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528

2023-12-27
月經用品中有害的化學物
研究指出,月經用品中有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
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會妨礙到人類的荷爾蒙,引發醫療問題。
女性平均在其一生中使用11,000個以上的衛生棉條或衛生棉。這些衛生棉條和衞生棉所接觸的陰道和外陰組織都有很高的滲透性。而從可滲透的組織所吸收的化學物質,並沒有被代謝,使得在月經用品中所發現的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有其潛在的危險性。
過去亦有在月經內褲中發現有毒PFAS化學物質的相關報導。
Mason公共衛生博士生Joanna Marroquin和副教授Anna
Pollack檢視自2013年來所進行的研究。這些研究測量月經用品中的化學物質。
研究發現月經用品中有各種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包括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揮發性有機物、對羥基苯甲酸酯類parabens、環境酚類parabens、香水化學物、dioxin和類戴奧辛物質。
研究的第一作者Marroquin說「指認月經者常使用的月經用品中的化學物質很重要,因為會影響她們的生殖健康。」
2023年10月,Rep. Grace
Meng在美國國會提出「羅賓·丹尼爾森月事產品和私密保養用品安全法」。該法案要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經期和私密護理產品,加強對香料成分、著色劑、染料及其對消費者可能產生的潛在影響的研究。
國際缺乏月經產品安全性的研究
這個文獻檢視了2013-2023年間,審視美國、日本和南韓測驗月事產品的15篇文章。
研究人員指出只有少數出版文章測量月經產品中的化學物質。
再者,雖然在月經內褲中已發現「永久化學物質」,但在同行評審的研究中很少是有關月經內褲,和其他美國流行的新產品,如月經杯和月經碟片。
這項研究「月事用品的化學物質:系統性的評論」發表在婦產科的國際期刊《BJOG》。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3.12.15)、NIH(2023.09.24)
+ read more

2023-12-18
懷孕期間腳會變大嗎?
您是否注意到隨著懷孕的進行,您的鞋子變得有點緊了?腳和腳踝腫脹很常見,尤其是在懷孕晚期,但您的腳也很有可能在懷孕期間實際上會生長。發生這種情況有幾個原因:
*
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隨著懷孕期間腹部的擴大和體重的增加,您的身體會對足弓施加更大的壓力,導致足弓變平並變長。
*
懷孕激素:荷爾蒙鬆弛素會放鬆骨盆周圍的韌帶,為身體分娩做好準備。它可以放鬆身體的所有韌帶,包括腳部的韌帶,使腳骨伸展和加寬。值得注意的是,你腳上的骨頭實際上並沒有生長_,_但將它們固定在一起的韌帶不像以前那麼緊,這最終可能會導致你上升半個甚至一個鞋號。
早在懷孕中期,您可能會注意到您的鞋子變得更緊,並且腳可能會繼續增大,直到懷孕後期。購買(或向朋友借)幾雙舒適的懷孕鞋。寶寶出生後,一旦腫脹消退,您可能會發現自己的鞋碼會恢復到原來的尺碼,或者可能會永遠增大一號!
專家提醒,懷孕會破壞你的平衡和姿勢。隨著寶寶的成長,您的重心會前移,這會讓您向後傾斜以進行補償。這會給你的腳帶來更大的壓力,讓它們感到酸痛。
無論你做什麼,都不要試圖擠進舊鞋裡。穿太緊的鞋子會加劇拇指外翻,並導致一系列從腳趾甲內長到雞眼和繭等足部問題,甚至可能造成足部疼痛或足底筋膜炎。
如果您發現腳或腳踝腫脹突然加劇,請立即聯絡您的家庭醫師。它也可能是子癇前症的潛在徵兆,這是一種需要盡快解決的嚴重血壓疾病。
有什麼方法可以防止懷孕期間腳變大嗎?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可以採取任何措施來阻止懷孕期間雙腳的生長。一項研究顯示,穿上非處方足弓支撐矯正器可能會有所幫助,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同時,您可以採取以下措施至少有助於緩解腳部腫脹:
*
盡量不要長時間站立-休息一下,可以的時候坐下來。
*
穿著舒適、不會擠壓或鞋帶過緊的鞋子。尋找低跟鞋並提供良好的足弓支撐。
*
坐著時,抬高雙腳,防止液體積聚在下肢。(將它們放在枕頭上效果很好。)
*
喝大量的水,這有助於你的身體排出導致腫脹的多餘液體。
*
休息時進行踝關節繞圈運動,改善腳部的血液循環。
*
穿著壓力襪或長襪,這可以幫助將腳部多餘的液體移回血管中。
懷孕後腳還會變大嗎?
