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加拿大研究:不少已發表的試驗研究結果存在偏頗
2013.01.15
加拿大研究:不少已發表的試驗研究結果存在偏頗
  大型試驗研究影響著臨床醫師如何評估一項新療法的效益與毒性,因此良好的研究設計及客觀呈現研究的結果相當重要。然而,最近一項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卻指出,在已發表的乳癌試驗研究中,其中有三分之一報告試驗終點(endpoints)存在偏頗、三分之二針對藥物及療法的毒性報告也有相同問題。   這項研究回顧分析1995-2011年間164個乳癌療法的研究,結果發現在聲稱試驗結果為正面的研究中,約33%事實上並非根據主要終點(primary endpoints)的發現。而在研究主要終點(primary endpoints)未具統計意義的92個研究中,有59%在呈現該結果時出現偏頗,且這些研究在發表時的摘要中也盡可能不提主要終點的負面結果。另,164個研究中有67%對毒性報告的呈現也同樣出現偏頗,研究還發現,這項偏頗與研究主要終點出現統計上的重要差異間有顯著關連性。   由於這項研究僅針對乳癌的大型試驗研究,且評斷研究是否存在偏頗的標準是由研究者的主觀解讀與詮釋,都將成為這項研究的限制。         資料來源:腫瘤學年鑑(Annals of Oncology)      
+ read more
降低鹽份攝取有益心血管健康 缺乏足夠證據
2012.12.17
降低鹽份攝取有益心血管健康 缺乏足夠證據
  最近一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表示,減少鹽分攝取是否對健康有益持續存在爭議未有定論,且隱匿科學的不確定性是個錯誤。 2011年這個主題受到熱烈的討論,當年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曾發表一個研究發現鹽量與血壓之間的些微相連,但該研究隨即遭到英國刺胳針醫學期刊(Lancet)評論為「令人失望的薄弱」,且可能誤導大眾以為鹽份是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的重要風險因子。同樣在之後考科藍系統文獻回顧資料庫(Cochrane Review)有兩篇研究,指出減少攝取鹽分與全死因死亡率存在些微或沒有關連性,都被刺胳針醫學期刊批評有誤導之嫌。 這項研究指出過去有多個研究事實上並未發現鹽分攝取與血壓升高有關連,若有,之間的關連性也非常低,但政府相關單位卻相當積極欲規定鹽分攝取量標準,如:2011年美國FDA希望各界提供資料與建議,協助其針對食物中的鹽含量進行規範。此外,支持降低鹽分攝取的一方質疑那些與他們意見相左的研究證據,還責怪食品工業加入這場戰爭中,讓爭論一直無法休止,但最有趣的是,支持與反對降低鹽分攝取的正反兩方都各有學術的支持。 研究強調,應該讓科學保持其開放性,對相關研究未處理的干擾因子及選樣偏差的問題提出質疑,如果過度簡化研究證據的複雜性及不確定性,而直接進入政策制定,將有礙民眾瞭解政策制定的過程。   資料來源:衛生事務期刊(Health Affairs)  
+ read more
基因發現解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性別差異
2012.11.21
基因發現解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性別差異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全球大概有1%人口為患者,吸菸、飲食等生活型態、懷孕及感染都會影響發病,但基因也扮演重要角色,近日一項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最新研究更進一步發現,造成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患者的原因是女性X染色體上的基因所致。   該校英國流行病學中心關節炎研究的科學家選取27,000個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的DNA樣本以及健康的控制組進行研究,結果發現14個新基因會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再加上先前同一單位已指認的32個基因,共計找出46個基因與類風性關節炎相關,而目前已有針對其中3個基因的治療藥物,未來將發展適合其餘43個基因的藥物。   這次發現的特別之處在於某些特定基因是只出現在女性X染色體上,這將可以解釋為何現今類風濕性關節炎女性患者高出男性患者三倍。且雖然臨床上的病患一開始有類似症狀,但疾病的發展路徑卻可能是不同的,未來研究團隊將持續探究這些基因改變是如何影響生物程序進而導致該疾病,最終將有助於分類相似的病患,給予不同的治療。     資料來源:自然基因學(Nature Genetics)    
