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記者會

2005-11-17
[記者會]誰是2005婦女健康新殺手?(新...
台灣女人健康網週年記者會
2005/11/17
台灣女人健康網(www.twh.org.tw)是台灣第一個具有性別觀點、從女性生命經驗出發、為女人爭取全面性健康資訊及政策權利的健康網站。台灣女人連線自2004年10月成立台灣女人健康網這1年以來,除了藉由網路提供國內外婦女健康相關資訊之外,也到全國各地舉辦座談會,更與其他14個婦女及病友團體成立婦女健康行動網絡,一同落實「男女大不同」的健康新概念。在回顧及檢視這一年來的行動,我們發現,衛生署公布的2004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女性死因的前五名依序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及腎臟病。然而台灣女人連線在2005年「婦女健康分區座談」的問卷調查中,台灣女性最憂慮的五大健康威脅卻是:青少女安全性行為問題、性侵害、家庭暴力、社會文化壓力及乳癌。顯示女性關注的議題其實與衛生單位所重視的十大死因有所落差。除此之外,今年人數急遽增加的女性HIV問題,更是完全被大家忽略!
台灣女性最憂慮的健康威脅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表示,台灣青少女生育率位居亞洲國家之冠,因此未預期懷孕實為青少女健康的隱憂。但目前政府在推行安全性行為時,重點竟然是在「禁慾ABC」!所謂ABC的重點是指要「禁慾」、「固定單一性伴侶」、最後關卡才是「使用保險套」。蔡宛芬認為,此舉不但反映了政府在青少年性行為的議題上一直不肯正視「情慾真實存在」的事實,還強化傳統對於「貞操」的錯誤觀念。
除此之外,政府部門一直將性侵害及家暴視為女性的人身安全問題,忽略了這些暴力行為帶給婦女在身心健康上的傷害。根據統計,歷年性侵害被害人主要年齡層超過五成以上分佈在12-17歲,家庭暴力更是讓女人連在自己家裡都不安全,而這些都會使女性受害者出現反覆自我傷害以及其他身心不適症狀。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林綠紅則指出,性別角色本身對女人的束縛、來自家庭社會環境的壓力、以及自我成長不被重視並缺乏社會支持等,都是造成女性身心疾患的原因。例如:台灣目前約有3%的人口罹患憂鬱症,其中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女性約為20~26%,男性約為8~12%),其原因多元且繁重,91年的調查就顯示,台灣女性憂鬱的主因為「職場關係」、「親子關係」及「夫妻關係」。因此社會環境對於女性健康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被忽略的女性健康死角
婦女的健康常常因為疾病出現的症狀與男性不同而被誤診或忽略,例如HIV的問題:截至2005年10月30日止,台灣的HIV/AIDS累積個案已經破萬,本國籍感染者有9,616人,其中女性803名(8.35%),較2004年12月增加了71.2%。根據WHO的統計,2003年全世界感染HIV/AIDS的女性人口為1900萬人,約佔總感染人口的一半,在亞洲,女性感染者約佔25-35%。與國際趨勢相較,台灣HIV感染者只有8.35%為女性,是由於台灣性教育太成功?台灣女人較幸運?還是因為台灣女人的HIV問題完全被忽略的關係?
國內女性愛滋疫情,有被低估的可能:
長期關心婦女健康議題的立法委員黃淑英表示,對於台灣HIV感染者的女性比例偏低的情形,我們一方面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感到憂慮。憂慮的是台灣女性愛滋疫情有可能是被低估的。從男女自願篩檢比例來看(2003年男女自願篩檢比例為5.5:1),台灣女性接受HIV篩檢比率偏低,可能是造成女性實際感染者沒有被發現而統計偏低的原因之一。而篩檢率偏低,可能與男性因服兵役有強制篩檢機制有關;而衛生署在HIV志願篩檢的推廣上,仍以男同性戀者、性工作者等「特殊族群」為主,也會降低女性對HIV的警覺心。
另外,女性在愛滋的症狀上與男性不盡相同,對女性而言,當免疫系統被HIV侵入時,一些會發生在一般婦女身上的婦科疾病,如陰道感染、骨盆發炎等,可能不斷的出現,並變得非常嚴重,而這些症狀可能不會被懷疑與HIV有關。此外,女性愛滋患者也較會發生子宮頸細胞病變及子宮頸癌,因此,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在其1994年愛滋病例新定義中,已把子宮頸癌列為愛滋病指標疾病之一。而1997年國外兩項大型研究指出,罹患性病會增加HIV的感染,因此在1998年美國疾病管制局提出預防及治療性病為HIV防治的一環。因此要誠懇呼籲醫師及民眾,加強婦科疾病與愛滋關聯的警覺性!
