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記者會
2024-12-03
民團呼籲:反對侵害人權的代孕制度,請...
《人工生殖法》修法將於本週四(12/5)於立法院的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進行審查,其中五個版本包含了代理孕母制度合法化。
台灣女人連線與多個婦女團體、勞工團體、民間自組的行動小組於今(12/3)召開記者會。基於對女性人權與兒童最佳利益的保障,並呼應社會中眾多反對的聲浪,呼籲立委停止《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中關於代孕的審查,優先開放人工生殖技術適用的對象,惠及女同志伴侶與單身女性。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強調,不論是商業型或利他型的代孕,花費的金額都不少,只有經濟優勢的人負擔的起,而代孕需長期的身心投入、承擔健康及死亡風險,若非有經濟需求不會去當代孕母。因此,代孕就是保障有錢人用「最少的金錢」使用到經濟弱勢者「最大的服務」。代孕牽涉的關係複雜、結果難以預測,沒有任何配套、法令可以完全保障代孕母、代孕子女的人權。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指出,代理孕母在世界各國都具高度爭議,尚未有任何人權制度願意為代孕背書。而政府管理只要稍有不慎,就會傷害女性與兒童最佳利益。此外,現行的版本並沒有寫明仲介、醫療機構可以透過代孕獲利多少,涉及重大人權議題的代孕不該如此不負責任地空白授權。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法規遵循及人事部組長陳竹儀表示,許多堅守人權的國家都評估無法透過制度與管理避免代孕對兒童及女性的剝削,所以反對代孕立法。我們的政府須考量量能與對女性權益的傷害,而非倉促立法。也應優先開放女同志配偶與單身女性適用人工生殖法。
婦女救援基金會社工督導曾峻偉則擔憂,代孕開放後,難保出現有心人士運用代孕生殖技術背後龐大的黑市利益。也強調成為代孕母看似是個人自由的選擇,實際上因代孕雙方地位的不對等,或女性因人情、處於經濟困境女性被迫代孕,女性的自由權將被剝奪,使女性成為生殖工具。
本次除了長期耕耘議題的民間組織,也有民眾自行組成反代孕行動小組為此次議題集結發聲。台灣反代孕行動小組發言人陳愷寧表示,週四(12/5)審議法案的同時,將號召民眾至立法院陳抗,堅決反對代孕制度侵害女性權益。
反對代理孕母行動小組發言人潘丁菡認為,代孕就是將孕產的健康與死亡風險,轉嫁給經濟相對弱勢的女性。親情的愛不必建立在血緣之上,台灣不需要侵害人權的代孕制度。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常務理事呼籲,女性孕產本就對健康有一定的傷害,代孕又比自然生育風險更高。國外已有多起代理孕母於代孕過程中死亡的案例,政府與社會應評估「代孕為需求者獲得孩子的利益」與「損害婦女及兒童權益」之間的平衡。堅決反對立法者在社會仍有許多反對聲音的此時,倉促審查通過代孕立法。
【新聞稿:代孕侵害人權! 停止代孕立法!】
★記者會直播連結:https://fb.watch/wecQEV1Mw7/
【發起團體】
台灣女人連線
中華民國助產師助產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反對代理孕母行動小組
台中市台灣寶貝協會
台中市婦女發展協會
台灣反代孕行動小組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
社團法人台中縣木棉花愛縣關懷協會
花蓮縣助產師助產士公會
花蓮縣洄瀾婦女權益發展協會
南投縣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
南投縣新媳婦關懷協會
高雄市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
婦女救援基金會
婦女新知基金會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
勵馨基金會
*按單位筆畫排序*
+ read more
2024-11-19
加強人工流產限制後 嬰兒死亡率顯著上...