可能會。雖然足部腫脹通常會在產後一個月內消退,但韌帶鬆弛引起的任何擴散都是永久性的。一項研究發現,大多數女性的腳長增加了0.2到1.0公分(cm)。
好消息:雖然您可能會在隨後的懷孕中注意到腳部有些腫脹,但實際的腳部延長在第一次懷孕時最為明顯(研究人員並不確定原因)。
編譯來源:babycenter(2021.11.29)、melbournepodiatryclinic(2023.04.18)
+ read more

2023-11-15
當我們年紀越大,我是否需要多吃蛋白質...
如果你是一位約50歲的女性,你可能已經從社交媒體或從網紅看到建議,稱中年時期蛋白質需求急劇增加。是這樣的嗎?
蛋白質是我們飲食中的一種必要的營養素。它為我們提供能量,用於修復和生成肌肉、骨骼、軟組織、荷爾蒙和酶。通常,我們認為動物食品(奶製品、肉類和蛋類)富含蛋白質。植物食品如麵包、穀物和豆類也提供有價值的蛋白質來源。
隨著年齡的增長,蛋白質的需求會發生變化嗎?
蛋白質需求在不同的生命階段會有所變化。這反映了成長的變化,尤其是從嬰兒到青少年。根據年齡估算的需求約如下:出生時每公斤體重需要1.43克蛋白質;6-12個月時,蛋白質需求達到最高點,每公斤體重需要1.6克蛋白質。從6歲到18歲,蛋白質需求從每公斤體重0.92克下降到0.62克。
當我們成年後,蛋白質需求因男女而異,男性比女性擁有更高的肌肉質量:每公斤體重男性需要0.68克蛋白質,女性每0.6克蛋白質。
老年時期呢?
澳大利亞對70歲以上人群的建議,因為對組織修復和肌肉維護的增加需求:男性每公斤體重需要0.86克蛋白質(60克/人/天),女性0.75克蛋白質(52.5克/人/天)。對於一位70公斤的男性,這意味著每天需要比成年時多攝入12.6克蛋白質。對於一位70公斤的女性,每天需要多攝入10.5克蛋白質。
70歲以上的人增加蛋白質攝入量(每天每公斤體重多攝入0.94-1.3克)可能減少年齡相關的肌肉質量下降(稱為肌肉減少症)。但這必須伴隨著增加的抗阻運動,如使用重量或彈力帶。到目前為止,這些尚未包括在任何國家營養指南中。
中年時期呢?
提倡中年人攝取更多蛋白質的一部分可能是為了預防與年齡相關的肌肉流失。這也可能是希望預防荷爾蒙變化而可能出現的體重增加。
對於中年婦女,關於蛋白質攝入量的研究相對較少。一項大規模的2017年觀察性研究,對超過85,000名中年護士進行了研究,發現攝取更多的植物蛋白質—而不是動物蛋白質或總蛋白質—與早期更年期的發生率較少有關。
在同一組女性中,另一項研究發現攝取更多的植物蛋白質與更低的脆弱性風險有關(意味著跌倒、殘疾、住院和死亡的風險較低)。攝取更多的動物蛋白質與更高的脆弱性風險有關,但總攝取的蛋白質量沒有影響。
另一項小型觀察性研究對103名停經後婦女進行了研究,發現攝取更多蛋白質的中年婦女擁有更多的瘦肌肉質。然而,一項干預研究(研究人員對特定變化進行測試)顯示,較高的蛋白質攝入對晚期停經婦女的純瘦肉的體重無影響。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較高的膳食蛋白質攝入量,以及減少上千的卡洛里,可能減少停經期的體重增加。但這尚未在臨床試驗中進行過測試。
增加蛋白質攝入量可以提高飽腹感,這可能有助於減輕體重並保持肌肉量。研究中用於提高飽腹感的蛋白質攝入量約為每公斤體重每天1.0-1.6克。然而,這些研究尚未專門針對中年婦女進行,而是針對各個年齡段的男性和女性。
如果你因健康狀況不佳、由於體育運動的需求增加,或者因為你是純素或素食主義者而擔心自己的蛋白質攝入量,請諮詢你的家庭醫生或獲得認證的執業營養師的建議。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3.11.06)
+ read more

2023-06-20
「第二十三屆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會議暨研...
