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行動
2020-01-16
美保守勢力濫用保護弱勢群體的法律續推...
美國宗教保守勢力推動反人工流產的動作未因法案遭法院暫時阻擋而停歇,近日有研究指出,這些團體正濫用美國保護同性伴侶及黑人公民的法律,企圖加強心跳等於生命並應受法律保障的論述,繼續遊說禁止人工流產。
這是至今出現的第一個研究,分析反人工流產陣營推動具爭議性的心跳法案(Heartbeat
bills)所運用的策略與戰術。
研究團隊分析美國喬治亞州(Georgia)針對人工流產法案修法進行辯論及證詞的影片內容。對象包括該州的兩個立法單位-眾議院健康與公共服務部(the
House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及參議院科學與技術委員會(the Sen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s)的41名成員以及支持心跳法案的社區成員。
分析結果指出,反人工流產陣營的新策略包括:
*
為了支撐「有心跳代表是個生命,因此是個人」的論述,增加其可信度,使用充滿情感但在醫學上為不正確的用詞,如:早期的嬰兒(early
infant),錯誤建構科學證據。
*
創造一個特別的、受法律保護權利的自然人類別-「子宮中的胎兒」,並引用美國憲法第14條修正案對「同性伴侶」及「美國黑人」的公民權保護,將「未出生的小孩」與這些弱勢族群做類比,要求同等的法律保障。
*
更進一步要求胎兒的權利要超越聯邦法律保護的層次,應受到國家力量給予保障。
研究者認為,為了遊說「尚未出生的胎兒」這個概念,濫用美國黑人及LGBTQIA族群所面臨的歧視是貶低這些人的生命經驗並看輕他們所遭受到的傷害。
研究團隊表示,禁止早期人工流產的立法正快速擴散,並可能在全球脈絡下被進行複製。這項研究將有助支持人工流產的團體思考並設計有效的策略,對抗這些具爭議卻日益壯大的反人工流產政策或修法行動。
研究刊登於《性與生殖健康事務》期刊(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Matters)。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1.0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1-15
睪丸素是男性青春的泉源嗎?
美國醫師學會第一次提出與治療和年紀相關的「低睪丸素」的指引,直言睪丸素療法無法讓年長的男子回春,但有助於一些性無能。
我們已知男子的睪丸素隨年齡減低。多年來,醫療產業宣傳男子可能因「男性更年期」會受一些症狀困擾,包括:疲累、虛弱、肌肉流失、記憶和思考遲鈍、憂鬱、性欲低和勃起功能障礙。
學會指出,睪丸素療法幾乎無助於改善所有的症狀,只有在性功能障礙上有一些幫助。平均來說,研究發現在性和勃起功能上僅有稍微改善。
臨床試驗中睪丸素療法的作用並不多,學會會長Dr.
McLean對此有點驚訝。但是隨年齢而減少的睪丸素,並非是男子健康問題的原因,補充睪丸素並不一定有效。
多數男性使用睪丸素是為了防老,但它安全嗎?
根據美國FDA,2009-2013年之間,美國男子服用睪丸素的人數由130萬增加到230萬。大部分人使用的原因,並非因為健康上的狀況而睪丸素不足,而是為了反制衰老的過程。
2013-2016年間,因為質疑可能有心臟疾病或攝護腺癌的風險,睪丸素使用大幅降低。
然而男士們仍然會詢問睪丸素相關訊息。根據美國內分泌和泌尿科醫學會的共同指引,睪丸素可能協助一些有性功能障礙的男子,但不應該開處方給模糊的症狀如疲累和低能量。
在安全方面,20個研究大致顯示睪丸素不會增加心臟問題、血栓或攝護腺癌的風險。然而這些研究追蹤男性約10年,之後的風險如何則無法預知。
性功能障礙的男性如何知道睪丸素是否低下?睪丸素的數量會波動,通常在早晨最高。所以測量血液中的睪丸素兩天時都要在早晨進行。
如果睪丸素低造成性方面的困擾,可以合理開始服用睪丸素,但要持續不斷。最好六個月內要重新評估,若無效果,則停止服用。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0.01.0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1-14
為什麼再飽我們也還是吃得下甜點?
