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為女著紅】Let's Go Red for women著紅齊護女人心
【2024為女著紅】Let's Go Red for women著紅齊護女人...
LET'S GO RED FOR WOMEN著紅齊護女人心   2024年「台灣為女著紅」邁入第九屆,這九年間,在政府、醫界、企業、民間的共同推廣下,心血管健康的性別差異在政策及醫學上都逐漸獲得關注,包括推動具性別意識的心血管疾病政策、訂定女性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引、投入心血管疾病性別差異研究、建立跨科別的醫療合作機制等。由台灣女人連線於2016年發起每年3月第2個星期五響應國際的「台灣為女著紅日」更已成為每年3月各界踴躍響應的活動。   今年,我們將延續八年的努力,邀請國民健康署和醫界等各界夥伴一起把這八年來的累積與成果完整呈現!同時繼續透過「多元衛教宣導」及「網路著紅行動」來宣傳並鼓勵民眾採取積極行動關心及保護女性心血管健康。   ❣️想知道更多為女著紅源起及歷屆活動請見▶ 為女著紅 GO RED FOR WOMEN!     ❤【女人心健康 妳不可不知的事】衛教宣導   * 心血管疾病男女不一樣! 症狀-男女臨床表現不一樣;檢測-女性準確度不如男性;藥物-女性較易發生副作用 * 女性風險別忽視! 初經年齡、避孕方式、貧血、更年期、糖尿病都對女性心血管健康造成影響 * 女人生育請注意! 早產、流產、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不孕症治療與人工生殖可能增加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 * 女性特有疾病要小心! 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乳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   ❣️還想知道更多女人需要注意的健康心風險→完整衛教、FB圖文(歡迎分享)     ❤【為女著紅直播間】心血管疾病 男女不一樣   * 播出時間:2024年3月7日(四)12:30 「心血管疾病 男女不一樣」 * 主持人:黃淑英理事長 來賓:北榮女性心臟醫學中心主任 呂信邦醫師 * 播放平台: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粉絲專頁   ❣️讓我們一起來聊聊,男女在心血管疾病上有甚麼不一樣~     ❤【著紅護心記者會】3/8婦女節LET'S GO RED FOR WOMEN   今年「為女著紅日」正逢「國際婦女節」同為3月8日,為了讓社會大眾更加重視女性心血管健康,我們將邀請國民健康署、醫界等各界夥伴一起來分享推動台灣女性心血管健康倡議的具體成果!     ❤【著紅齊護女人心】全民3/8一起來著紅   歡慶「國際婦女節」與「為女著紅日」女人雙節日,邀請大家一起響應「Go Red for Women」,提升女性對自身心血管健康的意識,並採取積極行動保護自己的健康!   請於3月8日「台灣為女著紅日」(每年3月第2個星期五) 穿上紅色衣飾,拍攝照片或影片,上傳臉書/IG等社交平台,同時使用標籤「#TAIWAN為女著紅」!   ❣️參加方式: 1.3/8(五)穿戴紅色衣飾👗拍攝照片或影片📸 2.上傳至臉書/IG等社交平台,並標籤「#Taiwan為女著紅」🅵     ❤想知道更多▶ 為女著紅 GO RED FOR WOMEN!   【主辦單位】     台灣女人連線 【指導單位】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合辦單位】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   台灣更年期醫學會 【公益推廣】     台新銀行      福泰飯店集團     (本活動部分經費來自國民健康署菸品健康福利捐補助)        
+ read more
【2024為女著紅】女人心健康 妳不可不知的事 完整衛教
【2024為女著紅】女人心健康 妳不可不知的事 完整衛教
2024為女著紅【女人心健康 妳不可不知的事】 完整衛教   一、什麼是為女著紅?GO RED FOR WOMEN   2006年世界心臟聯盟(World Heart Federation)為了促進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發起Go Red for women(為女著紅),在特定的日子穿著紅色衣飾作為提升女性心血管健康意識之公益行動。至今已有超過50個國家參與。[1]   台灣女人連線自2016年起發起響應,訂定每年3月第2個星期五為台灣「為女著紅日」,就不同層面的女性心血管健康議題呼籲政府、醫界及社會大眾重視女性心血管健康。[2]   二、為什麼特別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   在台灣,婦女健康的關注著重在婦癌,忽略心血管疾病是女性主要死因。事實上,心血管疾病每年死亡率都是婦癌的3至4倍,過去10年更增加了約21%。   一直以來心血管疾病被認為是男性的疾病。然而近十幾年越來越多研究與指引證實,男女由於生/心理、身體結構的差異及所經歷的社會文化不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診斷及治療等皆具有性別差異。如以對待男性的方式對待女性,易造誤診或延誤診斷,危及女人的健康及生命。   但是,社會上缺少這樣的認知及意識。   三、心血管疾病男女不一樣?   因為生理及結構的性別差異,男女的心血管疾病在症狀、檢測及藥物治療上也有所差異,忽略這些差異女性將容易被誤診或延遲治療,甚至死亡。   * 症狀: 以冠狀動脈心臟病為例,一般出現的「典型」症狀為:呼吸急促、盜汗、左手臂或左下巴的痠痛、胸口悶痛等;而女性除典型症狀外,亦常出現「非典型」症狀,如:噁心嘔吐、氣喘、背痛、視力改變、牙痛等。[3].[4]   * 檢測: 在檢測心臟病時,常會使用「運動心電圖」檢查測試,但是研究陸續發現,男性準確度高達90%,女性的準確度卻不到50%。因此對女性來說並非很好的檢測工具。[5]   * 藥物治療: 女性和男性在身體組成和生理學(月經週期、更年期和懷孕期間荷爾蒙的影響)方面存在差異,在藥物藥物動力學(吸收、分佈、代謝和排泄)和藥效學方面也存在差異,因此對心血管藥物的反應不同;用來治療心臟衰竭的毛地黃製劑,女性服藥後,代謝較男性慢,因此同劑量藥物副作用也較容易發生。[6]   四、月經和女人的心血管健康息息相關   女人月經的來潮與否和心血管健康息息相關   * 初經: 有研究指出,相較於初經年齡為13歲的女孩,初經年齡小於10歲的冠心病風險是其1.27倍,初經年齡大於17歲的冠心病風險為其1.23倍。[7].