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行動

2020-10-08
凍卵成為就業福利或時尚的盲點
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委員會(The Nu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
上週發布了一項「生物倫理學簡報」,其中強調凍卵成功率的數據應該更清楚及透明化,讓民眾能夠輕易取得相關資料。而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女性要取得這些資料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度。
委員會強調,女人在凍卵前有足夠的資訊來做考量是非常重要的,讓她們能夠輕易取得凍卵各階段成功率的資料,包含從冷凍、解凍,到孕育一個新生命的過程。此外,診所也要非常坦誠地向婦女解釋整個凍卵流程,並將所有的已知與未知都告訴她們。隨著凍卵越來越盛行,這一點尤其重要。
台灣女人連線在2月的報導指出:根據英國的生育專家R.Winston,目前凍卵的技術還很不熟,從凍卵到懷孕、到孩子出生存活的成功率,大概只有1%。
卵子從解凍到受精、發展成胚胎再植入子宮,每個階段都有失敗的卵子和胚胎。因此,並非所有解凍的卵子都能存活。若卵子成功解凍,那麼它成功形成胚胎的可能性有很大一部份取決於女性凍卵時的年齡。而35歲以下的婦女,成功率普遍較高。
由於凍卵這項工程所費不貲,因此有關凍卵的資訊,包含成功率、費用等,都應該更透明化,讓女性可以清楚地、有依據地來做評估。
凍卵成為就業福利?
現在,明確的凍卵資訊變得更加重要的一大原因是:凍卵成為一項就業福利。儘管這個現象還未普及,但有些大公司已經開始提供女性員工凍卵補助,例如:蘋果、臉書。
對某些女性來說,這項福利可能讓她們對未來的生育感到更有把握、更握有權力。但對某些人而言,這就像是企業為了延後員工懷孕生子,以展現對公司忠誠度的一種手段。若有一些女性想早點生育孩子,是否會被指責違反公司的規定呢?雖然有些人認為這項福利是「性別平等的均衡器」,但真正該做的是去了解女性真實的需求以及她們接受凍卵福利的經驗故事。
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委員會(The Nu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也表示,凍卵並非企業支持員工生育選擇的唯一方法。營造家庭友善的工作環境、提供育兒津貼以及家事假等,都可以給員工帶來很大的幫助。
凍卵成為時尚潮流?
隨著凍卵越來越盛行,研究表示,凍卵的呈現和行銷方式是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包含媒體對凍卵的瑣碎化、網紅的推廣、演算法向女性推廣凍卵廣告的現象,以及其他不負責任的行銷手段。菲爾德生物倫理委員會(The
Nu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表示,女性可能是在「擔心自已未來會後悔」這樣的壓力下決定凍卵的,商人們不應該利用女性的不安與焦慮來賺取利益。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0.09.29)、BBC NEWS (2020.09.30)、BBC
NEWS (2020.02.17)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0-07
日本航空向「各位先生女士」說再見
日本航空(JAL)自10月1日起,將在全球航班及機場改用較具包容性的招呼語,如「所有乘客請注意」及「歡迎各位」,而不會再使用「各位先生女士」。
日航的公關人員Yutaro Iwasaki告訴CNN
Travel,日航自2014年起就在推動多元化,而這項政策是他們不分性別、平等對待每位客人的行動之一。
在此之前,這家總部位於東京的航空公司最近一次爭取性別平等的行動是在2020年3月。當時該公司宣布將給女性空服員穿長褲的選擇,而非一定要穿裙子,這樣她們在機上可以更加舒適。
然而,這並不是日航邁向性別平等唯一的正面行動。日航的子公司—日本航空快運(JAL
Express)—可是有日本第一位女性商業飛行員的呢!
