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對於愛滋防治宣導的影響
2008.06.18
性別對於愛滋防治宣導的影響
一項研究顯示,性別也可能是一個影響愛滋防治宣導工作的因素。該研究在佛羅里達州健康部進行,共有350個志願者參加,其中有一半的志願者平均收入低於一萬美元。研究者讓受試者可以接觸到六種HIV衛教手冊,其中有兩個是針對特定性別、另外四個是不分性別的宣導。受試者並可收看HIV防治的宣導影像及參與HIV防治宣導會。 研究結果顯示,不論女性或男性都會避免拿到非針對其性別的衛教宣導手冊,女性比男性更會特別選擇符合其性別的衛教手冊。另外,在衛教資訊的接受程度也有性別差異,女性會閱讀較多衛教資訊,比男性記住更多宣導內容,在宣導影像方面也呈現相同的情形。 研究者指出,在愛滋疫情逐漸在女性人口成長的今日,如何讓女性更容易接受衛教資訊,對於愛滋防治是重要的任務。 資料來源:應用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 read more
副作用因種族與性別而異
2008.05.19
副作用因種族與性別而異
有研究顯示,目前常用來治療HIV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會因為不同種族、性別而產生不同的副作用,但是在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死亡率或停止治療的比率上並沒有顯著的影響。 費城天普大學醫學院(Templ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Ellen M. Tedaldi博士比較了接受ART的1,301名病人,其中黑人佔701名、女性佔273名。五年後,計有409件四級不良反應事件發生、176人死亡、523例ART無法阻斷任何病毒。 此數據經交叉分析後發現,與其他種族患者相較,黑人接受ART後造成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疾病的不良反應事件分別高出了2.64及3.83倍。而女性發生嚴重貧血的症狀比男性高出2.34倍,但研究者表示這並不意外,因為這些個案中的婦女大部分為停經前的婦女或是黑人女性。 研究者指出,醫師在使用ART治療病人時,必須要考慮到針對不同的族群和性別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副作用。 資料來源: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期刊(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
+ read more
子宮頸癌的潛在威脅
2007.12.06
子宮頸癌的潛在威脅
  尚比亞傳染病研究中心的婦科腫瘤學醫師兼子宮頸癌防治計畫的負責人Groesbeck Parham,去年在婦科腫瘤學期刊(Gynecologic Oncology)發表了一篇研究,發現接受治療的愛滋病女性感染者中,有90%的女性亦有潛在的子宮頸癌細胞病變,若不接受治療,很有可能在將來發展成子宮頸癌。   聯合國愛滋防治計畫(UNAIDS)最近也發佈了一份報告指出,愛滋病受感染的婦女除非也接受子宮頸癌的篩檢與治療,否則仍然有很大的可能會死於子宮頸癌;也就是說愛滋病的女性感染者接受了愛滋病的治療,卻可能因此而忽略了子宮頸癌的潛在風險。   在發展中國家的婦女若感染愛滋病,因為醫療資源的缺乏,大部分的婦女在子宮頸癌病變前,通常就已經因為愛滋病而死亡。但是在先進國家中,經由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在早期就檢驗出子宮頸癌,治癒率相當高;因此,治療愛滋病的同時,也應該要注意到子宮頸癌的威脅。
+ read more
女性愛滋感染者有其特殊處境
2007.10.22
女性愛滋感染者有其特殊處境
  一項針對女性愛滋感染者的調查顯示,當女性愛滋感染者與他們的醫護人員討論要符合她們生活需求的HIV治療方案時,醫護人員與感染者在溝通上有所落差。   這項調查顯示,5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從未與醫護人員討論到HIV的藥物治療對於女性造成的影響可能與男性不同。然而,這項調查亦顯示有45%的受訪者曾與醫護人員討論到這個議題,而醫護人員也能給他們滿意的答覆,談話的過程中也不會讓感染者感到不舒服。   湯瑪士傑佛遜大學(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附設醫院感染科與環境醫學博士 Kathleen Squires表示,由於女性愛滋感染者的增加,醫護人員在給予她們醫療照護的選擇資訊時,必須理解她們的處境以及特殊議題。女性愛滋感染者必須與她們的醫護人員一起討論她們的情緒狀況、家庭規劃,以找出最適合她們健康及生活方式的治療方式。如在懷孕的問題上,醫護人員並未與感染者討論到治療可能對於懷孕的影響,她們往往等到受孕時才開始思考;在生活的影響方面,多數女性愛滋感染者的生活相當辛苦,73%的受訪者認為感染者的身份對於她們的生活已經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由於大多數的受訪者在家都是擔任照顧者的角色,有43%的受訪者認為,感染者的身份使得她們在照顧自己家庭時面臨了更多的困難。幾乎所有的感染者都覺得,當她們在決定治療方式的時候,她們最關心的是哪一個治療方式是長期、成功的,並讓她們仍然有能力過正常生活。   在台灣,目前女性感染者多集中在20~39歲,正處生育年齡,傳染途徑則以性行為及藥癮為主,當醫護人員在對女性感染者做治療方式的個案諮詢時,必須看到女性的個人需求,如是否有計畫懷孕,或如何讓感染者能夠持續工作、維持正常生活,也是必須注意的課題。另外,醫護人員在諮詢時也應注意個案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的問題。
+ read more
HIV全面篩檢會比較有效嗎?