台灣女人連線自2000年創會以來,為響應「528世界婦女健康行動日」,每年召開「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針對各項女性健康議題提出具體政策建議,促進女性健康議題的公共參與,由下而上地影響國家政策之擬定。在每年的「行動網絡會議暨婦女團體聯合研習營」進行性別健康議題研討,提高知能,並共同討論來年528行動主題。
今年(2023)研習營預計安排4場女性健康與權益相關的專題演講,包括「2023性別健康熱門議題」、「科技對女性生育健康的影響」、「中高齡女性運動須知」及「女力從政」,歡迎婦女健康網絡成員、關心性別健康的團體代表或一般民眾報名參加,詳細活動內容請見下方資訊。
活動內容及議程
◆時間:2023年9月15日(五)至9月16日(六)
◆地點:高雄福容大飯店(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45號)
◆對象: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成員、關心性別健康的團體代表或一般民眾
(一個團體以2人為限;以曾合辦528相關活動之網絡成員優先)
◆費用:
1.婦女健康行動網絡團體:不需報名費,另補助高雄市以外之「婦女健康行動網絡團體」2人住宿費及1人交通費。
◎交通費說明:搭乘飛機、高鐵、船舶、火車之費用,請提供票根或購票證明。
2.個人及一般民眾(報名以團體代表為優先):不需報名費,食宿及交通煩請自理。
◆議程(暫定):
9/15(五)
時間
內容
主持人/主講人
13:00-13:30
報到
13:30-13:50
相見歡
13:50-15:20
【專題演講】
2023性別健康熱門議題
台灣女人連線
陳書芳 秘書長
15:20-15:30
茶敘
15:30-17:00
【專題演講】
是機會還是限制?
科技對女性生育健康的影響
台灣女人連線
黃淑英 理事長
17:00-18:00
Check in
18:00-20:00
餐敘
9/16(六)
時間
內容
主持人/主講人
07:30-08:50
早餐/退房
08:50-09:00
報到
09:00-10:30
【專題演講】
要活就要動—
中高齡女性運動須知
高雄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廖麗君 副教授
10:30-10:40
茶敘
10:40-12:10
【專題演講】
女力從政—
從婦團到政務官的角色轉換
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蔡宛芬 主委
12:10-13:30
午餐
13:30-15:30
【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會議】
歷屆宣言執行進度報告與檢視
2024年528主題與計畫
台灣女人連線
黃淑英 理事長
15:30-
賦歸
報名方式
*
於8/11(五)前填寫線上報名表單(同一團體請填寫於同一張報名表)
:https://forms.gle/pdgEGWkamYSdX4aM8
* 聯絡人:台灣女人連線執行秘書 劉怡顯
Email:twloffice555@gmail.com 電話:(02)2392-9164 傳真:(02)2392-9165
+ read more
2023-06-05
【姑嫂玩健康報】補助凍卵?婦團持保留...
發報日期:2023年6月5日
熱門新聞
近期直播
🎥【528系列】凍卵讓女人有更多選擇嗎?
🎥是保護還是傷害?!--聊一聊女人成為臨床試驗的受試者的歷史
🎥在人生謝幕時,你想要留下怎樣的身影?
