造成流產的原因。 第三個實驗是由Dr. Nagy所主導,發現與接受健康捐贈人的精卵所培育之胚胎相比,接受不孕治療的年輕夫妻自己所產之胚胎有更多基因缺陷的機率。35歲以下的女性所製造之胚胎有3分之2有基因缺陷,38歲以上者,基因缺陷更高達4分之3。 專家學者們都建議,即使是使用年輕女性的卵子來培養胚胎,在植入母體前也都應該先用PGD掃瞄,以降低流產或多胞胎的風險。然而,PGD掃瞄的費用非常昂貴,因此要普及化仍有困難。除此之外,也有人質疑卵子受損的因素是否與人工取卵過程有關,以及精子的部分是否也會有影響等問題,都有待解決。
+ read more
試管嬰兒小孩6歲前較容易生病?
2005.10.14
試管嬰兒小孩6歲前較容易生病?
瑞典研究表示,試管嬰兒(IVF)比其他人較容易在小時候住院,原因不確定,有可能是因為IVF小孩有較多早產及多胞胎的情形;但也有專家學者認為,可能是因為作IVF的父母親比較有尋求醫療資源的習慣有關。 根據9月份生產與不孕期刊(Fertility and Sterility)的報導,瑞典科學家Dr. Bengt Kallen及其團隊在分析16,000名IVF的小孩出生1-20年的病例追蹤後,發現他們比其他自然受孕的小孩多兩倍的住院治療紀錄,尤其是在6歲以前。而其中多胞胎的IVF小孩住院比例又更高。 排除早產兒之後,IVF小孩住院的主要原因是上呼吸道、抽搐及先天畸形的問題,其他健康問題則與自然受孕的小孩差不多。另外,研究也顯示,IVF小孩並無大家擔心有較高的癌症風險。
+ read more
不孕可能是癌症前兆
2005.06.30
不孕可能是癌症前兆
美國國家癌症管制局的Dr. Louise A. Brinton在比較1965-1988年間,美國12,193名曾接受過不孕症治療的婦女及其他婦女罹患癌症的風險之後發現,不孕症患者罹患癌症的機率比其他婦女高23%。不孕患者中,天生不孕的婦女又比因其他疾病導致不孕的婦女有較高的癌症風險,特別是在子宮及卵巢癌的部分,更超出正常風險的兩倍。 之前有許多的研究顯示,輸卵管功能失常或有骨盆腔炎的女性有較高的卵巢癌風險,而這項刊登在美國流病學期刊的發現更是與之前的研究一致。Dr. Brinion的研究團隊表示,醫界應更加重視發炎是導致卵巢癌的重要因素。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