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行動

2021-02-20
新冠肺炎死亡風險是流感的3.5倍
新的加拿大研究指出,死於新冠肺炎(COVID-19)的風險是季節性流感的三倍以上。
這個發現與美國和法國最近的研究相似。
多倫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Amol
Verma博士說:「我們現在可以肯定地說,COVID-19比季節性流感嚴重得多。」
年輕人不能倖免於新冠肺炎
在安大略省因COVID-19入院的患者的死亡風險比在流感患者中高3.5倍,對加護病房的使用率高1.5倍,住院時間長1.5倍。這些患者也更有可能被戴上呼吸機。
COVID對老年人的衝擊最大。75歲以上因COVID-19住院治療的成年人中,有近40%在醫院死亡。
儘管許多人認為COVID-19主要影響老年人,COVID-19也會在年輕人中引起非常嚴重的疾病。
約有五分之一的COVID-19患者年齡小於50歲,而進入加護病房的患者中這一年齡組佔了四分之一。
在第一波大流行中,50歲以下的成年人佔因COVID-19住院治療者的20%。這項研究顯示,近三分之二的50歲以下成年人需要加強照護,近十分之一的人出院後必須重新入院。
研究如何進行
Verma的團隊比較了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多倫多和附近密西沙加的7家醫院中因為流感和COVID-19相關的住院情況。這兩個地區都有大量的人口和COVID-19高感染率。
在研究期間,有763人因流感住院783人次,而972人因COVID-19住院1027人次。在這段時間內,這佔整個安大略省所有COVID-19住院治療的近四分之一。
研究人員說,COVID-19可能比流感要危險得多,因為人們對新冠狀病毒的免疫水平要比對季節性流感低。過去的流感感染和疫苗接種已幫助人們增強了對疾病的免疫力。
Verma說:「希望隨著更多人接種疫苗和更多更有效的治療方法,COVID-19的嚴重程度將隨著時間降低。不幸的是,這種病毒的變種甚至可能變得更加嚴重。」
該研究於2月10日發表在《_加拿大醫學會雜誌》上。_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1.02.1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2-19
越來越多的女性禮儀師處理往生者的後事
隨著人們對性別角色的看法改變,以及越來越多人傾向由女性來處理女性的大體,現在韓國接受禮儀師培訓的女性有增加的趨勢,這是長期以來女性一直被排除在外的領域。
在2000年初時,韓國大約有30%的殯儀員學生是女生,但今天,她們大約佔了班上的60%。
在台灣,截至107年底,禮儀師人數計929人,其中男性549人占59.10%,女性380人占40.90%,女性占比連3年增加。
打破性別的禁忌
在韓國,這個趨勢是在越來越多呼籲打擊對婦女性暴力行為之下發酵的。性暴力行為包含大量的針孔攝影機犯罪、「色情報復」,以及在網路上脅迫婦女和女孩分享自己的性愛圖片,有時甚至是暴力圖片的網絡。
目前19歲,就讀殯儀員研究的Park
Se-jung說:「當有異性的同學碰我身體時,我會感到不舒服,就算我有穿好衣服。即使我死了,我一定也不希望他們觸摸、清洗和打扮我的裸身。我很確定我應該成為替其他女人辦一個好的告別式的人。」
韓國乙支大學(Eulji University)遺體防腐學教授Lee
Jong-woo說,「從儒家思想來看,死亡過去在韓國被視為禁忌,對於婦女是否可以從事這樣的工作也有負面的看法,但這種想法正在改變。」
年輕人的死亡
禮儀公司表示,他們有陸續收到越來越多人要求由女性禮儀師來辦理後事。
已經擔任禮儀師七年的Park
Bo-ram說:「去世的年輕人大多是自殺者,如果是由我們女性來處理大體,喪親者的家屬會感到比較自在,尤其如果是一名女人自殺的話。」
Park說:「我記得一個青少年學生,是個獨生女...自殺了。幫她清洗身體和換裝時,我在她的大腿上看到許多自殘的痕跡,但她的家人都不知道。」