[8]   * 經痛: 2023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患有經痛的女性更有可能罹患慢性或持續性缺血性心臟病,且經痛和壓力增加和自主神經系統失調有關,也會增加某些與發炎相關的分子,會影響心血管功能。[9]   * 避孕: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使用口服避孕藥與血栓以及血栓性疾病風險增加有關,如心肌梗塞、深層靜脈血栓或肺栓塞以及中風等。[10].[11]   如果有偏頭痛、血脂異常、高血壓、曾經吸菸或35歲以上,使用避孕藥引起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會比一般人高,需要更注意心血管健康。[12]   * 更年期: 更年期後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逐漸追上男性,這是因為荷爾蒙下降使血管硬化等因素所致。有研究指出,女性如果在40歲前就自然進入更年期,心血管疾病風險高了1.36倍,若是因為手術而提早進入更年期,心血管疾病風險更高了1.87倍。[13]   睡眠不足與心臟病和中風風險增加之間存在聯繫。2023年一項研究發現,更年期女性睡眠品質不佳,可能影響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14]   五、懷孕、生產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懷孕時女性可能會罹患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甚至早產或流產都可能使其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幅提升。   * 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   懷孕時可能會發生妊娠糖尿病,雖然產後會恢復,但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容易患上第1型和2型糖尿病[15],其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增加。研究指出有妊娠糖尿病婦女發生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是沒有罹病婦女的2.8倍。[16]   * 妊娠高血壓 妊娠高血壓雖然會在產後恢復正常,但患者未來發生高血壓或是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增加。妊娠高血壓婦女產後10-15年高血壓風險為3.7倍、缺血性心臟病風險為2.2倍、中風風險為1.8倍。[17]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懷孕前或懷孕期間沒有高血壓的女性中,有十分之一可能會在分娩後一年內患上高血壓。因此建議在此期間對高危險群進行監測可以減輕嚴重的產後和長期心血管併發症。[18]   * 早產 早產指的是懷孕37周前生產。有研究指出,自發性早產的女性有1.4至2倍發生或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果早產次數越多或生產時懷孕週數越早,風險越高。[19]   * 流產 曾經流產或重複流產與之後冠心病風險較高有關。流產可能增加1.45倍的冠心病風險。如果流產1次以上,其風險可能變成2倍。[20]   * 不孕症治療與人工生殖 不孕症女性以口服或是注射刺激卵巢內濾泡發育的藥物接受不孕症治療,荷爾蒙改變可能伴隨著罹患心臟病之風險,且若過度誘導刺激卵巢,可能會引起血管損傷,誘導靜脈血栓形成。[21]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期刊2022年發表的一個新研究專題,女性經由人工協助生殖技術而受孕,其心律不整的風險比自然受孕者高出65%。[22]   六、女性特殊疾病特有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以女性居多或特有的疾病,如自體免疫疾病、乳癌,其心臟病的風險也較高。   * 乳癌:乳癌患者面臨雙重心血管疾病風險![23] 心臟及腫瘤指引皆指出,癌症化學治療如小紅莓、紫杉醇及賀癌平等具有心臟毒性,可能使患者發生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疾病等心血管併發症;放射治療亦因照射部位接近心臟可能使心臟組織肥厚、鈣化或動脈發炎,增加心包膜疾病的風險。[24]   此外,乳癌患者經常同時接受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使心血管暴露於雙重風險當中。研究指出,乳癌倖存者約有6成於確診5至10年內死於非乳癌因素,10年後該比例增加至75%,其中以心血管疾病為最多。[25]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育齡期女性最常見的一種內分泌疾病。女性患者可能有較高的代謝症候群風險,包括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及高血壓等。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26]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參與者患高血壓的風險,比沒有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參與者高30%,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27]   * 自體免疫疾病: 自體免疫疾病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的患者主要年輕女性。而缺血性心臟病是紅斑性狼瘡患者第一死因;另有研究指出35歲至44歲的年輕女性患者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是同齡健康女性的50倍;相較於一般人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高了50%。[28]   七、如何一齊響應為女著紅?   於每年3月第2個禮拜五「為女著紅日」   1.穿上紅色衣飾拍攝照片或影片👗 2.