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行動

2020-07-11
「XX」不是粗俗的名詞!—為女性充權先...
圖:波蘭藝術家Iwona
Demko率領一群婦女在2016年波蘭反人工流產遊行中高高掀起裙子
20年前,Catherine Blackledge撰寫的《陰道史》(The Story of
V)一書,打開對女性生殖器官討論的界線。再次發行時,她特別談到以「外露女性生殖器官」作為倡議手段及「為什麼我們在關於陰蒂的事情上要撒謊」。
為什麼要寫《陰道史》
20年前,Blackledge想著要寫一本讚揚陰道美麗和力量的書,她當時是歐洲新聞中心的科學記者(她擁有化學博士學位)。她和朋友一起去看《陰道獨白》,發現該劇非常動人。她讀到陰蒂比過去想像的大幾十倍的發現。她想閱讀更多,但是當她開始搜尋時,她能找到的都是關於陰道疾病的書。
她說:「這已經說明了一切,關於陰道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陰道疾病。您可以找到有關陰莖的各種歷史、節日,這些都在慶祝男性的陽剛氣質。相比之下,關於女性卻完全沒有類似的內容,這種落差令人感到挫折,因此我決定要出版一本書。」。
她也提到,事實上她寫這本書還有出自個人的原因:在她21歲生日的前幾天,她被告知她很可能不孕。她表示她當時只是把訊息拋開,但她認為寫書的動機確實來自那個黑暗的地方。那就是,如果她的生殖器無法正常工作,她忍不住會認為自己變得不那麼女人。她認為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在探索女人意味著什麼,因為她知道自己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損害或是個不完美的女人。
是V的故事 但不可以是VAGINA的故事
Blackledge毫不猶豫地認為她的第一本書,一部跨越兩千年的陰道文化史,應該叫做:「陰道」。但是,在20年前,這個想法進展的並不順利。
Blackledge
說:「我一直很喜歡陰道這個詞。我認為這聽起來很崇高且典雅,但出版商卻完全不這麼認為。他們被這個想法嚇壞了,有些人在會議中甚至連這個詞都說不出來。」。
她和出版商在討論書名上時彼此都有妥協,最終將其命名為「V的故事」。該書於2003年出版,從科學和歷史的角度探討陰道,其內容包含了從外露女性生殖器官的傳統(展示女性生殖器以抵禦邪惡的百年傳統)到陰道在生殖中扮演的角色。
這本書成為暢銷書,在將近20年後重新發行。這期間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在2020年要如何重新命名這本書才能與其他關於陰道的書有所區隔?如:Natalie
Angier撰寫的《女人:親密的地理》、Naomi
Wolf撰寫之《陰道:一個新的傳記》、Emma LE
Rees的《陰道》和Jennifer Gunter的《陰道聖經》。
掀起裙子
因此,Blackledge選擇以「掀起裙子:被埋沒的陰道力量」(Raising
the Skirt: The Unsung Power of the
Vagina)作為書名。她說,這尤其重要,因為自從她寫了有關外露女性生殖器傳統的文章以來,掀裙子已被廣泛用作表達政治意圖的姿態。例如:波蘭藝術家Iwona
Demko率領一群婦女在2016年波蘭反人工流產遊行中高高掀起裙子;藝術家Amanda
Sage的畫作「Ana
Suroma」一名女性掀起裙子並尖叫,該幅畫出現在2017年洛杉磯女性大遊行(Women’s
March)中;同年在義大利,外露女性生殖器官的示威遊行抗議性別歧視和男性加諸於女性的暴力。
波蘭藝術家Demko稱Blackledge的書是她的「聖經」。自2014年以來,Demko已發起了11次以外露女性生殖器官示威抗議的活動,她告訴Blackledge她和其他抗議者這樣做是為了「讓女性停止對其陰道感到羞恥」。抗議活動是要找回關於女人和女性氣質已失去的含義、恢復女性因為擁有生出新生命的能力而產生的價值。為了強調女人的重要性……這個完美的姿態給予了女人勇氣。
Blackledge說:「我感到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情是,即使在20年前沒人知道掀起裙子的意涵,現在,有女性在示威抗議中使用它,藉由掀起裙子來展現女性力量。」。
1672年已知陰蒂的真實結構 至今仍在向女孩隱瞞