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是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即使已經吃飽但還是有吃甜點的空間。最近研究發現,這種現象是身體自然的反應,並不是因為貪吃。
「甜點胃(dessert
stomach)」是一個科學事實,這全都歸因於所謂的「特定感覺的飽足感(sensory-specific
satiety)」,即某樣食物吃得越多,就越不喜歡它,這會給人一種已經吃飽了的感覺。但是這種飽足感是針對剛才吃完的食物的口味、口感或氣味,因此雖然一個人可能對剛才吃完的食物失去食慾,但會受到另一種食物的吸引。這就是為什麼酒足飯飽後總是吃得下甜點。
研究作者證明了,當人們在進食時,對進食者而言食物不僅會變得越來越不可口,氣味和口感也不再那麼吸引人。這種現象會促使人們嘗試不同的食物。
從理論上講,針對特定食物的飽足感可以使我們保持健康。降低我們對一種食物的食慾並鼓勵我們吃另一種食物,這讓我們更能獲得所需營養。
但是,對於節食者而言,特別是那些喜歡品嚐多種食物的節食者,這可能是壞消息存。一項研究指出,相較於一餐中只有一種料理的人,一餐中有四種不同料理的人會多吃下60%的熱量。
這種內建機制的證據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的一項經典研究。當時一位兒科醫生讓剛斷奶的嬰兒從各式各樣的食物中選擇他們喜歡的食物。裝有小菜的托盤(每個托盤包含不同的食物)被放在嬰兒床前。護士等嬰兒作勢要拿取或指著食物時用勺子餵食。
有些嬰兒確實在短時間內只吃一種特定的食物。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的飲食變得均衡、多樣化。這促使研究人員認為,嬰兒一定是受某種先天機制的引導,對特定感覺的飽足感可能就是背後的機制。
新聞網站Vox曾以實驗精要地呈現人對一種食物失去興趣卻又有胃口吃另一種食物的現象。研究人員給參與者一大盤起士通心麵,並請他們吃到飽為止。接著再給參與者甜點—更多的起士通心麵。參與者被要求用1至10分表示對起士通心麵的胃口,也被測量吃了多少。
結果發現,參與者開始吃起士通心麵時對食物的胃口為6.2分,吃完後降至1.3分。而在吃完甜點後對起士通心麵的胃口又降至0.2分。
第二天研究人員重複該實驗,但將參與者的點心改為冰淇淋並在整個實驗中請參與者評分對冰淇淋的興趣。結果發現,參與者在整個實驗中對冰淇淋的興趣都很高,並且相較於第一天的甜點起士通心麵,參與者吃冰淇淋的量多了三倍。
「特定感覺飽足感」不僅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們很難拒絕甜食,還可以說明為什麼在自助餐等提供各種食物的場合容易吃太多。這種現象可能使我們更難以抵抗當今世界上種類繁多的食品,因此可能加劇了肥胖的流行。
目前尚不清楚支撐特定感覺飽足感的生物學基礎,但答案可能在於大腦。
牛津大學進行的實驗指出,當人在吃某樣食物時,大腦中提供愉悅感受的「酬償中樞(reward
center)」的細胞對該食物的反應較小。但是,如果再吃另一種食物,細胞會再次有反應。
關於如何避免因吃太多甜點而變胖,飲食行為專家建議吃熱量低的點心,如水果沙拉、優格或無花果。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0.01.0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1-13
多喝水有益健康是人云亦云?!