Park回憶說,即使在悲傷中,女孩的父母也很感激是由一位女禮儀師處理女兒的大體。
韓國的自殺率是已開發國家中最高的:2019年每10萬人中有24.6人自殺身亡,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該年統計的平均自殺率為11.3。那年,自殺是青少年和20和30多歲的人的第一大死因。
韓國2019年有超過4,000名女性輕生,包含年輕的女性K-pop藝人具荷拉(Koo
Hara)和雪莉(Sulli)。
反對女性在殯葬業的聲音仍然存在
據韓國就業訊息服務社所說,2016年,韓國6,200名禮儀師中有四分之一是女性。由於每年有超過13萬名女孩和婦女喪命,預計家屬對女性禮儀師的要求會繼續增加。
然而,仍有些保守的聲音反對女性在殯葬業服務。
計劃在畢業後到禮儀社工作的21歲的Shin
Hwa-jin表示,她曾聽到一位女禮儀師和婆婆的對話。「她的婆婆說:『你竟敢肖想用那雙碰過屍體的手來煮飯給我吃?』」這讓她感到非常震驚。
編譯來源:Reuters (2020.11.1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2-17
東京奧運會主席說婦女話太多後「下台」
2020年東京奧運會首領森喜朗(Yoshiro
Mori)在上周向日本媒體發表關於女性的性別歧視言論後,決定辭職。這就是他當時所說的:
「當增加女性執行委員的人數時,如果他們的發言時間沒有一定程度的限制,那麼她們就很難停止,這很煩人。
在董事會中有很多女性的情況下,董事會會議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婦女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如果一個人舉手,其他人可能會想,我也需要說些什麼。這就是每個人都講話的原因。」
由於由35名成員組成的董事會中只有7名女性,他稱讚她們「知道自己的位置」。他的話在房間裡和整個互聯網上都充滿了笑聲被當成了笑柄。
森喜朗是奧運會組織委員會的負責人,儘管他此前拒絕辭職,但至少有500名奧林匹克志願者因他的言論而辭職。
據報導,現年83歲的森將被現年84歲的川淵所取代。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1.02.1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2-15
「三人行」一起成為孩子出生證明上的爸...
加利福尼亞州的第一個以「三人行」的方式共同育兒的多偶家庭向外界公開了他們的生活,且三個父親的名字都寫在孩子的同一張出生證明上
Ian Jenkins、Alan Mayfield和Jeremy Allen
Hodges在2017年創下了歷史,當時法官承認他們都被記在現在三歲的女兒Piper的出生證明上。這項決定為美國其他多偶家庭在獲得法律承認上舖路,而這三人現在還有一個14個月大的兒子,名為Parker。
Parker和Piper都是透過卵子捐贈者和代理孕母而出生的同父異母姊弟。
Ian和Alan已經在一起十七年了,他們和伴侶Jeremy也已經在一起八年了。孩子們都稱Jeremy為“daddy”,而Alan被稱為“dada”,Ian則為“papa”。
Ian將他們獨特的家庭描述為「只是三個花很多時間討論晚餐要吃什麼的溫和的普通人」。
這三人現在已經發行了一本由Ian寫的書,叫做_Three
Dads and a Baby_。該書將於2021年3月由 Cleis Press and Simon
and
Schuster出版,描述他們獨特家庭的故事。這些爸爸們還提供一些技巧,包括如何發展出一套一致的養育方式,以及當你的孩子喜歡daddy勝過dada或papa時該怎麼辦。此外,他們也有寫到正向的一面,像是一個家庭中有三份收入,以及三個人分擔小孩夜間餵食的工作。
Ian在接受《哈芬登郵報》採訪時說,他們確實對孩子可能會被以不同的眼光看待有所關注。幸運的是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在個人還是職涯生活中,他們都沒有遇到任何打擊。