Blackledge說:「我認為有一個時刻是每位天生有陰道的人都會都曾體驗過的,那就是當妳意識到自己與有陰莖的人受到不同的待遇時,或是當妳意識到妳並未受到相同程度的尊重時。我確實認為女性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傷害。我們對生殖器感到負面,因為這似乎是為什麼我們受到不同待遇的原因。」
Blackledge對兒童性教育書籍缺乏變化感到憤怒。最近,她和女兒一起讀著這種書,她驚恐地看到陰蒂被形容為「小小的豌豆形器官」。她表示:「事實當然不是這樣,這是過時的訊息。我們經常降格女性力量,無論是在性、創造或保護方面的力量。所有這些教科書都應用『叉骨形結構』來描述陰蒂,它的結構包括妳可以摸得到、冠狀的一塊肉、骨幹和兩個深深根植在陰道兩側的分支。1672年就已經知道了陰蒂的叉骨形結構,但我們仍在向女孩隱瞞這些信息。」。
Blackledge寫了父母如何因為拒絕使用正確的語言,使的陰道的汙名無法去除。她寫道:「在英國,大多數父母選擇使用委婉語來指稱陰道,例如:花朵、花冠、仙女或前面的屁股。『陰道』和『外陰』不是錯誤、粗魯或太解剖學的詞,它們很單純地是正確的詞,然而,成人自己的焦慮使『陰道』和『外陰』帶有顏色。」。
她還認為女孩應該了解有關女性生殖器力量的古老故事。她說:「想像一個世界,女性在少女時期被告知了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關於女神掀起裙子使世界再次變得肥沃的神話,或者掀起裙子擊敗軍隊等。我們都知道希臘英雄人物『Bellerophon』和他的飛天馬翼馬『Pegasus』的故事,但我們不知道那些向英雄和飛天馬掀起裙子並戰勝他們的女人。我告訴女兒所有這些事情,因為我覺得這會帶來改變。」。
父權根植於控制女性的生育
如今,出版商可能樂於在書封上印上「陰道」,女性也可能會掀起裙子以示抗議,但生育權受到的挑戰在全世界正在增加,Blackledge認為這個現象根植於那些對於女權進步感到緊張的男性。有許多男性樂見男女的權利基礎變的平等,但也有不少男性對於權力縮減備感威脅。她認為這是造成問題的源頭。父權真的是根植於控制女性的生育。
Blackledge承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她也認為改變總要從某處開始。如果不使用正確的詞來指稱陰道和外陰,如果不告訴女人和女孩關於女性生殖器的故事,她們絕對不會對擁有陰道感到自在。如果我們用不一樣的心態進行討論,將會對女性的心理帶來很大的改變。
Blackledge以卵子這個比精子大8萬倍的細胞為例。許多人有著精子面對驚險的旅程仍英勇地朝卵子前進的觀念,但如今已經知道是卵子在掌控全局。卵子控制著精子的行為,她將精子拉向她再吞沒他。
Blackledge表示:「我們在很多事物上所用的語言都跟男性主動、女性被動有關。當這個現象改變了,我認為將會是個巨大的轉變。目前我們仍困在舊的語言中。」。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0.02.20)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10
「來舒消毒噴霧」可用於對抗新冠病毒
總部位於英國的清潔用品公司「利潔時」7月7日表示,美國環保局(EPA)已核准其「來舒消毒噴霧」(Lysol
Disinfectant Spray) 用於對抗COVID-19。
EPA的聲明指出,實驗室測試結果顯示,「來舒消毒噴霧」和「來舒大面積消毒噴霧」(Lysol
Disinfectant Max Cover
Mist)對COVID-19有效,因此核准這兩個產品。
「利潔時」報告其第一季銷售創紀錄,並預測2020年業績將超過預期,因為消費者已在封城之前就囤積了來舒消毒劑、Mucinex止咳糖漿和Dettol肥皂。
來舒的營銷總監F.
Rousaud在聲明中說:「目前正在測試我們其他消毒劑品牌的功效。」。
美國總統川普曾建議作將消毒劑放入患者的血管中的研究,以測試其治療功效。對此來舒的母公司警告民眾不要使用消毒劑來治療新冠病毒。
編譯來源:Reuters(2020.07.07)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9
最新!新冠病毒會空氣傳染!
來自32個國家的239位科學家給世界衛生組織寫了一封公開信,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COVID-19會透過空氣傳染。
就像許多與新冠病毒大流行有關的問題一樣,看似相對簡單的問題似乎也很複雜。我們實際上不能肯定地回答。
為什麼我們需要了解傳播方式?