日前,台灣法務部公告提高「墮胎罪」罰則草案,引發各界譴責。婦團更是無法接受,集結召開記者會,嚴正表示抗議。雖然法務部隨後撤案,但這起事件讓人再次關注婦女的人工流產需求,以及目前所受到的限制。
多有研究指出,以嚴格的手段限制婦女進行人工流產,將對個人及社會造成雙重負面影響。最近一項來自美國的研究,再次指出這個傷害。2022年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後的幾個月內,美國嬰兒死亡率明顯上升,尤其是出生時患有染色體或遺傳異常的嬰兒死亡率最高。
關於羅訴韋德案
「羅訴韋德案」是美國1973年的一項重要判決。最高法院裁定女性有憲法權利選擇人工流產,保障了人工流產權屬於隱私權的一部分。然而,2022年「Dobbs案」推翻「羅訴韋德案」判決,使美國各州可自行決定人工流產是否合法。多個州,如德州、密西西比州、奧克拉荷馬州等,迅速實施嚴格的限制或全面禁止人工流產,對美國生育自主和公共健康產生深遠影響,引發激烈的社會辯論和抗議。
「羅訴韋德案」推翻後 嬰兒死亡率顯著上升
為了探究推翻「羅訴韋德案」判決對嬰兒死亡率的影響─特別是先天性健康問題嬰兒死亡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進行了全國性資料分析。結果發現判決被推翻後的7至12個月,嬰兒死亡率上升了7%,而其中因先天性異常死亡的嬰兒則上升了10%。
2018年到2023年,每月嬰兒死亡率平均為每1000個活產嬰兒中5.6人死亡,因先天性異常原因死亡的比例則為每1000個活產嬰兒中有1.3人死亡。研究人員將「羅訴韋德案」推翻後的月份與先前的月份進行比較時,發現每月比預期多出247例總嬰兒死亡數,而其中因染色體及遺傳疾病而死亡的嬰兒則多出204例。
這項研究結果與先前分析德州禁止早期懷孕人工流產的研究相呼應,顯示了限制人工流產醫療服務可能帶來的影響。
「我不確定人們是否曾預料到判決會導致嬰兒死亡率上升,這並非最初能想到的結果。但當你限制醫療服務的可及性,這會對公共健康產生廣泛且深刻的影響,甚至超出預期」。研究作者,流行病學教授Maria
Gallo解釋。
這項研究並未針對美國各州之間的差異進行分析,但研究人員指出,他們預期在人工流產規定更嚴苛的州別,這樣的影響可能會更為顯著。
判決後14個月內 嬰兒死亡率上升最明顯
根據數據,推翻「羅訴韋德案」後14個月內,嬰兒死亡率上升的現象最為明顯。但在此之後,這一趨勢似乎逐漸平息。
Gallo教授指出,這現象是否會持續,仍然是個未知數。或許會持續下去,因為人工流產醫療在某些州已經無法取得。但也可能隨著州內政策制定者瞭解這並非州民所希望的,轉而通過憲法修正案以保護人工流產權。
未來,研究人員計畫將進一步分析不同人口群體的影響,包括在尋求醫療服務時受到限制或特別容易面臨困難的人群,並考慮分析產婦的死亡率數據。
Singh助理教授表示這是一個牽涉甚廣的人性議題,包括女性被剝奪人工流產醫療服務或被迫生育患有致命遺傳疾病胎兒的心理健康後果。
編譯來源:JAMA Pediatrics (2024.10.21)、Eurek Alert(2024.10.21)
+ read more
2024-11-11
《歐盟基本權利憲章》納入「人工流產權...
日前有人在記者會提及,《歐盟基本權利憲章》已經納入「人工流產權」。
事實上,只有法國在2024年將人工流產權入憲。
歐盟則是2021年6月於通過決議,呼籲歐盟27個成員國確保合法和安全人工流產的權利,以改善女性的性健康和生殖健康。
今年4月歐洲議會更表決通過了一項決議,支持將人工流產權納入《歐盟基本權利憲章》。該決議主張將《憲章》第3條修訂為保障安全、合法的人工流產權,視其為基本人權。該提案獲得社會黨、綠黨和「革新歐洲」等多個政黨的支持,但也遭到保守派的反對。
然而,這項修正案尚未正式生效。要修改《歐盟基本權利憲章》必須得到所有27個成員國的一致同意,這是一項重大挑戰。包括波蘭和馬爾他在內的一些國家對人工流產設有嚴格限制性法律,可能會抵制此項修訂,使得在整個歐盟範圍內確立普遍的人工流產權面臨困難。
編譯來源:European Parliament(2024.04.11)
+ read more
2024-10-09
更年期「泌」碼 打通任督二脈:賦能女...
