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慢性疾病

甲狀腺低下患者應該服用甲狀腺藥物嗎?
2019.07.27
甲狀腺低下患者應該服用甲狀腺藥物嗎?
甲狀腺低下症是女性常見的疾病。患者是因為她的免疫系統失控並且攻擊健康的腺體,導致其生產的關鍵荷爾蒙濃度不夠,而對全身造成破壞與混亂。藥物、長期壓力、懷孕以及老化都可能會造成這種現象,而抑制這個疾病的方式就是服用藥物治療。其症狀,如:掉頭髮、體重增加、疲累以及偏頭痛等,都是因為甲狀腺體控制消化、心律以及情緒功能失調所造成的。   甲狀腺低下症患者大多數為女性,被認為是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有關。疾病的主要診斷方式為檢驗血液中甲狀腺所製造的荷爾蒙濃度。但這就是問題所在,很大群的患者血液檢測結果不明顯,造成這些被症狀所苦的的病患被誤診,令人擔憂。   2019年5月英國有研究作系統性文獻檢視後,認為甲狀腺治療對輕微甲狀腺低下患者沒有顯著的助益,因此建議不該常規給甲狀腺低下患者提供甲狀腺激素,例如levothyroxine。   英國甲狀腺學會以及內分泌學會反擊這項醫學建議,他們認為醫師應該繼續常規提供病患這類藥物。   紐卡司爾大學講師Dr .Razvi評論這項建議有瑕疵,他表示:研究者所回顧的主要是65歲以上的患者,他們在第一時間並沒有症狀。有堅實的證據顯示,較年輕的患者使用像levothyroxine這類的甲狀腺素藥物是有助益的,我們不能將重點放在血液檢查,而應把焦點放在人的身上,如每個病人的症狀,這才是重要的。   Dr.Taylor也贊同此種說法,兩位醫師都建議血液檢查不明顯但有症狀的患者應服用三個月的levothyroxine這類的甲狀腺素藥物。   建議指引的其中一位作者表示: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議題。指引不是設計來命令任何行動,而是用來幫助患者與醫師有比較好的討論與對話。的確是有堅實的證據顯示,藥物治療無法改善這些人的症狀。然而,指引也概述了治療方式可能在某些情況是適合的,例如:症狀是嚴重的病患。   編譯來源: 1.Daily Mail(2019.07.22) 2.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doctors shouldn't routinely prescribe hormones. BMJ 2019;365:l2262.        
+ read more
LGBT族群較易有記憶問題?
2019.07.19
LGBT族群較易有記憶問題?
阿茲海默症是許多人進入老年可能罹患的認知障礙疾病,而記憶出現喪失與混淆是早期徵兆。最近一項美國大型調查研究指出,和異性戀及順性別(cisgender)者相比,LGBT族群較容易出現與記憶力有關的困擾,這可能是來自於社會壓力的潛在影響。   研究對象與結果 美國舊金山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美國疾病管制預防署在2015年對九個州所進行的隨機電話調查資料。調查共有44,403名45歲以上的參與者參加,其中3%(約1,300名)為LGBT族群。調查詢問參與者包括在過去一年出現記憶喪失與混淆的情形、性別認同、性傾向等問題。   分析調查的結果顯示,14%的LGBT族群表示自己曾在過去一年有記憶變差的狀況,而相同問題在非LGBT族群身上則為10%。經過調整年紀、性別、種族、婚姻狀態及收入變項後,發現LGBT者自我報告有認知障礙的比率,比非該族群者高出29%。此外,LGBT者在做煮飯、打掃等自理生活的日常活動上也有比較多的困擾。   年輕族群自我報告的認知障礙=未來失智症風險? 雖然過去已有研究指出,自認為出現認知退化者,其未來真正發生該狀況的機率會提高3倍。但這項調查研究的參與者年紀都是相對年輕,而失智症很少在60歲以下發生。較年輕的族群主觀認為的認知退化,與在70、80或90歲出現相同情形,可能未必有相同的意義。   LGBT族群缺乏社會支持網絡 關於LGBT族群記憶喪失與混淆的風險較高,研究尚未發現確切原因。其他評論表示,原因可能來自某些像憂鬱症或是社會環境壓力所造成。研究主要作者Flatt也提到,隨著年紀愈老,LGBT族群愈可能缺乏像是伴侶或孩子這樣強而有力的社會支持網絡,最後被迫與無法接受他們的人共同生活。   未來研究方向 研究結果並不代表LGBT族群未來一定會有較高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但這個族群真的需要社會給予更多關注,包括提供支持、教育、記憶力篩檢以及與醫師討論問題的機會。   Flatt表示,未來國家性的調查應將性傾向及性別認同納入調查問題之中,我們才有辦法追蹤這個族群隨著時間的變化。以及必須處理這個族群在認知障礙研究中代表性過低的問題。   這項研究發表於2019年阿茲海默協會國際研討會(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編譯來源:STAT(2019.07.15)        
+ read more
乳房植入物可能使女性記憶力變差!
