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慢性疾病

打鼾,女人較難以啟齒?
2019.04.26
打鼾,女人較難以啟齒?
打鼾是在睡眠過程中上呼吸道所發出的呼吸聲音,一般發生的強度會有變化,常會干擾正睡在同張床旁邊的伴侶,同時,打鼾也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的常見徵兆之一,該病症是種慢性疾病,會在睡覺過程中反覆出現呼吸道阻塞的狀況。   男人與女人在這個問題上有什麼不同嗎?最近一項以色列的新研究指出,相較於男人,女人比較不會說自己會打鼾,而且低估自己打鼾的聲量。   女人打鼾強度與男人一樣,卻較少承認 研究參與者是1,913名在以色列大學醫院睡眠中心進行睡眠評估的患者,平均年齡49歲,其中女性有675位。研究團隊先以問卷調查問題判斷他們打鼾的嚴重程度,並以一整夜的長度,用標準化數位聲音調查儀表量化出他們的客觀打鼾聲量。打鼾強度分為輕微(40-45分貝)、中度(45-55分貝)、嚴重(55-60分貝)以及常嚴重(60分貝以上)。   結果發現,88%女性有打鼾問題,卻只有72%會自行說出有此問題;但在男性92.6%會打鼾,93.1%會自行說出,兩者幾乎一致。49%女性有嚴重或非常嚴重的打鼾問題,但只有40%的女性認為自己打鼾有達到嚴重的程度。同時,女性打鼾的聲量與男性一樣大,平均女性為50分貝、男性51.7分貝。   社會汙名恐降低女性睡眠障礙就醫意願 研究團隊表示,社會存在對女人打鼾的汙名,女性因此可能不會誠實面對打鼾的問題,將可能造成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的診斷比例過低的現象,同時這也是讓她們會比較不願意進入睡眠中心參與研究的原因之一。   由於這個現象,健康照護提供者在替女人篩檢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時,應該考量除了自行報告之外的其他因子,有睡眠呼吸暫停的女性更可能會出現男性沒有的其他症狀,例如:日間虛弱或疲累。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4.23)        
+ read more
女性初經太晚、停經太早或子宮切除與失智風險相關
2019.04.12
女性初經太晚、停經太早或子宮切除與失智風險相關
失智問題已是全球不可忽視的老人健康議題。根據美國阿茲海默協會推估,美國現今570萬的失智人口將在2050年攀升至1,400萬,同時女性患者又比男性多,目前約佔三分之二,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統計全國失智症患者約有27萬,其中女性佔五分之三。   女人一生會發生失智的風險比男人高出約50%,因此瞭解造成失智症性別特定的風險因子將非常重要,近日一項美國研究發現,女性如果初經時間發生較晚、停經較早或是切除子宮,都會增加她們發生失智症的風險。   研究對象與過程 研究參與者為來自美國Kaiser Permanente醫療機構的6,137名女性成員,研究團隊讓她們接受健康調查與醫療檢查,當中包括詢問她們發生初經與停經的年紀,以計算保有生育力的時間長短,以及是否曾接受子宮切除手術,並且透過醫療紀錄瞭解哪些參與者曾被診斷有失智症。   研究發現 研究結果發現,經過調整可能影響女性失智風險的變項因子(如:吸菸、糖尿病及高血壓)後,在以下情形女性會有較高的失智症風險:初經發生在16歲的參與者,比發生在13歲者,該風險增加23%;在47歲前停經者也比之後才停經者,該風險增加19%;保有生育力的時間少於34年,該風險增加20%;曾經接受子宮切除者,該風險增加8%。   雌激素濃度與女性失智 過去研究曾指出雌激素會刺激能量消耗並具有抗發炎特性,可能會提高失智症風險,而研究主要作者Paola Gilsanz表示,女性一生中體內雌激素的濃度不斷有高低變化,雖然這個研究顯示若女性終生雌激素暴露的程度較低,會與失智症風險提高有關,但真正會影響雌激素濃度的因子像是懷孕、荷爾蒙療法或避孕藥等相關資料並不充足,還有待未來研究再進一步細緻了解。   相關評論認為,這項研究並未證實直接因果關係,因此研究發現不代表我們應該要建議女性使用荷爾蒙療法來預防認知功能受損,此外,在決定是否要做子宮切除時,現階段也不應把此風險納入考量。   要降低風險有更安全的做法 目前要降低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有更多其他已被證實比較安全的做法,包括運動、選擇健康的飲食以及保持社交和精神生活健康活躍,這些方法不只對防治失智有效,也有許多其他正向益處。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3.27)、Dailymail(2019.03.27)、HealthDay(2019.03.27)            
+ read more
更年期婦女服用HRT得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高
2019.03.20
更年期婦女服用HRT得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高