台灣女人健康網一向致力於從性別角度重新省思女性健康問題,清除因為性別盲所造成的女性健康死角。為增進與民眾之互動並讓我們的意見有更充分的代表性,除了將繼續在全國各地舉辦座談會聽取民眾意見之外,即日起亦將增設女性健康議題網路票選區,讓台灣女性隨時可上網選出最憂心、最關心的健康議題。其票選結果除了成為台灣女人健康網/台灣女人連線未來重點工作之參考,也冀希成為全國女性為自己健康發聲的管道!
+ read more

2005-11-02
[記者會]「笨蛋 問題不在醫院個別總額...
「笨蛋
問題不在醫院個別總額」--針對醫院將實施個別總額之回應
今日媒體報導,95年度健保醫院部分將實施個別總額,民間監督鍵保聯盟對此出強烈質疑及批評,並感到錯愕與不解!督保盟提出若衛生署執意實施個別醫院總額,若面臨財務缺口擴大、醫療品質失控及重症病患被當人球等後果衛生署一律必須概括承受,並負政治責任。
督保盟表示,醫院一但實施個別總額,除了滿足醫院的「基本收入及利潤」之外,並且違反了費用協定及總額管控醫療費用及浪費的精神,除再度證實衛生署用盡心機圖利醫院之外,醫療品質不受重視之程度更是遠遠超過於醫院收入。醫療成本及費用若有不足,當然可以討論,並且必須回歸支付制度及基於總額之精神下,豈可為確保個別醫院收入,逕而實施個別醫院總額制度,完全置被保險人之權益不顧。督保盟表示,若個別醫院總額只是為了保障地區醫院之生存,不但未能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及地區醫院於分級醫療的角色與功能,反而惡化分級醫療原有之困境,反而應該回歸醫療資源配置及基層醫療發展方向的討論上才能解決地區醫院之困境。
督保盟對於衛生署與醫界私下協商費用分配感到失望,衛生署帶頭破壞原有制度面的費用協定機制,並且對此主張認為毫無論述基礎,醫院個別總額之額度如何計算?以哪一年的基礎來計算?成長率如何預估?病人的療護對象如何選擇?卓越計畫實施的後果想必大家已經淡忘,但被保險人之權益與醫療品質一再被醫療費用、點值等論述淹沒,督保盟再次強調,當醫院之經營成本及財務未能公開之前,在醫療品質的保障未能有配套措施之前,堅決反對違背現有總額精神及協商制度之任何形式的妥協與暗盤交易。
+ read more

2005-10-20
[記者會] 健保局新增未經轉診不必增加...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
『健保局新增未經轉診不必增加部分負擔之措施
為德不卒』
健保局昨日公告,自下月一日起,門、急診出院病患一個月內及產婦生產後出院後六周內,首次到各級醫院回診,都不必加重門診部分負擔;B、C肝炎治療計畫及無診所地區的民眾逕赴醫院回診和看病,也視同轉診,不必多付部分負擔;花蓮縣豐濱鄉居民因無基層診所,故逕至署立花蓮醫院豐濱分院就診視同免增部分負擔。至於,督保盟一直提醒健保局注意的的部分特殊疾病患者無法到基層診所就醫的部分(如精障者),健保局以「極少數特殊個案」處理,要求病患檢具個人病史及就醫資料,向所在地的健保分局申請,由健保分局針對實際情形審酌處理,對此督保盟表示健保局此舉為德不卒。
今年七月調漲未經轉診民眾之部分負擔金額時,督保盟便曾對轉診之相關配套不足恐影響民眾權益提出呼籲並且反對把不可歸責於民眾的負擔轉嫁給民眾,其中包含對於出院後回診應以療程為考量、地區未有基層診所或是基層無法診治民眾疾病、藥品在基層醫療取得困難者應免漲部分負擔。督保盟認為健保局本次在實施轉診措施三個月後的檢討,僅僅調整三項措施感到無法理解,民眾的就醫限制早在三個月前督保盟便提出呼籲及提醒,健保局當時未能做全面的考量,已使部分民眾因此被迫多付錢,現在新的配套措施中,竟然未將無法在基層就醫的民眾,例如新陳代謝疾病、血液疾病、特殊眼疾、精神疾病等至少超過12萬的民眾納入,而這只是督保盟限於資訊不足下,所知的在疾病類別上的民眾就醫限制,本於保險人應對被保險人之相關權益有善盡維護及注意之義務,健保局不應以逐步檢討為藉口,繼續忽略被保險人之權益。
現行民眾至醫院就醫至少有五成以上都是經由醫師門診預約完成,民眾為維持醫病關係及維護自身健康,已經降低了就醫選擇的自主性,而在台灣的基層醫療以專科診所為主的情形下,對於無法至基層就醫的病患來說,就醫的選擇性相較來說就更低。健保局卻便宜了事,選擇忽視這樣的訊息,督保盟除了將持續為這些民眾爭取應有的就醫權益外,並鄭重向健保局喊話:別再對民眾權益視而不見!