🎥職業傷病史中的女性面貌系列12-三星帝國半導體產業罹癌女工的抗爭
+ read more

2023-05-26
補助凍卵?婦團持保留態度
台灣女人連線自2000年創會來,每年召開「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針對各項女性健康議題蒐集在地女性的需求與意見,提出具體行動宣言作為國家政策參考。
今(26)日舉辦第二十六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包括婦女、性別、病友、勞工、新住民及婦產科醫學會等團體代表出席。
於上午會議中,與會者先就歷屆宣言執行情形與衛福部代表進行討論,包括HPV疫苗公費接種、醫療植入物登錄系統、優生保健法等女性健康議題,除了追蹤執行情形,也督促政府政策貼近女性需求。
接著由陳書芳秘書長針對「20232凍卵凍精意向調查」進行結果報告;黃淑英理事長透過對凍卵議題的討論,提出議題報告與政策建議報告執行情形與意見。經討論後,與會者共同擬定行動宣言,共有四點具體訴求:
一、建請衛生福利部提出凍卵技術相關資訊,包含卵子冷凍/解凍成功率、使用率、活產成功率、療程風險等,以及相關法律規範
二、建請衛生福利部積極管理凍卵行銷及廣告
三、建請衛生福利部訂定凍卵技術及機構管理法規,並研議擴大人工生殖施行的對象
四、建請衛生福利部訂定生殖健康相關政策時將男性納入考量
下午團體代表共同拜會衛福部,表達行動宣言。衛福部王必勝次長表示凍卵相關議題很需要討論,將盡快邀集相關單位召開會議,補足不完備的部分。
完整行動宣言內容見:http://twl.ngo.org.tw/article/diershiliu-528tai-nvjiankangxing-luan-nvrenshen-dewei
+ read more
2023-04-25
【姑嫂玩健康報】凍卵挽救生育率 想太...
發報日期:2023年4月25日
熱門新聞
近期直播
🎥外遇離家,難道就沒有離婚自由?!
🎥再生醫療法怎樣讓人民自費當白老鼠?說給你聽!
🎥【528系列】補助凍卵是福利嗎?
🎥職業傷病史中的女性面貌系列11-建立在女工健康犧牲下的經濟奇蹟-RCA
+ read more
2023-03-28
【姑嫂玩健康報】貧血不輕忽!婦團醫界...
發報日期:2023年3月28日
熱門新聞
近期直播
🎥38婦女節前,聊聊年度性別統計圖像
🎥【為女著紅直播間】妳,為什麼要注意貧血?
🎥職業傷病史中的女性面貌系列10
—從1911年紐約三角工廠大火到2013年孟加拉RANA大樓倒塌
🎥【528系列】凍卵 為生育按下暫停鍵?
+ read more

2023-02-07
如何養成健康的步行習慣
開始日常步行很簡單,因為它的配備很簡單:舒適、支撐性的步行鞋和您自己的兩隻腳。
與健身房鍛練不同,開始的費用很小,而且時間安排很靈活。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運動機能學系助理教授Amanda
Paluch說:「步行是一種很好的鍛練方式,因為我們可以將它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如果你可以在你的房子周圍或你的社區內就進步行,那是最方便的選擇之一。」
步行好處多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即使是一次中等到劇烈強度的步行也能改善睡眠、記憶力、思考能力和焦慮。
Harvard
Health指出了一些令人驚訝的好處,包括步行可以減少對糖的渴望、緩解關節疼痛、增強免疫力、抵消肥胖遺傳和降低患乳癌的風險。
據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稱,更廣為人知的好處包括降低高血壓、2型糖尿病的風險、幫助人們保持健康的體重和加強肌肉骨骼系統。
發表在《應用生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德克薩斯州的一項臨床試驗每週進行五次半小時的健步走或慢跑可以改善進出大腦的血液流動。
「每天漸進地加多幾步,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方式。這樣的步行計劃非常好,因為它適合非常廣泛的人群」Paluch
說。
PALUCH步行入門的建議
將較長時間的鍛練分解為幾個較短的「回合」活動對入門者很有幫助。
評估一下您的身體狀況,然後從那裡逐漸增加步行時間。
佩戴計步器幾天,以計算出你的基線步數。通常大約是4,000
步,然後在下週每天增加大約500 步。
試著讓每一次增加都成為一種習慣。我們不想一下就跳進去說,我們要出去走8,000公尺。當我們想到一次只多一點,我們的目標就變得更容易實現,而且,我們還可以防止受傷。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步行的技巧
肩膀應該放鬆。你的頭應該直立,下巴處於中立位置。雙腳應該靠近您前方人行道中心的假想線。
腳後跟應該先著地。一隻腳應該始終在地面上。每走一步擺動彎曲的手臂會多燃燒
5% 到 10% 的卡路里。
步幅要多大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議腳踝前傾,然後用右腳向前邁一步,在跌倒前抓住自己。這是適合您的步幅。
讓您的日常工作步入正軌的策略
PALUCH 提供了一些在步行鍛練中不失優勢的建議:
* 把你的步行鞋放在附近。盡可能地消除障礙
*
在忙碌的一天,走幾段樓梯,這是非典型的鍛練,也都有幫助。
*
如果你錯過了一天,不要感到失敗。當我們無法完全做到時,至少做了一些,這將繼續幫助養成習慣。
在戶外還是在跑步機上步行有差別嗎?
