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男女健康指標比一比
2010.07.20
男女健康指標比一比
國民健康局發現,台灣男女性壽命越差越多,50年來從相差4.1歲擴大到6.6歲。男性健康狀況普遍比女性差,但自覺健康良好的比率卻高於女性、接受健康檢查的比率也低於女性,門診就醫比女性少,掛急診比率與女性接近,但住院比率與住院醫療花費則比女性高。 根據我國十大死因的統計,除糖尿病之外,其他九大死因(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事故傷害,肺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自殺,腎臟病)男性死亡率皆高於女性;其中,男性死亡率為女性兩倍以上的有:慢性下呼吸道疾病2.9倍,事故傷害2.6倍,慢性肝病及肝硬化2.4倍,自殺2.2倍。 三高、代謝症候群、慢性腎臟病等慢性病盛行率也都是男性比女性高。三高與代謝症候群是造成心臟病、中風、洗腎的主要原因,根據96年20歲以上民眾三高及代謝症候群盛行率調查發現,男性高血壓盛行率比女性高5.8%,高血糖盛行率比女性高1.2%,高膽固醇盛行率比女性高1.1%,代謝症候群盛行率比女性高0.7%,慢性腎臟病比女性高出0.8%。 在健康行為方面,男性吸菸、嚼食檳榔及肥胖的盛行率均較女性高。成年男性吸菸率約為成年女性的8.4倍,嚼檳榔率為女性的14倍。成年男性肥胖或過重的比率為51.6%,女性則為36.4%。男性有29.5%每天吃五份蔬果,女性則有37.4%。男性只有在運動量較女性高。 雖然男性擁有較多的不健康行為、更多慢性病、較高的死亡率與較短的壽命,但不論是老、中、青任何一輩的男性,其自覺健康良好的比率都比女性高;在醫療資源的利用上,不論是門診就醫次數或成人健檢的使用比率,男性都比女性低;但是住院比率、住院花費和平均每次門診之費用,卻都比女性高。 資料來源: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 read more
青少女與婦產科醫師的第一次會診
2010.07.06
青少女與婦產科醫師的第一次會診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於日前發表的一份文件中建議,青少女應該在13-15歲時進行與婦產科醫師的第一次會診,且會診的內容應包含性傳染病、避孕、性暴力、藥物濫用、性別認同、青春期、月經∕生理期、飲食與節食、運動等相關知識;此外,醫師也能評估青少女整體的健康狀況。 這份名為「The Initial Reproductive Health Visit」的文件,強調女性第一次與婦產科醫師會診的重要性,且認為女性越早與醫師接觸越好,因為這樣能較早培養出信任關係。青少女的父母∕監護人也應該參與一開始的會診,而會診的安排應該分別要有青少女與父母∕監護人「分開會診」和「一起會診」的時段。 而第一次會診時,醫護人員應該詳細的說明婦科檢查的過程,並同時提供概略的身體檢查,包括:乳房檢查、外生殖器檢查等。若青少女有要求的話,可請父母∕監護人陪同。醫護人員除了評估健康狀況之外,也可以藉由模型、圖片、表格等輔助工具教育青少女瞭解自己的身體結構、生殖系統構造等。 婦產科醫學會同時也強調,除非青少女已經有症狀,否則第一次的會診通常不需要進行骨盆腔檢查;在有過性經驗後才需要每年檢查HIV、衣原體(chlamydia)、淋病。    
+ read more
我國女性死亡原因統計
2010.06.10
我國女性死亡原因統計
衛生署日前公布98年我國國人主要死因統計,整體來說,我國國人平均壽命持續增加,男性為75.9歲,女性為82.5歲,分別較去年增加0.4歲與0.5歲。男性死亡率為十萬分之748.6,較去年減少0.8%;女性死亡率為十萬分之481.9,較去年增加0.4%。 男性與女性主要死亡原因的前五名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四項(不按順序),男性另外包括事故傷害,女性則另外包括糖尿病。我國女性罹患糖尿病的情況嚴重,每年女性糖尿病的死亡率不斷上升,98年的死亡率較97年增加2%;此外,女性的惡性腫瘤、事故傷害、高血壓、肝病等的死亡率也較97年增加。 針對惡性腫瘤的部分,男性與女性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的前五名包括:肺癌、肝癌、結直腸癌、胃癌四項(不按順序),男性另外包括口腔癌,女性則包括乳癌。整體來說,女性癌症的死亡率皆呈現上升的趨勢,其中結直腸癌增加的幅度最大,98年的死亡率較97年增加9.6%;而子宮頸癌則是唯一死亡率不斷下降的癌症,98年的死亡率較97年下降了8%。 98年我國女性主要死亡原因   No. 死因 死亡人數 死亡率 1 惡性腫瘤 14,633 127.8 2 心臟疾病 6,101 53.3 3 腦血管疾病 4,225 36.9 4 糖尿病 4,179 36.5 5 肺炎 3,118 27.2 6 事故傷害 2,004 17.5 7 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1,899 16.6 8 高血壓性疾病 1,769 15.5 9 敗血症 1,652 14.4 10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1,441 12.6 ※死亡率單位:每十萬分之一 98年我國女性主要癌症死亡原因   No. 原發部位 個案數 死亡率 1 氣管、肺癌 2,615 22.8 2 肝和肝內膽管癌 2,292 20.0 3 結腸、直腸 1,969 17.2 4 女性乳房癌 1,588 13.9 5 胃癌 825 7.2 6 子宮頸癌 657 5.7 7 胰臟癌 609 5.3 8 卵巢癌 435 3.8 9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372 3.2 10 白血病 353 3.1 ※死亡率單位:每十萬分之一    