+ read more

2005-10-12
多數女性以為心臟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美國心臟病醫學會(AHA)11日在紐約市所舉辦的記者會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表示,其實大部分美國女性都知道心臟病是婦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卻都認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因此也不採用任何必要的措施保護自己的心臟。
AHA在過去兩年推動「Go Red For
Women」計畫,極力提升女性對於心臟病的危機意識,兩年來已做到提升了50%。但根據AHA今年的問卷調查顯示,雖有46%的女性將心臟病列為女性死因的主要原因,卻只有13%的受訪者表示認為自己有得心臟病的可能。AHA認為這中間的落差是一則重要警訊,因此召開記者會呼籲女性對心臟病不再停留在認知上,而是要開始採取行動,作更積極的預防。
根據統計,美國每年約有500,000名女性死於心臟病,這個數字已超過其他六項死因死亡人數的加總。婦女們大多知道如何降低心臟病的風險,例如:要運動、不要吸菸,但並未意識到他們個人身體的危險因子,例如高膽固醇及高血壓。因此,「Go
Red For
Women」計畫倡導一連串新的行動,除了延續之前的宣導之外,他們會在文宣上鼓勵婦女每天將手放在他們的心臟,感受心臟的跳動,提供女性及醫師如何辨識女性心臟疾病的癥狀,同時也將更積極地提供女性健康的飲食及生活方式資訊,告訴婦女心臟疾病是與他們切身相關的,並鼓勵他們定期就醫檢查。在宣傳上,AHA則會提供「Go
Red For
Women」的胸章給婦女配戴,並鼓勵她們穿著紅色的衣服到明年二月三日,以表達對國家心臟月的支持。
紐約市勒諾克斯山醫院女性心臟病諮詢中心 (Women’s
Cardiac Care at Lenox Hill Hospital)主任 Nieca
Goldberg更呼籲婦女們必須「知道妳的數字」,包括BMI值、膽固醇數值:含低密度脂蛋白(LDL,即「壞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即「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血脂量)、腰圍。若本身為糖尿病患者,還必須注意空腹血糖值。
台灣2004年有5,113名女性死於心臟病,占女性十大死因的第二位,目前,國內並沒有特別針對台灣女性對心臟病的病意識方面進行研究,同時,也缺乏針對女性心臟病的本土研究。美國的例子對於台灣而言是個很好的借鏡,相關單位應鼓勵女性,從「知道妳的數字」,多關心自身的心臟健康。
+ read more

2005-09-04
[記者會]「處女迷思千年戳不破?!」(...