當我們感到疲勞或皮膚乾燥,都可能被告知要多喝水來緩解。但是,這些建議來自數十年前的指引,並且可能沒有科學根據。
19世紀初,人們只有在瀕臨死亡時才能滿足喝水的需求。如今,時代改變,英國人現在的飲水量比過去幾年多,美國瓶裝水的銷售量也在最近超過了汽水銷售量。因為我們不斷被告知,每天喝幾公升水能保持健康、增加活力和保濕皮膚,並且喝水被指出有助於減肥及預防癌症。
人們被建議遵循8x8法則—每天喝8杯8oz (240毫升)
的水,相當於每天不到2公升的水。然而,這項建議背後沒有科學根據,英國及歐盟指引也沒有建議我們喝如此多。這項建議其實來自於對兩份指引的曲解。
1945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食品與營養委員會建議,成人每攝取1卡路里熱量就喝1毫升液體,而委員會建議男性成人每天攝取2,500卡,女性成人每天攝取2,000卡,因此男女每天分別應攝取2.5升及2升液體。此處的液體可包括飲料、水果和蔬菜等。
1974年,《營養有益健康》一書建議成年人平均每天喝六至八杯水。但是,作者寫道,其中可以包括水果、蔬菜、含咖啡因的飲料和汽水,甚至是啤酒。
相信來自身體的「渴」望
水佔人體重的三分之二,它在體內運送營養和廢物、調節體溫、在關節充當潤滑劑和避震器等,因此避免脫水很重要。人會不斷因為出汗、排尿和呼吸失去水分,當人失去1-2%水分時會出現脫水症狀,如尿液顏色暗黃、感到疲憊、頭暈、口乾、眼睛乾澀等,若不補充水分將持續惡化而可能致命。
多年來沒有根據的8x8法則使我們相信,口渴意味著我們已經脫水到危險的程度。但是專家們普遍認為,我們依據人體發出的訊號來飲用足夠的液體即可,因為人體已經演化出非常精緻的水分調節機制。
健康身體的大腦會判斷身體何時脫水,並開始產生口渴的感覺以刺激人去飲水。大腦還會釋放一種荷爾蒙提示腎臟減少排尿。
喝水有益健康?
雖然很少有研究支持喝水的好處不只有避免脫水,但仍有些研究指出避免早期脫水能帶來一些重要的好處,如幫助腦部維持功能。
還有研究指出,喝水有助於控制體重。一位科學家隨機將參與者分為兩組,每組皆吃健康的飲食為期三個月,但只有一組被要求每次用餐前1小時喝500毫升的水。結果發現有喝水的那一組減去較多體重。
不過,有科學家表示,任何與喝水有關的體重下降比較可能是因為水取代了含糖飲料。餐前喝水能使體重下降的觀念其實沒有堅實的科學根據,並且水分很快就會從腸胃排出。如果想要讓水分維持在體內久一點,可以透過吃含水分的食物,因為食物會存在於腸胃中較長時間。
物極必反
當攝取過多的液體而稀釋了血液中的鈉時就會產生危險,這會導致大腦和肺部腫脹,因為身體試圖平衡血液中的鈉含量。
在過去約十年至少有15例運動員在體育賽事中因過度飲水而死亡。有科學家懷疑這些情況部分原因是我們已經不信任自己身體反映缺水的機制,而且認為我們需要喝更多的水以免脫水。
醫院的護士和醫生會看到嚴重脫水的病人,他們可能是因為病情嚴重或連續幾天沒有喝水,這些情況與人們在馬拉松比賽中擔心脫水的情況大不相同。
一位馬拉松比賽選手在賽程中過量飲水而發生低血鈉症(Hyponatremia),他被急送往醫院並且連續昏迷三天。他表示,朋友和馬拉松海報提供的唯一健康建議是喝大量的水,但他其實只需要幾片電解質錠來增加血液中的鈉。
喝多少水才夠?
英國NHS建議每天喝6至8杯的液體,這可以包括低脂牛乳、無糖飲料、茶及咖啡。值得注意的是,超過60歲以後人體口渴的機制敏感性會降低,讓這群人比年輕人容易面臨脫水問題。因此隨著年紀漸長,可能需要更加注意平時攝取液體的習慣。
多數專家同意,依據一個人的年齡、體型、性別、環境及身體活動,每個人所需的液體量不一樣。8X8法則其中一個謬誤是過於簡化了人體因應環境的方式。我們其實不需要每天刻意喝足某含量的水,人體會在需要時發出訊號,就像我們感到飢餓或疲憊時一樣。喝水超過人體所需的含量唯一的好處是會讓你因為較頻繁地跑廁所而消耗較多熱量。
編譯來源:BBC(2019.04.05)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1-12
空污讓孕婦容易高血壓!