今(10/9)日國民健康署響應每年10月世界更年期關懷日,召開「更年期健康『泌』碼
5招向漏尿Say
No」記者會,針對更年期尿失禁問題提供5招幫助更年期女性擺脫漏尿不適,提升生活品質,重拾健康自信。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代表婦女團體出席記者會表示,尿失禁並不是更年期必然的產物,但它的盛行率隨著進入中老年而增加,中老年和女性更年期重疊,所以就很自然落入更年期健康必談的議題。
目前有關女性尿失禁防治(原因及處理)的討論都聚焦在泌尿生理結構、懷孕、生產、更年期及生活行為上,比較沒有談到心理及社會文化的層面。事實上,許多國外的研究指出,心理壓力、焦慮、憂鬱是尿失禁的危險因子;也有研究顯示,婚姻及就業狀態,也會影響女性尿失禁的發生。
所以期待醫療保健提供者在為尿失禁患者治療時可以考慮解決這些心理及社會文化的因素,同時,應有一個跨科別的共照團隊,其成員除了婦產/泌尿科醫生外,也納入將骨盆底物理治療師、心理健康治療師以及任何其他可能幫助的專家。
今年3月醫學期刊THE
LANCET刊出一系列更年期研究。其中一個重磅研究指出,更年期的管理應翻轉傳統作法,以「賦能女性」的方式。「賦能模式」強調讓女性獲得知識、建立信心和擁有自我決定的能力,以對健康照護和生活方式做出適當的選擇及規劃。
目前,政府已委託婦產科醫學制作提供中立客觀、正確、容易理解的尿失禁相關資訊。今天在此召開記者會做相關的衛教宣導。這都是「賦能女性」重要的一環。
除了賦能女性,還有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超前部署」。所謂的「超前部署」是指更年期健康的維護及促進,都要提前,早於更年期。
就尿失禁的防治而言,尿失禁主要並不是更年期引起的。很多的風險因子,不論是生理上的,還是生活習性、行為都是在年輕時發生的。例如:懷孕、自然生產等可能造成的漏尿問題,習慣性憋尿,容易因膀胱功能失調。黃淑英表示,就個人而言,超前部署就是,在年輕時要有認知及採取行動,就可以減緩或防止更年期時健康不可逆的發展。例如:產後勤於骨盆底肌肉的訓練,防老來尿失禁;所以不要常憋尿,防止老來漏尿的狀況等。
就政府而言,超前部署就是更年期政策宣導超前擴及年輕族群。
今天的記者會是打通任督二脈:「賦能女性」及「超前部署」,讓女性及年輕人得到相關的資訊,引發他們對尿失禁的關注及力行,讓尿失禁不再是女人更年期困擾的議題!
+ read more
2024-08-16
【代理孕母議題專區】
★【立場聲明】代孕侵害人權,台灣女人連線反對代孕制度
★
台灣女人健康網長期關注「代理孕母」議題,因為這與女性健康密切相關,同時也涉及倫理、法律、人權等多個面向。在這個專區,彙整了相關討論,以多元視角探討代理孕母的迷思與現實,拆解常見的誤解,並呈現相關行動。
#1【代孕迷思小學堂第一課】代理孕母是什麼?
Facebook、Instagram
#2【代孕迷思小學堂第二課】代孕只是出借子宮?
Facebook、Instagram
#3【代孕迷思小學堂第三課】代理孕母除了代理懷孕還代理了什麼?
Facebook、Instagram
#4【代孕迷思小學堂第四課】代孕利他無償可不可行?
Facebook、Instagram
#5【代孕迷思小學堂第五課】欸?代孕是一種階級剝削?
Facebook、Instagram
#6【代孕迷思小學堂第六課】代理孕母是身體自主權的展現還是限制?
Facebook、Instagram
#7【代孕迷思小學堂第七課】代理制度VS.生育權 Facebook、Instagram
#8【代孕迷思小學堂第八課】代理孕母=文明進步?