「處女迷思千年戳不破?!」
拋開處女魔 作自己身體的主人
日前王姓女子因婦產科內診導致處女膜破裂,因身心受劇烈創傷而向院方索取500萬元的賠償。其實類似的醫療糾紛在2003年年底也曾發生過:北市一婦產科黃姓女醫師,因業務過失破壞了患者的處女膜,被判刑6個月。更早在1999年時,一些沒有性經驗的女性因為資訊不足,作子宮頸抹片檢查時造成處女膜破裂,更引起媒體一陣騷動,並出現「6分鐘誤一生」的報導。這些事件除了顯示出醫病關係連最根本的溝通及尊重都出現問題之外,更凸顯了當女性健康碰上「處女膜」時的尷尬處境。但是在我們對這些事件的受害者深表同情時,卻忽略了躲在事件背後真正壓迫女性的的元凶——根深蒂固的「處女情結」迷思。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林綠紅表示:基本上,處女膜的存在並沒有任何實質上的作用,對於女性身體的健康沒有任何意義,然而這層薄膜卻能夠在女性的心理造成如此巨大的約束及傷害,主要原因在於社會賦予它「神聖」的意義,讓處女膜凌駕女性本身的主體性,而成為女性最珍貴的東西,並藉此壓抑女性的情慾自主發展。
台北市女權會副秘書長張明怡也表示: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但時至21世紀,從外籍配偶仲介公司的「處女品質保證」廣告;人造處女膜手術的出現,以及網路上一片一千元的處女膜,在在表現出這種壓迫女性的父權價值依然根深蒂固。追根究底,許多男人至今仍然視女人為自己所擁有的財產,而處女膜的「原封包裝」證實這個女人不是別人「用」過的「二手貨」。
立委黃淑英則認為「處女膜」對於男性與女性沒有實質的意義,但對於女性的身體卻會造成傷害與不便。許多女性因為怕破壞處女膜而不敢做內診、子宮頸抹片,直接影響到女性的健康。再者,處女膜情結還會造成女性在行動上的諸多不便,以衛生棉條為例,在國外,由於衛生棉條讓女性在經期時,擁有更多的行動自由,廣受女性的歡迎,而台灣女性卻因為「處女」情結而怯於使用衛生棉條。
衛生署病人安全委員會蔡宛芬委員認為:醫病關係簡單來說應該是一種伙伴關係,是互相信任與溝通的關係,病人有知的權利,而醫生有告知的義務。而這個事件從醫病關係的角度上,醫師並沒有盡到妥善告知及溝通;此外,當病人表示不舒服時醫師就應該停止當下的行為,而非只是一味要求病患不要亂動。但社會的「處女情結」觀念,的確也可能使男醫師面臨一個困境:到底要怎麼解釋才能讓婦女充分瞭解卻不會造成女性醫用者有性騷擾或歧視的感覺?由護理人員告知或內診書面說明書的方式來處理應該可避免此種難處。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謝卿宏醫師認為,這次事件其實也是醫療品質的問題。醫師也是人,如果在門診量大、看診時間太短的情況下,有些醫師態度不佳甚至出錯多少是難免的,但醫師自己本身還是要先學會道歉。針對此次事件,醫生應該顧及病人的感受,當病患感受不舒服時要尊重病患的感受,畢竟病人是有感覺的人,而非機器。此外,謝卿宏醫師也提到了醫師法第11條:醫師非親自診察,不得施行治療、開給方劑或交付診斷書。身為一位婦產科醫師,謝卿宏表示如果不做內診檢查就做治療行為並不完整、且如同是亂槍打鳥,如果病患拒絕內診,以對醫療品質的要求,他會拒絕繼續該醫療行為、並建議病患退診。
此次事件再一次凸顯女性仍受傳統貞操觀念的箝制,因而造成其心理極大的傷害。事件中王女士長期生長在這種道德觀的社會結構之下,會因為自己的處女膜無故破損而心理受創,我們非常能夠理解,也深表同情。然而我們認為,事件背後真正的元凶其實是父權體制下千年戳不破的「處女情結」迷思。我們呼籲女性作自己身體的主人,更應以集體力量打破將女體商品化與壓抑女性情慾的枷鎖--「處女情結」。為了要戳破千年妖怪處女魔,我們發起台灣女性使用衛生棉條運動!鼓勵女性多使用衛生棉條,用具體行動拋開處女膜迷思
、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並取回女性的身體自主權!
+ read more

2005-07-28
[記者會]子宮頸抹片檢查篩檢品質在哪裡...
「每年做檢查還是得癌症!
