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減重緩解第2型糖尿病
2018.08.14
及早減重緩解第2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診斷出的6年內積極地減重的治療後,將近有一半達到緩解或無糖尿病的狀態! 2018年8月2日在《細胞新陳代謝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減重後的疾病緩解反應要歸功於胰臟β細胞能及早以及持續地改善它的功能。這個發現挑戰了先前基本觀念,認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β細胞的功能,遭到破壞後就不可挽回。                                這項觀察對於初步臨床治療的處理有潛在重要的意涵。Newcastle 大學資深作者Roy Taylor指出,目前第二型糖尿病初期處置傾向於「先一段時間適應診斷,再加上藥物治療,生活型態改變」。在執行上是溫和的。研究資料建議,在診斷後初期大幅度地減重是適當的,因為可以挽救β細胞。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糖尿病影響全球大約四億兩千兩百萬人,其中90%是第二型糖尿病,因為身體無法製造足夠的胰島素,或無法對胰島素有適當的反應。這個由胰臓β細胞製造的荷爾蒙,幫助血糖進入肌肉、脂肪和肝臟的細胞中,為能源之用。第二型糖尿病一直被認為是一輩子的,且會隨時間惡化。   由Taylor主導的DiRECT (Diabetes Remission Clinical Trial) 研究結果, 挑戰了這項傳統的觀點。 研究方法、結果及限制 參與者都是6年內診斷出第二型糖尿病。隨機分為控制組和試驗組,控制組接受目前治療糖尿病的最佳方法;試驗組,也接受同樣的方法,但增加了參與密集體重管理的訓練。一年後,試驗組中有46%的人減重成功,恢復且維持血糖濃度。一些病情無緩解的人當中,有些的體重未減,但也有減重成功的,但並不清楚他們如何不同於有緩解的人。 為了處理這個問題,Taylor和他合作的夥伴檢視潛在相關的新陳代謝的因素,如:肝脂肪含量、胰臟脂肪含量,血液中脂肪(三酸甘油酯)的濃度和β細胞功能。結果顯示,減重可以正常化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新陳代謝。但是如果快速失去恢復β細胞的功能,會阻礙一些患者回到無糖尿病的狀態。 因為參與者98%是白種人,需要更多不同族群的受試者,才能評估這個結論的普遍性。而且參與者體重的衡量只維持了12個月,也需要更長期的研究。 由於胰臟β細胞的重新分化,翻轉了對第二型糖尿病的認知,可以引導更多針對性的研究,以促進對這個過程的了解。   編譯來源:Medical Express(2018.08.02)        
+ read more
壓力讓女同志較易得糖尿病嗎?
2018.05.29
壓力讓女同志較易得糖尿病嗎?
近期發佈在Diabetes Care 上的研究指出,雙性戀女性與女同志(二者下文簡稱LB女性)比異性戀女性更容易罹患二型糖尿病,其可能的原因是「壓力」。該研究由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s Graduat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教授Heather L. Corliss所主導,研究對象涵蓋全美94,250位女性長達24年的時間。   二型糖尿病的致因時常是可以改變的生活習慣,雖然部分種族或基因確實風險較高,例如非裔美國人、墨西哥裔美國人、美國印第安人、夏威夷原住民、太平洋島民和亞裔美國人,以及有遺傳基因的部分人口,但意識到自身處於危險之中,對預防疾病是十分有幫助的;而最新的研究結果則顯示,除了已知因素以外,性傾向也可能是一項值得考慮的風險因素。   Corliss與其小組分析了1989年參與Nurses' Health Study II 的女性,該研究是針對女性主要慢性疾病風險的最大研究之一。其中,所有受試者皆介於24~44歲,並從1989~2013每隔一年評估一次二型糖尿病,期間有1267位女性自認為LB女性。   結果顯示LB女性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比異性戀女性高出27%。在2013年6399名罹患二型糖尿病的女性中,LB女性高出22%;其罹患二型糖尿病的年紀也較異性戀者為早;病情也更容易出現併發症;而其較高的體重指數(BMI值)可能是導致差異的重要因素。   Corliss解釋她的研究小組進行此研究的原因,乃因過去對LB女性二型糖尿病風險的研究一直沒有結果,然而卻有合理地懷疑LB女性在慢性健康問題上可能存在差異, LB女性較容易因歧視、暴力受害和心理困擾產生壓力,使其更容易有肥胖、吸菸、酗酒等的狀況。   因此,Corliss與其同事強調,單純提高活動量、避免久坐或飲食均衡,對LB女性而言並非全面有效的,因此加強公共衛生和臨床的努力,從預防、檢測及管理LB女性的肥胖與二型糖尿病,是不容忽視的需求,並且應該做更全面性的研究以瞭解LB女性的整體健康狀況。   來源:Eurekalert!(20180509)、MedicalNewsToday(20180512)              
+ read more
糖尿病基因的作用:男女有別!