2019.07.02
乳房植入物可能使女性記憶力變差!
繼加拿大傳出女性對乳房植入物製造廠Mentor和Allergan提出集體訴訟後,超過250名英國女性亦正計劃對Allergan提出告訴。其中六名女性罹患了罕見癌症BIA-ALCL,其他人則表示沒有被充分告知使用乳房植入物的風險。   什麼是乳房植入物相關疾病? 有些女性在使用乳房植入物後出現各種全身症狀,認為與植入物有關,這些症狀稱為乳房植入物相關疾病(BII,Breast Implant Illness),症狀包含疲勞、記憶力減退、疼痛、皮膚疹、體臭、睡眠障礙、神經系統問題和內分泌問題等。   一個名為「Breast Implant Illness and Healing by Nicole」的Facebook社團於2015年由Nicole Daruda創立。Nicole在經歷多年的常見症狀與反覆感染後,2013年手術移除乳房植入物,解決了過敏、皮疹和腎臟問題等情形,她感受到的緩解促使她幫助其他女性。目前這個社團有將近8萬5千名成員,成員們時常分享BII的症狀與移除植入物的訊息。   然而,目前BII還沒有得到醫師或衛生主管機關的正式承認,無法進行檢測,女性指出醫生沒有嚴肅地看待她們的這些症狀。   乳房植入物可能使女性記憶力變差 因為擔心是一種「新型疾病」,英國藥品和醫療產品監管機構MHRA正在監測BII的疾病症狀。MHRA的報告顯示,乳房植入物可能讓女性記憶力變差、注意力不集中和焦慮,目前已經有32份女性對乳房植入物有心理反應的報告。   在美國,BII被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列在隆乳手術可能有的風險和併發症中。FDA表示,沒有明確證據支持乳房植入物會引起BII,但目前蒐集的案例指向某些女性會出現全身症狀,而這些症狀可能在植入物移除後解決,考慮使用植入物的女性應該意識到這些風險。   但不論是在英國或美國,目前BII都不是醫學上認可的病症,因此越來越多人呼籲醫生應幫助那些認為自己被植入物影響的女性。     編譯來源:Daiy Mail (2019.06.24)、The Sun(2019.06.24)、WKYC(2019.06.25)        
+ read more
強化骨盆肌的方法
2019.05.16
強化骨盆肌的方法
利用手機軟體和運動,男性和女性都能保持骨盆底肌的健康!   你/妳的骨盆肌需要加強嗎?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強化骨盆肌,但是孕婦、停經期前、後的女性,即使沒有任何的症狀,也應該做加強鍛煉,以預防出現像尿失禁、器官脫垂或其他骨盆底肌無力的症狀。   練習凱格爾式運動 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新指南建議,女性有尿失禁和骨盆腔器官脫垂的人應要訓練骨盆肌肉,亦即「骨盆肌底運動」: 坐下或躺下,並保持身體放鬆。然後 收緊會陰部肌肉就像你試圖憋住屁一樣,想像一下這個感覺並把這個注意力往上和往前,然後練習肌肉收縮跟放鬆。一開始的目標是肌肉收縮保持12秒,重複10-12次,每天做三次。當骨盆肌變得強壯,在站立或是日常活動時你也可以這樣練習。有70%的女性的骨盆肌底運動是錯誤的,建議請專業物理治療師檢查您的練習方式。男性與女性骨盆肌底運動非常相似。   避免傷害你的骨盆底肌肉 維持健康的體重,當你體重過重,會給腹部肌肉增加多餘的壓力;練習正確的方式來提重物,包含抱嬰兒跟提購物袋。慢性咳嗽會使骨盆肌力變弱。   避免便秘是很重要的,因為腹部過度用力排便對骨盆肌力會因此減弱。確保飲食中富含纖維、多喝水、運動和維持體重健康都有助於避免便秘。   參加運動課程 除了在運動過程中正確地呼吸和使用核心肌肉外,重量訓練可作為加強骨盆底肌肉的常規練習;深蹲,抬臀式和弓箭步可以幫助骨盆底肌練習。   根據台灣尿失禁學會網站,有高達1/4的女性有尿失禁的問題,可透過練習凱格爾式運動來增強尿道閉鎖壓、改善急尿感、以及讓鬆弛的骨盆腔回復正常位置。   編譯來源 :The Guardian(2019.05.06)        
+ read more
打鼾,女人較難以啟齒?