Ian還補充道,他們的大女兒現在已經在讀幼稚園了,而其他家長和小孩也對他們的故事很感興趣。
根據這個三人行的家庭所說,只要是育兒相關之事,持續不斷的對話是健康的多重伴侶關係的重要關鍵。
編譯來源:FEM Positive (2020.12.1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2-12
胸腺是健康懷孕的關鍵
懷孕時,胚胎有一半來自男人。為什麼孕婦不會將他排斥?這是因為孕婦的免疫系統做了妥協,而胸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新的研究發現,在懷孕期間,女性性激素指示胸腺產生專門處理懷孕期間生理變化的Treg。該研究進一步揭示了在胸腺上皮細胞上的受體RANK是這種機制背後的關鍵分子。。
胸腺和流產
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J.Penninger教授說:「我們知道胸腺有RANK這種受體,但它在妊娠中的作用還不清楚。」
為了更深入了解,作者們從老鼠胸腺中移除掉RANK。RANK的缺乏阻止了懷孕期間胸腺中Tregs的產生。這導致胎盤中Tregs的減少,造成流產率上升。
胸腺和妊娠性糖尿病
這項研究發現還為妊娠性糖尿病的發展在分子層次提供了新的見解,該疾病影響了全世界約15%的懷孕婦女,且至今對科學家來說,仍是個難題。
在健康的懷孕中,研究人員發現Tregs會遷移至母親的脂肪組織,以防止發炎並幫助控制體內葡萄糖含量。缺乏RANK的懷孕老鼠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胰島素含量高,並且有許多其他妊娠性糖尿病的指標,包含胎兒巨大、新生小鼠比平均體重要重得多。
母親懷孕期間Tregs的缺乏也會對後代造成長久的隔代影響。後代就會較容易罹患糖尿病和超重。有趣的是,將從正常妊娠中分離出來的的Tregs給予缺乏RANK的老鼠,可以翻轉所有老鼠的健康問題,包含流產和母體葡萄糖含量,並使小老鼠的體重正常化。
研究人員還對患有妊娠性糖尿病的婦女進行分析,並發現這些婦女胎盤中Tregs的數量減少,類似於老鼠的研究情形。維也納醫學大學的的共同研究者A.
Kautzky-Willer博士說:「妊娠性糖尿病背後這個新機制的發現可能在未來替母親和胎兒提供新的治療標靶。」
胸腺是保護妊娠的器官
Penninger博士補充說道:「胸腺在懷孕期間會發生巨大變化,而整個組織的重新佈線如何促進健康的懷孕一直是免疫學的奧秘之一。我們多年來的研究不僅解決了這個難題–懷孕激素透過RANK重新佈局胸腺–還揭示了其功能的新範例:胸腺不僅改變了母親的免疫系統,這樣才不會排斥胎兒,胸腺也控制著母親的代謝健康。」他表示:「這項研究改變了我們對胸腺的看法,我們現在知道胸腺是一個保護妊娠的活躍且不斷發展的器官。」
這項研究是一項國際研究,包含來自IMBA、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卡羅林斯卡學院和維也納醫學大學的科學家的共同努力。
有關IMBA
IMBA–Institute of Molecular
Biotechnology–是歐洲領先的生物醫學研究所之一,著重在尖端的幹細胞技術、功能性基因體學和RNA生物學。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 (2020.12.23)
* Paolino, M., et al. (2020) RANK links thymic Tregs to fetal loss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 in pregnancy.
Nature.doi.org/10.1038/s41586-020-03071-0.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unit_4.jpg)
2021-02-09
臉部失去脂肪加速老化
有很多人,一上年紀臉部的皮膚開始下垂,眼睛周遭、臉頰和下巴的組織也減少了。這是長年來不抵地心引力?還是脂肪流失了?