子宮頸抹片檢查篩檢品質在哪裡?!」
日前,報載一位婦女年年作子宮頸抹片檢查,今年五月抹片正常,卻在七月發現得了第二期子宮頸癌。該名婦女去年是在衛生所做檢驗、今年則在長庚醫院的巡迴車作檢驗,她認為問題出在抹片是由護士取樣的緣故,但兩個採檢的機構均否認是由護士取樣。國民健康局對於此一羅生門事件的解釋竟然是抹片檢查都會有「偽陰性」或「偽陽性」的可能,並建議婦女自己去調查原因。國民健康局沒有表達主動調查的態度,讓人深感遺憾,而提出「偽陰性」/「偽陽性」的說辭更是難掩其未盡監測子宮頸抹片品質的責任。
黃淑英委員表示: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成效和醫師取樣技術(抹片是否可以判讀?)、檢驗師/病理醫師判讀抹片能力(偽陽性/偽陰性的比例?)以及取樣的婦女生理時間點(月經後的10-20天內)有關。台灣施行子宮頸抹片篩檢已有10年,衛生署對於子宮頸抹片篩檢一直沒有積極的品質監控機制,亦即,醫師取樣的良率(抹片是否可以判讀)及各檢驗單位抹片判讀的準確度並沒有定期、完善的監測。因此,當我們有一個「陰性」的抹片結果時,我們不知道是否可信?再者,為了提升篩檢率,常忽略取樣適當時間點的重要性,這也影響了抹片的檢查結果。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則針對台灣婦女長期以來對於子宮頸抹片篩檢的品質有相當大的疑慮與不信任。政府為了提高子宮頸癌的篩檢率,提出了各項「便利」的到點篩檢方式,例如:巡迴車、在社區活動中心、學校活動中心,但這些篩檢空間讓婦女感覺非常的不舒服、不安心,連帶地婦女對於檢查的結果也常常出現不信任的態度。現在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們也沒有看到國健局有任何的說明,而把他當作是一件醫療糾紛在處理,其實是讓婦女更為不安與焦慮!
另外,我們肯定國健局想要提高篩檢率的用心,但是到點篩檢的服務對於醫療資源不足的地方確有需要,但在醫療資源豐沛、三步即有一家診所的大都會—如台北市還需要嗎?
黃淑英立委也表示:為了促進子宮頸篩檢的成效,衛生署以「經濟誘因」提高子宮頸癌前病變的發現,施行「全民健保子宮頸癌醫療給付改善方案」,2004年起,在健保給付中增加「新受檢個案發現費」及「癌前病變發現費」的項目。其中「癌前病變發現費」是指,醫師每發現一位新的癌前病變病患,健保局將會多給付1250點。健保局此種獎勵方式,不但是捨本逐末、邏輯錯誤、更是將「醫生的快樂建築在婦女的痛苦之上」。試問,這樣的誘因能有效改善醫師取樣的良率嗎?能夠減少檢驗單位判讀的偽陰性嗎?此外,發現疾病是醫師的責任,有病沒發現是他的過失。當我們「必須」以「經濟誘因」獎勵醫師盡其應盡的責任時,是否意味著當前醫師的品質普遍不良?醫師,你們為什麼不生氣?!
此次的案例,並不是近2、3年來唯一、二的個案,它再度引起社會對於子宮頸抹片篩檢品質的關注。我們要求衛生署:
1、 成立專案小組主動調查此次事件的原因
2、
重新檢討「全民健保子宮頸癌醫療給付改善方案」,並提出有效提升子宮頸癌前病變發現的辦法
3、
建立子宮頸抹片品質監控機制,並公布各病理檢驗單位的抹片檢查偽陽性、偽陰性的比例
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相當重要的篩檢方法,歐美各國無不致力於提升篩檢品質,以真正發揮篩檢的成效。我們對於衛生主管機關努力提高台灣婦女篩檢率的用心與努力亦表示相當的肯定,但是,我們還是要再次地呼籲:如果沒有完善的品質監控機制,光是提高抹片的篩檢率是無法確切保障婦女的健康的。
+ read more

2005-07-15
[記者會] 回應『給民眾有效的轉診』
督保聯盟對『給民眾有效的轉診』的回應—會後新聞稿
健保局宣布部分負擔調漲於今日實施,今日於立法院由立法委員王榮璋、黃淑英、盧天麟辦公室及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等邀請包含基層醫療協會、地區醫院協會、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等團體及衛生署、健保局進行落實有效轉診的公聽會,與會團體雖然都支持轉診制度,卻對議部分負擔調漲來達成轉診皆不以為然,民間監督健保聯盟針對今日於立法院舉辦的『給民眾有效的轉診』公聽會作出幾點回應:
1.
要求未收屬須與不同層級之醫療院所及民間共同組成工作小組,在年底前擬定有效轉診政策與措施
2.
