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6個就有1個美國女性第一次性行為是被強迫的!
2019.09.17
每16個就有1個美國女性第一次性行為是被強迫的!
美國疾病管理局(CDC)最近一項調查指出,美國每16名女性就有1名第一次性行為是被強迫的。   研究人員調查了2011年至2017年期間13,310名18至44歲的女性,發現其中6.5%女性的第一次性行為是被迫的。這相當於在研究期間有335萬美國女性有這樣的經驗。   她們被迫發生性行為時的平均年齡為15.6歲,攻擊者平均年齡為27歲。而第一次性行為是自願的女性平均為17.4歲,其男性對象平均21歲。   被迫發生性行為的女性有56.4%是受到言語壓力、50%攻擊對象較年長、46.3%身體被壓倒、26.5%人身安全被威脅、25.1%身體被傷害、22%被下藥、16.2%被伴侶威脅結束關係。這些數據顯示,非自願的性經驗更多是跟言語或情緒上的壓迫有關,而非直接的暴力,但同樣會導致跟身體暴力一樣程度的嚴重後果。   婦科問題重重 相較於自願發生性行為的女性,被迫者非預期懷孕的可能性幾乎是兩倍,人工流產的可能性高出50%、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增加60%、罹患骨盆腔發炎的風險是兩倍多、月經問題的風險也高出80%。   非婦科問題也更常見 她們使用非法藥物的可能性高出3倍,健康狀況不佳的風險是2倍,由於身體或精神健康而難以工作的風險也超過兩倍。雖然,女性可能在第一次發生性行為之前就已經經歷過一些負面的健康結果,但是女孩被迫發生性行為的年齡很小,因此很有可能這些不好的健康狀況是經歷了性暴力之後發生的。   研究人員Laura Hawks表示,我們的文化急需改變,以確保所有種族的年輕女孩在家中和學校都是安全的。我們應提供一個可以在她們需要時尋求幫助的環境,並且當暴力發生時我們有資源可以隨時提供治療。雖然 #MeToo運動已經開啟了對話,但我認為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讓女孩和女人免受性暴力。   該份研究評論者指出,很顯然被強迫的性經驗可能導致生殖部位的創傷、感染愛滋病毒等性病或意外懷孕。但對於許多女性來說,最嚴重或最持久的後果可能她們在年輕且脆弱時期被強迫發生性行為所導致的精神創傷。     編譯來源: * Reuters(2019.09.17) * Medpage Today(2019.09.17) * Association Between Forced Sexual Initiation and Health Outcomes Among US Women.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16, 2019.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性不是「對」女人做的事!
2019.09.12
性不是「對」女人做的事!
大家可能覺得男女已經很平等,就算在「性」事上也一樣。真的是如此嗎?最近一份4000人的調查透露出不一樣的結果。   異性戀性行為是實現男性高潮的過程 這項調查發現,在異性戀的性行為中,超過40%的人認為男人比女人更想要做愛,將近50%的人認為在性愛上,男人比較會發起做愛、有性高潮,且掌有主導權,可以決定性行為什麼時候結束。相較之下,女人比較會拒絕做愛,且會「配合伴侶」而做愛。   這些結果表示,「性是屬於男性的」的觀點還持續存在。女性高潮被認為是難以捉摸的。但事實上,這種「高潮差距」僅存在於異性戀,來自將陰莖插入成就的性高潮視為性的核心的結果,缺乏兩性相互的理解、努力和溝通。女同性戀者間沒有這個問題。   令人悲傷的是,女人對於自己在做愛過程中經歷快樂或高潮的期望也比較低,並且認為這是正常的,這樣的想法可能造成惡性循環。如果女人相信「配合伴侶做愛」是一種常態,她們就不太可能表達和探索自己的需求與慾望,也會因為有壓力而不去表達疼痛或不舒服。   女人應該要能期待和享受愉悅平等的性生活,但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我們應該要挑戰,表現得激進些。   性的歧視 讓女人需要為「被」性侵負責 只有1%的人認為男人會拒絕性行為,2%的人認為男人會為了配合而做愛。這些對性的性別歧視,可能讓男人發展出更大權力,成為男人糾纏或強迫女人性行為的基礎。   因為男人通常比較想要、比較需要性生活,而女性的動機較少、又比較常拒絕,這樣的雙重標準讓女人成為性的「看守者」,負責管理自己的性互動及身體的界線。這意味著什麼?   