傳統上,我們認為下垂是因為臉部的柔軟組織終於屈服於地心引力。
脂肪部位及量的流失影響臉的老化
雖然這種臉部中間韌帶的減弱可能導致柔軟組織往下垂的説法沒錯,但最近的研究指出不同的看法,也許臉部老化的真正罪魁禍首是脂肪的流失,不論是靠近皮膚表面或更深層次的脂肪。
威斯康辛醫學院醫師Aaron
Morgan和其同僚研究19個病人。他們都接受頭部的電腦掃描兩次,相隔至少10年。病人第一次掃描的平均年齡是46歲,第二次是57歲。電腦掃描是在測量臉部中間(眼睛和嘴巴之間)脂肪經年累月的改變。
研究發現雖然每個病人的掃描結果並不相同,但是,臉部中間地帶脂肪的流失是很淸楚地測量出來。從第一次掃描的臉部脂肪大約有46.5
cc到第二次的40.8 cc,大概少了12.2%。
然而每個減少的量因為臉部深度的不同而異。皮膚下表層的脂肪減少平均11.3%,臉部深層的脂肪減少平均18.4
%。
這些發現提供了直接的證據支持臉部老化「組織流失」的理論,也有助於了解病人尋求臉部回春的特殊問題。Dr.
Morgan指出:「特別是,我們認為深層臉部脂肪因為流失而失去了支撐皮下脂肪的功能,加深了鼻唇溝之間的皺紋。而皮下脂肪流失使臉頰看起來消瘦了。」
脂肪量流失的差異也可解釋和年齡相關的眼睛凹陷和下巴多肉。Dr.
Morgan指出「臉部上方比較少脂肪,流失時更明顯,所以眼睛凹陷。相反地,當臉部中間其它地帶變化時,臉頰脂肪較少流失,所以顯得比較飽滿。」
研究證明隨著年齡,不只是組織鬆弛了,也有脂肪量的減少。
Dr. Morgan
希望這個研究可協助外科整型醫師,以更「自然」的方法做臉部的回春,將替換或重置臉部中間的脂肪,再造年輕的臉部。
這個研究發表在美國整型外科手術醫師學會的二月份期刊《整型重建手術》。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1.01.27)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2-08
乳癌超越肺癌成為全世界最常見的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近日表示,乳癌已經取代肺癌成為最常見的疾病,佔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將近12%。
世界癌症日(2/4)前夕癌症專家Andre
Ilbawi在聯合國上指出:「乳癌首次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癌症。」。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幾乎都發生在女性的癌症數竟然超越發生在男女的癌症總數。這意味生理及環境因素變得對女健康的更加不利,政府要有更積極的女性健康策略來防制乳癌的盛行。
全球癌症概況
根據2020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2020年全世界估計有1930萬例新癌症病例,近1000萬例癌症死亡。
總體而言,每5個人中就有1個人會得癌症。8分之1的男性和11分之1的女性死於這種疾病。
女性乳腺癌是去年最常被診斷出的癌症,估計有230萬新病例(11.7%),其次是肺癌(11.4%)、結腸癌(10%)、前列腺癌(7.3%)和胃癌(5.6%)。
Ilbawi指出,女性肥胖是常見的乳癌風險因素,它也拉高了整體癌症發病率。隨著全球人口增長和預期壽命增加,預計癌症將變得更加普遍,從2020年的1930萬例增加到2040年的約3000萬例新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警告,約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死亡是由於吸菸、BMI(身體質量指數)、蔬果攝取量低、缺乏運動及飲酒引起的。
Ilbawi指出,在研究調查的國家,新冠狀病毒大流行由於讓診斷延遲、醫護人員承受極大壓力,正在干擾著癌症的治療。
該報告於2月4日在《CA:臨床醫生的癌症雜誌》上發表,研究了10種主要癌症類型,它們佔新診斷的60%以上,佔癌症死亡的70%以上。
編譯來源:
* Reuters(2021.02.02)
*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Bray F.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_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_. doi:
10.3322/caac.21660.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2-05
你愛吃油炸嗎?小心嚴重心臟病和中風!