了解COVID-19如何從一個人傳播到另一個人,使我們能訂定計有效的公共衛生措施,藉此最大程度地降低傳染風險。
例如:人們被建議與他人保持1.5公尺距離,是因為已經有了共識認為大型飛沫是病毒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
這些大型飛沫的大小通常大於5毫米,當感染者打噴嚏、咳嗽或說話時,它們會透過感染者鼻口噴出的粘液和唾液傳播開來。
感謝地心引力,這些大型飛沫通常在落地前不會行進很遠。如果您與被感染者相隔1.5公尺以上,那麼您將會遠離飛沫移動的路徑。
同樣,了解這些大型飛沫可能會落在表面上,並且病毒可以在這些表面上生存,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勤洗手,以避免病毒透過手傳播到我們的口、鼻或眼睛。
到目前為止,世界衛生組織一直認為這些大的飛沫是COVID-19傳播的主要途徑。但是公開信的作者認為世界衛生組織輕忽了空氣傳播的角色。
空氣傳播和COVID-19
空氣傳播指的是病毒透過小到可以懸浮於空氣中的飛沫來進行傳播的能力。這些飛沫的尺寸小於5毫米,通常稱為氣溶膠(aerosol)。
大飛沫只能傳播很短的距離。理論上,一些較小的飛沫可以傳播得更遠,或者即使在感染者離開後也可以在房間內徘徊。
有多種證據支持新冠病毒是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的。
首先,實驗室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被霧化,並以這種形式存活長達4小時。
其次,在醫院採樣的「氣溶膠」檢測到有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採樣的醫院包括在大流行所在的中國武漢市的2家醫院。不過重要的是要注意,檢測到這種病毒的遺傳物質並不一定意味著病毒在這種形態下具有傳染性。
也許最有力的證據來自大規模傳播事件的各種案例報告。這些事件中的許多人似乎在沒有與感染者密切接觸的情況下感染了新冠病毒。
一個值得注意的早期例子是美國的合唱團練習,儘管他們保持距離,但仍有近50人被感染、2人死亡。
另一個例子是在中國廣州的一次疫情暴發,來自3個家庭的10個人在一家餐館用餐後感染了COVID-19。未感染的人沒有與任何感染者保持密切接觸,但是被感染的人都位於冷氣直吹的範圍。關於這場疫情暴發的研究尚未經過同行評審,但公開信的作者引用此例作為證據的一部分。
新冠病毒可以透過空氣傳播意味著什麼?
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空氣傳播可能令人擔憂,因為如果它經常發生,則意味著該病毒可能容易在沒有密切接觸的情況下被傳播。
這也增加了病毒可能通過氣流傳播,甚至通過空調傳播的可能性。
這意味著社交距離可能並不是那麼有效的,尤其若處於擁擠且通風不良的室內區域則人們可能面臨很大的風險。
知道新冠病毒可能透過空氣傳播後,然後呢?
現在,關鍵問題不是空氣傳播在理論上是否成立,答案一定是肯定的。關鍵的問題是空氣傳播在COVID-19傳播中佔了多大的角色。
例如,如果大多數新冠病毒的傳染是通過大型飛沫發生的,而透過空氣傳染的案例僅偶爾出現,那麼其意義跟空氣傳染是主要傳染途徑的情況會有很大的差異。
令人放心的是,迄今為止,在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為限制病毒傳播而採取的措施(如社交距離)非常成功。這顯示即使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也不大可能成為主要傳播途徑。
以我們目前瞭解,我們面臨的難題是要不要將空氣傳播的因素作為預防的原則,,並對應地調整疫情控制措施,包括:鼓勵更廣泛使用口罩及增加封閉空間的通風設備;或者是等到有更明確的證據後再更改公共衛生建議。
7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已公開指出武漢病毒會空氣傳播。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0.07.07)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8
紐西蘭將在校內提供免費衛生棉
紐西蘭宣布將在全國各地的學校提供免費的衛生用品,以解決貧困的女孩因為月經來潮無法上學的問題。
缺乏生理用品無法就學
紐西蘭的Youth
19組織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在9至13歲間的學生中約有12%的人因為經濟因素難以獲得生理用品。此外,每12名學生中就有1名(約8%)因為缺乏生理用品而無法就學。
紐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表示約有9萬5千名9至18歲的女孩,因為無法購買衛生棉等生理用品,在生理期時留在家中。政府提供免費提供衛生用品,為的是支持年輕女孩和女性繼續在學校學習。
這項計劃預計花費170萬美元(折合台幣約五千萬),將率先在15所學校推出首批免費生理用品,預計2021年將擴展到紐西蘭內所有學校。
即使是富有的國家 仍然存在月經貧窮
儘管月經貧窮被視為發展中國家的問題,但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即使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包括美國、英國、甚至紐西蘭,都仍然存在月經貧窮。
有許多國家開始面對這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希望能逐步改善這個現象。例如台灣女人健康網曾報導,蘇格蘭自2018
年起即在學校提供免費的生理用品,更於今年2月起於公共場所免費提供生理用品;美國俄亥俄州於今年4月起停止對女性生理用品課稅;英國更將於2021年起全面取消對女性生理用品課徵增值稅。
紐西蘭婦女事務部部長Julie
Genter說,月經是地球上一半人口生活的一部份,使用這些產品是必須的,而不是奢侈品。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在台灣,我們沒有看到月經貧窮的狀況,但對於「性別必需品」課以營業稅,可能造成的性別不公平,應有檢討的必要。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6.0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7
五千萬分之一的機會:同卵雙胞胎在兩個...