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科學所的研究指出,車輛造成的空氣污染增加了孕婦發生高血壓的風險。若孕婦有高血壓可能發生早產或新生兒體重過低等情形。
這份研究是以文獻回顧方式分析了交通引起之空氣污染與妊娠高血壓(俗稱子癲前症)之間關係。研究發現,暴露於交通廢氣中的PM2.5與妊娠高血壓疾病有關。當這些婦女在整個孕期暴露於PM2.5時,妊娠高血壓的風險增加約50%。生活在主要道路四分之一英里以內或交通繁忙地區的婦女患妊娠高血壓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妊娠高血壓是最常見的產科併發症,約占5-10%,且有逐年緩慢增加的趨勢。根據衛生福利部,台灣的盛行率約12%。
造成妊娠高血壓的相關危險因素,包括年紀大於35歲、有妊娠高血壓的家族史、懷多胞胎、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
妊娠高血壓疾病指的是一系列疾病,在臨床上分為四種類型,包括:妊娠高血壓(孕期後半段高血壓);子癲前症(有高血壓、尿液中含有蛋白質或在孕期後半段肝或腎功能受損);慢性高血壓(孕前和整個孕期有高血壓),以及慢性高血壓併有子癲前症。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12.2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1-11
2020年:促進全球女性權益重要的一年!
世界各國領袖、公民社會及私部門正準備讓2020年成為女性權益進展最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當中,將有成千上萬的人們將參與聯合國在墨西哥市及巴黎所舉辦的高層活動與論壇,以紀念具消除性別不平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協議-「北京宣言暨行動綱領」25週年。
「北京宣言暨行動綱領」(THE BEIJING PLATFORM FOR ACTION)
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共有189個政府一致通過「北京宣言暨行動綱領」(後文又簡稱北京協議),至今仍為實現全球性別平等和女性人權最全面的政策架構和行動藍圖。
其涵蓋12個關鍵領域,包括終止對女性暴力、確保女性取得所需的家庭計畫及生產健康照護、去除女性參與決策的障礙、提供女性可接受及平等薪資的工作等。宣言同時敦促各國政府評估環境退化對婦女的影響,並呼籲給予原住民婦女對永續發展平等的發言權,並指出不成比例過多的無償照顧工作都落在女性身上,更要求要女性在媒體中應有更佳的呈現與代表性。
女性處境的現況是什麼?
「北京宣言暨行動綱領」已過了四分之一世紀,沒有一個國家已經實現性別平等,女性權益甚至受到以川普政府為代表且逐漸強大的保守勢力所威脅。過去雖已有一些進展,但全球仍有三分之一女性終其一生可能遭受性或身體暴力;女人與男人仍然同工不同酬;女人依舊承擔過多的無酬照顧工作;每年依然有成千上百的女人因懷孕及生產併發症而喪命;以及全球的國會議員不到四分之一是女性。
25週年關注焦點:人工流產權益、終止暴力等
目前已有160多個國家提交報告,闡述相關進展以及要達成北京協議所面臨的阻礙。聯合國秘書長預計於1月發布評估全球投入努力的報告,而成員國們也正在協商如何加速行動。
由聯合國婦女署(UN
Women)召集並與墨西哥和法國政府共同主辦的全球性別平等集會,將於5月和7月舉行。政府、婦女權益行動者和企業將組成聯盟,商討決議與人工流產權益、終止暴力及其他特定議題相關的行動計劃。
International Women’s Health Coalition主席F.