Ari
Fuji在美國取得飛行執照後,錄取日航的飛行員培訓計畫並返回日本。她在2019年被錄用,打破了巨大的玻璃天花板。
女飛行人員不足的問題,並非只出現在日本。聯合國專業機構—國際民航組織(ICAO)—估計,全球飛行員總數當中只有5%是女性。
性別包含性用語已經被越來越多全球各地的航空公司所重視,而日航是亞洲第一個實行這項政策的航空公司。
加拿大航空在2019年宣布,他們在稱呼客人時,將會以「各位」來取代「先生女士」。
在2019年後期,歐洲的廉價航空easyJet表示,在經過一系列的社群媒體投訴後,他們也向員工提供了「如何使用包容性用語」的指南。
編譯來源:CNN Travel (2020.09.29)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0-06
脂肪人人皆有,影響隨分布部位而異
時值COVID-19大流行,人們容易忘記,我們面臨的最大健康挑戰之一仍然是全球的肥胖流行。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裡,肥胖的人數增加了近2倍,目前全世界有約40%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體脂肪高會增加患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但是,會增加疾病風險的不僅僅是體脂肪的多寡,脂肪的類型和儲存的部位也很重要。我們知道皮下脂肪會增加身體發炎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近年來,研究人員瞭解更大的風險是來自於累積在重要器官周圍的深層脂肪。
內臟脂肪可能是「有毒的」
脂肪並不全都是壞的。事實上,某些脂肪會帶來很多好處。它有助於保護脆弱的器官和組織,並作為便利的能量來源。如果您在寒冷中外出,脂肪可以讓你透過發抖來使身體變暖。
但是過多的脂肪會增加血壓,並有可能導致心臟病和中風等併發症。許多臨床醫生使用BMI(身體質量指數)來衡量身體肥胖。但是BMI無法讓我們知道具有潛在風險的內臟脂肪的形狀和大小。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內臟脂肪會導致疾病以及好脂肪過多時會變成有害的脂肪。
許多內臟似乎會累積脂肪。這會是一個問題,因為它會產生有害的分子和荷爾蒙並將其釋放到血液中,透過血液運送,可能在身體其他部位引起併發症。
例如:有害脂肪會釋放出某種蛋白質,從而削弱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這會使血糖升高,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糖尿病。內臟脂肪還會刺激細胞過度生長和複製,可能引發某些癌症。脂肪肝與代謝疾病有關,而過多的腎臟脂肪會干擾人體的水分平衡。
油包心會「傷」心
內臟脂肪也會直接影響它包圍住的器官。9月發表在《美國心臟學會期刊》上的研究發現,心臟周圍的脂肪會產生生化分子,這些分子改變附近細胞彼此之間「交談」的方式,從而減慢了細胞間傳遞訊息的速度。由於心肌中電子訊號的傳輸被延遲了,使心跳不穩定,導致嚴重的心臟病,稱為心房顫動。
儘管較高的BMI會增加心房顫動的風險,但破壞心臟的電傳導和結構最關鍵的其實是心臟周圍的脂肪,而不是BMI本身。
這顯示從周圍脂肪釋放的有害物質可以直接傷害附近的器官,而無需通過血液運輸。
對於心臟病患者,可以考慮利用手術去除心臟脂肪,這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同樣地,發現心臟周圍的脂肪會分泌有害分子可能為未來藥物的開發鋪路,這種藥物可以抑制有害分子從脂肪中釋放出來。
不論如何,這些發現強調了「油包心」的危險,特別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肥胖是感染病毒時出現嚴重併發症的主要風險因素,而在心臟周圍的脂肪可能與此有關。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0.09.2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0-04
老年人越來越年輕?!
與30年前的同齡人相比,今日老年人的活動力很有進步。這是在芬蘭的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
-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進行的一項研究中觀察到的。該研究比較了當今與1990年代75歲至80歲的人的身體和認知表現。
如今,在75歲至80歲之間的男性和女性中,肌力、步行速度、反應速度、口語流利度、推理能力和工作記憶明顯都比過去的同齡人還要好。然而,在肺功能測試中,卻沒有觀察到世代間的差異。
該研究是以測量「表現」為基礎。它呈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管理方式,同時也能反映一個人的功能年齡。
研究者Kaisa
Koivunen表示:「較高的體能活動量和較大的體型說明了後代有更好的步行速度和肌力。而較長的教育時間解釋了世代間的認知表現的差異。」。
另一研究者Matti
Munukka也指出:「與30年前出生的同齡人相比,後來出生的75和80歲的人是在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成長和生活的。這世界發生了許多有利後代人們的變化,包含較好的營養和衛生條件,醫療保健和學校制度的改善,受教育機會的增加和工作生活的改善。」。
研究結果暗示,「預期壽命」的延長是伴隨著「有好的活動力的生活」的延長。這項觀察可以透過老化速度變慢、身體機能極限的提升,或兩者兼具的現象來解釋。
研究主持人Taina
Rantanen教授說:「這項研究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研究是把不同時代、相同年齡的人的以測量「生活表現」的方式拿來做比較。」。
「我們對老年的理解是過時的。從一位研究老年的學者的觀點來看,中年的歲月增加了好幾年,而最終歲月的增加則沒有那麼多。預期壽命的延長給了我們更多行為能力正常、非身障的歲月,但與此同時,生命的最終歲月也變得更高齡,對照護的需求也相對提高。在老年人口當中,有兩個變化正在同時發生:健康歲月持續到更高的年齡,以及需要外界照護的老人數量也在增加。」。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0.09.2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0-03
孕婦有糖尿病可能讓小孩年輕就罹患心血...