如果女性是性行為的「看守者」,那麼女性若表現出慾望就可能受到譴責,並且女性需要為每一次性互動承擔全部責任。亦即,如果女人的界限被打破,甚至遭受性暴力,女人被認為應該要負責。所以當發生性侵害時,為了確定是否發生主要是女性受到調查。而男人的行為顯然不需要仔細地檢查,因為普遍認為男人就是一直努力地爭取發生性行為。這會讓性暴力被修飾為只是男性爭取發生性關係失敗的不幸後果,這些都是會產生嚴重悲劇的巨大迷思。   而這樣的想法也經常是性侵起訴失敗的原因之一,因為警方和檢察官認為一個「未能守護」自己的女人是失敗的,而一個越線的男人是正常的,所以這不是犯罪。   令人吃驚的世代差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超過70%的人認為男女都有可能在性行為中享受自己,但這個數字卻在18至24歲間減少到58%。   和一般的想像不同,年輕人不是「最進步」的,這需要進一步調查,但可能與「色情」被默認為是性知識來源有關。   性騷擾和色情研究員Fiona Vera Gray博士表示,年輕人有著退步的態度,可能說明了政府對性教育的延遲讓這個世代的年輕人透過色情刊物或影片等內容來理解性行為和性別關係,建立了既不正確又充滿歧視的性觀念。   性不是「對」女人做的事  是兩人共同經歷的情感交流 根深蒂固的性別歧視,讓社會無法阻止、減少和防止性侵害發生。如果對性能夠有平等的想法,事情就會很不一樣。   這就是為什麼性行為需要進行更多、更坦率的對話,男人需要知道自己的責任。我們必須停止:「性是『對』女人做的事情」這樣的想法,讓男女在性關係中相互同意、平等和愉快成為常態。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8.2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社會裡結構性的性別歧視有害健康
2019.06.10
社會裡結構性的性別歧視有害健康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顯示,美國的性別不平等有害每個人的健康。   佛羅里達州州立大學的一位副教授Patricia Homan發展出一個新的方法來研究結構性的性別歧視,對於性別不平等對健康的影響。她的研究是測試一個社會裏系統性的性別不平等,即權力和資源結構性的性別歧視,如何影響了人們的健康。   幾十年來,我們已知性騷擾或歧視對婦女健康有傷害性的影響,但很少人知道生活在一個社會環境中,權力、資源、角色、機會隨著性別不平等的分配下,更廣泛的健康影響。   結構性的性別歧視在很多主要的社會機構中很明顯,如:政府和經濟;這個問題也出現在人際互動和關係中,如:婚姻、個人信仰和認同。Homan建立了具體的方法來測量美國各州、異性戀婚姻中的結構性性別歧視,並了解這對男女個人健康的影響。   Homan的研究收集各種來源的資料,有美國人囗調查和國家對年輕人的長期研究。對於超過3,300位美國成人的樣本,Homan設計了幾種方法,就社會上四種男女不平等的程度:政治、經濟、文化和身體生育,測量各州結構性的性別歧視。   測量內容包括:男女薪資差距、勞動參與和貧窮比例的性別落差、州議會男女席位比例、宗教保守派在各州的普遍程度(這與鞏固傳統性別角色和排除女人做領導者有關),以及住在沒有人工流產機構的州中婦女比例。   她發現,以州來看,結構性的性別歧視會使男女兩性的健康更不好。   結構性的性別歧視程度最高的州,如猶他、懷俄明、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和奧克拉荷馬,慢性疾病的情況較高,而40至50歲之間,自稱的健康狀況和身體功能也是最糟的。這表示結構性的性別歧視,對衆人的健康有整體上的傷害。婦女居住在性別歧視高的州有健康問題的人比歧視程度低的州約多了兩倍,並且整體健康狀況也早衰了7歲。   結構性的性別歧視最低的州有馬利蘭、加州,麻州、佛蒙特和夏威夷。   公共衛生學者和國際人權組織認為,生育的選擇權和完整的生育健康照護服務的管道是基本人權,也是婦女有平等的公民權、參與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先決條件。   Homan的研究結果,提供了幾種政策上的考量。她認為美國性別不平等不只是人權的議題,也是公共健康的問題,所以性別平等的政策就是健康的政策。換言之,政策制定的目標—讓男女薪資差距縮小、增加婦女參政的席位、保障且擴大生育健康服務的管道或是促進性別平等,有可能改善社會上所有人的健康。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5.29)          
+ read more
Siri複製性別偏見?
