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活動

2014-12-03
醫學領域仍存在性別不平等
近日一篇由2013年獲得美國醫學會基金會鼓勵女性成就人物的基金得主Juliet
Lee醫學博士與其同事所共同撰寫的文章指出,即使現今已是2014年了,但醫學領域仍有性別歧視的問題,雖然與過去相較,這些問題不是那麼外顯,但它們都還是存在,影響著女性的薪資待遇、職涯發展等。
這篇文章內容是作者對外科、急診與內科女住院總醫師的調查發現。文中指出,在醫學領域裡,雖然現在女性加入學術殿堂的比男性多,但女性的學術發展有成就的比率卻比較低。
調查分析這些曾為住院總醫師的女性得出以下四項結論:(1)基於教育與教學因素,她們選擇現在這個位置;(2)離開學術醫學是基於專業因素的考量,而非個人原因;(3)她們缺乏足夠的導師,與前輩交談溝通時會感覺不舒服,且不確定如何才能達到可獲得升遷的標準;(4)在此領域仍充滿挑戰,如:遭受反彈、面對不明確的政策、缺乏學習的榜樣。
文章認為在醫學領域有許多性別議題仍需繼續努力以獲得改善,包括薪資的平等、保障進行學術活動的時間、及提供多元升遷管道等。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4-11-05
[活動] 2014/11/16「鼓勵醫療機構辦理...
一、指導單位:衛生福利部醫事司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台灣婦產科醫學會
二、時間:2014年11月16日(星期日)09:00~12:00
三、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
三樓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4號)
四、會議說明:
此檢討會議為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執行「103年度鼓勵醫療機構辦理生育事故爭議事件試辦計畫」之預定工作項目,將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合作辦理。會中除說明本試辦計畫之業務成果及延長辦理之未來展望外,同時邀請參與本計畫之機構代表進行經驗分享及意見交流,以作為計畫成效及機構品質提升之參考。
五、議程
+ read more

2014-11-05
[活動] 2014/11/23「鼓勵醫療機構辦理...
一、指導單位:衛生福利部醫事司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
二、時間:2014年11月23日(星期日)09:00~12:00
三、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
三樓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4號)
四、會議說明:
此檢討會議為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執行「103年度鼓勵醫療機構辦理生育事故爭議事件試辦計畫」之預定工作項目,主題為「自生育事故爭議事件試辦計畫探討醫療事故補償制度之未來展望」。會中邀集醫界、學界及法界等各領域專家學者,分別自不同觀點探討醫療事故補償制度之未來展望,希望能對於促進醫病和諧及改善整體醫療環境有所助益。
五、議程
+ read more

2014-10-24
攝取高熱量食物對健康的不良影響有性別...
最近有一份研究發現女性和男性的腦部活動反應,在攝取高熱量食物後有很明顯的不同;而這個差異所傳遞的訊息是:愛吃高熱量食物的男性健康風險比較高,身體也比較容易出現發炎的症狀。
這是第一份研究指出高熱量飲食也有性別差異,負責這份研究的學者Deborah
Clegg來自美國洛杉磯Cedar-Sinai的糖尿病與肥胖研究機構。研究人員試圖操控雄性老鼠的腦部脂肪酸,讓其脂肪酸接近雌性的形態,結果發現這些老鼠反而因此收到保護,免於高熱量食物的不良影響。此外,當雄性老鼠吃過高熱量食物後,他們的心臟功能會下降,但雌性老鼠卻沒有相同的問題,研究人員猜測這可能和雌激素以及雌激素受體有關。
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偶而」吃高熱量食物或許沒關係,但男性可就不行了,男性的脂肪攝取應該要更嚴謹的控制,特別是那些已經罹患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等疾病的男性。
雖然這份研究還在動物實驗的階段,但是研究人員正在試圖確認該研究結果是否也適用於人類,若是的話,這對現行的飲食指南將有立即性的影響。目前我們所提供的營養資訊和醫療建議通常都一體適用,但這份研究卻指出性別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子,我們必須要重新調整照顧病人的方式和飲食營養的建議攝取量,也就是說我們的醫療建議或飲食指南應該要具備性別差異的觀點。
資料來源:Cell Press所出版的Cell Reports
+ read more

