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高膳食脂肪攝取量降低男性精子數
2012.03.16
高膳食脂肪攝取量降低男性精子數
已知多種生活型態因素與男性生育力相關,包括吸煙、重度使用大麻、飲酒等等,過去研究也曾針對BMI值與男性精子數量關聯性有不同結論。近日一項美國研究則發現,男性攝取過多的脂肪將會降低精子製造量及濃度。   這項進行中的研究參與者包括99位男性,參與者的年齡中位數為36歲,71%過重或肥胖,三分之二未曾吸煙。   初步發現膳食脂肪總攝取量、飽和脂肪與單一不飽和脂肪都對精子數、精蟲濃度有負面影響,攝取多一點omega-3與omega-6脂肪酸則精蟲型態較好。粗略計算結果,多攝取5%的膳食脂肪,精蟲數將降低18%,在研究中,與攝取量最少的男性相比,多攝取13%飽和脂肪熱量的男性,精子量與精液濃度下降38%。   研究出現的限制則包括樣本數過小、只收集一次精蟲樣本,且以問卷調查飲食習慣未必代表實際的飲食狀況,因此這項初步的結論仍須未來進一步研究。     資料來源:人類生殖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 read more
美研究:面對女外科住院醫師懷孕 態度普遍不友善
2012.02.23
美研究:面對女外科住院醫師懷孕 態度普遍不友善
一項美國調查顯示,女性在外科住院醫師階段懷孕,仍會受到來自其他實習生或工作人員的負面態度反應。   這項研究向美國女外科醫師協會與美國外科醫師學會裡超過3000位的女醫師發出問卷進行調查,詢問她們在接受醫師訓練階段的懷孕歷史、以及她們觀察到同儕及老師們的態度,問卷回收率為49.6%。研究以結束住院醫師訓練的時間長短將參與調查者分為四個群體—0-9、10-19、20-29年及30年以上。   結果發現,愈年長的外科女醫師曾在接受住院醫師訓練階段時懷孕的比例愈低,且與訓練結束之後的階段相比,在擔任住院醫師時選擇懷孕的比例也比較低,研究表示,女外科醫師延遲懷孕仍是一項潛規則。   此外,研究也詢問有關不同性別的同儕及老師對參與調查者在身為住院醫師階段決定是否懷孕的影響,研究意外發現,在較年輕群體中,女性面臨來自男性同儕與老師的負面態度的比例,比年長群體高;而來自其他女性的負面反應也不少。整體而言,得到負面態度回應的比例比正面態度高,但以正面回應部份來看,來自女性同儕與老師的比例比男性高。   研究認為,未來應研究有效的介入策略,促成一個使女性能完全投入並友善的工作環境與外科醫師訓練系統。     資料來源:外科學誌(Archives of Surgery)    
+ read more
AHA:周邊動脈疾病研究缺乏女性分析資料
2012.02.17
AHA:周邊動脈疾病研究缺乏女性分析資料
周邊動脈疾病是一種動脈部分或全部阻塞的疾病,大約有10%的患者會覺得正常活動的腿部肌肉出現疼痛、易疲累,但疼痛感在休息後會消失,多數人則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少有患者接受適當治療,但若沒有治療,嚴重將可能影響行走能力,並增加心臟病與中風風險。 近日美國心臟協會(AHA)發表一篇科學聲明表示,雖然男女罹患周邊動脈疾病的比例相近,但少有研究對疾病的治療、檢查、及症狀表現做性別差異的分析,以性別來描述心血管疾病的死亡與冠心病事件同樣缺乏。 聲明中指出多項與性別相關的問題,包括用來檢是否有下肢動脈疾病的踝肱動脈血壓指數(ABI),無研究真正去檢視其中男女差異,疾病的診斷缺乏性別敏感度。而許多研究聲稱cilostazol藥物可以改善男女跛行問題,但這些研究中女性參與者比例卻只有24-34%。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運動訓練的研究中,這些研究裡女性平約僅占27%,比較不同運動訓練的研究即便有女性參與者,卻沒有一個針對特定性別做分析或報告結果。 而進行手術的再血管化後出現副作用的研究資料亦有限或結論不一,有研究指出女性比男性出現的副作用多,但這可能受到其他如年紀、併發症、解剖學的原因所干擾影響。 聲明表示,未來周邊動脈疾病的研究應特別針對女性、或納入更多女性參與者,以瞭解性別是如何影響周邊動脈疾病的發展、盛行率、風險以及對治療的反應。   資料來源:循環:美國心臟協會期刊(Circul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英報告:多數試驗研究結果未公佈 應加強規範
2012.01.10
英報告:多數試驗研究結果未公佈 應加強規範
 近日英國醫學期刊(BMJ)發表一系列的報告指出,許多藥物研究即使是受到政府補助,但卻從未公佈試驗結果,事實上,這些藥物可能傷害病人並增加醫療照顧的支付,報告認為應透過專業機構加強規範這些未依照規定的研究者之行為。   依據其中一份報告的分析顯示,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補助的臨床試驗,不到半數會在試驗結束後的兩年半內將結果發表於醫學期刊,甚至有三分之一在試驗結束後的51個月仍未發表。   另一個分析表示,通過美國FDA核准的藥物試驗,皆依法規定須在試驗結束後的一年內須報告結果,然而,在738個試驗中卻只有163個(22%)遵守此規定。   以降膽固醇藥物Vytorin、心律不整藥物Multaq、及糖尿病藥物Avandia為例。Vytorin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無助於改善動脈健康,卻直到2008年才開始受到調查;Multaq的試驗在2003年,由於與安慰劑相較,愈來愈多使用該藥物的病患死亡,因此停止繼續試驗,但這個研究結果卻在五年後才發表;Avandia發現會增加心臟病及心血管疾病死亡事件,但42個研究中的35個一直都未發表,直到法院要求藥廠提供研究結果,才得到資料。不僅只有藥物研究如此,醫療儀器的研究資料同樣也有延遲公佈試驗結果的情形。   報告分析作者及相關評論表示,會造成這樣的狀況除了藥廠利益考量因素之外,研究者有可能因為試驗結果與預期相反、與他們的學術信念相違背而未發表,同時醫學期刊也不願刊登這些負面的結果發現。希望藉由這些分析報告能引起相關單位的關注,對那些沒有研究倫理的醫藥相關研究進行針砭並加強規範。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