+ read more
女性偏頭痛恐提高發生腦部病變
2012.11.15
女性偏頭痛恐提高發生腦部病變
過去核磁共振攝影在偏頭痛病患身上曾發現有不尋常的腦部病變狀況,但對於到底是偏頭痛發展成腦部病變,或者是因後者而引起前者,目前仍未有答案。最近一項荷蘭研究表示,女性有偏頭痛將較可能發展腦部白質病變(deep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這項追蹤十年的研究於2000年選取295位偏頭痛病患及140位對照組,在研究的第一年及最後一年以核磁共振攝影檢查瞭解腦部病變的發展。調整年紀、性別、高血壓、糖尿病等變項後,分析結果發現,在女性部分,有偏頭痛者比無偏頭痛者,腦部白質病變發生率及病變惡化速度都提高,但是偏頭痛的頻率與嚴重性目前發現未加速病變惡化,因此,研究推測腦部病變並非由偏頭痛直接造成,可能是引起頭痛的其它相關原因才是主因。而偏頭痛與腦部病變的關連性在這項研究中只出現在女性身上,男性部分則不存在。 此外,過去研究指出失智、中風與此腦部病變有關連,不過這項研究並未發現偏頭痛有造成認知能力下降或中風風險增加的情形。研究認為未來應朝關注偏頭痛與缺血、缺血性中風之間關連性的方向進行研究。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科學欺騙研究近年數量暴增
2012.11.02
科學欺騙研究近年數量暴增
  今年一月曾有一項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MJ)的調查指出,為了要使研究能刊登於期刊上,大約有13%的醫師與科學家曾看見他們的同事在研究過程中假造研究資料,近日又有一篇研究表示,今日刊登於學術期刊的科學研究出現欺騙或抄襲等不當行為的比例是1975年的十倍,這些不當行為的研究佔目前被期刊退稿件數的三分之二。   這項研究檢視到2012年5月為止被生物醫學類期刊退件的2,047篇研究文章,發現被退件的原因包括,21%因為錯誤、43%假造資料、14%重複發表、10%抄襲及12%原因未明。主要作者Casadevall博士表示,現今科學家都有要發表研究文章於知名期刊以獲得獎勵、認同及升遷的競爭壓力,尤其如果大家又同時在爭取有限的研究補助時,更有可能會屈服這樣的壓力,因此當投稿數增加,被期刊退件稿數也會跟著上升。這項研究發現,愈知名的研究期刊,退稿率也愈高。   Casadevall博士認為,這是科學社群應注意到的問題,並提出改善這些不當行為的可能方式,包括應重視發表的品質而非數量;不要太倚賴期刊的被引用數作為評比期刊的標準;應發展並提供持續穩定的研究基金;應讓科學家的職涯道路更有彈性,以免使某些優秀的科學家因研究補助不足而被埋沒。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
例行性檢查無助改善心血管疾病或癌症死亡率
2012.10.31
例行性檢查無助改善心血管疾病或癌症死亡率
  北歐考科藍中心(Cochrane Nordic Center in Copenhagen)近日回顧分析過去的16項包括18萬3千名參與者的臨床試驗,發現進行例行性健康檢查的病患死於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比率,與沒有例行檢查者無異。   例行性健康照顧通常會建議民眾定期做基本健康檢查,這些檢查多半包含篩檢檢查,有多項研究指出透過這些檢查常偶然會發現病患某些嚴重的健康問題,但高品質的研究卻比較少真正去評估這些例行性檢查的效益,因此這項研究將過去曾處理此問題的試驗研究進行整理分析。   分析的結果發現,雖然例行檢查對新疾病的診斷發現,如: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以及慢性病的自我呈報狀況都有增加,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部分,例行性檢查的病患與未做例行檢查者的風險比為1.01(95 CI 0.92 to 1.12),以及癌症死亡率兩者的風險比為1.03(95% CI 0.91 to 1.17),顯示有無例行檢查並無產生差異。   另,研究也沒有發現與檢查後轉而求助專科醫師、進行後續追蹤檢查或手術相關的有用資訊,研究推測可能是基礎照護的醫師在檢查後發現病患問題時已介入治療,或者是高風險病患可能沒有去做基礎健康檢查。最後,研究承認多數試驗時間久遠,而現今疾病的治療方法以及風險因子已經改變,因此這個研究結果在今日的適用性可能不高。      資料來源:考科藍系統性文獻回顧資料庫(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