2014-10-07
過多心臓掃描增加幅射暴露風險
近日一項由美國心臟協會發表的聲明表示,醫師在心臟影像測驗(heart
imaging tests)前,必須讓病人明白幅射的風險。
波士頓Beth Israel Deconess
醫學中心,心臟科醫師瑞智法再(Reza
Fazel)指出,隨著科技的進步,醫學影像已是診斷和治療心臟病不可缺少的工具。過去二十多年來,使用愈來愈多測驗也增加了輻射的暴露。在所有醫療影像中,輻射暴露的比率,心臟影像佔了百分之四十。
使用率較高的心臟影像測驗種類中會用到輻射的有:核子壓力測驗、心臟電腦斷層掃描和螢光透視法。螢光透視法乃是用X射線,顯示身體當下活動的影像。超聲波和核磁共振掃描則無讓病人暴露於輻射的風險。
一般來說,任何一種影像測驗的輻射風險都很小,如果測驗在臨床上是恰當的,它的好處基本上大於其所帶來的輻射風險。醫師在推薦心臟影像測驗時,必須了解它的恰當性,輻射量和潛在的風險。針對年紀較輕的病人,醫師應仔細考量有離子化輻射(ionizing
radiation)的心血管影像測驗之適用性,因為他們的輻射暴露風險比一般人要高。
在醫師安排病患做心臟影像測驗之前,應先說明以下三點問題:
(1) 這項測驗有助於診斷或治療心臟病嗎?
(2) 有沒有其他不需要用到輻射的方法?
(3)
這項測驗的輻射程度是否有致癌的可能?並且比較輻射程度和一般生活中的輻射風險。
醫師在決定心臓影像測驗時,必須考量測驗本身對診斷的正確性、可行性、費用、方便性及其他潛在風險。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News
Release, 9,29, 2014)
+ read more

2014-10-01
性別差異:性荷爾蒙影響心因性猝死
突發性心因性猝死,或稱心臟驟停(sudden cardiac
arrest),是一種心律不整的疾病,在95%的病人身上發生常是會致命的,最近有一份研究致力於尋找和這項疾病有關的風險因子。這份研究分析了睪丸素(testosterone)和雌二醇(estradiol)兩種性荷爾蒙的濃度與發生突發性心臟驟停的相關性,這在預防醫學上可說又邁進了一步。
這份研究(Oregon Sudden Unexpected Death
Study)以美國奧勒崗州的都會區為主,資料來源囊括16間醫院、超過百萬人口。研究發現,發生突發性心因性猝死的男性,體內睪丸素的濃度較低;而高濃度的雌二醇不論在女性或男性身上,都與突發性心因性猝死有高度的相關性;也就是說高濃度的睪丸素對男性可能有保護作用,而低濃度的雌二醇不論對女性或男性都有保護作用。
研究人員表示,心臟病通常是起因於冠狀動脈阻塞,導致血液無法流至心臟;但是突發性心因性猝死和心臟病不一樣,前者起因於不正常的心電活動,常是無預警的就發生了,而且都很致命,若是等到它真的發生時,通常都已經來不及了;因此我們一直不斷地在尋找方法,讓我們可以預測、進而預防它的發生。
儘管醫界近年來對緊急急救與心肺復甦已有進步,但仍僅有5%發生突發性心因性猝死的病人存活下來。對於已知是高風險或是有心律不整的病人,可以在胸部或是腹部植入「植入式心臟整流去顫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以偵測病人心律不整的發生,並經由適當的電流刺激使其恢復正常的心律。
資料來源:「心律」(Heart Rhythm)線上期刊
+ read more