2018.05.04
糖尿病基因的作用:男女有別!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持有基因KLF14某種變型(variant)的人,糖尿病風險較高,特別是女性。它讓有些女性的脂肪主要儲存在腰部及臀部,使糖尿病風險增加的幅度更高!   基因與糖尿病 KLF14基因的影響是針對性別的,若男性帶有相同的KLF14基因變型,糖尿病風險增加的幅度並沒有像帶有相同基因變型的女性那麼高。不過,並不是所有帶有此基因變化型的女性糖尿病風險都會增加那麼多,端看這種基因變化型是遺傳自父或母。若是遺傳自母親,那麼女性糖尿病風險就會比遺傳自父親的男性高出28%。   KLF14基因變化型在女性身上比男性活躍的原因,目前科學家尚不明白。研究的發現可能促使醫師未來能針對此基因變化型開藥,以降低糖尿病風險。   KLF14基因是目前已知會增加女性糖尿病風險的因子之一,而KLF14基因變化型對女性腰部及臀部的脂肪細胞有巨大影響,讓這些細胞變得更大、更少。這種基因對脂肪細胞的影響,代表女性身體在使用血糖時較容易出現問題。   研究人員Kerrin S. Small博士表示,如今已知這種基因會作用在身體哪個部位,可以開始尋找調節糖尿病風險的可能策略。不過,Civelek博士表示,雖然有些化學物質對KLF14基因有影響,但這並不代表可以馬上將此化學物質以藥物的形式在市場上販賣。就目前而言,預防糖尿病最好的建議,依然是老話一句:你不能改變你的基因,但可以改變你的飲食及運動習慣。   身體脂肪分佈與糖尿病 今年4月一項研究檢視「全國健康與營養體檢調查」中1999-2006年間40歲以上成年人的資料,發現擁有正常BMI值但高體脂的人中有13.5%屬於糖尿病前期或有糖尿病;而BMI值被歸類為過重但低體脂的人只有10.5%的人有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男性高體脂係指高於25%,女性高於35%)   研究作者Arch G. Mainous III表示,高體脂百分比與異常血糖有關,這樣的結論在考量了其他因素如性別、年齡、種族、糖尿病家族史、運動程度等候仍然成立。因此,正常BMI值不必然代表健康,許多有正常BMI值的人被預防照護的指引所排除,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研究指出,BMI值可能對許多群體來說並不適合用來測量體脂,例如生活較為靜態或年老的女性。   這項研究確實指出有「外瘦內胖」的現象,並顯示相較於BMI值,體脂肪的百分比更適合用來辨識個體的糖尿病風險。研究團隊希望研究結果能啟發醫師及他醫療專業人員留意到BMI值正常的人,並對糖尿病風險高的人及時給予其所需的預防照護。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0417)、Nature Genetic(20180417)、Medical News Today(20180423)          
+ read more
控制糖尿病 你吃對了嗎?
2018.03.31
控制糖尿病 你吃對了嗎?