Facebook、Instagram
【代理孕母新視角 沒想過的那些事】系列直播
#1【探討代理孕母的迷思】(2024.08.01) Facebook、Youtube
#2【代孕只要雙方同意簽好契約就可以了?】(2024.08.08)
Facebook、Youtube
#3【廢除代孕公約說了什麼?】(2024.08.15)
Facebook、Youtube
#4【反對代孕行動小組在做什麼?】(2024.08.22)
Facebook、Youtube
#5【代理孕母在台灣可能發生什麼鬼故事??】(2024.08.29)
Facebook、Youtube
#6【代孕子女是「訂製嬰兒」嗎?--談代孕子女的權益】(2024.09.05) Facebook、Youtube
【代理孕母行不行】系列直播
#1【懷孕外包?借腹生子?什麼是代理孕母?】(2021.03.17)
Facebook、Youtube
#2【代理孕母 不只是出借子宮!】(2021.03.25)
Facebook、Youtube
#3【最佳利益可能嗎?代孕制度對兒童的影響】(2021.04.23)
Facebook、Youtube
#4【懷孕義工?代理孕母可以有酬嗎?】(2021.04.29)
Facebook、Youtube
#5【關於代理孕母 我們需要想更多...】(2021.05.06)
Facebook、Youtube
【其他相關影片】
【代孕制度下,真正坐實的得利者是誰?】(2024.12.12)
Facebook、Youtube
【再談代理孕母合法化的爭議與立法院的審查進度】(2024.12.05)
Facebook、Youtube
【「代孕侵害人權! 停止代孕立法!」記者會直播】(2024.12.03)
Facebook
【若把懷孕當一回事,就不會輕言代孕!】(2024.11.28)
Facebook、Youtube
【請問婦產科醫學會:為何支持代理孕母制度?】(2024.07.11)
Facebook、Youtube
【在代理孕母的討論裡,誰把不孕的女人變成了受害者?】(2024.06.13)
Facebook、Youtube
【傳宗接代?─好處你得!風險我擔?】(2024.05.30)
Facebook、Youtube
【發言稿】「反對剝削女性!退回代孕法案!」抗議立法院強審代孕法案公民行動(2024.12.05)
【記者會】代孕侵害人權! 停止代孕立法!(2024.12.03)
【立場聲明】代孕侵害人權,台灣女人連線反對代孕制度
(2024.11.28)
【投書】代理孕母合法!?衛福部你在急什麼?(2024.05.16)
【發言稿】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林綠紅出席立法院「人工生殖法條文修正草案」公聽會(2024.04.03)
【發言稿】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陳書芳出席衛福部「人工生殖法修法議題」第二次公聽會(2024.03.29)
【發言稿】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出席衛福部「人工生殖法修法議題」第一次公聽會(2024.02.27)
【社會團體聯合聲明】先行開放單身女性與女同志配偶使用人工生殖技術
代理孕母不應急就章(2024.02.20)
【相關主題文章】
*
盧郁佳/代理孕母:孕產風險人命值幾何? (2024.07.22)
*
陳昭如/「嬰兒市場」會帶來更多自由、正義與平等嗎?參考《國際女性主義廢除代孕公約》
(2024.02.05)
* CIAMS/《國際女性主義廢除代孕公約》(英,2020)
【相關健康新聞】
* 義大利通過到國外尋求代孕的禁令 (2024.10.17)
* 人工生殖的孕產婦發生嚴重併發症風險較高
(2024.10.01)
* 人工生殖出生的嬰兒患心臟缺陷風險更高
(2024.09.30)
* 代孕比自然受孕有較高的嚴重妊娠結局風險
(2024.09.25)
* 不孕症治療會使產後心臟病風險增加一倍
(2024.05.20)
* 人工生殖與分娩時女性較高的心臟風險有關
(2022.11.16)
* 人工協助生殖 可能增加兒童罹癌風險 (2022.09.06)
* 做試管嬰兒的女性健康「心」風險 (2022.03.04)
+ read more
2024-05-16
婦團投書 譴責衛福部罔顧社會共識強推...
代理孕母合法!?衛福部你在急什麼?