我們已經很清楚西方飲食不利心血管健康,但尚不清楚油炸食品對嚴重心臟病和中風風險有什麼影響。
最近一份研究顯示,吃油炸食品可能增加嚴重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相較於每周吃的油炸食品量最少的人,每周吃的量最高的人重大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28%、罹患冠心病的風險增加22%、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了37%。
此外,吃油炸食品與主要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和心臟衰竭之間存在線性關係。每周每多吃114克油炸食品,主要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和心臟衰竭的風險就會分別增加3%、2%和12%。
油炸食品究竟如何影響心血管疾病
油炸食品究竟如何影響心血管疾病的發展尚不完全清楚,但他們提出了幾種可能的解釋:
*
油炸食品的脂肪含量促進了身體對能量的吸收,它們從經常用於烹飪的氫化植物油中生成有害的反式脂肪酸。
* 油炸食品會增加影響身體發炎反應的化學分子。
*
油炸類如炸雞和薯條常添加高鹽,而且人們通常配著含糖飲料食用,這些都可能影響心血管健康。
研究是怎麼做的?
為了對此有所了解,他們匯總了來自17個相關研究的資料,包含562,445名參與者和36,727個重大心血管事件(例如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數據,以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另外,他們也匯總了6個研究的資料以了解吃油炸食品與心血管疾病和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之間的潛在關聯。這6個研究包含754,873名參與者,在平均9.5年的追蹤期內有85,906人死亡。
分析顯示,相較於每周吃的油炸食品量最少的人,每周吃的量最高的人與重大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28%、罹患冠心病的風險增加22%、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了37%。
此外,吃油炸食品與主要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和心臟衰竭之間存在線性關係。每周每多吃114克油炸食品,主要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和心臟衰竭的風險就會分別增加3%、2%和12%。
研究人員指出,有些研究僅包括一種油炸食品,例如炸魚、番薯或點心,而不是油炸食品的總攝取量,這可能低估了所發現的關聯。
另外,研究沒有發現吃油炸食品與死於心血管疾病或任何原因有關,但這可能是由於研究能分析的死亡人數相對較少。
研究人員還提到,他們找到的研究在設計方面差異很大,並且全都依賴於參與者回憶,在解釋結果時應考慮這些因素。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1.01.1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2-04
關於乳牙 爸媽需要知道的事
大家都知道,孩童會經歷「換牙」,也就是乳牙搖晃掉落,長出恆齒,這通常象徵孩童長大的通過儀式。
乳牙會搖晃掉落,是因為要長出的恆齒會推擠破壞乳牙的根部。雖然大多數乳牙都會掉下來,不過有時恆齒不一定會形成,因此,既使已經進入成年,乳牙還是一直存在。
乳牙終將會掉落,父母可能覺得不太需要費心照顧,但卻不應如此。健康的乳牙對兒童的健康和生活至關重要,爸媽們應該要注意孩子的口腔健康。
乳牙也會蛀牙
就像成人的牙齒一樣,乳牙也會發生蛀牙,原因包括來自口腔中的細菌、經常食用含糖飲料和零食、刷牙不當等。
未經處理的蛀牙可能影響牙齒內的神經和血管。情況如果嚴重,孩子可能會有嚴重的牙痛和感染。這些是兒童需要在全身麻醉下進行牙科治療的最常見原因。如果乳牙被感染或蛀牙情況嚴重,可能必須將牙齒拔掉。
如果在恆齒出現前就失去了乳牙,則兩側的牙齒可能會進入這個空間。在缺少空間的情況下,後來出現的恆齒可能會在錯誤的位置穿出。
牙齒問題可能導致嚴重情況
如果不及時治療,牙痛可能影響孩子睡眠,更可能難以集中精神,影響學習。
牙齒問題也會影響兒童的發育,牙齒酸痛的孩子可能不進食或少吃東西,影響營養和成長。
如果孩童時期就有蛀牙的問題,成年後發生同樣問題的風險較高。
孩子可能牙齒不適的徵兆
與成年人相比,兒童經歷的牙痛可能有所不同,父母們需要注意這些跡象。孩子牙齒不適時可能會:
*
抱怨牙齒會酸痛、發癢或有劇烈的疼痛,甚至是耳朵痛
* 避開熱、冷、甜、硬,或需要持續咀嚼的食物
* 比平時花更長的時間吃飯
* 抱怨有食物卡在牙齒裡
* 刷牙有困難
* 很難入睡或夜間醒來的頻率變高
不過好消息是,只要就醫治療,兒童的牙齒問題大多數都可以處理或解決。
定期看牙醫
父母應該在孩子長出第一顆牙齒或在他們一歲前(看哪個情況先發生),帶孩子到牙科檢查。之後,依據牙醫的建議定期回診。雖然孩子的牙齒可能還不錯,但定期地回診可以幫助孩子與牙醫建立關係,並可以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
有些孩子(甚至是成年人)會很懼怕看牙醫,父母要從孩子小時候建立看牙醫的習慣,並讓孩子有正面的態度。
在家牙科保健
除了定期檢查牙齒,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養成照顧牙齒和刷牙的習慣,以下是一些小撇步:
* 與孩子討論牙齒和其重要性
* 協助孩子使用適合其年齡的牙刷
*
讓刷牙變得有趣,例如,使用有孩子喜愛圖案的牙刷
有牙齒問題的父母可能會擔心孩子有同樣的情況,但父母可以建立孩子保健牙齒的習慣和態度,讓同樣的問題不再發生。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1.01.2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2-03
心心相印:心理健康影響心血管健康
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改善心臟健康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不良的心理健康可能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這是美國心臟協會的專家委員在一份新的科學聲明中的總結。
心血管健康照護應涵蓋心理健康
由於科學顯示心理健康與心臟健康之間有明確的關聯,因此,醫生應將評估心臟病患者的心理狀態列為照護中的常規。
撰寫這份聲明的委員會主席Glenn
Levine博士說:「在治療心臟病時,傳統上我們將重點放在容易測量的因素上,例如高血壓和膽固醇。量化心理健康狀況並試圖衡量其對心臟健康的影響並不容易。但是,最近越來越多的研究能夠做到這一點。」。
例如,有研究顯示患有憂鬱症的人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較高,而樂觀的人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較低。原因分析指出,那些對生活有較強的目標或方向感的成年人,他們會透過生活方式來降低心臟病風險,例如少吸菸、規律運動和控制血糖。
Levine說:「對醫生及患者來說,意識到思維、心臟和身體之間的這些關係非常重要。身為醫療人員,我們不僅需要治療疾病,還需要以整體的方式治療患者。」。
聲明指出,所謂積極的心理健康雖尚無統一的定義,但那是多方面的狀態,其特徵是樂觀、目標感、感恩、彈性、正向情緒、覺察力以及有效調節情緒的能力。負面的心理健康包括抑鬱、慢性壓力、焦慮、憤怒和敵意、悲觀和對生活不滿。
該聲明建議醫生在常規訪視期間使用簡單的篩檢工具來檢查憂鬱和焦慮,以評估患有心臟病或處於心臟病風險中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聲明還討論了可以提供給有精神健康障礙跡象的人可能的干預措施,例如抗抑鬱藥或心理治療。
另一位聲明撰寫者心臟病專家Erin
Michos說:「醫生為每位病人看診的時間有限。但是花時間檢查患者心理健康可以減少高風險行為、增加用藥依從性,並減少併發症發生。我認為這是值得的。」。
慢性壓力可能影響身體健康
Michos說:「壓力會促使人體產生的戰鬥或逃跑反應、增加血壓及引起發炎反應。它會產生低度的發炎。情緒困擾會增加血管壁上的斑塊剝裂事件對身體的傷害,例如心臟病發作或中風。」。
2017年一項在《刺胳針》的研究發現,高壓可以預測心臟病的發展,而不受其他風險因素的影響。當大腦中處理壓力的杏仁核活動增加時,動脈發炎和骨髓變化也跟著增加。
Michos和Levine表示,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促進人們意識到慢性壓力和其他心理健康問題可能對心臟健康造成影響特別重要。我們要想辦法照顧自己:飲食健康、運動、睡眠充足、盡量減少飲酒並與他人相處。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1.01.2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