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會導致性無能嗎?
2021.05.17
新冠病毒會導致性無能嗎?
男人可能有一個迫切的理由接種COVID-19疫苗。   日前《世界男性健康雜誌》報導,兩名COVID-19患者在感染前均有正常的勃起功能,但是分別在感染病毒6個月和8個月後出現性無能(陰莖勃起功能障礙),因而接受陰莖假體手術。   研究者想知道COVID-19是否造成了性無能?   病毒可能損傷血管導致不舉 有了電子顯微鏡的幫助,研究人員從兩名COVID-19康復者的陰莖組織樣本中發現了新冠狀病毒顆粒。與另外兩名有勃起功能障礙,但從未感染COVID-19的男性相比,曾經感染者的陰莖血管內壁有受損的痕跡。   美國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生殖泌尿科R. Ramasamy博士表示,病毒影響供應陰莖的血管,導致勃起功能障礙。血管會發生問題,無法提供足夠的血液進入陰莖勃起。   研究人員將陰莖損傷與COVID-19患者的肺、腎和腦器官損傷進行了比較。Ramasamy說:「我們認為陰莖也可能以類似的方式受到影響,這不是暫時的,可能是永久的。」   紐約市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泌尿科主任A.Tewari表示,鑑於該病毒可能引起血管發炎和損害,COVID-19可能以這種方式影響男性。   Ramasamy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可能不是人們會討論的事情。但是在接下來的六個月到一年中,大家可能會對COVID-19陽性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真正患病率有更好的了解。   男人不要驚慌 Tewari說:「只有一、兩個病人還不能證明什麼。但是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值得進一步研究。COVID-19造成的是一種內皮功能障礙。如果心臟的小動脈可能受到這種方式感染,那麼陰莖的小血管也會受到相同方式的感染。」   Ramasamy敦促現在患有勃起功能障礙的COVID-19前患者尋求醫療協助。他表示,不要認為這些症狀會自行消失,可能是一個持久的影響,而不是暫時的。   而對於那些擔心這個問題的男人,他還有另外一條建議:接種疫苗。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1.05.13)      
+ read more
你應該要知道的「長期COVID」!
2021.05.07
你應該要知道的「長期COVID」!
武漢肺炎(COVID-19)對全球健康產生了毀滅性影響,儘管該疾病通常是影響一個人的呼吸健康,但科學家現在普遍認為它是一種多器官疾病,從沒有症狀到危及生命都有可能。而隨著疫情的發展,專家們越來越意識到COVID-19的長期影響。   什麼是長期COVID (LONG COVID)? 儘管大多數患有COVID-19的人會在幾週內康復,但有些人會經歷一些COVID後的狀況。   首次感染COVID-19的病毒後,人們可能會經歷超過四個星期的新COVID後病情,可能會遇到許多新的、復發的或持續的健康問題。即使感染後沒有症狀的人也可能患有COVID後病情。   在不同的時間段內,這些疾病可能具有不同類型的健康問題和綜合健康問題,又稱為「後急性長期COVID症候群」。   30多位來自各個領域的專家所組成的團隊,對有關長COVID的最新文獻進行了分析,從而對該疾病進行了全面的概述,並提出了支持該病患者的長期COVID報告。   心血管症狀 研究人員指出,各種心血管問題與長期COVID相關,包括胸痛、血塊、中風、肺栓塞和心律不齊。   Columbia University醫學院的副教授的E. Wan博士說:「心律不整可導致中風、心力衰竭和對心臟的長期損害,並且這可能是患者不知道的。」   該分析還強調了持續的呼吸道症狀(如呼吸困難)的嚴重性,約有五分之一的COVID-19患者有此問題,呼吸困難可能起源於呼吸或心臟,至少有六分之一的患者持續咳嗽。   報告還強調了特徵性的「腦霧」,並指出長期COVID的人中有1/2或1/3的人持續存在頭痛。超過一半的患者描述了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例如慢性疲勞、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焦慮或抑鬱。   