2019.06.08
Siri複製性別偏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人工智慧語音助理,例如:Apple的Siri與亞馬遜的Alexa,發音為女聲,並常對用戶提出的問題,給予順從屈服及調情的回應,包括公然辱罵的問題也是一樣,這會鞏固認為女性是低聲下氣的性別偏見。   女聲語音助理強化性別偏見 該研究報告指出,「由於大部分語音助理都是女聲發音,這釋放出一個訊號:女性是熱於助人、溫順及取悅他人的幫助者。而用戶只需按下按鍵,或發出微弱指令即可」。   「語音助理對於指令的要求沒有任何主體性,無論指令與問題的語調為何或是帶有敵意,語音助理都會對其表現尊敬,在許多地區,這將強化一般認為女人對惡劣對待都會屈從容忍的性別偏見。」   該報告名為「I’d Blush if I Could.(如果我可以的話,我會臉紅)」,其中寫到當用戶向語音助理說「You’re a slut.(你是個蕩婦)」,Siri就會如此回應;而Alexa則會說:「Well, thanks for the feedback.(好,多謝你的反饋)」。   工程師團隊近9成為男性 報告寫到,設計這些產品的公司員工壓倒性都是男工程師團隊,他們把AI系統設計成讓女性語音助理以調情的口吻回應不當言語,「科技公司將這些產品擬人化為女性,對言語性騷擾作出偏頗、平淡或具歉意的反應,這樣的奉承態度尤其令人擔憂」。   用戶會對語音助理提出性問題 人工智慧發明遭受性騷擾的現象並不少見。微軟語音助理產品Cortana也曾被發現,有非常多早期的用戶對語音助裡的性生活進行發問。   曾有一個發展數位語音助理產品的公司進行了研究,發現至少15%用戶與語音助理的互動很明顯具有性意味,公司認為實際發生情形可能比這個比例更高,但偵測性暗示對話內容在技術上有困難。   聯合國建議開發中性語音助理 禁止性別偏見的不當語言 教科文組織建議科技公司停止將語音助理預設為女性,開發「中性性別」的可行性,並阻止具性別意涵的侮辱和辱罵性語言。同時將語音助理設計為跨裝置可互通使用的,並在與人類互動一開始就聲明這並非真人。   目前狀況已改善但仍難完全改變 科技公司顯然已察覺了問題,目前實際測試的結果發現,這些語音助理已改成以「I’m not going to/ I don’t know how to respond to that.(我不會/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或「I’m not sure what outcome you expected.(我不曉得你想要得到什麼回應)」等方式回應用戶的言語性騷擾。   然而即便如此,這些被原廠設定為女聲的人工智慧助理,在面對人類用戶給予其他指令時,仍然會展現傳統定義的女性特質那一面,隨時準備等著要服侍主人,即使不想遵從指令,也會溫柔有禮貌地回絕。因此雖然科技公司的改變看似是進步,但要真正改善性別刻板印象仍不樂觀。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 1(2019.05.22)、The Guardian 2(2019.05.22)        
+ read more
#Me Too!打破沉默,我們就在這裡!記者會
2018.03.15
#Me Too!打破沉默,我們就在這裡!記者會
在台灣,性騷擾及性侵害雖已有專法規定,然而,性騷擾及性侵害事件仍層出不窮。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106年性侵害案件有14,217件,依據教育部統計疑似校園性騷擾案件則有4,207件。   在國際Me too 行動風起雲湧之後,在台灣日前有體操選手指控教練長期對女學生性侵害,以及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前法官對女助理性騷擾輕判事件,引發社會嘩然。