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生產

肥胖會提高須進行剖腹產的風險
2013.04.22
肥胖會提高須進行剖腹產的風險
  肥胖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健康問題,如今全世界大概有五億的肥胖人口(BMI值在30以上),而挪威過去曾有研究指出,孕齡年紀的女性出現肥胖的比例已是上個世代的2至3倍。日前一項由北歐婦產科學會聯盟所發表的挪威研究指出,女性如果BMI值過高或懷孕增重太多,生產過程受到醫療(工具)介入的程度會增加。   這項研究主要檢視懷孕前BMI值及懷孕期間體重增加對手術式生產(operative delivery)風險的影響。研究團隊檢視1999-2008年間參與挪威MoBa研究的50,416位女性資料。發現懷孕前女性BMI值在40以上,生產過程使用真空吸取器或剖腹產的風險會提高;而不看懷孕前的BMI值,懷孕期間若增重超過16公斤以上,剖腹產、使用真空吸取器及產鉗的風險也會顯著增加。肥胖的女性即使懷孕期間只是增加很少的體重,但生下的寶寶仍然會比較大一些。   研究提醒婦產科醫師應該注意到BMI值對懷孕與生產的影響,然後對考慮要準備懷孕的女性提出適當的建議。       資料來源:北歐婦產科學會聯合會雜誌(Acta Obstetricia et Gynecologica Scandinavica)      
+ read more
美國婦產科學會不建議孕婦自行要求剖腹產
2013.03.28
美國婦產科學會不建議孕婦自行要求剖腹產
  在美國約有2.5%的非醫療因素孕婦自行要求剖腹產,台灣根據2010年衛生署統計該比例為2.1%。最近美國婦產科學會的委員會意見認為,如果不是醫療因素考量,應該避免執行孕母自行要求的剖腹產,盡量選擇自然產。   該學會委員會表示,除非是因醫療因素需要,否則與剖腹產相比,自然產仍是比較安全的。此外,有研究顯示每一次的剖腹產都會增加發生子宮破裂、胎盤植入問題、須切除子宮的機率,因此特別建議希望生超過一胎以上的女性不要選擇剖腹產。   若有婦女要求進行剖腹產也應排除在妊娠39周內執行,且不應是為了害怕疼痛的原因,如果孕婦恐懼生產的疼痛,則應提供她們足夠的產前教育、生產時的情感支持、以及麻醉減輕疼痛。   美國婦產科學會委員會此次針對過去有關自然產與自行選擇剖腹產的研究進行比較,結果發現,雖然對寶寶來說,剖腹產可能可降低新生兒死亡、感染、出生傷害、顱內出血、新生兒窒息與腦病變的風險;對母親來說,剖腹產則可降低出血風險與輸血需要、手術併發症、以及產後一年出現尿失禁機率。   然而,計畫性的剖腹產仍然有些風險存在,包括母親將停留在醫院的時間及復原期較長、感染機率提高、發生膀胱骨盆受傷的機會增加、且往後每次生產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率也會提高。剖腹產對寶寶則是會增加呼吸系統的問題,且在妊娠39周以前就剖腹出生,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率也會提高。   且根據文獻顯示,剖腹產與自然產在以下各方面表現都沒有差異,包括產後疼痛、骨盆疼痛、肛門廔管、直腸肛門交接處及性功能障礙、骨盆腔生殖器脫垂、之後出現死產、母親死亡率及產後憂鬱症。綜上,美國婦產科學會在評估風險效益後,仍建議所有孕婦應以自然產為最優先考量。       資料來源:美國婦產科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 read more
紅斑性狼瘡增加妊娠毒血症風險
2012.11.06
紅斑性狼瘡增加妊娠毒血症風險
  早先已有研究指出紅斑性狼瘡及風濕性關節炎疾病將提高女性在懷孕期間發生妊娠毒血症的風險,妊娠毒血症的症狀為懷孕期間出現高血壓及尿蛋白指數過高。近日一項針對疾病修飾的抗風濕藥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亦稱DMARD)與妊娠毒血症關係的研究,也再次確定過去的研究結論。   這項研究檢視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健康照護使用資料庫中,224,827位有或無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女性的306,831次懷孕紀錄,同時瞭解懷孕前後這些女性使用疾病修飾的抗風濕藥物、非類固醇類抗炎止痛藥或類固醇藥的狀況。結果發現,紅斑性狼瘡女病患發生妊娠毒血症是無自體免疫疾病者的兩倍(相對風險為2.2),而服用疾病修飾的抗風濕藥物雖發現會提高該疾病風險,但數據未達統計意義,因此後續研究應持續關注這部分的關連性。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研究中所提到疾病修飾的抗風濕藥物成分種類包括methotrexate、hydroxycholorquine(台灣核准上市品名為必賴克廔膜衣錠)、etanercept(品名為恩博凍晶注射劑、恩博針筒裝注射劑)及adalimumab(品名為亞培復邁注射劑、亞培復邁針筒裝注射劑),有自體免疫疾病的女性應注意用藥狀況,主動與醫師討論藥物使用的相關風險問題。      資料來源:關節炎照顧與研究期刊(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 read more