針對目前已提出的各項轉診措施應每三個月定期檢討,並將檢討狀況向立法院及社會公布
3.
健保局應立即利用各種管道及簡易之文宣,對民眾加強宣導如何找尋、使用社區及家庭醫療資源
另外督保盟亦對民眾作出以下提醒:
1.
若民眾需要轉診,一定要取得『書面』轉診單,並確認確實得到轉診服務;
2.
因醫療院所未能雙向轉診(即診所未能將您轉至醫院或醫院未能將您轉回診所),而至是民眾增加部分負擔,請記得被其收據及相關診斷文件等,向健保局等相關單位反應
3.
盡量取得處方簽,至社區藥局取藥,讓社區藥師一同為您負起健康照護的責任
4.
當您的疾病是無法至基層就醫時且必須經常或固定前往地區醫院以上層級就醫的民眾(如精神疾病患者、特殊疾病,如部份血液疾病、骨科疾病)協請就診醫院開立相關診斷證明並收好收據,向健保局反應,以確保權益
5.
當民眾被要求自費時,除取得收據外,並應於收據上敘明收費之項目。
最後督保盟強烈呼籲健保局應建立一個民眾申訴管道,提供民眾反映轉診之相關事項,民眾亦可以向督保盟團體反應,並且政府應審慎思考下列問題:
當民眾因下列原因無法至基層就醫時,如未能獲得雙向轉診、因轉診的等待時間過久而延誤醫療、所需之治療藥品無法從基層取得、基層無此科別、或需要整合性醫療的民眾,特別是老人時,加重民眾部分負擔是不合理的,健保局如何因應?
其他的配套或是宣導措施是否真正足夠等等?若無相關配套,除懲罰病人之外,更將對民眾健康的照護出現漏洞,宜審慎以確保民眾權益。
+ read more

2005-03-24
[記者會] 2005 V-Day在台北 雙語說陰道
V-DAY在台北 雙語說陰道
[
記者會 新聞稿 ]
支持終止對婦女施暴的全球V-Day
運動中,必定舉辦的名劇《陰道獨白》 (The Vagina
Monologues),今年台灣終於獲得授權,將在25、26日以中、英文劇及舉辦「非獨白派對」的方式,和觀眾們見面了。「2005台北V-Day團隊」感謝各界熱烈支持及關注,兩場捐贈席座位在一周內便一搶而空,礙於「V-Day」總部規定,「陰道獨白」公益版限定只能演出兩場,向隅的觀眾可洽電話:(02)2367-9595*547。
參與《陰道獨白》的導演及演員,皆因對女性防暴議題有著高度認同而願意無償地付出。英文場演員來自美、加、英、大馬等地,中文場成員則以活躍於台灣小劇場界的女演員為主。由於中、英文兩位導演有著共通的創作理念:這不只是一齣戲劇,這更是女性的經驗分享,因此演出中沒有演員與觀眾距離,如此的情緒及氛圍就像是與朋友聊天一般,不但與演員對談也與觀眾對談。在演出服裝的安排上,刻意統一為全身素黑並點綴紅色裝飾,以紅色代表陰道,延伸出包括舞台及燈光的設計,也以紅色系為主,就是要讓觀眾感受到自己身處陰道的包圍中。
《陰道獨白》原著有十段獨白,包括月經、性高潮、女同性戀、生產、婦科經驗、性暴力等,每年並且不斷加入新的議題,如跨性人、阿富汗婦女面紗(布卡),及迷你裙時尚等。中文版導演藍貝芝表示,此次導演《陰道獨白》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將原本以美國背景的文本融入台灣社會情境,並且與全球共通的女性經驗連結,參與演出的所有成員都像是在短時間內接受了女性主義的震撼教育,對於自我身體的認知有了不同的想像。英文版導演Dana
Wylie則指出此次能夠聚集在台的外籍女性共同演出,除了藉由該劇提升女性身體的正面形象外,能為台灣婦女運動盡一份心力,更是別具意義。
《陰道獨白》正式演出前,主辦單位將依V-Day慣例表揚「陰道戰士」,表揚對終止婦女受暴問題努力不懈的勇者,此次陰道戰士共有四位,包含第一線的社工員、婦運工作者,本國籍與外國籍的女性。
《陰道獨白》將在西門町『紅樓劇場』舉辦,採不劃位自由入席。下午六點半開放觀眾進場參加「非獨白派對」,由贊助廠商提供免費餐飲,參與配派對者可在此分享對陰道、對《陰道獨白》、V-Day運動的想法。
+ read more

2005-03-23
[記者會] 2005 V-Day在台北 談文化 說...