上傳FB/IG標籤「#TAIWAN為女著紅」   一齊將資訊分享出去,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   八、LET’S GO RED FOR WOMEN   敬邀 2024年3月8日(五)著紅齊護女人心   主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 指導單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合辦單位: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 台灣更年期醫學會 公益推廣: 台新銀行 FORTE福泰飯店集團   醫療顧問: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張博淵醫師 臺北榮總女性心臟醫學中心呂信邦主任     參考文獻: [1] Go Red for women|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 台灣女人健康網|為女著紅Go Red for women [3] Deborah, et al._Presentation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Men and Women_.J Gen Intern Med. 1997;12:79–87 [4] Women vs. Men Heart Attack Symptoms;AHA [5] Gender-Specific Criteria and Performance of the Exercise Electrocardiogram;AHA(1995.09.01) [6]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cardiovascular drugs;European Heart Journal - Cardiovascular Pharmacotherapy, Volume 3, Issue 3, July 2017, Pages 163–182 [7] Canoy D, Beral V, Balkwill A, Wright FL, Kroll ME, Reeves GK, Green J, Cairns BJ; Million Women Study Collaborators*. Age at menarche and risks of coronary heart and other vascular diseases in a large UK cohort. Circulation. 2015 Jan 20;131(3):237-44. [8] Julie J. Lee et al. Age at Menarche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utcomes: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Sponsored Women's Ischemia Syndrome Evalu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9;8 [9] Risk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Young Women With Dysmenorrhe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AHA-177;2023.11.13 [10] Roach REJ, Helmerhorst FM, Lijfering WM, Stijnen T, Algra A,Dekkers OM. 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 the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schemic strok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5;(8):CD011054. doi:10.1002/14651858.CD011054.pub2 [11] Xu Z, Li Y, Tang S, Huang X, Chen T. Current use of oral contraceptives and the risk of first-ever ischemic stroke: A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Thromb Res 2015;136:52-60. doi:10.1016/j.thromres.2015.04.021 [12] Mishra SR, Chung H, Waller M,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Reproductive Life Span and Incident Nonfa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Pooled 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rom 12 Studies. JAMA Cardiol.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16, 2020. doi:10.1001/jamacardio.2020.4105 [13] Honigberg MC, Zekavat SM, Aragam K, et al. Association of Premature Natural and Surgical Menopause With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AMA. 2019;322(24):2411–2421. [14] Sleep problems linked to heart health risks during and after menopause(2023.12.04)AHA: https://www.heart.org/en/news/2023/12/04/sleep-problems-linked-to-heart-health-risks-during-and-after-menopause [15] A long-term study shows strong links between gestational diabetes during pregnancy and type-1 and type-2 diabetes later in life; Eurek Alert(2021.05.24) [16] Daly B, Toulis KA, Thomas N, et al. Increased risk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hypertension, and