文: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 黃淑英2024.05.15
國民健康署(國健署)在13日預告「人工生殖法」修法草案,除了鬆綁人工生殖技術適用者,也納入「代理孕母」。國健署此舉令人震驚且不解。
首先,預告「人工生殖法」修法草案違反了政治常規。一個負責任的看守內閣在新舊政權即將交接時,不會也不應去推動一個重大或有爭議的政策或法令。這是基於對新政府的尊重,因為新政府的國家治理理念及立場和舊政府不一定一致。
然而,再7天就是新政府上任,國健署卻在此刻急急忙忙推出20幾年來無法形成共識的代理孕母制度,這是因為有「業績」壓力?還是將新政府一軍,趕鴨子上架?真是令人難以理解。
其次,將代理孕母納入此次「人工生殖法修法」是罔顧社會對「脫鉤」的要求。在此次的修法有兩種討論,一為此次修法先處理人工生殖技術的適用對象,之後再討論代孕的問題;二為代孕納入修法。
代孕涉及委託者、代孕母及代孕子女的權益以及親子關係的建立,更影響人的價值、社會倫理,且與現行的法律多有扞格。議題的複雜性加上這20年來社會有諸多變遷,我們需要更多時間來討論、對話及研議,以形成是否要有代孕的共識。而擴大人工生殖技術適用對象對少子女化有正面的影響,且幾無爭議。若將兩個議題綁在一起,將延誤修法。因此,近30個婦女、勞工及社福等社團於年初連署召開記者會,要求將這兩者脫鉤,修法優先處理「人工生殖技術的適用對象」。在衛福部及立法院的公聽會中大多數發言也是支持脫鈎處理。
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健署至少應同時提出兩種草案版本—不納入或納入代孕—來回應社會。然而我們的國健署卻僅提出納入代孕的草案,完全無視社會對脫鉤處理的呼籲,豪不避諱地彰顯了行政的官僚與傲慢。
最後,代理孕母在國際間也一直是具高度爭議的議題。台灣要不要建立這樣的制度,必須是社會有充分理解,形成共識。一個負責的政府,應該提出「代理孕母」整體的評估報告,說明對當事者權益、性別、人權及社會倫理的影響,分析利弊,讓社會有充分的瞭解,再由立法機制做出最後的抉擇。
但是,近幾年來,國健署除了找學者專家閉門討論,開了兩次有預設立場的公聽會外,沒有提出任何相關的實證研究及政策評估報告,也不見和社會充分對話及溝通,然後就有了這樣的草案內容,真是不負責任!!
我們呼籲國健署回應民意提出沒有代理孕母章節的人工生殖法修法草案,讓有需要的女性都能早日使用人工生殖技術。
+ read more
2024-03-08
婦女節,著紅齊護女人心
台灣女人連線在今天(3/8)「為女著紅日」,也是婦女節召開記者會,大力呼籲社會重視女人的心血管健康。「Taiwan為女著紅行動」邁入第9年,除了各界於網路社交平台著紅響應之外,今天立法委員黃珊珊、林宜瑾、范雲、黃捷、林淑芬、鍾佳濱、林月琴、張雅琳等人也特地穿上紅色衣飾出席記者會齊心呼籲。
為什麼要特別重視女人的心血管健康?
發起推動「Taiwan為女著紅」的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一直以來心血管疾病被認為是男性的疾病,忽略心血管疾病是女性主要死因。同時,男性與女性因為生/心理、生命經驗的差異及社會文化的影響,其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表現及風險很不一樣。如以照護男性的方式照護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易造成誤診或延誤診斷,危及女人的健康及生命。
有鑑於此,為提升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意識,2006年世界心臟聯盟(World
Heart Federation)發起Go Red for
women(為女著紅)行動,在特定的日子穿著紅色衣飾,呼籲大家重視女性心血管健康。至今已有超過50個國家響應。因此2016年台女連響應國際的為女著紅行動,訂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五為「為女著紅日」。
從無到有的台灣為女著紅─促成各界為女性的心健康把關
這8年來在婦女團體、醫事團體、政府及企業的合作推動下,我們看到了努力的成果:
政府的投入─推動政策去除性別盲
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指出,在女性主要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含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佔了大約五分之一,因此衛生福利部也特別關注,於2018-2022年「國家心血管疾病防治第1期計畫」中的防治指引、人力培訓等皆已納入性別的觀點,完善女性特殊照護的需求,從女性生命經驗去關注並呼籲民眾女性心血管健康。
醫界的看見─正視性別差異照護女性健康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陳嬰華醫師出席記者會分享,因為看見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台北榮總在2023年成立了台灣首間「女性心臟醫學中心」,身為發起人的陳醫師呼籲,台灣女性心肌梗塞死亡率是男性的2倍,就是因為不易察覺容易被忽略,並提醒女性因懷孕、憂鬱症或特殊疾病都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且女性可能較易出現不典型的症狀,因此提醒女性若有上腹痛、噁心、想吐等症狀也應多加注意,以免影響治療時機。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補充,鑑於乳癌治療會影響心血管,近年透過為女著紅的推動,2021年起各醫療院所陸續將心臟科醫師納入乳癌防治團隊,建立乳癌與心血管疾病的跨科共同照護機制。
