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理健康

年輕女性更可能因壓力傷「心」
2016.08.31
年輕女性更可能因壓力傷「心」
科學家們已知女性發生心臟病後,其癒後情形不如同年齡的男性好,但目前仍不理解差異背後的原因。最近一份研究發現,比起同年齡的男性,心理壓力更容易傷害年輕女性的心,並認為壓力對男女影響的差異可能是癒後情形不同的部分原因。   研究團隊找來686位年齡在34-79歲之間、有心臟病史的男女,每人被要求以某個主題做演講,並指導聽眾給予研究對象負面評語以提升其心理壓力。研究團隊透過顯影方式了解研究對象在演講前後的心臟的血液流量,並比較兩者的差異。研究團隊說明,心臟血液流量變少,醫學上被稱為心肌缺血,可能引發心臟病。   研究發現,當壓力上升時,年輕女性的心臟血液流量明顯比同年齡男性少,但是並未在年齡大的男女身上發現此差異。因此心理壓力對於有心臟病史的女性來說可能是重要的心臟病風險因子。美國心臟學會(AHA)Go Red for Women的發言人Suzanne Steinbaum說明,心理壓力可能是年輕女性心臟病癒後情形較差的部分原因。   研究團隊認為,當女性在30、40歲及50歲初時為了平衡工作、家庭及經濟責任,經常感到沉重的心理壓力,因此建議中年以下有心臟病史或屬心臟病高風險群的女性,需更注意生活中的壓力源,醫事人員也應留意患者的心理壓力狀態,在必要時提供適當的資源。研究主持人Viola Vaccarino博士提醒,運動已被發現能降低憂鬱程度及心理壓力,有助於進一步降低心臟病風險,女性不論有沒有心臟病史都能透過運動習慣降低心臟病風險。   資料來源:Journal of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準爸爸注意!你的生活習慣可能導致孩子的先天性缺陷!
2016.06.07
準爸爸注意!你的生活習慣可能導致孩子的先天性缺陷!
新生兒的父親請注意!來自美國華盛頓Georgetown大學醫學中心的新研究警告:你的年齡、飲酒和生活方式等等因素,都可能導致你的孩子以及後代子孫有天生的缺陷。   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生物化學和分子及細胞生物學副教授Joanna Kitlinska博士和他的同事確定了一些可能影響後代發展的父系因素。根據他們的研究,父親能夠造成的影響比我們一般想像的還要大。從飲酒情形到年齡等一切因素,都可能影響孩子的出生缺陷和基因表達。   「我們知道由母親提供的營養、荷爾蒙和心理環境會永久地改變嬰兒的器官結構、細胞反應和基因表達。但我們的研究顯示父親也能造成同樣的影響,他的生活方式、年齡可反映在控制基因功能的分子上,如此一來,父親不僅會影響他的子女,也會影響到後代的子孫。」Joanna Kitlinska博士說明。   該研究小組重新檢視了一項過去的研究,專注於男人的生活方式如何引起精子內DNA的表徵遺傳變化,最終可能影響到孩子的基因組。   調查結果顯示,如果父親是個酒鬼,即便母親從未飲酒,一個新生兒也可能被診斷有胎兒酒精譜系障礙(FASD)。父親的飲酒情況也與出生體重減少有關連,甚至會顯著降低整體腦容量和導致認知功能受損。   此外,研究人員指出父親高齡可能提高孩子精神分裂症、自閉症的發生率;而父親的心理、社會壓力也會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造成有缺陷/不良的行為特徵。   甚至,男人青春期前的飲食結構可能減少或增加其子孫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父親的肥胖已被連結到後代脂肪細胞的擴大、代謝調節、糖尿病和肥胖的變化,以及腦癌的發展。   Kitlinska補充:「遺傳父親的表徵遺傳學新領域需要被組織成臨床上適用的建議以提醒人們改善生活習慣。而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後天影響,我們需要研究母系和父系之間的相互影響,而不是將他們個別分開來考慮。」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Stem Cells、Georgetown University    