然而這些只是冰山一角,在通報案件之外,仍存在著許多沈默的受害者。   受害者選擇沈默因為害怕。首先,害怕權勢,亦即社會地位、財富、性別權力的不對等,如:主雇、師生關係,讓她們卻步。其次,,怕受到二度的傷害:被親朋恥笑;被抹黑、扭曲,如:政治陰謀、感情生變所致;被揭露隱私,如:網路肉搜;或被報復,如:失去工作。再者,怕司法體系的不友善,常無法還給受害者一個公道及正義,如:在性侵的訴訟中,法官的性別概念卻仍落後不前,只考慮加害者「其情可憫」、「兩造曾為親密關係」等而對加害者輕判,未考量性侵可能造成被害人一輩子陰影的身心創傷。   記者會發言人也紛紛說出自身被性騷擾或處理之個案。黃淑英常務理事就自身被性騷擾的經驗表示,當性騷擾案件發生時,被害者常會擔心破壞原本看似和諧的表面氣氛或關係,擔心自己成為破壞氣氛者;廖蕙芳律師也從自己接觸的個案發現,就算是有責任與義務處理性騷擾案件的主管或裁判者,也常會選擇轉頭,或視而不見,這些都是助長性騷擾案件的幫兇。廖律師亦表示,日前法官性騷擾案,審判法官不但未詢問被害人,就自行判定是兩情相悅,更糟糕的是還上媒體首訪個案,等於是對被害者的二度傷害;莊喬汝律師亦呼籲,當性騷擾案件發生時,社會大眾應停止檢視被害者,而是要問加害者,為何做出違反當事人意願的行為。   車先蕙心理師就其輔導實務經驗表示:常會有人認為只是摸一摸有什麼關係?事實上一個人如果處於隨時會被侵犯的狀態,會導致自我懷疑,或常態性缺乏自信等現象,而加害者則通常不會有對不起被害者的想法,且再犯率非常高,所以我們必須加強性別教育及協助加害者改變觀念以避免他們再犯;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黃怡翎執行長表示,職場性騷擾就是因為社會漠視、加害者行為不會被懲罰,所以加害者才會有恃無恐,性騷擾案件才會層出不窮。     打破沉默,我們就在這裡! 加害者沒有被揭露,可能繼續不斷地加害於你,讓你身心俱傷,也可能加害更多其他的人,而我們也是其他人之一。但是,「Me too站出來」必須面對這許多負面的現實與壓力,這不是一個人有勇氣就可以承擔的常會有。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監事劉嘉怡律師則提醒,不同的性騷擾狀況,依法申訴的管道有所不同,Me too 專線與支持平台都會提供諮詢,給予實質的支持及關懷是「Me too」行動關鍵的一環!   在受害者陸續挺身而出訴說遭受性暴力的經驗並主張權力的同時,我們鼓勵更多的受害者打破沉默。由社運團體、女律師、心理師等成員將成立Me too 支持網絡,設置申訴專線(02─33221350)及各專業領域組成的諮詢平台,讓受害者有支持及陪伴而能勇於站出來。     第一波支持網絡志願服務名單 黃淑英(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 黃怡翎(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 劉嘉怡(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監事、律師) 陳逸玲(台灣展翅協會秘書長) 車先蕙(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工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監事、心理師) 林綠紅(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廖蕙芳(鴻毅法律事務所、律師) 李兆環(得聲法律事務所、律師) 莊喬汝 ( 德臻法律事務所、律師) 翁林瑋(文鼎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 王珊珊(李麗芬立委辦公室主任)  
+ read more
物化女性產業才能生存?博弈產業明知故犯!