過去有研究指出更年期荷爾蒙療法(HRT)增進認知功能。但是最新研究則有不同的結論:更年期婦女長期服用 HRT,產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會更大。   更年期一般發生在40歲晩期至50歲初期,HRT 供給了身體停止製造的雌激素(estrogen) ,以減輕更年期的症狀。專家強調HRT對大部分人是安全的,但必須了解風險,且限制治療的期限。   HRT和阿茲海默症的關連 這項研究是由赫爾辛基大學主導,研究對象為170,000位婦女。他們發現HRT和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有關連。   結果顯示,每一萬名婦女服用HRT,每年會多出9至18位婦女得到阿茲海默症。對大部分的婦女而言,只有服用HRT超過10年,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才會增加。   在60歲以前開始服用HRT的婦女,如果服用雌激素-黃體素(estrogen-progestron)療法超過10年,其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關連增加20%;服用只含有雌二醇動情素(estradiol)的則增加7%。如果婦女在60歲以後才開始服用,服用不到3年則開始增加風險。雌激素-黃體素增加20%的風險,雌二醇則增加13%。   研究團隊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的結論:雖然阿茲海默症的絕對風險只有小幅增加,我們的結論仍應該加入現在和未來荷爾蒙服用者須知。   其他的專家強調大部分因為更年期症狀受苦的婦女,益處仍多過於風險。阿茲海默學會研究負責人James Pickett認為,大型和控制良好的研究顯示一些婦女在服用荷爾蒙時增加了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但這樣的風險很小,不應該警惕或防止婦女接受治療,特別是短期服用的。   Helen Stokes-Lampard教授、皇家大學家醫科主任指出,有很多証據顯示HRT對大多數的婦女是有效且安全的。但任何藥物都有風險,重要的是婦女能夠意識到,且和醫師在治療開始之前做出知情的決定。   將風險降到最低,對婦女來説最好的方式就是,處方時用最少的荷爾蒙劑量,在最短期間內,達到滿意減輕症狀的目標。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3.06)          
+ read more
女性生5個以上的孩子,阿茲海默症風險高?!
2018.07.25
女性生5個以上的孩子,阿茲海默症風險高?!
一項研究發現,與生育孩子數較少的女性相比,生超過五個孩子的女性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了70%,而曾經流產或人工流產的女性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則少一半。   研究方法及結果 研究分析了3,549名韓國和希臘的婦女,從她們71歲開始追蹤。這些婦女提供了有關生育史的資料,包括有多少孩子和流產次數。研究團隊還測試了她們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看看是否患有阿茲海默症或輕度認知障礙。這群婦女中有118名罹患了阿茲海默症,896名患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   其中,生育五個或五個以上孩子的婦女,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生育較少孩子的婦女高70%。在716名有五個或五個以上子女的婦女中,59名患有阿茲海默症,而在2,751名有較少兒童的婦女中則有53名。研究人員考量了其他因素,如病史、荷爾蒙替代療法的使用情形和母乳哺育後結果保持不變。   此外,經歷過不完全懷孕的女性(曾經流產或人工流產),阿茲海默症風險大約是從未有過不完全懷孕過的女性的一半。在2,375名不完全懷孕的婦女中,47名患有阿茲海默症(佔1.9%);1,174名從未有過不完全懷孕的女性中則有71名(佔6%)。   而記憶和思維能力的測試結果,有五個或更多孩子的女性得分低於孩子數少的女性。研究發現有五個或更多孩子的女性平均得分約為22分,表示代表有輕度認知問題;而孩子數小於五的女性得分接近26分,表示正常思維能力。(註:測試結果的最高分為30分)。   生產為何與阿茲海默症有關? 生育的孩子數與阿茲海默症風險的關係牽涉到許多因素–包括雌激素增加、孩子數多對就業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及較貧困的人通常會有更多的孩子。在考慮了這些背景因子後,結果仍然成立。   雌激素在較小劑量下具有保護作用,但當劑量高時是有害的。研究作者Ki Woong Kim博士表示,懷孕第八週雌激素水平就會增加一倍,然後逐漸攀升至正常水平的40倍。未完全懷孕的女性可能受益於適度提升的雌激素水平。   阿茲海默症協會Doug Brown博士表示,我們知道女性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男性高,但還不知道病因也不知如何治療,因此像這類對於了解失智症的病因、如何降低風險的研究非常重要。   不用感到擔憂 雖然研究人員表示,懷孕期間改變雌激素水平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但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關係,到目前為止,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試驗尚無定論。此外,研究的資料收集方式也帶來一些研究限制,例如研究無法比較懷孕的人和沒有懷孕的人,以理解懷孕和分娩如何影響阿茲海默症風險變得棘手。   研究強調,這項研究不應該讓已經分娩過幾次的女性感到擔憂。研究確實發現了改變雌激素水平和阿茲海默症風險之間的有趣關聯,但仍有太多未解決的問題。   編譯來源: * Daily Mail(2018.07.18) * Ki Woong Kim et al. _Differential effects of completed and incomplete pregnancies on the risk of Alzheimer disease_.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First published July 18, 2018        