最近《加拿大醫學會期刊》上的研究指出,年輕人和青少年的心臟病可能與他們還在子宮時媽媽有糖尿病有關。
這項研究觀察了加拿大馬尼托巴省(Manitoba)的年輕人和青少年,他們的母親在懷孕期間患有糖尿病,研究發現他們在35歲之前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比那些胎兒時未暴露於糖尿病的人高50%至200%。
作者認為,這些發現可能對預防保健很有用。對那些胎兒時曾暴露於糖尿病的孩子進行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檢查,可能有助於評估這個人群未來心血管疾病相關的負擔。
研究作者J.
McGavock說:「這些觀察結果支持了我們的假設,即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與胎兒時暴露於妊娠糖尿病有關。」。
後代風險:高血壓、第2型糖尿病和缺血性心臟病
研究人員檢視了將近19萬名母親於1979年至2005年所生的小孩的資料,總共有超過290,000名兒童。在所有兒童中,有2.8%胎兒時曾暴露於妊娠糖尿病,有1.1%胎兒時曾暴露於母親的第2型糖尿病風險中。在研究期間,暴露於這2種類型的糖尿病的情形越來越普遍,這一趨勢在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看到。
這些曾在胎兒時暴露於糖尿病的後代中,他們最常被診斷出3個疾病,分別是:高血壓(8713人)、第2型糖尿病(3568人)和缺血性心臟病(715)。
McGavock說:「透過觀察幾乎所有馬尼托巴省出生的兒童長達30年的資料,我們發現相較於母親沒有妊娠糖尿病的兒童,母親有妊娠糖尿病的兒童未來患心臟病的可能性高30%-80%並且有心臟病風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的可能性高2至3.4倍。」。
此外,曾在胎兒時暴露於糖尿病的兒童,提早2年被診斷出心臟問題和風險因子。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9.2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0-02
在COVID-19研究中不考慮性別差異可能是...
從歷史上看,醫學研究通常採取一種萬能的方法,將男女混為一談,儘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性別在感染和抵抗疾病的方式上有所不同。
心臟藥物Digoxin(毛地黃)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它在1990年代後期根據一項表明其有效和安全的試驗而廣泛銷售。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出現了更多的女性副作用。當根據性別分析同一數據時,它顯示毛地黃降低了男性的死亡率,但增加了女性的死亡率!
一位專家說:「女人不只是一個小男人。」
COVID-19的研究缺乏性別思考
當談到性別差異時,COVID-19似乎是一個恰當的例子,男性死於該病毒的可能性是女性的兩倍。但是一項新的分析顯示,參與為冠狀病毒醫藥開發的競賽中,科學家們很少關注這些差異。
在這尚待發表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登錄在ClinicalTrials.gov數據庫2,484個COVID-19臨床試驗中,只有416個中提到了性別作為招募的一個標準。
6月份,發表在期刊僅有的11篇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原始報告,沒有一篇針對性別進行分析,儘管每項研究均報告了男性和女性的人數。在這11項研究中,有一些評估了奎寧(HCQ),這是一種已有數十年歷史的瘧疾藥物,一開始時,要作為可能的COVID-19治療藥物引起許多爭議。
研究作者─荷蘭Radboud
University性與性別敏感醫學主席S.