2007.07.25
HIV全面篩檢會比較有效嗎?
  去年,美國的疾病管制局(CDC)開始推動「選擇性退出篩檢計畫」(opt-out),希望將HIV檢驗列入常規檢驗,不論病患是否為高危險群,也不需要篩檢前諮詢,除非病患明確表示拒絕檢驗,不然一律將HIV檢驗列入醫院之一般檢驗項目。這項計畫獲得美國醫藥協會(America Medical Association)的認同及推動,但引起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 Civil Liberties Union)及國家愛滋感染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ople with AIDS)的抗議,他們都關心該項計畫當中未取得病患明確同意即進行檢驗的問題。同時,目前也沒有任何數據分析該計畫推動之後可能發生的效益。 最近的線上PLoS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中,有一篇針對HIV篩檢的研究,研究的負責人David Holtgrave分析同樣經費、但不同篩檢計畫所可能帶來的成本效益,其中包括美國疾病管制局提出的全面篩檢計畫,以及另一個針對高危險群、有具體目標的篩檢,該計畫同時包含針對高危險群進行諮詢。 研究結果顯示: 1. 在找出不知自己感染愛滋的感染者方面,疾管局發現56,940名,但有目標的篩檢計畫發現188,170名。 2. 疾管局的篩檢計畫可避免3,644至5,333人成為新增案例,但有目標的篩檢計畫可避免14,453人。 3. 在預防傳染或感染愛滋的經費上,疾管局平均每件必須花費237,149至280,993美元,但有目標的篩檢計畫平均每件僅需花費59,383美元。 4. 在新增愛滋感染者的照護經費上,疾管局將花費961萬美元,於有目標的篩檢計畫當中,將花費3億176美元。 Holtgrave表示,當美國疾病管制局推行選擇性退出計畫,認為該項計畫可以增進公共衛生利益,但研究顯示,提出一個越具體、越有目標的篩檢計畫,更能增加發現新感染者及傳染預防,同時也不可忽視取消篩檢前諮詢的危險。 之前於美國疾管局參與擬定新篩檢準則的Ronald Valdiserri博士認為這是一項挑釁的研究。Valdiserri認為,無論從病人或是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重要的都是早期抓到HIV病毒,大家應該持續關注越早診斷出HIV病毒的好處。
+ read more
WHO公佈HIV篩檢建議
2007.07.24
WHO公佈HIV篩檢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WHO)與聯合國世界愛滋組織(UNAIDS)最近公佈新的HIV篩檢準則,建議HIV病毒感染率大於1%的國家中,無論至醫院、診所就診的病患最初尋求的治療為何,醫護工作者應提供自願、保密(confidential)的HIV病毒檢驗。同時,醫師應於病人有感染HIV的徵兆時提供篩檢,若在個人醫療史當中可能感染HIV的人,如母親為HIV感染者或本人為肺結核患者,醫院亦應提供篩檢。 根據準則,病患可以拒絕檢驗;另外,每位接受HIV檢驗的人都必須接受諮詢。 然而,在醫療照護並未普及的HIV高負擔國家,是否必須按照新的準則提供人民篩檢,則有爭議。如史瓦濟蘭的愛滋病國家顧問主席 Drek von Wissell表示,該國沒有資源實施新的準則。凱瑟家庭基金會的副總裁 Jennifer Kates指出,沒有人願意當發現自己感染了HIV時卻無法獲得治療。 另外,一些人權倡議者對新的篩檢準則表示疑慮,因為目前社會普遍對於HIV/AIDS污名的現象仍相當嚴重,若於接受篩檢後可能導致受檢者失去工作或被家庭遺棄時,政府都不應施壓讓人民接受HIV篩檢。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