一名孕婦發現自己有兩個子宮且兩個子宮各住著雙胞胎之一。醫生表示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是五千萬分之一。
28歲的K.
Fairhurst在接受為期12週的超音波檢查時,才得知自己有雙子宮(uterus
didelphys)。她還被告知,她正懷著雙胞胎,每個子宮各一胎。
Fairhurst說:「雙胞胎可能是一樣的。這種狀況本身很罕見,醫療人員告訴我,兩個子宮各住著一胎的雙胞胎的機率是五千萬分之一。」。
Fairhurst也很驚訝於被告知她有2個子宮頸。她已經有2個女兒,在懷第2個孩子時,醫生告訴她可能有「雙角子宮」(bicornuate),這意味著子宮發育異常。因此,當Fairhurst進行超音波檢查得知有雙子宮時非常驚訝。
醫生告訴Fairhurst她可能要分2次生產,計劃是她剖腹生出2個新生兒。
婦產科專家A.
Khalil教授指出,雙子宮是非常罕見的。許多子宮異常的婦女不知道,即使生產過的婦女也是如此,因為在懷孕期間子宮的形狀發生了變化,因此超音波掃描可能沒有檢查出來。
Khalil說:「Fairhurst可能懷有同卵雙胞胎,每個胎兒在單獨的子宮中發育。卵子和精子在很早的時候就分裂為二,這有可能發生。」。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0.06.2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6
停經增加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停經使得婦女更容易發生一些健康上的問題。依據加拿大老化縱向研究的資料所做的一個新研究,指出停經是發生代謝症候群或其中一部分的一個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中央型肥胖和高血糖。
代謝症候群的案例隨年齡而增加,在加拿大60-79歲的婦女高達38%。了解起因很重要,因為這些症狀會增加心臟疾病和癌症的風險,婦女死亡的兩個主要原因。
過去已有研究顯示停經和代謝症候群的相關性,和老化無關。這個新的研究分析超過10,000個45-85歲婦女的資料,發現停經和代謝症候群增加的風險有正向關聯。
然而,好消息是針對有代謝症候群的婦女,改變生活的型態,可以有效地預防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停經年齡和荷爾蒙療法的使用也可能改變這種正向的關聯,然而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量化其影響。
研究結果重新確認了停經和代謝症候群的關聯。代謝症候群相當於心血管風險增加,而心臟病仍然是婦女主要死亡原因,這個研究強調了中年婦女心血管風險的檢查和減少風險的策略的重要性。
研究結果發表在「更年期」,北美更年期學會的期刊。
編譯來源: Eurekalert (2020.07.0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5
為什麼我們的上睫毛比下睫毛長?
我們的上眼瞼每邊有90至160根睫毛,每根睫毛長8mm至12mm;下眼瞼,每邊有大約75根睫毛,長約6mm至9mm。
上眼瞼比較大、比較長、基部比較深,因此可以支撐更多美麗的睫毛。但是,為什麼上睫毛要比下睫毛長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這樣能保護我們的眼球。此外,較長的上睫毛也可以幫助我們表達自己的感受並與他人交流。
他們怎樣保護你?