2019.04.26
打鼾,女人較難以啟齒?
打鼾是在睡眠過程中上呼吸道所發出的呼吸聲音,一般發生的強度會有變化,常會干擾正睡在同張床旁邊的伴侶,同時,打鼾也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的常見徵兆之一,該病症是種慢性疾病,會在睡覺過程中反覆出現呼吸道阻塞的狀況。   男人與女人在這個問題上有什麼不同嗎?最近一項以色列的新研究指出,相較於男人,女人比較不會說自己會打鼾,而且低估自己打鼾的聲量。   女人打鼾強度與男人一樣,卻較少承認 研究參與者是1,913名在以色列大學醫院睡眠中心進行睡眠評估的患者,平均年齡49歲,其中女性有675位。研究團隊先以問卷調查問題判斷他們打鼾的嚴重程度,並以一整夜的長度,用標準化數位聲音調查儀表量化出他們的客觀打鼾聲量。打鼾強度分為輕微(40-45分貝)、中度(45-55分貝)、嚴重(55-60分貝)以及常嚴重(60分貝以上)。   結果發現,88%女性有打鼾問題,卻只有72%會自行說出有此問題;但在男性92.6%會打鼾,93.1%會自行說出,兩者幾乎一致。49%女性有嚴重或非常嚴重的打鼾問題,但只有40%的女性認為自己打鼾有達到嚴重的程度。同時,女性打鼾的聲量與男性一樣大,平均女性為50分貝、男性51.7分貝。   社會汙名恐降低女性睡眠障礙就醫意願 研究團隊表示,社會存在對女人打鼾的汙名,女性因此可能不會誠實面對打鼾的問題,將可能造成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的診斷比例過低的現象,同時這也是讓她們會比較不願意進入睡眠中心參與研究的原因之一。   由於這個現象,健康照護提供者在替女人篩檢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時,應該考量除了自行報告之外的其他因子,有睡眠呼吸暫停的女性更可能會出現男性沒有的其他症狀,例如:日間虛弱或疲累。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4.23)        
+ read more
女性初經太晚、停經太早或子宮切除與失智風險相關
2019.04.12
女性初經太晚、停經太早或子宮切除與失智風險相關
失智問題已是全球不可忽視的老人健康議題。根據美國阿茲海默協會推估,美國現今570萬的失智人口將在2050年攀升至1,400萬,同時女性患者又比男性多,目前約佔三分之二,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統計全國失智症患者約有27萬,其中女性佔五分之三。   女人一生會發生失智的風險比男人高出約50%,因此瞭解造成失智症性別特定的風險因子將非常重要,近日一項美國研究發現,女性如果初經時間發生較晚、停經較早或是切除子宮,都會增加她們發生失智症的風險。   研究對象與過程 研究參與者為來自美國Kaiser Permanente醫療機構的6,137名女性成員,研究團隊讓她們接受健康調查與醫療檢查,當中包括詢問她們發生初經與停經的年紀,以計算保有生育力的時間長短,以及是否曾接受子宮切除手術,並且透過醫療紀錄瞭解哪些參與者曾被診斷有失智症。   研究發現 研究結果發現,經過調整可能影響女性失智風險的變項因子(如:吸菸、糖尿病及高血壓)後,在以下情形女性會有較高的失智症風險:初經發生在16歲的參與者,比發生在13歲者,該風險增加23%;在47歲前停經者也比之後才停經者,該風險增加19%;保有生育力的時間少於34年,該風險增加20%;曾經接受子宮切除者,該風險增加8%。   雌激素濃度與女性失智 過去研究曾指出雌激素會刺激能量消耗並具有抗發炎特性,可能會提高失智症風險,而研究主要作者Paola Gilsanz表示,女性一生中體內雌激素的濃度不斷有高低變化,雖然這個研究顯示若女性終生雌激素暴露的程度較低,會與失智症風險提高有關,但真正會影響雌激素濃度的因子像是懷孕、荷爾蒙療法或避孕藥等相關資料並不充足,還有待未來研究再進一步細緻了解。   相關評論認為,這項研究並未證實直接因果關係,因此研究發現不代表我們應該要建議女性使用荷爾蒙療法來預防認知功能受損,此外,在決定是否要做子宮切除時,現階段也不應把此風險納入考量。   要降低風險有更安全的做法 目前要降低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有更多其他已被證實比較安全的做法,包括運動、選擇健康的飲食以及保持社交和精神生活健康活躍,這些方法不只對防治失智有效,也有許多其他正向益處。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3.27)、Dailymail(2019.03.27)、HealthDay(2019.03.27)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