此外,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思原指出,女性因為孕育的生理機制,會產生許多男性不會面臨的風險,可以說女性生命週期從初潮、避孕、懷孕到更年期都和心血管健康息息相關,因此提醒女性朋友要注意自己的飲食、運動、體重控制,以避免在生命歷程中日積月累的風險,影響自身的健康。
社會的參與─網路著紅行動吸引社會關注
長期支持贊助「台灣為女著紅」的台新銀行公共關係部部長陳盈儒表示,台新銀行對女性不論是健康、運動等各項公益活動都非常支持且關注的,也希望拋磚引玉呼籲各界能一起支持推廣,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
最後,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達,近年有越來越多的民眾、政府單位、民意代表、各行各業開始關注此議題,加入響應「為女著紅日」的網路著紅行動。這8年來從無到有,開啟了社會在女性心血管健康的對話及行動。在這關注女性的日子,請大家共襄盛舉網路行動,一起「著紅齊護女人心」!
★記者會直播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TWLANDTWH/VIDEOS/300534743047270
+ read more
2024-02-21
近30個民團呼籲 脫鉤代理孕母 儘速放寬...
《人工生殖法》目前規定僅有不孕夫妻可使用人工生殖技術,隨著同婚合法等社會文化改變,衛福部著手準備修法,但其中涉及「代理孕母」,引起諸多討論。更隨著新國會的開議,陸續有立委對此提出看法,可能列為立院優先處理法案。
經過台灣女人連線的串連,包含婦女、性別、社福、勞工、醫事專業等近30個團體提出共同聲明,呼籲政府讓想生育的女性,不論其婚姻狀況都可使用人工生殖技術,保障女性生育自主。而對於代理孕母,因為意見不一,缺乏共識,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社會溝通與意見蒐集,以確定是否要形成政策。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理事長強調,《人工生殖法》規範的是生殖技術使用對象、程序及相關機構的管理,「代理孕母」則是涉及委託者、代孕母及代孕子女的權益,以及親子關係的建立等,更與現行多項法律有所扞格,兩者有完全不同的面向及層次,放在一起修法並不適合。
婦女救援基金會杜瑛秋執行長表示,女性應有決定自己是否生育的權利,不應以結婚與否或婚姻對象的性別有所區分。彭婉如基金會林綠紅副執行長指出,《人工生殖法》立法當下將「婚」與「育」綁在一起,但時代變遷,婚育脫鉤是趨勢,應儘速開放單身與同婚女性使用人工生殖技術,若將「代理孕母」包裹討論會拖延修法進度。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陳玫儀秘書長亦表示,《人工生殖法》的立法意旨是為解決已婚夫妻的不孕症,至今已無法滿足多元家庭的孕產權利,修法刻不容緩。
彩虹平權大平台翁鈺清主任說明,因為同婚通過與權益的保障,同志族群開始能想像並規劃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上孕育有下一代,且台灣社會對女同志生育的支持也越來越高。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李欣專員更直指,開放女同志使用人工生殖技術,對於現今的法規與醫療技術幾乎沒有任何挑戰,這樣的排除既不平等且荒謬。婦女新知基金會覃玉蓉秘書長則表示,人工生殖技術停留在異性戀婚姻的框架下,是很明顯的單身歧視,開放人工生殖技術給身女性與女同志配偶很早就有共識,但政府一直沒有啟動修法。對單親家庭子女的擔心在國內外研究上都沒有看到,比較重要的是政府怎麼看待多元家庭的型態,並保障其相關權益。
黃淑英理事長呼籲,人工生殖技術應落實健康平權,讓所有女性都能使用,一項安全的技術不應因為單身或同婚而被限制無法使用。
★記者會直播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twlandtwh/videos/775431020625929/
【先行開放單身女性與女同志配偶使用人工生殖技術
代理孕母不應急就章】
完整連署聲明書:https://twl.twh.org.tw/article/she-he-ming-xianxing-fang-shennvxing-nvtongzhipeioushiyongrengongshengzhiji-dailiyunmubu-jijiuzhang
連署團體
台灣女人連線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
中華民國助產師助產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台灣性別運動之家
台灣非二元酷兒浪子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台灣勞工陣線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
社團法人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
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社團法人台灣彩虹平權大平台協會
社團法人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
社團法人高雄市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
社團法人新媳婦關懷拹會
花蓮縣助產師助產士公會
花蓮縣洄瀾婦女權益發展協會
高雄市晚晴協會
婦女救援基金會
婦女新知基金會
康寧大學多元性別關懷小組
彩飄性別權益推動聯盟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 read more
2024-01-22
【2024為女著紅】Let's Go Red for wom...