+ read more
追求「完美」,不歸路-英少女以自殺收場
2015.11.26
追求「完美」,不歸路-英少女以自殺收場
  來自英國康瓦爾郡(Cornwall, UK)的18歲少女Hannah Carpenter有份好工作、也有男朋友以及關心她的父母;看似擁有一切人人稱羨的生活,卻選擇結束生命。   Hannah在13歲時罹患飲食失調症(eating disorder),她的家人都認為他已經痊癒,但在他死後卻在她手機中發現上千張自拍的照片與影片,這些照片與影片都加註了負面評論的標題,像是:我這樣看起來很胖嗎?   Hannah的父親表示,他認為Hannah一直努力讓自己變成雜誌或網路上那些被讚美的樣子,但這幾乎是不可能達到的完美形象,而這讓Hannah承受很大的壓力。   我們的社會對於完美身形的喜好確實存在主流價值與一些既定的想像-如纖瘦但有曲線、白皙光滑的皮膚等,我們或許難以改變、撼動這樣的價值觀,但我們必須要認清的是:雖然它是多數人認同的,但不代表它就是對的、唯一的。美,不是只有一種樣子。我們可以追求美,但不是別人告訴我們的那種,而是發自我們自己內心,認為自己最自在、自信且快樂的樣子。   資料來源:英國衛報      
+ read more
性愛後憂鬱:一種很多女生都有的「病」?
2015.10.15
性愛後憂鬱:一種很多女生都有的「病」?
  有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在探討慾望、喚起性慾與性高潮等問題,不過,少有研究關注女性在性愛後的反應、感受,甚或性愛後焦躁症(postcoital dysphoria, PCD)的問題。日前,學者Robert Schweizer主持了一項研究,檢視女性依戀焦慮、迴避、自我分化與出現性愛後焦躁症之間的關係。   性愛後焦躁症指的是在性行為後出現易哭、感覺沮喪或憂鬱、焦慮、煩亂,甚或覺得遭受侵犯等特徵。在這份由230位女大學生參與的線上調查研究顯示,46%的參與者截至目前為止至少都有過一次性愛後焦躁的經驗;5.1%的參與者在過去4周內出現數次性愛後焦躁的症狀。   這樣的研究結果看起來似乎有很多女性都有性愛後焦躁症,但是台灣女人健康網提醒大家,這篇研究僅調查了女大學生,結果不一定適合推估到所有女性身上。同時邀請大家一起做些小反省:   為何性愛後焦躁症的研究只針對女性?難道男性在性事過後就不會有負面情緒出現嗎?   另一方面,這些負面情緒的出現是不是真的應該被視為一種病症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畢竟,在很多時候,男女對於性事的認知與期待是不一樣的。一方面,因為生理構造的差異,必須承擔懷孕風險的女性通常會較男性更在意後續關係的發展與穩定性;另一方面,社會文化的影響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素,諸如貞操、處女情節等許多加諸在女性身上的道德規範都會引起女性壓力與情緒。   其實,我們更希望這些問題能透過充分的溝通、互相了解體諒等良好的兩性互動方式解決,而不是以一個病症來看待。     資料來源:Wiley、Sexual Medicine        
+ read more
壓力真的對你的健康有害嗎?