你可能聽過早餐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最近一項研究支持了這種說法!   早餐吃得很豐富、減少午餐及晚餐的食量,有助於減重及改善血糖,對糖尿病患者很重要。   肥胖是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因為過重會讓身體難以使用能調節血糖的胰島素。肥胖協會指出,約有90%的糖尿病患者是過重或肥胖的。為了改善肥胖及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改善飲食通常是首要任務。   研究作者Daniela Jakubowicz博士表示,有時候造成問題的不是患者吃什麼及吃多少,問題也跟我們什麼時候吃東西有關。人體代謝會隨著時間變化,早餐吃一片麵包所引發的血糖較低,也比在傍晚吃一片麵包來得不容易變胖。這樣的背景知識,促使Jakubowicz博士及其團隊致力於探討吃東西的時間如何影響減重及血糖的水平。   研究是這樣做的 研究對象是18位男性及11位女性,他們平均年齡69歲,都肥胖且有第二型糖尿病。研究隨機將他們分派至總熱量皆為1600卡路里的實驗組及對照組。實驗組被稱為「B diet」:早餐很豐盛、午餐餐量中等、晚餐餐量少量;對照組則遵循傳統治療糖尿病的「6M diet」飲食:一日有六次少量的飲食及三次點心。   研究歷時三個月,研究團隊每兩周測量一次受試者的血糖,並用連續式血糖監測儀(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來掌握受試者整體的血糖水平。   * 體重方面,研究發現:3個月後「B diet」組平均少了五公斤,「6M diet」則平均增加4公斤;並且「6Mdiet」組的飢餓感及對碳水化合物的渴望程度也增加了,「B diet」組則顯著減少。   * 至於對血糖的影響,研究發現:3個月後「B diet」組的空腹血糖水平降了54 mg/dl,「6 M diet」組則只降了23 mg/dl;在頭兩周,「B diet」組血糖平均降了29 mg/dl,「6M diet」組只降了9 mg/dl;三個月後,「B diet」組的血糖平均降了38 mg/dl,「6M diet」組降了17 mg/dl。參與「B diet」組的人,夜間血糖平均也降了38 mg/dl,「6M diet」組則沒有任何改變。   * 胰島素注射量的需求也有變化:「B diet」組每天對胰島素的需求降低了5個單位,「6 Mdiet」組則增加了2.2個單位。   研究表示,結果顯示管理吃每一餐的時間有助於控制血糖,體重降低更能強化對血糖的影響。並且每天吃三餐且早餐吃得最豐盛,可能為肥胖及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帶來最大的助益。對於需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這樣的飲食方式可帶來快速且正向的改變,包括:減重、較少飢餓感及對胰島素需求降低。   沒有參與研究的Anne Peters博士認為,「B diet」飲食方式能帶來好處,他自己就會建議患者這樣做,並且超過晚上七點就不再飲食。Peters博士也建議醫師不要將一套飲食方式用在所有人身上,因為每個人有不一樣的代謝速度。此外,他也提到這份研究的樣本數小,需要有更大的研究來確認這些研究結果。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
糖尿病是五種類型,而不是兩種
2018.03.08
糖尿病是五種類型,而不是兩種
如果糖尿病的病情分為五種類型,而不僅僅是兩種,那麼糖尿病患者可以從更好的治療中受益!   由瑞典隆德大學糖尿病中心的Leif Groop教授和赫爾辛基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領導的研究指出,糖尿病不應該被歸類為兩種類型,應該可明確地分為五種不同的類型。   排除懷孕期間發生的妊娠性糖尿病,糖尿病有兩種主要類型:   第1型糖尿病是胰臟產生胰島素的β細胞 (調節血糖水平的激素)被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和破壞。   第2型糖尿病是當人體細胞無法對胰島素反應,或β細胞不能產生足夠量的激素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約佔所有病例的90-95%。   在這兩種情況下,血糖水平可能會變得過高 - 這種情況稱為高血糖症。除非得到控制,否則會導致許多併發症,包括腎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經損傷。   糖尿病的異質性 糖尿病的診斷通常是使用血漿葡萄糖(FPG)測試或A1C測試。FPG測試在空腹時的一個時間點評估一個人的血糖水平,而A1C測試測量前三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在確定一個人患有哪種類型的糖尿病時,醫療人員可能會在血液中尋找糖尿病相關的自身抗體(autoantibody)。這些是由免疫系統產生的可以攻擊自己細胞的蛋白質。   這種自身抗體的存在是1型糖尿病的指標。如果一個人沒有這些自身抗體,他們會被認為患有2型糖尿病。   但是,正如Groop教授及其同事所指出的那樣,儘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糖尿病具有很高的異質性,但糖尿病的分類指南還沒有更新20年。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Rob Sladek博士表示,「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失調類群,他們的共同點是高血糖。這意味著原則上都可以透過測量血液中單一成分來診斷。」   「然而,血糖升高可能是由許多遺傳因素和後天因素引起的,這些因素會降低胰島素的循環濃度或降低其有效性,導致疾病的臨床表現和進展的異質性。」   