空汙PM2.5恐致早產及新生兒猝死機率提高 醫界籲訂標準
2012.01.03
空汙PM2.5恐致早產及新生兒猝死機率提高 醫界籲訂標準
  PM(Particulate Matter)指的是空氣汙染中的細懸浮微粒,汽機車排放廢氣、工業區石化業排放的化合物都是最大的汙染源, PM2.5代表直徑等於或小於2.5微米的細懸浮微粒,可透過空氣進入人體肺部深處,細懸浮顆粒愈小愈易致癌。台灣婦產科醫學會2011年5月8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空氣中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高,孕婦吸入後恐增加早產、新生兒體重過輕以及猝死的機率。2011年9月WHO公佈「PM2.5空氣濃度排名」,台灣在38個被偵測的國家之中,排名第32名,顯見台灣的空氣污染程度相當嚴重,民進黨立委黃淑英、田秋堇在2011年12月22日與醫界及環保人士再次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能嚴訂空污標準。 彰化醫界聯盟成員、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醫師葉光芃表示,PM2.5濃度聯合國及美、日兩國明定的標準日平均值應低於35微克/立方公尺、年平均標準值應低於10及15微克/立方公尺;新加坡標準年平均值為16-19、歐盟是20。台灣的年平均值達35-40微克/立方公尺,是美國、新加坡的兩到三倍。 台北市以WHO公佈的排名來看,在全球565個城市排名中,才排第551名。台灣南部地區的污染值更是北部的三至四倍。PM2.5空污對人類心血管及呼吸系統健康的傷害早已被醫學研究所證實,胎兒、嬰幼兒、年長者及相關疾病患者,都可能因此觸發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表示,PM2.5大約是頭髮直徑的二十八分之一,微粒太小無法被鼻毛所吸附,會直接穿透肺泡進入血管,經由血液循環至全身,造成過敏、氣喘、肺氣腫、肺癌、心血管疾病、肝癌、血液疾病等罹病風險。 目前菸害防制法雖規定孕婦不得吸菸,然而事實上,細懸浮微粒對健康的危害不亞於吸菸,只是過去未曾察覺。孕婦暴露於細懸浮微粒中,會經胎盤影響胎兒發育,除了有早產風險之外,新生兒的體重及肺部功能都比沒有暴露的差,過敏反應與猝死機率亦較高。 台大醫院外科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表示,在國內大多是男性抽煙,但一輩子不抽菸的女性罹患肺癌的比例也很高,他認為空氣污染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並強調髒的水、食物可以不喝不吃,但髒空氣可以不呼吸嗎?空氣污染是看不到的死亡威脅! 立法委員黃淑英則指出,馬政府雖然在選前宣佈停見國光石化,卻又通過六輕的擴建,讓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持續在台灣擴張,繼續危害民眾的健康。各界齊聲呼籲政府正視空氣污染問題,應儘快訂定管制標準,創造較好的環境品質,保障婦幼健康。  
+ read more
美FDA指引草案: 醫療儀器臨床研究應納入女性受試者
2011.12.21
美FDA指引草案: 醫療儀器臨床研究應納入女性受試者
20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新聞稿指出,已向醫療儀器製造廠及FDA員工發佈指引草案,建議醫療儀器的設計與研究應加強注意性別差異(sex differences),並納入更多女性受試者。 FDA表示,過去在臨床試驗中女性的代表性一直被低估。針對FDA所評估之藥物研究,2001年美國政府責任辦公室(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GAO)提出一份報告指出,雖然女性佔所有研究受試者的52%,但卻有30%的研究文件並未以性別呈現結果、40%未交代受試者的人口組成。另一項2009年有關心血管儀器上市前申請許可的研究則顯示,許多重要關鍵的研究納入平均僅約33.9%的女性受試者。 FDA認為某些特定醫療儀器會在女性身上產生不同的反應,主要是由於男女在基因學、荷爾蒙、體型、飲食、及社會文化因素上有差異表現,像是女性的體型一般較男性小,或甚至特定疾病,都會影響醫療儀器使用的安全性與效益。舉例來說,心室輔助儀器的研究顯示,雖然男女使用的整體存活率相似,但女性使用較可能出現中風(18%: 6%),且出血與感染的比例也較高。 指引草案中除了建議儀器上市前後的臨床研究都應包含性別差異的評估與資料分析,同時也針對核准儀器的標示應如何載明有關性別差異的資訊與統計分析有諸多討論。若儀器為特定單一性別所使用,則不須交代性別差異;但目前納入較多女性的其他臨床研究,如乳癌診斷及骨密度檢測,則應讓更多男性受試者加入。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