V-DAY在台北 談文化 說陰道
[
記者會 新聞稿 ]
「陰道」,女性身體的一部分,卻在女性日常使用的語言中長久缺席。父權社會不允許女性輕易地將陰道說出口,使得陰道成為女人言說的禁忌。然而,伊芙‧恩絲勒不這樣想,她在與朋友論停經期時提到陰道,於是她開始想知道其他女人對陰道又會有什麼看法。她採取行動訪問了形形色色的婦女,從她們口中聽到許多從陰道這個主題延伸出的相關故事,然後用第一人稱獨白的方式,將這些不同的真實故事在劇中以充滿神祕、幽默、痛苦、震憾、聰明、傷害以及刺激等經驗,由不同的女性娓娓道來,這就是震撼全球的《陰道獨白》。
《陰道獨白》的成功,在於伊芙‧恩絲勒勇於直接切入千百年來隱諱於世的議題,即女性的身體與性生活。伊芙‧安絲勒在《陰道獨白》獲得空前迴響後,決定設立非營利機構「V-DAY」,以反對任何施加在女性身上的暴力為V-DAY運動宗旨,自2001年以來授權全球婦女團體於在地城市搬演《陰道獨白》。由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女權會、勵馨基金會以及一群跨文化劇場工作者所組成的「2005台北V-DAY團隊」表示,經過一番努力,台灣今年首度成為V-DAY全球運動中的一員,希望今年以台北作為一個起點,繼而由點成線、成面,串出女聲喧嘩的台灣V-DAY,一起將終止暴力化做實際行動。
再者,「2005台北V-DAY團隊」表示,小劇場的演出常可以作為社會運動的形式之一,批判社會現狀與表達基層的真實聲音。當《陰道獨白》在全球各城市演出時,也展現出這樣的力量。不同膚色、族群的女人,以相異的語言,演出女性的身體/生命經驗,挑戰著每個社會的主流思考,而這樣的發聲在某些地方勢必遭遇禁演的命運,例如:2004年中國上海、2005年在烏干達,「妨害風化」成為禁止女性發聲最主要的理由,可見女人真實的聲音具有撼動現存體制的力量。今年,台灣終於加入V-DAY的行列,這象徵著,台灣將讓此國際性的運動更多元之外,台灣本土之文化也因為V-DAY而更豐富。
贊助指導單位文建會表示,文建會樂於見到此活動在台灣演出,特別是V-DAY的活動與近年來倡導的文化公民權的概念至為契合。所謂的「文化公民權」談的是,從欣賞多元、尊重異己的角度,保障公民充分享有的權利,更進一步訴求公民在參與、支持和維護文化藝術發展活動的責任。更重要的是,鼓勵主流文化中隱而未見的文化少數主體也能自主自在的發聲。而伊芙‧安絲勒的名劇《陰道獨白》,並將性別、自我認同等議題帶出,由表演而行動,由個別而集體,進而不僅是從邊緣發聲,而是匯聚成改變社會的力量。而或許明年,台灣會有更多城市群起演出《陰道獨白》,這種公民主動參與,透過文化場域藉由藝術實踐,發展對公共議題的論辯及共識,也催生台灣早日蛻變為成熟的公民文化社會。
「陰道獨白」將於3月25-26日於紅樓演出,中英文版各一場,所得除回捐美國V-DAY組織之外,盈餘將由主辦之三個團體(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女權會、勵馨基金會)作為推動女性人身安全以及提升女性正面身體形象專案使用。
+ read more

2005-03-06
[記者會] 2005 V-Day在台北 直到暴力終...