+ read more
荷爾蒙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2017.12.19
荷爾蒙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丹麥一項長期且大型的研究發現,服用現代避孕藥配方的女性,和一些從未服用的女性相比較,得乳癌的風險增加了20%。   英國醫學期刊發表一項研究,作者Lina Morch醫師用11年的時間收集近兩百萬件15-49歲丹麥女性的避孕資訊,研究發現現代新配方的避孕藥,不論是雌激素和黃體素的複方、只有黃體素或含黃體素的子宮環,都有乳癌的風險。   Morch醫師指出持續服用避孕藥5年以上,會增加得乳癌的風險。服用避孕藥不滿一年,則無風險。   1990年代,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因為乳癌的風險,把高劑量的雌激素(estrogen)撤離市場。第一波避孕藥雌激素的劑量高達150微克,撤離市場的則是高於50微克以上。現金大部分藥丸含15-35微克的雌激素和黃體素(progestin,是一種合成黃體素),幫助調整經期。   美國癌症團體的策略主管Mia Gaudet醫師表示,1990年代改變了避孕藥的配方,希望能夠減低乳癌的風險。從這個研究資料來看,並非如此。   但專家仍謹慎地認為,女性因服用避孕藥罹患乳癌的絶對風險仍然很低。主導英國艾伯丁大學研究團隊的Phil Hannaford教授指出,避孕藥的小風險需要和它的益處相比較,除了預防懷孕、減輕經痛和月經過多,根據今年美國婦產科期刊的發表,避孕藥亦可以減低日後卵巢、子宮內膜和大腸直腸癌的風險。這些保護的好處,在女性停止服用後似乎仍持續30多年。   過去的研究也顯示,服用現今避孕藥所增加乳癌和子宮頸癌的風險,在停止服用後約5年後就會消失。   2012年女性健康期刊也指出避孕藥減低阿滋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風險,在認知測驗中,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得分比從未服用的人高。即使停止服用多年後,依然如此。    大部分女性在10多歲至30幾歲之間使用混合式的避孕藥,這個年齡層中,得乳癌的絶對風險非常低,乳癌大部分發生在40歲以上的女性。有些建議女性在40歲的時候改變其避孕方式,如ParaGard子宮環、 避孕海綿、殺精劑和保險套等,因那是乳癌整體風險開始增加的時候。    專家建議女性應和其醫師或婦科醫師討論避孕的選項,在開始或停止服用荷爾蒙前,先了解其益處和風險,充分掌握資訊後再決定。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2.12)    
+ read more
紅斑狼瘡增加失智風險
2017.11.27
紅斑狼瘡增加失智風險
紅斑狼瘡,會引發身體的免疫系統破壞身體的部分細胞,包括腎臟,肺部,皮膚和血管。女性患者多於男性,病發年齡在15-44歲之間。 根據以色列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紅斑狼瘡這種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不分年齡,其失智症的風險比正常人多達50%。 以前的研究也曾建議紅斑狼瘡可能同時破壞記憶和認知的功能,而根據新的研究作者,則建議醫師遇到病人有早發性失智的症狀,要檢查是否有紅斑狼瘡。 專家已經指認狼瘡的多種面貌,包括神經精神紅斑狼瘡就有19種類型,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認知和記憶的功能,甚至引起心理和精神的症狀。 有些患者「紅斑狼瘡霧」的經驗總括描述有:難以集中,記憶和表達自己。也可能隨著有憂鬱症和焦慮。這些症狀類似失智或老年癡呆症,後者影響約5.5百萬美國人。最近的研究顯示,即使患者沒有神經精神類型的紅斑狼瘡,得失智症的風險仍然比正常人大。 美國小天后賽琳娜戈梅茲(Selena Gomez)去年透露她有紅斑狼瘡,恐慌和憂鬱症使她提早取消世界巡演。她做了腎臟移植,由她最好的朋友捐贈。 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是紅斑狼瘡的主要治療之一,80%的患者依靠類固醇,避免疾病相關的發炎和突然發作。但也有不好的副作用,戈梅茲説會使她的體重波動。而且患者的喪失記憶和認知失調也與類固醇相關,但在這位歌星的身上尚未有這樣的現象。 研究作者指出,現有的安全療法中,並不能處理紅斑狼瘡和認知上的困境。這個疾病缺少持久性的解決辦法,面對許多年輕的患者,令人感到挫折。但作者仍希望,經由瞭解患者會有早發性的認知能力下降,至少可以有某個程度的逆轉。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1.10)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