2014-09-30
[活動] 2014 女性與心血管疾病宣導座談...
台灣的醫療體系在男性思維主導下,婦女健康常被窄化成三點式的生育健康及婦癌防治。多數女人對自身健康的擔憂也都只放在乳癌、子宮頸癌,然事實上,依據台灣2012年衛生署統計,心臟病、腦血管疾病高居女性十大死因排名的第二、四,且心臟病與腦血管疾病的女性死亡人數為婦女癌症的4-5倍!女人常關心自己伴侶的中風或心臟病問題,卻不知道心血管疾病對她們的威脅遠高於婦癌。女性千萬不要忘記照顧自己的心臟血管!
根據國外的研究指出,男女在心臟血管疾病上不論是發生的年齡、風險因子的評估、症狀、診斷或診斷上有其差異性。而這樣的差異,很可能導致女性的診斷困難、延誤就醫、存活率低。在台灣,中風與心臟病的防治仍是以男性為主,不但沒有專業人士進行性別差異的研究,大多數醫師亦缺乏性別差異敏感度。因此,女性的心臟血管問題是否受到忽略的處置,這是我們必須努力去瞭解並改變的。
為積極喚起社會大眾對疾病的性別差異與友善醫療環境的重視,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女人健康網邀請台大醫院心臟科醫師團隊,於10月與地方婦女團體合作舉辦「女性與心血管疾病宣導座談會」,向婦女宣導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照護,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報名參加!
*
台北場一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
時間:2014年10月5日(日)上午9:30~12:00
主講人:台大醫院心臟內科 劉力瑋醫師
*
台北場二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
時間:2014年10月12日(日)上午9:30~12:00
主講人:台大醫院心臟內科 陳璟毓醫師
*
南投場
協辦單位:南投縣新南投婦女之友會
時間:2014年10月18日(六)下午2:00~4:30
主講人:台大醫院心臟內科 黃冠智醫師
*
屏東場
協辦單位:屏東縣水噹噹關懷協會
時間:2014年10月25日(六)下午2:00~4:30
主講人:台大醫院心臟內科 孟士瑋醫師
報名及相關問題請洽:02-2392-9164 洪小姐
+ read more

2014-09-05
男人長得帥 精蟲品質反而差!
由於臉部特質能夠顯示出一個人的健康及智力,許多人基於基因遺傳的優生學概念,為了擁有在各方面都表現較良好的後代,會在擇偶時盡量尋找長相不錯的另一半。
然事實上,過去針對男性第二性徵是否與其生育力會呈現正向關係的討論,各方研究始終未有定論,日前最近一項西班牙研究則是指出,長得愈帥的男人,他們的精蟲品質卻是愈差。
這項來自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的研究共包括50名白人男學生的精液分析,這些男學生在蒐集精液前的3-5天須停止性行為與自慰,研究團隊再以世衛標準評估精液中的精蟲活動力與濃度。同時也拍下這些男學生的正面及側面大頭照,並作特殊處理以降低髮型對視覺效果的影響,再邀請一群男女對這些男學生的外表進行吸引力高低的評分。
統整兩項結果發現,睪固酮濃度愈高,臉部線條愈陽剛的男學生,他們的精蟲反而品質愈差!此外,研究也有一個有趣的觀察,那就是男性普遍比女性較會認為這些男學生的照片是吸引人的,這說明了男性一般會高估了其他男人對女性的吸引力。
資料來源:演化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 read more