長的上睫毛和短的下睫毛共同構成了遮蓋整個眼眶的保護簾。這樣可以防止灰塵、昆蟲或汗水進入眼睛而造成傷害。
沒有睫毛,眼睛將更快變乾,並且細菌更有可能進入眼睛。這就是為什麼沒有睫毛的人必須經常眨眼的原因。
上睫毛實際上有一個「理想長度」。
觀察來自人類及各種動物的睫毛長度,理想的上睫毛長度是眼睛寬度的三分之一。短一點,風就很容易進入眼睛;長一點,風會被睫毛截住,兩種情況都使眼睛變得更加乾燥。
動物也靠他們保護!
人不是唯一有睫毛的動物,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有,包括貓、狗、大象和老鼠。但是牠們的長度和密度不同,取決於動物的居住地。在大多數情況下,動物的上睫毛也較長。
對於生活在塵土飛揚地區的動物來說,牠們的睫毛可以防止眼睛沾上灰塵。這就是為什麼駱駝、袋鼠、大象和長頸鹿有幾排長長的睫毛,而不僅僅是一排的原因。
在老鼠等囓齒動物中,睫毛位於眼睛周圍充當傳感器。這樣,老鼠只要在眼睛附近感覺到未知物體,便可以眨眼來保護眼睛。
不僅是哺乳動物。鳥類還在其上眼皮周圍形成了類似睫毛的羽毛。
這些羽毛通過在其眼睛上投射陰影來保護鳥類的眼睛免受陽光照射。與哺乳動物相比,這些類似睫毛的羽毛較長(長達2公分)、較厚且間隔較大。
睫毛的其他奧妙
當我們見面與其他人交談時,我們的睫毛也很重要。
如果您感到疲倦、驚訝或擔心,您的睫毛可以幫助他人察覺您的感覺。另外,向某人扇動睫毛可能是表明您非常喜歡他們的一種方式。增加上睫毛的長度有助於更明顯地傳達這樣的訊息。
睫毛二、三事
*
與我們身體大多數的毛髮不同,睫毛沒有使毛髮直立的微小肌肉,這些微小肌肉是我們起雞皮疙瘩時的突起。
*
睫毛通常是我們身體最深色的毛髮,而且永遠不會變灰白!
*
生活在5,000年以前的早期埃及人會在自己的睫毛上上妝,就像如今很多人在做的一樣。。
*
人與人之間的睫毛差別很大。不同的人種在睫毛的數量、厚度、捲曲度、形狀或長度上可能會有很大差異。
*
睫毛從眼睛向外彎曲,因此眨眼時上下睫毛不會打結。
*
如果拔睫毛,大約需要8週的時間才能長出來。所以最好不要這樣做!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0.06.2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4
NASA總部以第一位非裔女工程師Mary W....
今年6月,NASA(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為了紀念及肯定其第一位非裔女性工程師的貢獻,將其總部由Two
Independence Square NASA Headquarters更名為Mary W. Jackson NASA
Headquarters。
NASA署長J. Bridenstine表示,
Jackson是幫助NASA成功地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重要女性成員之一。她從未和現狀妥協。相反地,她突破了障礙,為非裔美國人和婦女在工程技術領域打開了機會。
NASA指出,Jackson在NASA的工作始於外部的西部計算機部門(位於維吉尼亞州漢普頓的蘭利研究中心)。在那裡她主導一項計畫以提升在NASA工作的女性的水準。
她是一位數學家和一位航空工程師,於1985年從NASA退休,於2005年去世,享年83歲。
《關鍵少數國會金牌法案》(The Hidden Figures Congressional
Gold Medal
Act)於2019年11月確定立法。根據該法案,Jackson與非裔美國同事Christine
Darden、Katherine Johnson和Dorothy Vaughan被授予國會金牌。
《關鍵少數》一書中描繪了這4位女性事蹟,後來書被翻拍成電影。電影詳細介紹了黑人女性對早期太空飛行的貢獻,廣受好評。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6.2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3
打火姊妹!美國史上第一次 消防值勤組...
歷史上第一次,從美國加州帕薩迪納消防局第34分局值勤的消防員全是女性!
這的確是個大事件,因為這不是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消防局的4名工作人員得知,由於假期和加班,她們將在同一時間值勤。這個具開創性的團隊由T.
