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生產

懷孕晚期側睡可降低胎死腹中的風險!
2017.12.01
懷孕晚期側睡可降低胎死腹中的風險!
英國在11月20日發起「孕婦側睡運動」(#SleepOnSide),旨在提高人們對於胎死腹中與孕婦睡姿關聯的意識。   此舉是源自近期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在懷孕晚期採取平躺睡姿的女性,面臨胎兒胎死腹中(stillbirth)的機率高出兩倍。之前也有3個研究有相似的結論。   該研究同時預估,若(英國的)懷孕女性在懷孕晚期採取側睡姿勢,將可能降低3.7%胎兒死胎的風險。過去的研究指出,下腔靜脈位於子宮背面,為腹部以下之靜脈主幹,主要將下腔血液循環送回至心臟進行養分及氣體交換。當孕婦仰躺時,子宮壓迫著下腔靜脈,使送回心臟的血量減少,同時心臟血液的輸出量也相對減少,進而導致各器官之供血量變少,甚至影響胎兒發育所需之養分及氧氣的供給,及胎兒的心率較不活躍。因此,建議孕婦側睡。   在台灣,婦產科醫師也會建議產婦側睡,以避免胎兒的窘迫引起遲滯發展或甚而死亡。而有些醫師會認為側睡又以左側睡為佳,因為下腔靜脈位於身體的右方。但是此研究並未有這樣的結論,可能是認為右側睡時,子宮不會有壓迫到下腔靜脈的影響。   該研究是如何進行的? 研究人員分析了英國41個孕產中心1,024名女性,其中291位在懷孕28週以上時經歷死胎,其餘的733位則保持懷孕。所有的研究參與者被要求完成一份問卷,此份問卷詢問他們在懷孕前的睡眠習慣,以及她們在填寫問卷前或經歷死胎前的四個星期和前一晚的睡眠習慣。   平躺睡姿會使死胎風險增加2.3倍 研究發現,相較於採取側睡睡姿的女性,採取平躺睡姿的懷孕女性,在懷孕晚期經歷死胎的風險高出2.3倍。如果英國所有懷孕的女性,在分娩前的最後幾個月都能採取側睡睡姿的話,將可能降低3.7%的死胎發生。死胎也較常發生在前一晚睡眠時間少於5.5小時、半夜起床使用廁所,或者有午睡習慣的懷孕女性身上。但懷孕時採取平躺睡姿並不會影響寶寶的體型或妊娠期長短。   當女性採取平躺睡姿時,胎兒心率較不活躍 過去的研究曾發現,懷孕女性的睡眠姿勢會影響胎兒的心率變化。相較於採取側躺睡姿的女性,採取平躺睡姿的女性的胎兒心率較不活躍。如果準媽媽在睡覺時改變姿勢,比如說從側躺變為平躺時,胎兒會明顯地變得較為「安靜」。奧克蘭大學的教授Peter Stone 表示:「若胎兒發育比較慢或健康狀況比較不佳時,就可能無法承受懷孕女性採取平躺睡姿所帶來的影響。」研究結果也發現,當母親採取平躺睡姿時,可能會對滋養子宮的血管造成壓力,並限制對胎兒的氧氣供應。   簡單的姿勢調整就可以改善狀況 主要研究者Alexander Heazell教授說:「每天在英國約有11名寶寶胎死腹中。 死胎對於面臨胎兒逝去的雙親而言,往往是相當衝擊的,會帶來長期的影響。寶寶的雙親希望能了解,為何他們的寶寶會胎死腹中。他們也想知道,若是再次懷孕,同樣的狀況是否會再發生?他們能夠如何避免再次死胎的風險?」   皇家助產士學院的助產科主任 Louise Silverton 表示:「死胎對於母親及其家屬都是一場可怕的悲劇。我們必須盡一切的努力使死胎率下降,任何可增進現有知識的研究都是值得鼓勵的。聖瑪麗醫院的Tommy’s 死胎研究中心所推廣的孕婦側睡運動和該項研究結果就是很好的範例,這表示我們可藉由小小的改變,降低死胎率。簡單的姿勢調整就可以改善狀況,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確保這樣的觀念能夠有效地傳達給女性。」     編譯來源:British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Daily Mail Online(2017.11.20)      
+ read more
妊娠糖尿病或高血壓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2017.11.28