Girard表示,2020年是「大家聚集一起並推動北京協議程前進的關鍵時刻…是政府將要協商新議程的時刻」。除了爭取仍然困難的議題如人工流產權、身體自主權及性傾向之外,25週年還能推動如氣候危機對女性的影響、給予女性難民目標支援以及職場性暴力對女性經濟參與的影響等之前北京協議已開始發展並持續進行的議題。她還補充道,運動者將呼籲政府為女性人權捍衛者提供更多保護,並更加認真對待網路騷擾和心理健康問題。
除了北京協議25周年,2020年也是「聯合國安理會第1325號決議」的第20年,該決議乃首次承認武裝衝突對婦女和女童的不成比例和獨特的影響以及和平談判中缺乏她們的參與。有9項隨後的決議已經通過,20週年活動計劃訂在10月將舉行,運動者們將為引入任何新決議而努力。但不幸的是,在去年4月,在美國的大力遊說之下,在德國提出的一項決議中,與性和生殖健康及權益的關鍵文字遭到刪除。
致力要在2030年前終止性別不平等的「聯合國發展目標」在2020年也開始進入10年的倒數。Womankind
Worldwide的政策和傳播總監D.Musindarwezo表示,「所有這些活動對促進女性權益都極為重要」,她希望2020年將標誌著女權組織集結在一起加速強大的全球性變革運動。「25年是段漫長的時間,等待著各國政府完成他們所作出的承諾,我們不能再等另一個25年了。」
全球女性權益倡導組織Women Deliver的主席兼執行長K.
Iversen也警告說,這一年「必須以強有力的行動來結束」、「我們不能再只有空洞的承諾,需要有重大、大膽且負責任的承諾和行動。如果在今年這些沒有發生的話,我們都會蒙受巨大的損失。」
PS:Womankind
Worldwide是支持非洲和亞洲婦女權益的全球性組織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12.2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1-10
HPV疫苗一針有效?
不論是四價或九價HPV疫苗,廠商都建議要施打三劑。然而,對於HPV疫苗接種劑數一直有研究提出不同看法。台灣女人健康網也曾多次就相關研究進行報導:WHO認為研究顯示保護效果相同,因此建議9至13歲青少女接種四價疫苗從三劑減少為兩劑;2015年一份研究指出,四價疫苗接種一劑即可;2016年研究指出九價疫苗接種兩劑也有同樣效果;2019年的澳洲大型研究更指出接種一劑的效果與接種兩劑或三劑是相當的。
最新研究同樣指出,接種一劑HPV疫苗提供的保護力可能跟接種兩劑或三劑一樣。
對資源不足地區 有重大意義
來自德克薩斯大學休士頓醫學中心的Ashish A
Deshmukh博士是研究作者之一,他表示雖然研究結果顯示接種一劑可能與現在推薦的兩劑或三劑一樣有效,但目前要依靠單劑疫苗進行保護還為時過早,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許多資源有限的國家缺乏密集的基礎設施來管理兩劑或三劑藥物,使得大多數青少年無法完成建議的系列藥物接種。如果能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持單劑量有效,對於減輕這些癌症的負擔可能具有重大意義。
台灣女人健康網也要提醒,HPV疫苗未涵蓋所有病毒類型,除了接種疫苗,更該注意安全性行為及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才能有完整的保護。
研究怎麼說
這項研究分析來自2009年至2016年的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數據,共有1620名婦女的樣本,平均年齡22.2歲,56.5%為白人。其中1004人未接種疫苗,616人接種了HPV疫苗,接種情況:106人接種了一劑、126人接種了兩劑、384人劑接種3劑。
就HPV
6、11、16或18型感染的患病率來看,與未接種疫苗的女性(12.5%)相比,接種一劑疫苗女性的患病率(2.4%)比接種兩劑(5.1%)或三劑(3.1%)的女性都要來得低。一劑對兩劑或一劑對三劑的患病率則沒有顯著差異。
調整後的數據則呈現出,在 HPV
6、11、16或18預測感染可能性上,比起接種一劑疫苗女性的2.4%、接種兩劑的5.7%與三劑的3.1%,未接種疫苗女性最的感染可能性7.4%最高。