type 2 diabetes in women with previous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 target group in general practice for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PLOS Medicine 2018;15:e1002488. [17] Bellamy Leanne, Casas Juan-Pablo, Hingorani Aroon D, Williams David J. Pre-eclampsia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ancer in later lif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J 2007; 335 :974 [18] De Novo Postpartum Hypertension: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at a Safety-Net Hospital;AHA2022.11.15 [19] Wu P, Gulati M, Kwok CS, et al. Preterm delivery and future risk of matern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Am Heart Assoc 2018;7:e007809. 20. Tanz LJ, Stuart JJ, Williams PL, et al. [20] Oliver-Williams CT, Heydon EE, Smith GCS, et alMiscarriage and future matern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Heart 2013;99:1636-1644. [21] 女性心血管疾病之診斷與治療;內科學誌2018:29:191-209; DOI:10.6314/JIMT.201808_29(4).01 [22] Common infertility treatments may increase risks for pregnancy, vascular complications;AHA2022.02.22 [23] What women need to know about breast cancer and heart disease;AHA News2020.02.19 [24] The Economist. (2013). How can radiation therapy cause heart disease? [25] Afifi, A.M.et al. (2019), “Causes of death after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A US population‐based analysis”. Cancer. doi:10.1002/cncr.32648 [26] Cho L, Davis M, Elgendy I, et al. Summary of Updated Recommendations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Women: JACC State-of-the-Art Review. J Am Coll Cardiol [27] Hypertension Risk in Adolescent Female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AHA-176;2023.11.13 [28] Cho L, Davis M, Elgendy I, et al. Summary of Updated Recommendations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Women: JACC State-of-the-Art Review. J Am Coll Cardiol
+ read more
年輕不要輕忽妳的「心」
年輕不要輕忽妳的「心」
❤ 【年輕女性的「心」怎麼了嗎?】 你可能知道,心血管疾病較常在女性停經後找上門,但你知道停經以前女性就可能面臨許多心血管疾病風險嗎?   其實女性從初經開始到停經整個育齡期間,許多女性的經歷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 【挑戰你有多了解女人「心」 】 你知道這些風險嗎?快來挑戰一下,然後分享結果吧! ❤ 【年輕女性的「心」風險】 到底育齡期間哪些經歷可能讓妳陷入「心」風險?妳有這些風險嗎? 完整版衛教單張;簡版衛教單張   ❤ 【3月12日 一起為女著紅】 為了讓更多女性了解育齡期間哪些經歷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並促進社會重視女性心血管健康,邀請您參與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的行動「Go Red for Women(為女著紅)」。   請於3月12日「為女著紅日」(每年3月第2個星期五)穿上紅色衣飾,拍照上傳臉書同時使用標籤「#Taiwan為女著紅」!     本活動部分經費來自國民健康署菸品健康福利捐補助        
+ read more
高雄「為女著紅,為『心』而跑」路跑
高雄「為女著紅,為『心』而跑」路跑
為了讓社會重視女性心血管健康、提升人們對心血管疾病性別差異的認知,並鼓勵民眾保持活躍的生活,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於高雄星光水岸公園舉辦「為女著紅,為『心』而跑」路跑活動。   主持人首先感謝各單位對活動的參與與支持,並邀請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郭宗正理事長、台灣女人連線黃怡翎理事長上台致詞。   緊接在主辦單位致詞後,主持人一一介紹現場貴賓,包括:高雄市副市長楊明州、立法委員陳其邁、立法委員黃昭順、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醫事司司長石崇良、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及遠東SOGO百貨高雄店陳建財店長等,並一起在健身工廠教練帶領下與所有參與者做「護心操」,為路跑暖身。   最後,所有貴賓手持喇叭一起鳴槍,宣布正式開跑!            