PALUCH
說:「兩者都將提供類似的好處。因此,跑步機與走道之間的最佳選擇是哪一個是你喜歡做的,並且有規律/最容易做到的那將是幫助你持續日常步行的最佳選擇。」。
步行減重
對於想要將步行納入減肥計劃的人來說,以中等到劇烈的強度步行更有幫助。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
(ACS)的數據,一個68公斤的人快走每小時會燃燒大約
297 卡路里的熱量。
步行 40
分鐘可以燃燒多少卡路里?根據Livestrong的說法,您可以燃燒
160 到 296
卡路里的熱量,具體取決於您的體重和步行速度。
ACS
引用最近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建議,多走路是最好的。該研究發現,走更多步與降低心臟病和癌症死亡率有關。
Mayo Clinic提供了開始 12
週步行計劃的建議,建議在步行鍛練開始和結束時慢走
5 分鐘,以熱身和放鬆。它建議每週步行五天。
更快的步伐似乎對身體健康很重要。Harvard Health
指出,經常步行可降低患心臟病和早逝的風險,尤其是對於那些以每小時4.8公里或更快的速度步行的人而言。
編譯來源:HealthDay (2023.01.30)
+ read more

2022-10-25
死產基因可能由男性親屬遺傳
死產對父母來說是令人心碎的悲劇。一直以來,我們都繞者女人身體狀況或懷孕過程找答案。但究竟是什麼增加了死產的風險仍然難以捉摸。
孕婦的某些健康狀況可能是一個因素,但日前,新的研究得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死產風險似乎是通過雙方家庭的_男性_成員遺傳的!
研究合著者、University of Utah的婦產科醫師Dr. Jessica
Page說,「死產是那些非常悲慘和改變生命的問題之一,當你對它發生的原因沒有一個好的答案時,尤其令人沮喪。」
瞭解這些原因可能使我們有機會改變我們對人們進行風險分類的方式,並通過預防降低他們的風險。
從未見過的趨勢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研究了 1978 年至 2019
年間發生在猶他州的 9,404 例死產和 18,808
例活產。這些病例記錄在猶他州人口資料庫中,包含了與健康、出生和死亡記錄相關的家譜資訊。
研究人員發現,390
個家庭的多代死產數量過多,這顯示死產可能存在遺傳原因。
然後,研究小組比較了受影響家庭嬰兒的一等、二等和三等親屬與未受影響家庭的相同親屬的死產發生率。根據這項研究,他們的分析顯示,男性親屬會增加死產風險,這是以前從未見過的趨勢。
研究的主要作者 Tsegaselassie Workalemahu
說,「我們能夠評估胎兒死亡以及母系和父系譜系的多代趨勢,以提高我們的能力偵來測家族累積死產。」
「過去,由於缺乏數據,沒有多少研究可以分析死產的遺傳風險,現在,猶他州人口資料庫讓我們能進行比過去更仔細地評估。」
接下來找出增加死產風險的特定基因是重要的下一步。有朝一日可能會促成更好的診斷和預防。Workalemahu
說,了解家庭模式可能有助於遺傳諮詢師向家庭提供有關其風險的建議。
台灣死產的現況
台灣死產率千分之九,比中國及越南等低,但比美國及日本等高出近一倍。
產婦高齡、高血壓、先兆子癇、糖尿病及羊水異常等是死產的風險因子。目前約有三分之一的死產病例無法解釋。
此研究限制包括缺乏多樣性,因為數據庫人口主要是北歐血統。
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BJOG雜誌上。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2.10.19)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