妊娠糖尿病或高血壓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如果在懷孕期間罹患了糖尿病且有高血壓,那麼這位孕婦未來比只有其中一種症狀或完全沒有症狀的孕婦有更高的風險罹患心/血管疾病。   研究團隊分析了加拿大魁北克省的64,000對夫婦,發現相較於懷孕期間沒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女性,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孕婦,未來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了15倍、高血壓風險增加1倍;而同時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孕婦,糖尿病風險是37倍,高血壓風險是6倍。   研究作者Romina Pace博士表示,了解這一點將使醫生能夠辨別處於危險中的母親,並與她們一起討論改變生活的方式以減少這些風險。   研究人員還發現,有妊娠期糖尿病或高血壓的女性(或兩種症狀都有的女性),其丈夫面臨的風險也增加。Pace博士表示,這種共同的風險是一個重要的發現,它有助於促進夫妻合作,共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11.20)、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7.11.14)  
+ read more
維生素D充足的女性受孕機會高
2017.11.17
維生素D充足的女性受孕機會高
研究顯示,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可以幫助女性懷孕。   英國伯明翰大學的專家發現,接受生殖治療的女性如果有足夠的維生素D,生孩子的可能性要高出33%。專家表示,這些發現可能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在夏季更容易懷孕,因為維生素D的濃度受到太陽光線而大大提升。   國民健康局建議已經懷孕或準備懷孕的女性,為了寶寶的發展著想,每天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但是這項新發現顯示,維生素D補充也可能在一開始時,幫助她們受孕。   只有26%的女性有足夠的維生素D  研究人員統合分析2010至2015年間的11項研究,在2700名接受人工協助生殖和其他形式的生殖治療的女性中,發現血液中維生素D充足的女性,懷孕可能性高出46%、活產可能性高出33%;維生素D的濃度和流產沒有相關。此外,有四分之三嘗試懷孕的女性缺乏維生素D。   科學家們說,對於那些嘗試自然懷孕的人,可能會得到類似的結果。   伯明翰大學生殖專家研究員Ioannis Gallos博士強調,他們只是發現了一個與血液檢測相關的環節,實際上並沒有測試補充劑是否會提高生育能力。他呼籲進行一項完整的隨機對照試驗來確定維生素D是否確實可以提高受孕的機會。   研究人員認為,維生素D可能有助於抑制免疫系統的發炎反應,提高胚胎在妊娠初期成功植入子宮內膜的機會。   受孕率的季節性變化已經建立,夏季和秋季的受孕率較高。雖然有很多論述解釋這種現象,但是還沒有得到背後的確切機制。一般認為,陽光照射量的增加和陽光光度的增加可能增加人體維生素D的存儲量,從而在夏季和秋季會有更高的受孕率。   研究員Justin Chu博士也提醒,女性應該遵循國家的指引,服用低劑量的維生素D補充劑。女性為了懷孕而服用維生素D,要留意不要服用過量。維生素D過量可能導致身體內積累過多的鈣,這些鈣會削弱骨骼,損害心臟和腎臟。每天10微克的劑量是安全的!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1.15)    
+ read more
懷孕婦女應排除在臨床實驗外嗎?
2017.11.16
懷孕婦女應排除在臨床實驗外嗎?