LET'S GO RED FOR WOMEN著紅齊護女人心
2024年「台灣為女著紅」邁入第九屆,這九年間,在政府、醫界、企業、民間的共同推廣下,心血管健康的性別差異在政策及醫學上都逐漸獲得關注,包括推動具性別意識的心血管疾病政策、訂定女性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引、投入心血管疾病性別差異研究、建立跨科別的醫療合作機制等。由台灣女人連線於2016年發起每年3月第2個星期五響應國際的「台灣為女著紅日」更已成為每年3月各界踴躍響應的活動。
今年,我們將延續八年的努力,邀請國民健康署和醫界等各界夥伴一起把這八年來的累積與成果完整呈現!同時繼續透過「多元衛教宣導」及「網路著紅行動」來宣傳並鼓勵民眾採取積極行動關心及保護女性心血管健康。
❣️想知道更多為女著紅源起及歷屆活動請見▶
為女著紅 GO RED FOR WOMEN!
❤【女人心健康 妳不可不知的事】衛教宣導
* 心血管疾病男女不一樣!
症狀-男女臨床表現不一樣;檢測-女性準確度不如男性;藥物-女性較易發生副作用
* 女性風險別忽視!
初經年齡、避孕方式、貧血、更年期、糖尿病都對女性心血管健康造成影響
* 女人生育請注意!
早產、流產、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不孕症治療與人工生殖可能增加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
* 女性特有疾病要小心!
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乳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
❣️還想知道更多女人需要注意的健康心風險→完整衛教、FB圖文(歡迎分享)
❤【為女著紅直播間】心血管疾病 男女不一樣
* 播出時間:2024年3月7日(四)12:30 「心血管疾病
男女不一樣」
* 主持人:黃淑英理事長
來賓:北榮女性心臟醫學中心主任 呂信邦醫師
*
播放平台: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粉絲專頁
❣️讓我們一起來聊聊,男女在心血管疾病上有甚麼不一樣~
❤【著紅護心記者會】3/8婦女節LET'S GO RED FOR WOMEN
今年「為女著紅日」正逢「國際婦女節」同為3月8日,為了讓社會大眾更加重視女性心血管健康,我們將邀請國民健康署、醫界等各界夥伴一起來分享推動台灣女性心血管健康倡議的具體成果!
❤【著紅齊護女人心】全民3/8一起來著紅
歡慶「國際婦女節」與「為女著紅日」女人雙節日,邀請大家一起響應「Go
Red for
Women」,提升女性對自身心血管健康的意識,並採取積極行動保護自己的健康!
請於3月8日「台灣為女著紅日」(每年3月第2個星期五)
穿上紅色衣飾,拍攝照片或影片,上傳臉書/IG等社交平台,同時使用標籤「#TAIWAN為女著紅」!
❣️參加方式:
1.3/8(五)穿戴紅色衣飾👗拍攝照片或影片📸
2.上傳至臉書/IG等社交平台,並標籤「#Taiwan為女著紅」🅵
❤想知道更多▶ 為女著紅 GO RED FOR WOMEN!
【主辦單位】
台灣女人連線
【指導單位】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合辦單位】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 台灣更年期醫學會
【公益推廣】
台新銀行 福泰飯店集團
(本活動部分經費來自國民健康署菸品健康福利捐補助)
+ read more
2023-10-05
腹膜外剖腹產加收費用違法!衛福部應有...