2015.06.09
壓力真的對你的健康有害嗎?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這樣的經驗-朋友們提到他們覺得「壓力超級大」,但在我們仔細瞭解造成壓力的事件始末後,卻發現有時候朋友確實面臨難題,但有時他們卻可能表現的過於誇張了。關於這樣的現象,心理學家Kelly McGonigaly在她的新書《The Upside of Stress》中談到,當一個概念有很多涵義時,我們可能無法非常準確掌握它,她以2011年一項包含三萬名美國人的研究為例,研究發現高度的壓力可能增加43%的死亡風險,從這樣簡單的結論看起來似乎是說明壓力會與健康成反比,但事實上該風險增加的情形只出現在那些認為壓力會有害健康的人身上! 而這並非「壓力等同於災難,而無憂無慮的生活才是幸福」的認知假設會出現問題的唯一證據。過去許多調查都曾證實,全球前幾名壓力最大的國家通常也正好都在最快樂國家的排行榜上有名,顯示高度的壓力為生活帶來更高層次的意義。更有些研究指出減少壓力可能會引發憂鬱症,而這造成一個尷尬的狀況-坊間許多叫我們如何打擊壓力的書籍及廣告,反而可能藉由強化「我們應該逃離與解除壓力」的念頭而使得情況更糟。 大部分的人大概都會認為只有令人討厭的積極思考者才會轉換念頭,不把壓力視為不愉快的吧,但這也並不代表我們不應試著把壓力重新定位為與快樂無關的東西。壓力有時會是受苦,有時卻會是種挑戰,端看我們以何種心態面對,McGonigaly認為這就是你期望的是什麼就會得到什麼的道理。曾經有一項研究發現,當飯店清掃人員被鼓勵將繁重的工作視為是種好的運動,他們就比較健康,反之健康表現就較差,這就是個例證。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跳出來質疑,如果我們一直說服每個人將繁重且過量的工作都視為好的,那麼我們又何必要求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制度呢?但這並非本文所要主張的論點,重要的是這些勞力付出者願意將工作視為一種成長的機會,可是這不意謂著他們一定必須要這麼想。只是要提醒大家,壓力並非總是如想像中的可怕,有時看似折磨人的任務也能被解讀成具有吸引力的挑戰!   資料來源:英國衛報(The Guardian)  
+ read more
甜到心坎裡~壓力來臨時,喝點甜的吧!
2015.04.29
甜到心坎裡~壓力來臨時,喝點甜的吧!
  很多人在壓力大或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對於甜食特別渴望。近日一份新研究證實了飲用含糖飲料確實能夠鎮定皮質醇(一種幫助人體在壓力下維持穩定性以利生理機能運作的賀爾蒙;長期壓力會影響其分泌過量)與壓力引起的腦內反應。   研究總共有19位年齡介於18~40歲之間的女性參與。研究開始前與結束後的3.5天,參與者都被要求待在研究中心並按照研究人員的指示進行低糖飲食;接受數學測驗與核磁共振造影檢查,供研究人員蒐集其大腦對於壓力的反應;也提供唾液樣本供研究人員測量皮質醇含量。在為期12天的正式實驗階段,受試者被要求每日按三餐飲用研究人員指定的含糖飲料,且參與實驗期間不能飲用其他非研究人員許可的含糖飲料;同時,研究人員特別指定其中一部分的人飲用以代糖製成的甜飲。   研究人員發現,與飲用代糖飲品的受試者相比,飲用一般含糖飲料的受試者在接受數學測驗時所測得的皮質醇含量明顯降低;且腦部海馬迴區塊(處理記憶與感知壓力的重要區域)的活動也較活躍。   研究者Laugero博士解釋,通常在人體感知到壓力時,海馬迴的活動量是會下降的。這次的研究結果不但對於人們在遭受壓力時對甜食產生慾望的現象提供了新線索;同時,也驗證代糖對於人體內分泌系統的影響與一般蔗糖不同,無助於幫助減緩壓力對身體造成的影響。 最後,Laugero博士強調,雖然研究結果顯示甜食有助於人體對於壓力的反應,但是仍要謹記食用過量甜食對於身體健康有害,如導致肥胖。台灣女人健康網也在此提醒大家,嗜甜對於健康的傷害時有所聞,不只是肥胖,也可能提升慢性病、高血壓、心臟病、子宮內膜癌發生的風險;讓年輕女性的初經提前報到;食用人工甜味劑則可能讓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因此,用甜品舒壓或許是個誘人的選擇,但還是要慎選非以代糖所製成的品項,並且注意不要攝取過量!   資料來源:美國內分泌學會(Endocrine Society)期刊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