Rodriguez上尉指揮,包含2名消防員和1名工程師。
消防局在Facebook粉專上分享了當下的慶祝照片,並附帶文字「帕薩迪納消防局史上第一次全女性消防人員一起值勤」。不出所料地,該照片在社群上引起很多關注。
在美國,消防員中只有4%是女性。儘管在警察和軍隊中這一數字已上升到約14%,甚至傳統上以男性為主的職業(如建築業和農業)女性所佔的比例也變高,但從事消防工作的女性比例仍然很低。帕薩迪納消防局由5%的女性組成,高於全國平均。
不論男女 只要有夢想就可以努力實現
Rodriguez上尉說:「我們想傳達的訊息是,如果您有夢想或願景,那麼您就可以實現任何目標。這是我們成長中期待發生的事情,我們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我們受訓、學習並接受了跟所有人相同的考驗,我們沒有放棄。」。
Rodriguez上尉於1994年加入帕薩迪納消防局,當時她是該部門僅有的3名女性之一。令人遺憾的是,這次全女性消防員的情況並非永久不變。
消防員Terrazas說:「男性消防員每天都可以體驗到全男性的值勤經驗,我很高興能享受到只有女性消防員的經歷。」。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6.29)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2
為什麼COVID-19 殺死的男人比女人多?...
為什麼Covid-19殺死的男人要多於女人?該病毒如何影響以女性為主的一線衛生工作者?這是研究人員在全球大流行中努力解決的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
傳統上,醫學研究一直由男性主導研究,而他們的醫學研究涉及的細胞、動物和人類都以男性為主,這意味著治療的進展是針對男人的生物性。日前,澳洲人權研究所宣布已與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合作,展開了兩個COVID-19研究項目,這些研究項目將消除醫學研究中常見的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偏見,這種偏見會阻礙患者獲得最佳的醫療照護。
例如,心臟病是澳洲婦女主要疾病及死亡原因,但心臟病仍然主要被認為是男性的疾病,許多普遍理解的症狀是男性─而非女性─所經歷的。這可能讓女性及其醫生有時意識到疾病的跡象為時已晚。
一個發表在澳洲醫學雜誌2018年的研究發現,相較於男性患者,心臟病發作的女性可能只有一半接受適當治療;在半年內的死亡率是男性的2倍。
以性別為核心的COVID─19澳美跨國研究
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專案經理K.Thompson說:「依靠僅由男性產生或發生在男性的證據,就可能導致女性如何患病的錯誤假設。」。
COVID-19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自6月初在《BMJ開放健康》雜誌上發表的一項分析發現,自大流行開始以來,發表過有關該疾病研究的所有作者中,女性只佔三分之一,而作為資深作者更少,儘管參與研究和治療該病毒的多為資深女性。
分析發現:封城(lockdown)措施讓女性有更多家庭教育、育兒和其他照料的責任,限制她們致力於研究的能量,進一步擴大現有的不平等。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男性受COVID-19的影響比女性更嚴重,因為該病毒是由雄激素控制的一種酶(ACE2)活化的。最近發表的兩項小型研究描述了有許多因COVID-19住院治療的男性是禿頭,這為理論增添了動力,因為男性禿頭與高水平的雄激素有關。但是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檢驗這個假設。
Thompson指出:「我們發現男女中COVID-19的發病率相似,但更多的男性正在死亡。…..
因為變數太多,我們難以理解造成差異的原因。我們都知道,照護人員多為女性,如果我們沒有許多關於受試者的背景資料,那麼得到的結果將會是扭曲的。例如,如果受試的女性多於男性,我們在那裡就會看到人為的比例差異。」。
除了疾病的生物學差異的複雜性,研究的另一挑戰是,許多國家的報告根本沒有COVID-19病例或按性別列出的死亡人數。擁有性別平等政策的先進國家更有可能報告這些細目,而平等程度較低的國家則更少。
澳美的兩個研究項目
第一個研究項目將分別研究全球COVID-19男女數據,繪製大流行期間健康和一線家庭暴力服務的活動圖象,並調查在第一線的衛生工作者。
第二個項目是「醫學研究中的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這是一個為期三年的項目,它將檢視當前澳大利醫學研究系統中的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差距,並開發結合性別結果的健康經濟模型,以便更好地使用研究資金。
澳洲人權研究所所長L.
Chappell教授說:「獲得健康是一個重要的人權議題。…..令人震驚的是,在重要的健康問題上對婦女的經驗知之甚少,這意味著成千上萬的婦女正在失去獲得適當醫療保健的機會。這是對人權的根本侵犯。」。
事實上,男性也受到性別偏見的不利影響。骨質疏鬆症通常被認為是停經後的女性疾病,但是男性佔骨質疏鬆症相關的髖部骨折的近三分之一。因此,所有領域的研究都必須「以性別為核心進行並以交錯的視角工作」。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0.06.2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