2018.02.09
物化女性產業才能生存?博弈產業明知故犯!
繼「總裁俱樂部」性騷擾醜聞後,英國近日又發生國際博弈產業展(The ICE Totally Gaming conference)不顧博弈委員會—在展示會上禁止性別歧視行為—的警告,仍然安排鋼管女郎及以花花公子為主題的表演娛樂來賓。   博弈委員會執行長Sarah Harrison事先警告,在國際博弈產業展上應禁止性別歧視行為。但發出警告後不到24小時,遊戲軟體公司Microgaming便以花花公子主題秀為國際博弈產業展開場。而另一個博弈公司Endorphina則請來穿著高跟鞋、網狀絲襪及內衣的女性舞者在顯示「煽情」、「性感」的螢幕前表演給幾乎全是男性的觀眾。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其實國際博弈產業展中的性別歧視行為只是近來類似事件的一個例子。在台灣汽車展示、電腦展,甚而電子花車雇用「清涼」的女郎等,都是透過展示女性身體、將女人當成玩物,來炒熱活動氣氛及滿足男性慾望的做法。社會應有深沈的討論、反省與改變,促使這些活動停止物化女性。   博弈產業展討好男性、剝削女性的行徑 在產業展中某一攤位的女性表示,她以日薪100歐元(約四千台幣)被雇用為宣傳模特兒,她的工作只是「站在那裡」。工作中有人向她詢問與她發生性行為要價多少。她表示在她曾待過的工作場所中,「國際博弈產業展」的服務性質和「總裁俱樂部」是最接近的,在這種工作場所中,女招待或模特兒常會被觸摸身體及被詢問是否提供性服務。   展覽中另外兩名穿著丁字褲並人體彩繪的女性表示,她們被所屬模特兒公司要求跟來自另外6家模特兒公司的250-300名女性一起工作,她們都表示曾受到現場男性不舒服的肢體接觸。展覽會上的女招待或模特兒多穿著內衣,以每小時8-15歐元的價格被雇用。有女招待甚至拒絕討論性騷擾事件,因為曾與模特兒公司簽訂保密條款。多數在攤位上討論商業及交易的人是穿著西裝的男性,但在攤位前站台的幾乎是穿著各種有性意涵服裝的女性。   在展覽中有一All-In Diversity Project主辦的小攤位,是產業自行發起、提倡全球博弈產業多元平等的活動,攤位上擺放了黑板並邀請民眾在句子「通往平等的途徑是……」後留言。此攤位人煙稀少,但仍有留言,留言中寫著「減少展場女郎」。   博弈委員會執行長Sarah Harrison已於2月5日警告若國際博弈產業展覽會不禁止性別歧視的行為將會杯葛這場活動,並且提醒參與展覽的企業可能會招來重大的負面企業形象。Harrison表示,這個領域有許多才華洋溢、成功且有力的女性,但走在展覽場中無法看到這些女性,只看到眾多穿著訂製西裝的男性代表著公司出席,並且身邊帶著身穿內衣的女性同仁。Harrison認為應該為這個現象畫上休止符。   面對博弈委員會的警告,舉辦國際博弈產業展的歐洲博弈協會(The European Casino Association)及美國博彩集團Clarion Gaming於公開信中向參與展覽的企業提醒,留意被指控性別歧視的潛在風險。Clarion在一份聲明書中說明,國際博弈產業展覽會已跟歐洲博弈協會合作討論讓展場中的女性獲得尊重,這個計畫已於2016開始並會持續下去。Clarion補充,國際博弈產業展也與Global Gaming Women合作執行教育計畫,藉此促進女性在博弈及遊戲產業中的發展。   英國工黨代理領袖Tom Watson指出,博弈產業聲稱他們確實對性別歧視行為有承擔的責任,但是這些性別歧視及沙文主義的行為被領導高層所允許。在「總裁俱樂部」的性騷擾事件後,產業仍未從那事件中學到教訓,讓人失望。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8.02.08)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