V-DAY在台北 直到暴力終止
參加「非獨白派對」分享《陰道獨白》劇作
[ 記者會 新聞稿 ]
全球支持終止對婦女施暴的V-Day
運動中,必定舉辦的名劇《陰道獨白》(The Vagina
Monologues),今年三月終於獲得授權,將以一場中文劇和一場英文劇的方式,和台灣的觀眾們見面了。「2005台北V-Day團隊」展開「V-Day在台北‧直到暴力終止」活動,宣告台灣V-Day運動的濫觴及宣示支持終止暴力的決心,主辦團隊將舉辦「非獨白派對」與觀賞《陰道獨白》的觀眾同歡來慶祝這個鼓舞人心的開端。V-Day是一項全球性的運動,目的是終止對女性的暴力行為;V-Day也是一個非營利機構,曾在短短五年間籌募到一千四百萬美元的基金捐給世界各地的婦女團體,作為停止對婦女及女童施行暴力的基金。V-Day以創意性的活動來吸引社會的關注,發動募款及喚起各地反暴力組織的朝氣。每年伊芙‧恩絲勒(Eve
Ensler)
得獎名劇《陰道獨白》的製作單位都會配合V-Day在世界各地的舞台演出,為當地的反暴力組織籌募捐款,以協助各地受暴的婦女,過去曾經協助埃及和伊拉克開創第一所婦女受暴避難所,也召集過南亞婦女領袖的反暴力會議。
今年台北首度成為V-Day全球運動中的一員,「2005台北V-Day團隊」因相同的理念結合,由
台灣女人連線、勵馨基金會、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及一群跨文化背景的女性所組成,誓言為生活中和社區裡的女性集體發聲,把這個拒絕被漠視的聲音匯聚成波濤洶湧的怒吼,一起向企圖侵害婦女和女童的暴力說「不
!」
。我們也期待藉由「V-Day在台北‧直到暴力終止」的活動主題,再次喚起社會大眾關注及省思台灣婦女受暴日益嚴重的問題。關心這個運動的朋友,歡迎造訪「2005台北V-Day團隊」特別建立的V-Day中文網站
www.vday.org.tw,以取得更多活動訊息 。
《陰道獨白》是美國劇作家伊芙‧恩絲勒的不朽劇作,她的劇本如此震撼人心,是因為她勇於直接切入女性性生活這個在過去千百年來,一直都是社會禁忌的主題。這個劇作的靈感來自於她和一位朋友討論停經期的相關話題,談到了陰道這個主題時,她聯想到其它婦女對這個問題又會有什麼看法呢?於是她開始訪問形形色色的婦女,從她們口中聽到許多從陰道這個主題延伸出的相關故事。伊芙‧恩絲勒為了編寫此劇,曾經訪問了兩百位女性,傾聽她們談到自身的性生活,她們的身體感受和曾遭受的暴力傷害及性虐待。這齣戲用第一人稱獨白的方式表現,劇中充滿神祕、幽默、痛苦、震憾、聰明、傷害以及刺激等經驗,由一位接一位的女性娓娓道來不同的真實故事。中文版《陰道獨白》則採用中國劇作家喻榮軍的版本。
《陰道獨白》在紐約非營利劇院初試啼聲,即造成轟動,隨即佳評如潮,紐約時報用「有趣」和「尖銳」來稱讚它;紐約日報則用「智慧」和「勇氣」來肯定它;洛杉磯時報更表示「伊芙‧安絲勒的《陰道獨白》,已不再是一齣戲而已,它已成為一項社會運動。」
這是個值得歡慶的開始,2005年台灣首度加入V-Day這項全球性運動,「2005台北V-Day團隊」將連續2日舉辦「非獨白派對」,分別推出《陰道獨白》中文版及英文版,同時公開表揚四位勇敢的「陰道戰士」(Vagina
Warriors),因為這四位婦女英勇地站出來獻身於這個活動中,可能改變了台灣對婦女施暴的趨勢並遏阻未來的暴力行為。贊助廠商將提供免費的便利餐飲以供《陰道獨白》的觀眾於演出前使用,讓關心婦女受暴議題及喜好戲劇演出的朋友可以在輕鬆的派對氣氛中認識彼此、分享心得及觀賞《陰道獨白》的演出,這是個熱鬧的「非獨白派對」,參予者可以大聲說出感受及交流。
「2005台北V-Day團隊」竭誠地歡迎民眾加入「V-Day在台北‧直到暴力終止」活動,用行動宣示終止暴力的決心。V-Day在台北活動「非獨白派對」、《陰道獨白》將在《紅樓劇場》台北市成都路10號舉辦,訂2005年3月25日中文場及3月26日英文場共兩場,下午六時半開始提供餐飲,演出於下午七點準時開演,採不劃位自由入席。贊助席每席新台幣500元,同時贊助中英文兩場演出為新台幣800元。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