+ read more
為女著紅-與婦產科醫師談「心」及路跑記者會
為女著紅-與婦產科醫師談「心」及路跑記者會
在台灣,心血管疾病是女性主要的健康殺手。近十年女性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是婦癌死亡人數的3-4倍,且近5年來(100-105年)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了22%(2471人)。   為提升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響應國際「Go Red for Women」行動,以「與婦產科醫師談『心』」為主題,強調婦產科醫師是促進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夥伴之一,因為女性一生—不論是避孕、懷孕或更年期都面臨心血管疾病風險。並且召開記者會,呼籲各界一起響應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的「為女著紅」系列活動—「網路著紅行動」及「為女著紅,為『心』而跑」路跑。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表示,避孕藥是很好的避孕方法,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肝功能不好、有偏頭痛或心血管疾病、35歲以上的女性就要注意靜脈血栓、中風等風險;懷孕時可能發生妊娠高血壓或妊娠糖尿病,並且孕婦產後發生血管栓塞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10倍;更年期更因為失去荷爾蒙保護,血管硬化而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幅提升。女性應和醫師討論這些風險並瞭解如何做健康管理,包括:戒菸、吃好、減重及做運動 (詳見衛教單張)。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葉宏一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具有性別差異。葉教授表示,女性出現心血管疾病非典型症狀比男性多,因此女性要有自覺,注意三高或家族性遺傳因子,並且呼籲醫界在臨床上對於非典型症狀要有所警覺。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除了臨床上的性別差異,女性因為特殊的生命經驗如避孕、懷孕、更年期等而有不同於男性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強調這些性別差異就是「為女著紅」的精神,期望藉此終止心血管疾病的性別盲。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陳潤秋表示,保持活躍、運動及健康飲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的方法,政府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健檢也是民眾可以保持心血管健康的資源。名演員朱蕾安表示,自身平常有規律運動,但是擔心自己的父母運動不足,因此呼籲大家將肢體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中,如不搭電梯走樓梯、騎腳踏車上班等來降低心臟疾病風險。   今年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舉辦「為女著紅」的活動,除了3月9日網路著紅行動(邀請民眾將「著紅」照上傳個人臉書,並使用標籤#Taiwan為女著紅)外,也於3月18日在高雄舉辦「為女著紅,為『心』而跑」的路跑活動。為了鼓勵婦女維持活躍的生活,我們也發展了一套「健心操」讓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以簡單的動作促進心血管健康。   此次「為女著紅」的行動得到政府單位─衛生福利部、各縣市衛生局;醫事團體─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婦女團體─台灣全國婦女團體聯合會、Women March;及企業─台新銀行、中麟營造、健身工房、遠東SOGO與Curves女性30分鐘環狀運動等的響應及支持,得以順利地展開。   同時,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也感謝各領域重要人士,包括:高雄市市長陳菊、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立法委員李麗芬、立法委員姚文智、藝人賴佩霞等響應「為女著紅日」(詳見「名人站出來影片」)。   台灣女人連線相信,年年在不同領域─政府、醫界、企業與民間團體的合作下,必能提升國人對心血管健康的性別認知,讓台灣女性的心血管健康可以得到妥善的照護。        
+ read more
為女著紅 Go Red for Women!
為女著紅 Go Red for Women!
【緣起】 長久以來,醫學的發展存在性別盲的問題,以為男女的身體差異僅在於生殖與性健康,因此除了生育健康及婦癌防治外,醫學領域經常將男性的標準應用在婦女健康上。然而,近十幾年越來越多臨床試驗作了性別分析,讓醫學領域看到男女的心/血管疾病在臨床上的表現有所不同。   為了提升國際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意識,世界心臟聯盟(World Heart Federation)推動「Go Red for Women為女著紅」,敦促其會員國每年各自訂定日期舉行Go Red for Women行動。除了邀請民眾以「著紅」象徵重視女人心外,也舉辦各式活動或倡議行動,藉此充實國際社會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知識,並啟發他們為女性心/血管健康付出行動,讓國家政策、醫療及社會更關心女人「心」,至今已有超過50個國家每年都在響應此活動。   在台灣,心血管疾病是女性主要健康殺手。若持續忽視女性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將使台灣女性陷於健康風險。       為提高台灣對於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關注,台灣女人連線自2016年開始響應國際社會Go Red for Women行動,訂定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五為「為女著紅日」,邀請民眾於當天穿著紅色衣飾及參與活動來提升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   -------------------------      每年「為女著紅日」主題不同喔!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