而與白人女性(6.6%)相比,黑人女性感染HPV
6、11、16或18型的預測可能性較高(10.8%)。終生男性伴侶超過5個的女性(11.6%)的預測概率也比終生男性伴侶0-5個(3.3%)的女性更高。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19.01.02)、 Health Day
(2019.12.27)、Eurek Alert (2019.12.27)、JAMA NETWORK(2019.12.2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1-09
美國首例 美白霜引發汞中毒
美國近日出現一名婦女因長期使用一款美白霜,引發甲基汞中毒,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嚴重受損,這是美國首例因保養品造成的甲基汞中毒。
含汞美白霜 長期使用恐損中樞神經
根據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的報告,這名47歲婦女7月因皮膚刺痛和手臂無力就診,兩周後又因視力模糊、步態不穩、口齒不清再度就醫,經血液和尿液檢查發現她體內甲基汞量異常高。甲基汞是一種有機汞,毒性極高,會造成神經系統的永久傷害。
這名婦女的家人告訴醫師,這七年來,她每天早晚都使用由墨西哥代購來的旁氏復顏抗皺保濕面霜(Ponds
Rejuveness),希望能消除皺紋和斑點。CDC檢測這款面霜,發現含有1萬2千ppm甲基汞,美國禁止販售汞含量這樣高的保養品。
儘管這名婦女接受了治療,情況卻持續惡化,截至12月底這名婦女還得靠鼻胃管灌食。CDC警告民眾汞中毒的危害,如果有疑慮可以主動篩檢美白霜是否含汞。
台灣並未進口此款美白霜
台灣並未進口「旁氏復顏抗皺保濕面霜」,但民眾還是可能透過代購取得。過去也曾傳出多起因自製或來源不明面霜含汞的案例,不過毒性全都沒有甲基汞這麼強。
台灣女人健康網提醒,不要購買來路不明、自製標籤或沒有標籤的保養品,並檢視瓶蓋下的鋁箔保護紙是否完整,如有疑惑,趕緊把產品送驗,千萬別以身試「毒」。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19.12.2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1-08
人造子宮知多少?
嬰兒在母親子宮外成長的想法已不僅僅存在於小說和電影之中,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正在探索人造妊娠的可能性。例如,台灣女人健康網曾報導,研究人員在人造子宮中培育早產羊。最近,荷蘭的研究人員獲得超過10億元台幣的資金,將開發人類早產兒使用的人造子宮原型。
然而,對於「人造子宮」,除了技術的提升,更需要思考的是可能衍生的道德問題。
胎兒有可能在子宮以外的地方生長嗎?
嬰兒在子宮外生長並不是新出現的技術,當早產兒從媽媽的子宮移到保溫箱中繼續發育時,就是子宮外生長的概念。
人造子宮可以延長胎兒在母體外的孕育生長時間,最終,也許可能完全不需要使用女人的子宮來孕育胎兒。
雖然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許多研究生物生殖技術的科學家認為在必要的科學和法律支持下,人造子宮孕育胎兒是可能的。
人造子宮會包含什麼?
不同於保溫箱,人造子宮可以模擬子宮的環境,提供胎兒生長。人造子宮需要腔室與外殼,那是胚胎植入後生長並保護它的地方。到目前為止,動物實驗已經使用了壓克力缸、塑料袋和從生物體中取出並存活的子宮組織等材質來建置人造子宮。
此外,人造子宮還需要合成羊水替代品,也就是自然懷孕期間子宮中的避震物。
最後,還必須有一套循環系統,也就是讓氧氣和養分進入,二氧化碳和廢物排出。換句話說,研究人員必須建造一個人造胎盤。動物實驗中已經使用了複雜的導管和幫浦系統,目前還有計劃使用葉克膜的迷你版本,進行體外的呼吸和循環。。
一旦這些技術到位,人造子宮可能會像如今的試管嬰兒一樣普遍。試管嬰兒在幾十年前剛出現時也被認為是革命性的,引發許多道德爭議跟論戰,但現在卻十分普遍,人造子宮又有哪些道德考量呢?