2014-07-18
[活動] 國際特赦組織 終結北非地區對性...
行動總覽
在馬格里布地區(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西撒哈拉及突尼西亞),關於強制性交的法規強調道德更勝於受害者身心的完整。在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摩洛哥最近才廢除),這種充滿歧視的條款允許性侵犯只要與18歲以下的受害者結婚,就能免於被起訴。
當16歲的愛蜜納(Amina
Filali)被迫嫁給性侵她的男人時,她只能靠自殺尋求解脫。2012年3月,她吞食老鼠藥自殺。她的死在摩洛哥激起了廣大的反抗聲浪,凸顯了當地法律可以用來掩飾性侵罪行的荒謬。法律不但無法保護愛蜜納,反而讓她再次受害。
摩洛哥政府在2014年1月廢除此項歧視的條款,但是悲劇卻沒有停止發生。摩洛哥的法律──還有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的法律──都無法保障婦女、女孩,使其免於性別暴力的侵害。這些法條更無法在暴力發生時,為受害者提供有效的補救方式。
「我的身體‧我的權利」倡議運動呼籲馬格里布區全面改革所有充滿歧視的法律條款,包括允許性侵犯與受害者結婚以免於刑責,以及其他歧視性的法規,並應採用相關法律措施保護性暴力倖存者。我們也呼籲為性暴力倖存者提供更多的醫療服務與司法救濟管道。
行動策略
這項行動是「我的身體‧我的權利」倡議運動的一部分,隨後將展開未來三個月於馬格里布三個國家的行動計畫。此將為2015年子區域計畫的發起及全球響應行動鋪路。
我們的策略是把握利用摩洛哥議會第475條修訂案的機會,進而向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突尼西亞當局施壓,提倡全面性的司法改革。此行動也包含來自三個國家性暴力倖存者所集結的團體。
目標
在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西撒哈拉及突尼西亞,所有歧視性暴力倖存者的法律條款,皆應予以修訂,並且確保性暴力倖存者得到充分的保護。
提供性暴力倖存者全面的醫療服務以及司法救濟管道,包括賠償金。
透過團體行動、外展活動與針對執法人員與法官的性別敏感度訓練,正面挑戰對於性暴力倖存者的偏見。
付諸行動、立即連署
這是一項針對馬格里布這個子區域的運動,範圍包含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西撒哈拉及突尼西亞等地。請您填寫線上連署,向三個國家政府同時提出訴求。每一份簽署都將被送至以下的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及突尼西亞訴求對象,因此會被分享三次。
連署內容如下:
致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及突尼西亞政府,
在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性侵犯可以藉由與青少女受害者結婚,而逃過刑罰。雖然在摩洛哥及西撒哈拉這樣的條款已被廢除,然而,當地法律還是無法充分保護性暴力倖存者。
在此呼籲您以下述方式,終結對性暴力倖存者的歧視:
1. 修訂具有傷害性且充滿歧視的法條,包括:
2.
廢除阿爾及利亞刑法第326條,以及突尼西亞刑法第227條之二。
3.
廢除摩洛哥刑法第488條,並且不再以性暴力倖存者是否為處女來判定加害者刑罰之輕重。
4.
修訂強制性交的定義,以符合國際法性別中立的主張,且不應再視肢體暴力為必要條件並要求提供肢體暴力的證明。
5. 通過具體且全面性的法律以面對性別暴力。
6. 必須將婚內強暴認定為特定的刑事犯罪。
7.
將未婚成年人雙方合意的性關係與同性性關係除罪化,因為性暴力倖存者有可能因此害怕被起訴而不願投訴。
確保下列事項之責任歸屬及支援單位:
1.
確立有效的法律救濟,使其具備一定敏感度,得以因應性暴力倖存者的需求。
2.
訓練警察、法官、律師及醫療照護人員,以具備敏感度、保密且不歧視的方式回應性暴力倖存者。
3.
提供有效的社會及醫療服務,包含緊急避孕和其他安全且合法的人工流產管道。
訴求對象:
阿爾及利亞總理;摩洛哥總理;突尼西亞正義、人權、轉型正義部門
、婦女家庭官方秘書處。
欲瞭解連署行動詳細內容及參與連署,請連結至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
+ read more