長久以來,由於擔心藥物對於懷孕婦女的影響,因而在藥物臨床實驗中,將她們列為弱勢群體,並排除於臨床實驗外。但許多藥物,諸如:抗生素、治療氣喘或是反胃的藥物,越來越多使用於懷孕婦女身上。因此,我們必須立即打破這種惡性循環以蒐集懷孕婦女使用藥物的有力證據。   事實上,雖然以懷孕婦女是「弱勢群體」為由將她們排除於臨床實驗之外,但何謂「弱勢群體」卻沒有一個普遍可以被接受的定義。   為瞭解懷孕婦女被視為弱勢群體的這個假設,研究者尋找了將「女性作為弱勢群體」這個假設,提出證據的所有論文。   在65篇相關的論文中,有13篇在最後分析中討論了「女性作為弱勢群體」這個假設,主要呈現4個主要的主題::知情同意(9篇)、易受脅迫的程度(susceptibility to coercion;7篇)、因缺乏科學知識增加的風險(7篇)以及發展中胎兒的弱勢(6篇)。   由於懷孕婦女必須同時衡量臨床試驗對於她們自身與胎兒的利弊得失,特別是在缺乏資訊的情形下要做決定,因此無法做到知情同意。但作者認為,沒有直接明顯的證據可以證明懷孕婦女在懷孕期間是無行為能力者。再者,也有其他只能有少數或沒有資訊以確實做到知情同意的情況,像是罕見疾病或是老人病患。   其次,我們也會假設,由於女性自身以及社會的期待,懷孕婦女會保護發展中的胎兒,因此她們可能會受脅迫。但這樣的說法其實只是一種父權家長式的想像,而非實際上的正當理由。   胎兒的弱勢或許是一個議題,因為缺乏足夠的科學數據以了解藥物在懷孕過程中將帶來哪些潛在的影響,特別是新藥。但以胎兒無法為自己發聲作為其弱勢的理由,則有待商榷。事實上,胎兒只須有一位代理人—懷孕的婦女—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沒有理由以胎兒的弱勢將懷孕女性視為比一般研究對象更為弱勢。   懷孕婦女的弱勢處境是來自於對於她們研究的缺乏,要解決這個困境,就只能透過將她們納入臨床實驗中!   研究者認為,只有透過贊助者、藥物管理機構、研究者、方法論家、藥理學家、準則委員會等通力合作,將懷孕婦女納入臨床實驗,才能成功地減低懷孕婦女的弱勢處境。   研究者指出:在2000-2010年,美國FDA核准的172個藥物中,超過97%的藥物可能會損害懷孕婦女,而確切知道是否對懷孕婦女有害平均需要27年。我們迫切地需要改變目前範例,透過研究而不是排除在研究外,來保護懷孕婦女。   最近出現的茲卡病毒及疫苗發展的快速,讓我們有一個關鍵性的機會論證,蓄意將懷孕婦女排除於研發藥物之外,將會產生甚麼後果。我們已經開始了解排除懷孕婦女於研究外在科學上以及倫理上的重要性,現在是我們開始改變的時刻了!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07.19)    
+ read more
試管嬰兒─受精卵植入一個最好!
2017.11.09
試管嬰兒─受精卵植入一個最好!