低風險孕婦由專業助產士協助在家生產是安全的
2012.09.25
低風險孕婦由專業助產士協助在家生產是安全的
  一項根據多項科學研究、人權及倫理的回顧性研究指出,在家生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醫療介入,所有國家都應考慮建立適當的在家生產服務,提供低生產風險的懷孕女性正確資訊,讓她們能夠選擇自己想要生產的方式。   過去研究針對低生產風險的懷孕女性並沒有強力證據支持或反對其在家生產,主要由於在家生產須有專業助產士陪伴在旁,同時當緊急狀況發生時,相關醫療資源須能立即提供協助,因此若要推動在家生產成為懷孕女性的安全選項之一,應將在家生產列為健康照顧系統的一部分,並訓練專業的助產士。   研究表示,安排產程以及便利取得的醫療照顧會造成不必要的醫療介入,而相對地,在家生產讓孕婦擁有較高的自主性,依據研究結果,在家生產降低20-60%的醫療介入,如:剖腹產、催生以及無痛分娩等,且產後出血與會陰撕裂等相關併發症也會降低10-30%。   助產講師Jette Aaroe Clausen教授的評論認為,不必要的醫療介入會導致其他非預料中的結果,例如,例行性電子監控可能會使更多孕婦做人工破水,這將可能引起更多的併發症,而在家生產可降低不必要的醫療介入,不過選擇在家生產須要具備足夠耐心。      資料來源:考科藍實證醫學資料庫(Cochrane Library)    
+ read more
孕婦羊膜早破 立即引產並無幫助
2012.05.03
孕婦羊膜早破 立即引產並無幫助
  近日一項荷蘭研究指出,懷孕女性在早產的晚期階段羊膜破裂就馬上引產,與羊膜破裂後持續監控孕婦狀況,使其按照自然產程分娩相比,兩者在母體與胎兒的後續狀況表現上並無明顯差異。   依照美國婦產科學院(ACOG)建議,如果孕婦在妊娠未滿34週以上羊水破裂即應引產,但其它相關醫學會對此採保留態度。研究團隊為深究這個問題,在荷蘭國內六十家醫院進行PPROMEXIL試驗,該試驗包括532位羊膜在妊娠第34至37週之間破裂,隨機將她們分為馬上進行引產、及受監控到孕婦自然生產或至第37週才生產兩組。   結果發現,整體而言,按照自然產程分娩者比引產者,僅延長中位數3天的時間(251天:245天),且對剖腹產率(RR 1.27, 95% CI 0.98 to 1.65)、發生新生兒敗血症(RR 1.06, 95% CI 0.64 to 1.76)、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RR 1.03, 95% CI 0.80 to 1.65)、或嚴重負面事件都沒有顯著影響。經過調整後再次比較,兩組之間最大的差異只出現在新生兒低血糖症的比例上。       資料來源:PLoS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      
+ read more
懷孕使用抗憂鬱藥物 恐增新生兒肺動脈高血壓風險
2012.01.13
懷孕使用抗憂鬱藥物 恐增新生兒肺動脈高血壓風險
 近日一項研究顯示,母親在懷孕第二階段期間,使用抗憂鬱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s),將會使新生兒罹患持續性肺動脈高血壓的風險加倍(2.1, 95% CI 1.5 to 3.0),絕對風險為每一千位活產嬰兒中有1.2至3個案例發生。   這項研究分析1996-2007年間妊娠超過33週的160萬新生兒狀況,整體約3萬名新生兒母親在懷孕間使用SSRIs,使用的時間階段有1.1%在妊娠頭八週、0.7%在妊娠後二十週。   結果發現,在調整多種變項,如母體年紀、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與糖尿病治療、妊娠毒血症、懷孕階段慢性疾病等等因子後,在懷孕晚期使用SSRIs依舊會增加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血壓的風險,在排除有胎便吸入症候群的新生兒後,勝算比是輕微增加,這項關係同樣存在於不同類型的SSRIs上。   新生兒的持續性肺動脈高血壓發生在當出生以後,新生兒的肺血管阻力異常增加無法降低、動脈導管維持開啟無法關閉時,該病症的死亡率約5-10%。   研究表示,雖然這只是一項觀察性研究,還無法確認致病機轉,但建議應注意懷孕女性使用SSRIs的問題,並有評論認為須加強相關研究以證實兩者之間的關聯性。該研究出現的研究限制包括無法控制其他可能造成該病症的狀況、無法決定處方藥被確實使用的情形、或可能有使用超過一種以上的抗憂鬱藥物等。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