人造子宮可以幫助早產兒
關於人造子宮好處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可以提高極早產嬰兒的存活率。
目前,早於妊娠22週出生的嬰兒幾乎沒有存活的希望,23週左右出生的嬰兒可能會留下傷害。
使用模擬母親子宮環境的「密封生物袋」可以幫助極度早產的嬰兒生存並改善健康品質。生物袋可提供氧氣、替代性羊水、臍帶通道以及所有必要的水和養分。如果有需求,還可以提供藥物。這可能使妊娠期延長到子宮外,直到嬰兒充分發育,可以獨立生活並擁有良好的健康情形。
人造子宮可能提供胎兒生長的最佳環境,使其具有適當的賀爾蒙和均衡的營養平衡,也將避免成長中的胎兒受到傳染病等外部傷害。
如果需要,這個技術還可以讓對胎兒進行手術更加容易。並減少早產兒長期住院的情形,從而節省了醫療費用。
人造子宮可能有助於不孕和生育
這項新興的生殖技術可能使出於生理或社會因素而不育的女性有機會生育孩子,也可能為跨性別女性、出生時即沒有子宮的女性,或因為癌症、受傷等醫療狀況而失去子宮的女性提供生育的機會。
那些因為職業、服用藥物或生活方式可能使胎兒暴露於不安全的風險中的女性,也有生育的可能。
同樣,也讓單身和同性戀男人有另類的生育選擇,無需代理孕母而能有下一代。
然而,這是否可能翻轉傳統上認為生兒育女是女性責任的觀念?是否可能消除目前僅對女性產生影響的懷孕潛在風險和生育期待呢?這會消除交易性的代孕嗎?
人造子宮可能傷害女性、加遽不平等並導致歧視
人造子宮可能為許多人帶來希望,但同時也有許多潛在的危害與風險。
對於某些女性,使用人造子宮繼續妊娠似乎是中止妊娠的選擇。但也令人擔心,正在考慮人工流產的女性可能被迫使用人造子宮繼續妊娠,人造子宮是否應該影響女性做選擇的權利已在爭論當中。
人造子宮也可能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富裕的準父母可能會選擇支付人造子宮的費用,而較貧窮的人將依靠女性的身體來生孩子,加深對女性的剝削;不同社會經濟條件的孕婦在營養和病原體等方面的現有差異也可能加劇。
人造子宮會不會成為特權或富裕人士才能獲得的資源,自然生產被標籤為貧困、特殊族群或種族的行為?
同時也出現了資源分配的難題,人造子宮可以得到政府補助嗎?如果是這樣,誰應該決定誰可以獲得補貼?需要設定門檻嗎?
其他問題則涉及通過人造子宮出生的人可能面臨的歧視,我們如何防止歧視或侵犯隱私的報導,確保個人的出生故事不會受到遭受公眾好奇心騷擾或負面嘲笑?
也可能會有人認為人造子宮違反了自然生殖,不該存在。
還有許多事情需要準備
目前,這項技術還處於起步階段,也還沒有人類可使用的人造子宮原型。然而,在急著使用這項生殖技術之前,不僅需要確保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還需要考慮道德和法律問題,思考在不同情況下這是否是正確的選擇。
在緊急情況下使用人造子宮可能較容易有共識,例如挽救極早產兒的生命。但是,在其他情形下使用可能還需要更廣泛的社會討論和政策考量。
如果不先建立明確的法律道德框架和監管機制,人造子宮的開發和使用可能衍生許多問題。在技術完全實現並可用之前,我們需要對中止妊娠的權利、生育權和監護權等問題、實驗限制以及其他問題進行討論。而且討論的腳步要盡快,不該讓法律落後於科學。
如果未來這項技術真的可以使用了,可能需要思考以下這些建議:
*
透過資金(可能是政府補助的形式)防止基於社會經濟理由的歧視,以確保不同族群都可以使用該技術
*
對不同情況的胚胎和胎兒制訂明確的法律準則,包括如果準父母死亡、離婚或不同意繼續進行時應該如何處置
* 提供指南,以消除公眾對濫用新興生殖技術的擔憂
人造子宮聽起來非常的激進的和未來主義,但重要的是不要被迷惑,停下來反思一下。
儘管這項技術可能解決生殖不平等的現有問題,但還有許多其他問題需要我們立即注意。改善孕產婦保健服務、讓女性在工作場所享有平等機會、提高職場對孕產婦的友善程度,以及減少不良的健康或社會因素對胎兒的影響,這些都是我們現在必須也可以盡快解決的。
更多相關閱讀
人造子宮問世將如何改變社會倫理?