Oertelt-Prigione博士說,HCQ會導致致命的心律失常,而且該副作用在女性中更為普遍。
她說,如果您不對這種藥物按性別進行分析,那麼「未來所有潛在的新療法會怎樣呢?」
臨床研究排斥女性是俗成
儘管今天人們已經認識到婦女應該在臨床試驗中有足夠的代表,但是在1940年代和1970年代之間,由於胎兒在接觸到某些藥物而引起的一系列的先天缺陷和其他問題,促使科學家起先將孕婦及其胎兒排除在臨床藥物研究之外,後來又將生育年齡婦女也排除在外。
研究人員普遍認為男女對藥物的反應是相似的。而女性由於荷爾蒙水平的波動,被視為混淆測試的因素。最終,白人男性被認為是「正常」人口。到1990年代,臨床試驗規範才逐漸轉向重新支持納入女性。
但是變化來得很緩慢,儘管研究人員現在通常在試驗招募中保持性別平衡,但通常還是不會進行性別分析。
由美國國會要求政府進行的2001年研究發現,自1997年以來從美國市場撤出的10種藥物中,有8種是因為對女性的健康風險大於對男性的健康風險。
University of Stanford的L.
Schiebinger教授表示:「問題是,假設男性和女性的反應截然不同,不進行性別分析,就可能會錯過每個人的正確數據。」
現在,許多資助機構及醫學雜誌都要求科學家進行性分析,而藥物監管機構也鼓勵這種作法。專家說,但在強制執行之前,現狀將持續下去。
Canadian Institutes of Health Research的科學主任C.
Tannenbaum博士說,「婦女不只是矮個子男人。我們擁有不同的激素(水平),較小的腎臟和更多可以吸收藥物的脂肪組織…有很多原因會導致錯誤。」。
關於COVID-19和一般的傳染病,女性免疫系統被認為更強,部分原因是它們具有兩個X染色體。但也有其他已確定的生理和結構差異,可能使女性更容易遭受某些與藥物相關的風險。
因此,專家們強調,科學家必須按性別分析數據。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0.09.2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0-01
男孩做家事,從學校教起!
生活在2020年,若一位成年人不能自己打理一些基本生活技能,例如做飯、打掃、或洗衣服,應該是讓人無法接受的。但是,很多人仍然生活在重男輕女的世界中,家務活仍被視為女性才應該做的事情,這使男人即使在需要的時候也無法做一些生活所必需的事情。
打破性別取向的教學
Colegio
Montecastelo是一所位於西班牙維戈(Vigo)的學校,他們決定以另一種方式促進性別平等。該校實施了一項計劃,教導男孩和青少年基本生活課程。這些課程包括清潔、烹飪甚至縫紉,我們絕對歡迎這項計畫。實際上,我們認為這應該世界各地的學校中實施。
儘管學校負責大部分的課程,但有些學生的父親也加入進來,目的是教給孩子們最有價值和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但是,有人批評,這些技能應在家裡而不是在學校教授。也有些人說,這項計畫標籤並鞏固了性別角色。他們認為,應把所有活動都視為對所有人都有用,而不是認為某些活動是男性的或女性的。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學校教學可以讓小孩都接觸及學習,家庭教育則視家長的態度,可能無法落實。而這些家事已經在女孩成長中都被教導及要求,所以刻意讓男孩學習是必要的。
大多數評論者對此計劃感到非常滿意,並建議該計劃也在世界其他地方實施。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9.2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9-30
肥胖死亡風險高?端看你是蘋果?還是梨...