+ read more
健康與醫療的性別主流化
2010.05.28
健康與醫療的性別主流化
5月28日為世界婦女健康行動日,全球的婦女團體及非政府組織都會在當天以不同的形式和活動來喚起人們對女性健康的注重,並進一步要求政府以具體行動提昇女性健康權益。在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邁入第十三年之際,台灣女人連線與婦產科醫學會將於5月29-30日舉辦「性別、健康與醫療研討會」,希望台灣的醫療領域、健康政策能看見性別主流化的國際趨勢,讓女性的生命經驗能被聽見,女性的健康需求能被滿足。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社會文化與生理構造的不同,是影響婦女健康的主要因素。近年來已累積相當多的研究發現疾病也有性別差異,例如:愛滋病、心血管疾病的症狀與診斷、阿斯匹林、盤尼西林的使用等。除此之外,許多的醫療行為與健康政策也會受到社會期待下的性別角色所影響,例如:女性健康的研究與宣導集中於生殖器官疾病,但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女性其實是婦癌的4-5倍;女性生產、更年期等的過度醫療化;女性就醫時,隱私權不受保障等。近年更有研究指出「性別偏見」與「性別刻板印象」會影響醫事人員的醫療決策與行為,因此,培養醫事人員的性別敏感度才能營造符合女性健康需求的醫療環境,醫事人員也能有所自覺,避免做出偏頗、不客觀的醫療判斷。   台灣女人連線長期推動婦女健康,不斷要求衛生署加強醫事人員的性別意識及保障病人的隱私權與安全,經過多年的爭取、溝通、協調,衛生署近幾年推動的政策與修訂的辦法終於開啟了醫學教育與性別教育的對話,例如:訂定實習醫學生臨床實習指引、推動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GY1)包含兩小時的性別與健康課程、醫事人員之繼續教育包含性別議題之課程等;女性的經驗與需求也終於找到了發聲的管道。   推動健康與醫療領域的性別主流化並不容易,過程中反彈與質疑聲不斷,且多來自醫界的學者。台灣女人連線長期地蒐集研究、累積論述,不斷拜會醫界前輩,與其溝通、說明性別主流化的目的,今年首次與醫界學者、醫事人員學/公會共同舉辦「性別、健康與醫療研討會」,一起為促進醫事人員的性別敏感度而努力;研討會除了邀請國內專注性別與健康議題的資深專家學者探討醫學與藥學中的性別差異,從醫學教育醫療環境及政策面討論性別實踐的可能性,並邀請澳洲蒙那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性別與醫學研究中心主任Dr. Joanne Wainer蒞臨演講,分享國際之經驗以做為借鏡。台女連期望這次研討會可以激起更多醫療與性別的對話,深化台灣健康與醫療領域中的性別意識。    
+ read more
疫苗反應也有性別差異
2010.05.17
疫苗反應也有性別差異
女性和男性的生理差異有可能是疫苗反應的重要指標。為了佐證這項理論,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行了一項研究計畫,檢視了多項過去發表過的疫苗臨床試驗,包括:黃熱病、流感、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肝炎、單純泡疹。研究結果發現「性別」是評估疫苗有效性的重要指標,但是,研究人員往往都忽略了「性別」的重要性,大部分的研究都沒有針對特定性別紀錄疫苗的反應和有效性。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表示,「性別」是影響發燒、疼痛、感染等疫苗副作用的頻率和嚴重度的重要指標。這份研究發現,通常女性施打疫苗後的防疫反應較男性好,在某些情況裡,女性只要使用較少的劑量就能達到和男性相同的防疫力;若能瞭解疫苗對男性和女性生理所產生的不同程度的反應,在傳染病流行之際,疫苗的分配和使用就能更有效率且更安全 資料來源: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 read more
雙薪時代還是男人的天下!
2010.05.04
雙薪時代還是男人的天下!
隨著社會的進步,女性在工作職場上漸漸掙得一席之地,但是在家庭裡,卻無法贏得與男性伴侶間平等的關係,這讓職業婦女在與同儕競爭時,處於非常不利的位置。 一份美國研究便發現,婦女如果有一個每週工作超過50小時的老公,有可能會阻礙婦女在職場上的發展;因為婦女被期待應該要做家事還要承擔大部分的照顧工作,使她可以支配使用在工作上的時間比較少。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包含8,484位從事專業工作和17,648位從事非專業工作的工作者,這些參與者都來自雙薪家庭,研究所使用的數據來自美國人口普查中心(U.S. Census Bureau)。研究結果發現,先生每週工作超過60小時的話,太太辭去工作的機率會增加42%;但是,如果太太每週工作超過60小時,並不影響先生辭職的機率。此外,同樣有一個每週工作超過60小時的先生,職業婦女辭職的機率增加51%,職業母親辭職的機率增加112%;相反的,不論有沒有小孩,太太長時間的工作並不會影響先生辭職的機率。 研究人員表示,對雙薪家庭來說,長時間的工作會引起職場與家庭的衝突,許多夫妻在解決這個衝突時,常把先生的職業放在第一順位;這種現象在管理階層和職業工作者的家庭中特別明顯,因為這些工作者常會過度工作,對教養子女也非常嚴謹。 資料來源: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