Groop教授和他的團隊說,基於糖尿病的異質性對糖尿病進行「精細分類」,可以幫助醫療人員更精確地預測病人最有可能發生的併發症而能夠給予個人化的醫療處置。   糖尿病的五大「類型」 研究人員分析四個統合研究的數據,其中包括來自瑞典和芬蘭的總共14,775名成人,他們都是最近被診斷患有糖尿病的人。   作為分析的一部分,科學家測量了病人糖尿病六個不同特徵:體重指數(BMI); 糖尿病診斷年齡; 血紅蛋白A1C(衡量長期血糖控制的指標); β細胞功能; 胰島素抗性; 和糖尿病相關自身抗體的存在。   除了對參與者進行遺傳分析之外,研究人員還比較了他們的疾病進展,併發症和治療。   該研究揭示了五種不同形式的糖尿病,其中三種是嚴重的,兩種是輕度的。該團隊將這些分類如下:   * 類型1:嚴重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目前稱為第1型糖尿病),其特徵在於胰島素缺乏症和自身抗體的存在。佔受試者的6-15%。 * * 類型2:嚴重的缺乏胰島素的糖尿病,特點是年齡較小,胰島素缺乏和代謝控制不良,但沒有自身抗體。佔受試者的9-20%。 * * 類型3:嚴重的胰島素抗性糖尿病,其特徵在於嚴重的胰島素抗性和顯著更高的腎病風險。佔受試者的11-17%。 * * 類型4:輕度肥胖相關糖尿病,肥胖個體中最常見。佔受試者的18-23%。 * * 類型5:輕度年齡相關糖尿病,在老年人中最常見。這是最常見的形式,佔受試者的39-47%。 研究人員指出,這五種類型中的每一種“也具有遺傳上的不同”,這意味著在這五個類群中沒有共同的基因突變。   邁向精準醫學的一步 當研究人員評估五組中成人接受的治療時,他們注意到有些人被不恰當地治療。   例如,只有42%的第1類患者和29%的第2類患者從疾病發作時就開始接受胰島素治療。   這表明了目前的糖尿病未能針對該疾病的潛在特徵做分類。   因此,GROOP教授及其同事提出糖尿病應分為五種不同的類型。   雖然需要進一步研究來完善這五個類群- 例如通過使用生物標誌物和遺傳風險評分,該團隊認為這項研究是針對糖尿病量身定做治療的一大進步。   Groop教授總結說: 「這項研究使我們朝著更有臨床意義的診斷方向發展,並代表了向糖尿病精確醫學邁出的重要一步。」     編譯來源: Medical News Today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Novel subgroups of adult-onset diabete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outcomes: a data-driven cluster analysis of six variables (March 01 2018)        
+ read more
有妊娠糖尿病,小心未來心血管健康!
2018.01.25
有妊娠糖尿病,小心未來心血管健康!
一項大型回溯性研究指出,有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女性,於產後罹患糖尿病、缺血性心臟病及高血壓的風險都顯著地較沒有妊娠糖尿病的產婦高。   研究分析英國健康促進網絡資料庫的資料,共包含了9,118名GDM婦女及37,281名沒有GDM的婦女做對照組。GDM婦女多為非白人、過重或肥胖。研究追蹤這些女性長達25年。   結果發現,GDM婦女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沒有GDM婦女的22倍,缺血性心臟病及高血壓風險也顯著較高,腦血管疾病(中風及暫時性腦缺血發作)的風險則沒有差異。此外,研究認為心血管疾病並非總是以糖尿病為中介的,因為GDM婦女中,後來罹患缺血性心臟病的人,只有36%也罹患了糖尿病。   如何做產後健康風險管理? 目前美國國家健康與英國保健卓越機構(NICE)建議,為了預防未來罹患糖尿病,GDM婦女於產後6-13周追蹤是否罹患第2型糖尿病,並每年做糖化血紅蛋白檢驗,同時改變飲食及運動習慣等生活方式。不過,研究分析醫療記錄後發現,僅有58%GDM婦女在產後第1年測量血糖,產後第2年和第3年有做血糖測量的分別降至40%和24%。   此外,儘管約有80%的GDM婦女在產後第1年做了血壓測量,但只有一半婦女在產後第2和第3年做了測量。而在產頭3年內,也僅有約28%和23%的GDM婦女分別測量了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測量。研究作者認為,應更新2015年NICE指南,增加為GDM婦女檢查及積極管理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建議,如高血壓、血脂異常及吸菸習慣。   研究作者表示,他們的發現不僅與過去觀察性研究結果一致,他們在第2型糖尿病和缺血性心臟病的影響估計值也較過去的研究高,但對高血壓的影響估計值則較低。此外,他們的研究不僅涵蓋了大量的人口,也辨識出一群相對較年輕、適合做風險因素管理的女性,以改善長期的代謝及心血管健康狀況。辨識出這群人不僅有助於更有效地運用預防疾病計畫的經費,實證顯示這也能避免GDM婦女在未來罹患第2型糖尿病。   編譯來源: * Medical News Today(2018.01.17) * Daly B, et al "_Increased risk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hypertension, and type 2 diabetes in women with previous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 target group in general practice for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_" PLOS Med 2018.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