最近一份研究指出,腹部儲存過多脂肪(中央肥胖)的人,不論其總體脂肪的多寡,都可能有較高的風險提早死於任何原因(全因死亡)。而臀部較大和大腿較粗的人風險較低。
研究人員表示,從研究的結果來看,中央肥胖是過重導致死亡最可靠的指標。結合身體質量指數(BMI),它可以作為評估提早死亡風險時的輔助測量。
眾所周知,超重或肥胖會增加患心臟病、某些癌症、腎臟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還有證據指出,死亡風險跟中央肥胖的關係可能比跟整體肥胖的關係來得更大,但過去的研究尚無定論。
為了進一步探討此問題,一組國際研究團隊開始研究中央肥胖的測量值是否與一般人的全因死亡風險有關。
腹部肥胖 VS 臀部較大/大腿較粗
此研究對於72項研究的結果作系統性分析,涉及250萬以上參與者,以及3至24年的追蹤。
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腹部肥胖的測量指標(包括腰圍、腰臀比、腰圍身高比、腰圍大腿比和身體體型指數)與較高的全因死亡風險顯著正相關。
例如:腰圍每增加10公分,與全因死亡風險增加11%有關,而腰臀比、腰圍身高比和腰圍大腿比每增加0.1個單位就與風險增加20%有關。
相反地,臀部較大和大腿較粗與較低的全因死亡風險相關。
例如:臀圍每增加10公分,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0%有關,而大腿圍每增加5公分,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8%有關。
研究人員指出,在考慮了身體質量指數(BMI)後,這些相關性仍然很顯著,這
代表不論整體肥胖情形,腹部脂肪分布與較高的風險有關。
因此,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央肥胖的測量方法可以結合身體質量指數,作為評估提早死亡風險時的輔助測量。
他們表示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更詳細地評估這些測量方法與死亡風險的相關程度與相關形式。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9.2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9-29
為什麼我們在冬天比較會感冒和流感?
我們大多數人每年至少感冒兩次,但是為什麼呢?引起普通感冒或流感的病毒感染可能從對我們的滋擾變成嚴重的健康威脅。
根據中心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普通感冒是孩子不能上學和成人耽誤工作主要的原因。儘管大多數普通感冒和流感病例往往會自行消失,但每年,流感估計導致全世界290,000至650,000人死亡。
科學家對於驟降的溫度如何使這些病毒傳播知道多少?
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區別
首先,我們需要區分普通感冒和流感,因為引起它們的病毒行事風格不一定一樣。
在大多數情況下,普通感冒表現為三部曲:喉嚨痛、鼻子阻塞、咳嗽和打噴嚏。可以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超過200種,但是冠狀病毒和鼻病毒是迄今為止最常見的罪魁禍首。
有4種人類冠狀病毒,佔成年人感冒的10%至30%。這些病毒與導致COVID-19的病毒SARS-CoV-2屬於同一家族,但是,它通常只引起輕度疾病。
有趣的是,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普通感冒病毒感染者根本沒有任何症狀。
流感是由於流感病毒引起的,其中有3種不同的類型:A型流感,B型流感和C型流感。
普通感冒和流感有許多相同的症狀,但感染流感還會發燒、身體疼痛、冷汗或顫抖。這可能是區分兩者的好方法。與普通感冒一樣,很多感染了流感病毒的人沒有任何症狀。
因此,既然我們知道了普通感冒和流感之間的區別,我們將看看何時我們最容易受到這些病毒的感染。
季節性模式
CDC密切監視流感活動。流感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時候發生,但大多數情況下都遵循相對可預測的季節性模式。
根據美國CDC的數據,流感活動的最初跡象通常始於10月左右,並在冬季高峰期達到頂峰。但是,在某些年份中,流感爆發可能會持續並持續到5月。
在1982–1983年及2017–2018年的季節中,流感活動的高峰月份是2月,其次是12月、1月和3月。
根據2013年的一項分析,全球其他溫帶地區的情況也相似,其中低溫和低濕度是主要因素。然而,對於熱帶地區卻不能這樣說。在那些地區,流感可能在雨季、潮濕的月份爆發或是全年相對穩定。
這似乎違反直覺。的確,儘管流感數據確實支持了這種關聯,但科學家們還是不完全了解病毒如何在截然不同的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發揮最大的破壞作用。
但是,有幾種理論,從冷影響病毒的行為、免疫系統應對感染的能力到在擁擠的地方太久、陽光照射太少等。
冷空氣影響第一線的防禦
普通感冒和流感病毒試圖通過我們的鼻子進入我們的身體。但是,我們的鼻子有對付這些微生物入侵的防禦機制。
我們的鼻子不斷地分泌粘液,病毒一進入會被困在粘性鼻涕中。鼻裡有許多的纖毛不斷移動這些鼻涕,將之排出。有時,我們吞下了很多鼻涕,我們的胃酸就會中和了這些微生物。
但是,冷空氣會冷卻鼻腔並減慢粘液清除的速度。
一旦病毒穿透了這種防禦機制,免疫系統就會走進來對付入侵者:一種名為吞噬細胞的免疫細胞會吞噬並消化病毒。但是,研究指出,冷空氣也會降低吞噬細胞的活性。
鼻病毒實際上更喜歡更冷的溫度,一旦溫度驟降,我們就很難不屈服於普通感冒。
在一項實驗室研究中,這些病毒在體溫下生長時更有可能發生細胞自殺、細胞凋亡,或遇到讓他們死亡的酵素。
其他可能因素
在秋季和冬季,可能導致感冒和流感的另一個因素是,由於天氣變得不太友好,我們在室內花費的時間更多。
這可能會導致2種結果:擁擠的空間會促使病毒飛沫在人與人之間散佈,以及中央(暖氣)空調導致空氣濕度下降,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那樣,這與流感的爆發有關。
但是,我們許多人終年都生活在擁擠的空間中,單獨地來說,這種說法無法解釋流感的發病率。科學家繼續研究呼吸道感染的季節性模式,以弄清不同因素如何影響其傳播。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20.09.2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9-28
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由動物傳人!