2014-07-11
關於防曬,TFDA沒告訴你的事...
關於防曬,TFDA沒告訴的你事
台灣各地不分四季都籠罩於中量級以上的紫外線照射下,夏季時,全台都暴露於過量級紫外線中,中南部地區的紫外線數值達到危險級更是常態。防護肌膚免於紫外線的傷害,對國人格外重要。
夏日防曬第一步-防曬品是其一,不是唯一。
許多人都誤以為只要選用好的防曬品,就能有效抵擋紫外線。事實上,塗擦防曬品只是防曬的一環,目的在於補足物理性防護(如衣物)的不足。有研究甚至發現,塗抹防曬品的人容易因過度依賴防曬品所標示的效果,反而因此忽略了更基本的防曬方法,不僅增加曬傷的風險,也讓罹患皮膚癌的機會變高。因此為有效、全面的防止紫外線的傷害,應把握以下幾點原則:
1.穿戴衣物、帽子與傘具等是必要的防曬措施。並且由於大部分的紫外線能夠穿透雲層、玻璃長驅直入,因此,即使在陰天、車內或室內陽光照射處都應做好防曬。
2.避免在上午10點到下午3點間於陽光下曝曬:這個時段的紫外線量是一天當中最強的,一天中的紫外線總量有7成以上都在此時出現。
3.養成關注紫外線指數的習慣:把紫外線指數當成跟溫度、降雨率同樣重要的每日生活所需訊息,以此作為穿衣、防曬的參考依據,讓防曬更有效率!
挑選防曬品你需要知道的事-認識紫外線與防曬係數
防曬是為了避免肌膚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而產生曬黑、曬傷、老化與皮膚癌等病變。紫外線分為UVA、UVB與UVC,其中UVC的波長最短,會受臭氧層阻擋;UVB是中波紫外線,部分會被臭氧層吸收,穿透力較小,僅達肌膚表皮層,但會造成曬黑、曬傷、皺紋;UVA的波常最長,穿透力也最大,可達肌膚真皮層,造成肌膚老化,嚴重則會導致皮膚癌。
面對紫外線,人體其實自有一套防禦機制-Melanin,也就是我們一般所稱的黑色素。但是,遭遇過強的紫外線時,還是需要藉由衣物遮蔽跟塗擦防曬品才能避免肌膚受到傷害。
防曬品效能的標示依據不同國家規範、針對不同波長的紫外線有所不同。以下簡單介紹幾個台灣常見的防曬係數標示:
1.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SPF是國際上通用標示防止肌膚被UVB曬黑、曬傷的係數值。數值越高,防護效果越強,高於SPF50以上的防護效果與SPF50差異極小,因此一律以SPF50+表示。要注意的是,兩倍的係數值不等於兩倍的防曬力,例如:SPF15可抵擋93.3%的UVB;SPF30能抵擋的UVB量則為96.7%。
2.PA+、★或 UVA
這三種符號都是標示說明對UVA的防護力。其中,PA+與★越多表示防護力越強,最多可標PA++++或★★★★。
UVA是歐盟的標示方式,近年來也有一些歐洲品牌會在UVA後面加上數值,這些數字除以4後等同於PA+/★所代表的防護能力,如UVA16所提供的防護效果與PA++++或★★★★是一樣的。
3.Broad Spectrum Protection
依據美國FDA的規定,防曬品上標示Broad
Spectrum
Protection代表此防曬品能夠同時抵禦UVA與UVB的傷害。
防曬品挑哪一種?塗幾次?抹多厚?
平日通勤或外出直接且持續於陽光下曝曬不超過1個小時的情況下,選擇SPF15~30、PA+~PA++的防曬產品即可。若是必須長時間待在陽光下,則建議選擇SPF30以上、PA+++以上的防曬商品。
不管是什麼劑型的防曬產品,都會隨著時間、遇水、流汗或摩擦等環境變化掉落,所以,使用防曬產品必須注意下列幾點:
1.在出門前30分鐘塗擦防曬。
2.用量必須充足。要達到防曬品上所標示之防曬係數效果,每平方公分塗擦的用量需達2毫克。在台灣,由於氣候濕熱,絕大多數的人為避免肌膚黏膩感,防曬品都只塗擦薄薄一層,導致防曬成效大打折扣。
3.適時補擦。根據美國FDA的建議,使用防曬品至少應每2小時進行一次補擦;台灣食藥署建議民眾進行補擦的時間間隔則是每2~3小時。
玩水消暑,「防水」防曬乳是利器還是會帶來悲劇?
現在市面上許多防曬商品都宣稱具備防水功效,衛福部食藥署也明文建議民眾若從事水上活動,應使用標示「防水」功能之產品。但事實上,並沒有防曬品是可以防水的!
現今,包含美國、澳洲等許多國家都已明文禁止防曬商品上出現「防水」(waterproof)字眼,以避免誤導消費者認為防曬品的有效性與持久度並不會因為遇水而減弱。同時也規範宣稱具備耐水性的商品必須通過耐水性測試,並且確實標註產品遇水後仍能持續提供防護力的時間。
所有的防曬品在遇水後一定會脫落,只是程度不一。因此提醒大家在戲水消暑時或流汗後一定要定時補擦防曬,至少每兩個小時補擦一次,此外,再以毛巾、衣物擦拭過身體後也應盡速補擦防曬品。
無敵妝容不怕曬?!SPF加持的保養/化妝品能有效防曬嗎?
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底妝產品(如隔離霜、BB霜、CC霜、粉底液、粉餅與蜜粉等)與部分日霜類保養品,都標示有防曬係數,不過,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對於這類產品是否真能達到其宣稱的防護效果尚持保留態度。一方面是因為許多產品的檢驗不明確,另一方面是因為化妝品的用法與單純的防曬專用品不同,用量也難制定出一套標準。美國FDA曾因此針對粉狀防曬品所能提供的防護能力提出質疑,但目前尚未有明確答案。
此外有些人在選購含有防曬功能的底妝商品時會有迷思,認為:選用SPF15的隔離霜、SPF30的粉底液,就等於塗擦SPF45的防曬品,可以延長補擦的時間。事實上,SPF係數並不能加起來計算。疊擦多種標有防曬係數的保養品或化妝品時,其防護效果是以數值最高的做為判準,如果按照上述的產品搭配法,擁有的防曬力就是SPF30。
原址瀏覽數:1601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