塑膠袋養寶寶?科學家在塑膠子宮內培育早產羊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19.11.1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1-07
性別平等了嗎?快來回顧2019年全球重大...
如果有一張總結2019年的圖片,那可能是一個年輕女子在抗議。當擁有強權的男人們試圖佔領世界時,女性一直在進行反抗並讓她們的聲音被聽見。
我們一起來回顧剛剛結束的2019年裡發生了哪些與性別平等有關、令人永生難忘的重要事件!
*
美國發動人工流產戰爭
今年在美國許多保守的州試圖推動可以有效禁止人工流產的「心跳法案」,使得要獲得安全合法的人工流產變得更加困難。而俄亥俄州贏得了可能是年度最恐怖的提案,要求醫師執行醫學上不可能的手術-「將子宮外孕的胚胎重新植入」,否則將以人工流產謀殺罪起訴醫師。
2020年將是美國生育權另一個重要的一年,總統Trump已經明確表示,迎合反人工流產極端分子將是他爭取連任的核心策略之一。
*
沙烏地阿拉伯女人終於可以自由旅行
這是一項歷史性的改變,沙烏地阿拉伯終於鬆綁了規定婦女必須取得男性監護人允許才能旅行的古老法律。儘管王國在提升女性權益方面已邁出了一小步,但仍有很長遠的路要走。首先,它可以釋放被羈押已超過一年並據報遭受酷刑的女權運動者。
*
全球首次全女性太空人進行太空漫步
美國國家航太總署(NASA)兩位女性太空人原定於2019年3月進行的外星探險,由於其中一位的太空衣尺寸太大不合身,飛行計畫因而延期至10月才進行。兩位在Svetlana
Savitskaya成為首位在太空漫步的女人後的35年,完成了全女性太空人在太空中漫步的創舉,這是巨大的躍進。
*
伊朗終於允許女人進入足球場
2019年10月,成千上萬的伊朗婦女,在該國推翻了長達數十年嚴禁女性進入體育館的禁令後,觀看了國家足球隊的現場直播。
而不幸的是,國際足聯(FIFA)悲慘地將伊朗蒙上了陰影:一個名叫「藍色女孩」的球迷,在她因試圖穿上男裝進入德黑蘭Azadi體育場後被判入獄。她因此自焚,最後因傷身亡。
*
女足世界杯帶來歡樂,也帶動討論同工同酬
美國女子足球隊打破了紀錄,贏得了球迷,並在2019年夏季成為世界冠軍。然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可能是她們如何使「爭取在體育運動中的同工同酬」成為當務之急的議題,並讓群眾們在體育場高呼「薪資平等」!
*
日本女性要甩掉上班穿高跟鞋夢靨
厭倦了必須穿高跟鞋去上班,日本運動者發起了病毒式請願,以擺脫痛苦的服裝規範。它引用了#MeToo,很快就被稱為「#KuToo運動」,並為取自日語中「鞋(kutsu)」和「疼痛(kutsuu)」的諧音。日本厚生省大臣後來針對請願行動表示「穿高跟鞋是必須且合適的」,如此不明智的回應使他躍上了頭版頭條新聞。老兄,要穿那你就自己穿吧!
*
智利反性暴力聖歌席捲全球
智利的運動者們邊走邊唱著「一名在你行走的路徑上的強暴犯」(A
Rapist in Your
Path)這首歌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它因此成為一首女性主義聖歌。歌詞的其中一部份唱著─『這不是我的錯/也不是我去了哪裡的錯/也不是我穿著的問題/強暴者是你/是警察/是法官/是國家/是總統』。
*
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
台灣同志爭取平權之路漫長,2017年國內大法官做成釋字第748號解釋指出,現行民法規定不允許同性結婚是違憲的,並須在兩年內應完成相關法律修正或制定。其後在2018年又歷經公投表決,同婚議題持續爭議不休。2019年5月24日立院三讀通過規範同志婚姻的「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成為亞洲首部同婚專法,使我國的同性婚姻關係正式合法化!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12.28)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