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慢性疾病

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風險的性別差異
2011.06.08
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風險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荷蘭研究表示,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growth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的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口高出2.5倍;但在男性身上卻無此現象。 過去曾有小型研究認為生長激素補充療法對改善新陳代謝系統具有療效,但針對長期效果與安全性的研究資料仍有限,而這項研究則是第一個檢視成人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療效的全國性研究。該研究取樣在生長激素療法荷蘭國家註冊系統內2,229位成人的資料,研究追蹤6.1年,之後再與全國人口狀況作比較。 結果發現,共有135位接受生長激素治療的病患,於平均年齡62.1歲時過世。整體而言,男性的死亡率並無因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而增高;但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的女性死亡率,卻比全國人口平均死亡率增加66%,其中主要原因乃由於這些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比一般人口高出2.52倍。 此外,在排除其他疾病高風險的病患後,男女在癌症死亡的風險都沒有提高,研究解釋這可能由於進行癌症治療時,患者已停止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改進行其他治療,因此後續無法追蹤。 研究認為,受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濃度影響,或者與其他荷爾蒙療法的交互作用,所以才使得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的女性,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風險提高,但這仍屬初步性的推測。研究作者最後表示,性別差異是個重要的發現值得做進一步更細緻的研究。   資料來源:內分泌學會(The Endocrine Society)
+ read more
尿失禁女性須同時注意排便失禁問題 
2011.03.11
尿失禁女性須同時注意排便失禁問題 
一篇刊登於停經期刊(Journal of Menopause)的澳洲研究指出,多達20%的女性可能有排便控制失常的困擾。該研究以問卷方式進行,抽樣調查442位年齡介於26-82歲之間,有膀胱漏尿(leaking bladders)問題的女性,發現其中部分女性同時也有排便失禁(fecal incontinence)的症狀。 研究結果顯示,有91位女性(約20%)有液體糞便洩漏、20位(約5%)有固體糞便失禁問題,而有液體糞便洩漏症狀的女性身上通常也伴隨有漏尿的問題,研究認為這可能是與影響兩種失禁的神經與細胞都相同有關。兩種排便失禁症狀多半較易在年長女性身上見到,研究中65-74歲的女性三分之一有該困擾,相較之下,45-54歲女性中只有七分之一。不過過去研究推斷懷孕生產會增加排便失禁的機率,在此研究中並無發現這項差別。 參與問卷研究的女性可能由於尿失禁主題與她們直接相關,所以願意主動加入研究,這使得研究結果呈現排便失禁與尿失禁具高度相關,因此本研究是否高估所有女性中患大便失禁者的數目受到質疑。但該研究表示,雖然20%的比例很高,卻可能並沒有脫離現實狀況,過去就是由於女性因為害羞不敢討論這個問題,才會使大家對此症狀缺乏認知。今後醫生應詢問有漏尿的病患是否她們也同時有排便失禁的症狀,而女性也可以透過多吃高纖維質的食物或運動來改善症狀。    資料來源:停經期刊(Journal of Menopause)    
+ read more
尿失禁-女性難言之苦
2008.06.19
尿失禁-女性難言之苦
英國Leicester大學的教授Angie Doshani最近針對尿失禁做了一份研究,研究對像是移民英國的亞洲女性,研究內容不但強調尿失禁對女性精神上、行為上的影響,更提出建議表示社會對尿失禁病人的照護必須更有敏感度。 研究發現,在同樣的社會環境下,亞洲女性發生尿失禁的比例和症狀的嚴重程度都較白人女性高,因此,尿失禁對亞洲女性生活品質有很大的影響。 Doshani表示,許多女性可能為尿失禁所苦,但卻因為困窘而不知如何救助。平均來說,女性有尿失禁的症狀到真正就醫所需的時間長達四年,而那些真正就醫治療的婦女都都表示有關尿失禁的照護令人很失望。   延伸閱讀: 尿失禁
+ read more
切除子宮會增加尿失禁的風險
2007.10.30
切除子宮會增加尿失禁的風險
子宮切除是一常見的手術,通常用來解決一些良性的婦科問題,以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然而它對於健康長期的影響很少被探討。瑞典醫學院卡若林司卡學院最近一項全國性的研究指出,子宮切除會增加尿失禁的風險。   此項研究包含1973-2003年註冊的病人,其中165,000名女性曾做過子宮切除,479,000女性沒有。結果顯示,做過子宮切除的女性罹患尿失禁的比率是沒有切除者的兩倍,且終其一生都會有罹患尿失禁的高風險,尤其在子宮切除手術後的5年內尿失禁手術比率最多。因此,當婦女考慮要進行子宮切除時,醫生和病患都應該要意識到、並且評估此風險。
+ read more
不要忽視牙周病!
2006.12.12
不要忽視牙周病!
很多成年人其實都有牙周病,但是因為牙周病不嚴重的話,不會疼痛,因此大部分的人並不會特別去檢查牙齒,甚至許多人即使牙齦出血也不理會它;但是一篇發表在牙周病學期刊(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的研究發現,牙周病會使口中有害的細菌數增加,這些細菌有可能經由血管轉移到身體裡的其他器官,使心臟附近的動脈堆積齒菌斑,導致心血管疾病;此外,研究也發現牙周病和中風、糖尿病、胰臟癌等疾病的相關性,也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疾病等併發症;因此,把牙齒清潔乾淨,其實就是預防這些疾病的第一步。 牙周病會導致齒槽骨流失,齒槽骨流失會導致牙齒掉落,根據目前有的研究已經可以確定,大約是齒槽骨每流失20%,慢性心臟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40%;因此,一個人掉越多牙齒,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越大。 如果有出現以下症狀的話,應該請牙醫檢查: 1.  當刷牙或使用牙線時,牙齦容易流血。 2.  牙齦紅腫或是會疼痛。 3.  牙齦和牙齒脫離。 4.  呼吸困難。
+ read more
綠茶的神話
2006.05.10
綠茶的神話
在平日大家口耳相傳綠茶的好處之下,綠茶在最近幾年急速竄紅。我們常聽到關於多喝綠茶的好處大致上以預防癌症及心臟病為主。但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已在2005年6月30日曾發表聲明,表示目前並無任何科學證據支持綠茶有防癌的效果。   而日前日本最大的綠茶廠商Ito En在美國販售綠茶時,標榜著每日飲用5盎司的綠茶可以降低心臟病風險,並以此向FDA申請核准。但FDA表示,在檢閱過去曾發表的105篇學術文章後,發現並無任何證據證明綠茶有預防心臟病的功效,因此在週二(2006年5月9日)時已將Ito En的申請駁回。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