人工生殖技術所費不貲,許多女性為了省錢及增加受孕機會,會植入多個受精卵。不過新的大型研究指出,只植入一個受精卵可以增加兩倍機會生出健康嬰兒。   體外受精的技術始於1970年代,傳統的體外受精需要將卵子立即與精子結合,並植入子宮。隨著冷凍技術發展,冷凍卵子不需像新鮮卵子需須立即處理,而是可以保存多年,解凍後馬上就能受精。許多女性為了專注在職場上,同時又希望能保存卵子的健康,越來越來多女性湧進生殖中心冷凍卵子。   由於這項技術在2013年以前仍是實驗性的程序,因此尚未有任何資料能證實冷凍卵子跟新鮮卵子的效果一樣。為了瞭解兩種生殖技術的效果,科羅拉多大學及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綜合比較分析,比較對象為2012-2014年間接受體外授精的3萬名民眾。   結果發現,新鮮卵子與冷凍卵子成功生下活嬰的機會相似,但是新鮮卵子的生殖程序較常出現一次植入2個或3個胚胎的情形,導致多胎妊娠的發生率較高。研究表示,多胎妊娠會增加母親及胎兒的併發症風險,包括生出早產兒及新生兒出生體重過低等。為了降低干擾人工生殖效果的因素,只植入一個胚胎將增加2倍的機會生出健康嬰兒。   研究表示,女性可能因為生殖技術昂貴,為了增加成功機會而傾向於一次植入一個以上受精卵。再者,生殖中心或診所之間有競爭關係,因此會為了增加受孕機會而驅使醫師植入較多受精卵到子宮。雖然美國生殖醫學學會的指引建議一次只植入一個受精卵,但新鮮卵子及冷凍卵子發生多胎妊程的比率仍然各有22.5%及31.9%。研究作者Alex Polotsky博士建議準父母及醫師將目光放遠,以生出活嬰為目標,因為單單追求受孕是不足夠的。   在台灣,目前以植入2個受精卵或胚胎的活產率最佳。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1.01)、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2017.11.01)        
+ read more
不孕會提高女性早逝的風險達近一成
2017.11.08
不孕會提高女性早逝的風險達近一成
懷孕或生產對於女性健康或壽命的影響在醫療體系裡一直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懷孕或分娩會消耗女人的身心健康;有人認為生育小孩能降低女性早逝的風險。   不孕婦女沒有生產的健康困擾,但是專家認為不孕是另一個潛在健康問題的前兆,這個潛在的健康問題將會使得女性的整體健康惡化。日前,一項研究分析了近8萬位女性的健康紀錄,結果支持了這個論點:不孕可能是某種賀爾蒙問題的跡象,而這種賀爾蒙問題,提高了女性死亡的機率。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為年齡介乎55至74歲的女性。研究人員追蹤她們在1992年至2001年之間的健康狀況,包括死亡原因。若女性參與者無法自然受孕超過一年,即會被歸類為不孕。在這13年的研究期間,11,006名女性為不孕,大約佔總數的14.5%。研究結束時,大多數女性還活著,已過世女性的平均年齡為74歲。總體來說,不孕女性死亡的機率比有生育小孩的女性高出10%,而不孕與卵巢癌或子宮癌的發生率無關。同時,不孕的女性因內分泌相關疾病而死亡的風險較高—儘管糖尿病的發生率相似,死於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高出70%,而死於乳癌的風險則高出43%。   研究主要作者─賓州大學的Natalie Stentz博士表示,目前針對男性不孕和疾病之間的相關性已有諸多著墨,但是針對女性生育能力和健康之間的相關性,還尚未被嚴謹地研究。而這項研究帶出一個重要的問題:是不孕本身,還是另一個易導致不孕的潛在健康問題,造成疾病死亡的風險提高?   這項研究意味著,不孕的診斷史的確與女性的終生健康息息相關—從未生育過的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的風險都有增加。而女性在她生命的某個階段生孩子,對健康會有保護的作用。這個發現為不孕的女性在檢查或預防醫學上的管理,提供了其他可能的機會。    有一『返老還童』的假說:一個女人僅僅只要懷孕,就可能會降低罹患惡性   腫瘤和長期疾病的風險。「異種共生」(parabiosis)理論提供了為何懷孕可以保護女性健康可能的解釋,亦即與極為年輕的有機體—也就是正在增長的胎兒,共享血液,能使母親「返老還童」。   ASRM的主席Richard J. Paulson醫師表示,這是一項有趣且非常重要的研究。顯然我們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來協助我們理解,是否存在某種潛在的健康問題導致女性在適合生育的時期不孕,而在她的生命晚期,使她罹患內分泌相關的疾病。同時,我們需要釐清的是,是否針對不孕症的治療,也可用來降低這類晚期疾病發生的風險。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這個研究是針對著不孕婦女的探討,其結論不能直接引用在健康但選擇不生育的婦女身上。     編譯來源:Daily Mail Online  30th Oct. 2017、美國生殖醫學會的年會 (October 28, 2017 - November 1, 2017)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