新型冠狀病毒會由動物傳染人類
一項研究調查了荷蘭16個水貂養殖場的SARS-CoV-2感染事件,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證明該病毒很可能在人與水貂之間來回傳染。
目前還不清楚SARS-CoV-2確切的來源,儘管已有專家提出了各種理論。動物實驗顯示,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雪貂、倉鼠、兔子和蝙蝠可能感染SARS-CoV-2,貓、狗、獅子和老虎也是。最近,荷蘭多家貂養殖場爆出SARS-CoV-2感染事件,顯示貂也容易感染SARS-CoV-2。
研究作者對疫情進行了深入調查,對象為16個貂養殖場以及在裡面生活或工作的人,研究人員使用全基因組測序來標記(underpin)傳播源。根據他們的描述,共有16個養殖場中72萬多隻動物中發生的SARS-CoV-2感染事件。透過基因(PCR)或血清檢查,97名患者中有66名(67%)感染了SARS-CoV-2。所有接受檢測的人都與受感染的貂場有直接關聯。
研究作者說:「由於我們對前4個爆發疫情的貂場進行了縱向追蹤,我們獲得有力的證據顯示這些養殖場中至少有2個人被水貂感染。遺憾的是,我們的研究無法確定大多數的感染到底是由動物傳給人類還是相反的方向。因此,我們不知道被貂傳染的總人數。我們的結論是,病毒感染最初是從人類開始的,並在貂養殖場中進一步傳播開來,很可能說明了第一批爆發SARS-CoV-
2感染的貂養殖場在疫情曝光前幾週出現的大規模循環感染。」。
他們補充說:「對養殖場員工進行的SARS-CoV-2基因分析顯示,他們體內的病毒與貂體內的病毒一樣,但是不同於住在附近、跟養殖場無關的SARS-CoV-2患者。每個受感染的貂養殖場的病毒基因序列都屬於五個不同的類型之一,顯示不同貂養殖場之間有傳播的現象。」。
他們得出結論:「還需要進行其他研究來確定傳播途徑。我們得出結論,這些員工中至少有一部分非常有可能是直接被受感染的水貂所傳染,是第一個病毒由動物傳染給人類的證據。現在很重要的是,貂場主與動物的衛生部門之間需密切合作以及早發現和控制SARS-CoV-2感染。」。
寵物貓狗被感染的現象比想像中多
另一加拿大獸醫學專家進行的一項小型研究顯示,很大一部分寵物貓和狗可能從主人身上感染SARS-CoV-2。並且,許多被發現受感染的寵物,他們在主人罹患COVID-19期間出現類似COVID-19的呼吸道症狀。
研究作者D.
Bienzle補充說:「在貂養殖場已經有(病毒)從貂傳染給人類的現象,在那裡有很大部分被感染的動物在距離人類很近的地方被照料著。雖然目前沒有從寵物傳染給人的案例,但是由於病毒從人類傳給動物後其改變很小或甚至沒有任何改變,這種反向傳染可能會發生。」。
關於寵物的照護,Bienzle教授建議,感染SARS-CoV-2的人不僅應該遠離他人,還應遠離寵物。她說:「包括我們在內的多項研究都有足夠的證據建議應將SARS-CoV-2感染者與人和動物隔離。」。
她的團隊將在不久的將來研究其他寵物中的COVID-19抗體發生率。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9.17)、Eurekalert(2020.09.17)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