近年來出現不少對「腹膜外剖腹產」這項生產方式的討論,亦有醫療院所推行腹膜外剖腹產,向產婦加收20,000元不等之費用。近來頻繁映入大眾眼簾的「腹膜外剖腹產」對婦女的生育健康及權益有何影響,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林淑芬於今日(10/5)召開記者會,並邀請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一同關心女性生育選擇的重要議題,並要求主管機關有積極的作為。
醫學會建議以安全性較高的腹膜內剖腹產為優先選擇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同時也是台灣周產期醫學會副理事長黃建霈表示,「腹膜外剖腹產」為剖腹產手術的一種方式,與目前的常規剖腹產(腹膜內剖腹產)的差異是剖腹時不切開腹膜進入腹腔。但因腹膜外剖腹產切口較低,進入時必須撥離膀胱,且位置周邊血管較多,因此可能會發生膀胱沾黏、大出血等不可逆的併發症,未來對泌尿系統或有骨盆腔醫療手術需求都會受到影響。對於網路盛傳腹膜外剖腹產比較不痛、免排氣即可進食、不會沾黏等優點,黃建霈認為常規的腹膜內剖腹產及現今醫療技術皆已有完善處置。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思原亦表達,醫學會的立場是以產婦安全為最優先考量,近年與各大醫院婦產科醫師交流時發現,使用腹膜外剖腹產的併發症頻傳,不論是嬰兒受傷甚至死亡,或是產婦大出血的狀況皆有發生,因此基於目前腹膜內剖腹產安全性較高,站在產婦及胎兒安全的考量下,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建議在剖腹產術式上應以腹膜內剖腹產為優先選擇。
加收腹膜外剖腹產費用於法無據已違法!
立法委員林淑芬對於有醫療院所以「腹膜外剖腹產」名目加收20,000元不等之費用表示,醫療法原本就有針對醫療院所的定價權進行規範。醫療法第21條規定,醫療院所如有必要加收費用,必須經過地方衛生局核准。若經地方衛生局廣邀專家評估收取該項費用的必要性、合理性後,醫療機構要收取費用當然可行。然經查察目前並未有縣市衛生局核可此項目之申請,是以醫療院所以腹膜外剖腹產為名目向產婦額外加收費用屬違法行為。
女人生產應由國家負擔並提供友善生產環境
台灣女人連理事長線黃淑英表示,事實上女性對於腹膜外剖腹產的態度是開放的,我們不反對更好的生產方式,但基於對產婦權益及安全的保障,不論使用哪一種剖腹生產方式,產婦生產都不應該被額外加收費用,即使因術式不同有不同計費,也應由國家負擔,而非向產婦收取費用。然就目前台灣的醫療看來,腹膜外剖腹產並非優先選項,向產婦額外收費更不合法亦不合理。國家也應針對「腹膜外剖腹產」進行相關調查研究,提供女性更完整的資訊,建立女性友善生產環境。
林淑芬委員也認為,目前網路資訊都只看到腹膜外剖腹產的優點,風險資訊不足,因此強調主管機關應加強風險告知義務,對於頻傳的生產事故也應進行更多的研究及調查,不要讓產婦落入非預期的生產風險之中。
對此,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副組長林右鈞表示,經專家會議共識及結論為,腹膜外剖腹產為剖腹產術式之一,成本與腹膜內剖腹產未有差異,健保對於剖腹產已有相關給付規定,故認為給付應為一致,且應依健保規定,若符合適應症不應再向產婦收費,若產婦為自願剖腹產,也僅需支付差額,不可額外收費。
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呂念慈則回應,醫療機構向產婦額外收取「腹膜外剖腹產」費用已經違法,民眾如有發現相關情事歡迎向地方衛生局檢舉,同時也會請地方衛生局進行宣導,以落實充分告知之義務,讓民眾在選擇上更安全。針對生產事故調查部分,或可透過生產事故救濟調查機制,將此因素納入生產事故報告項目中,未來即可建立相關統計資料。
記者會完整新聞稿:腹膜外剖腹產向產婦加收費用
合理嗎?合法嗎?
記者會直播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twlandtwh/videos/267633245622223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