後急性COVID不太為人所知的徵狀包括:20%的人脫髮,以及一小部分先前未診斷的糖尿病,從醫院出院的人更有可能出現腎臟功能受損的跡象。   許多不同的人受到影響 儘管患有既往健康狀況或嚴重的COVID-19病例似乎增加了發展長期問題的機會,但長期的COVID也影響了其他健康人群。   例如:先前沒有疾病的年輕患者,在COVID-19之後出現了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和心律加快。COVID-19之後發生問題並不是僅發生在最脆弱的人身上。   研究指出,來自黑人和少數民族背景的人在後急性COVID-19研究人群中占多數。一項來自英國的研究表示,52%的人是黑人,而一般人群中的BAME (Black, Asian, and minority ethnic的縮寫)則為19-21%。   長期COVID並不總是與急性新冠病毒感染本身的嚴重程度相關。   症狀延遲發作 對於某些人來說,COVID-19的症狀似乎在其最初感染後的幾週內一直持續。其他人則恢復,直到後來開始出現長時間的COVID症狀。   Dr. E. Wan說:「我就看過年輕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幾週、甚至幾個月後,突然出現心跳加速、心悸和慢性疲勞。」   當我們想到COVID-19時,主要想到的是呼吸系統疾病。但即使人們從呼吸系統疾病中恢復過來,由於其他器官系統的問題,他們仍然可能還有其他臨床症狀。   跨學科護理 由於長期COVID會影響一個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許多方面,因此來自各個學科的團隊必須共同努力,以提供全面的護理和支持。   Dr. E. Wan表示,COVID-19是我所遇到的第一種傳染病,對多種器官都有影響,這改變了我的臨床操作。現在,不管病人要做什麼,我都問他們是否曾經有感染COVID-19……這改變了可能的診斷範圍。   Dr. Nalbandian補充說:「基於這次分析,我們所有人都認識到需要進行跨學科長期治療患者……在出院時,對COVID-19患者的護理還不能結束。」   說出症狀 作者還指出,因為並非所有的醫生都認識到長期COVID,人們要大聲說自己的經歷並加入倡導團體是非常有重要的。   Dr. Nalbandian說,在紐約,看到那些苦苦掙扎了數週甚至數月的患者正在尋找瞭解相關問題的醫師。醫師應該認同患者的關注,並仔細記錄症狀。   Dr. Nalbandian建議人們應該積極主動地與臨床醫生聯繫,即使不確定症狀是否會因新冠病毒感染而持續存在,也要與醫生取得聯繫。情況仍然不穩定,我們每個月都在學習更多。   作者認為,患有長期COVID症狀的人也可以提出自己參加臨床試驗的要求,這將有助於進一步發展對該疾病的臨床認識。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2021.04.12)      
+ read more
AZ疫苗血栓不良反應 風險出爐
2021.05.06
AZ疫苗血栓不良反應 風險出爐
丹麥和挪威的合作研究團隊公布於AZ疫苗(阿斯利康疫苗)相關不良事件的研究結果:接種AZ疫苗後,罕見但嚴重的腦血栓發生率略有增加,而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則一般性地增加。   此研究與以前評估研究有所不同。以前的研究主要都依賴不良反應的自發性通報,這會有黑數。而此次研究,是第一個對疫苗所有接種者進行系統性追蹤的研究,可以確保全面了解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對28萬名18-65歲疫苗接種者的系統性研究 這項研究資料來自丹麥和挪威享有盛譽的衛生註冊機構的資料,研究團隊對28萬名在挪威和丹麥、年齡在18-65歲間,所有AZ疫苗接種者進行系統性的追蹤。   疫苗接種後,對接受疫苗的人進行了28天追蹤。研究組調查可能代表不良事件的許多病症和疾病,將這些狀況的發生率與背景人口的發生率進行了比較。   這項研究基本上讓人對疫苗更放心,因為對於大多數所研究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並未增加。但是,他們發現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是增加的,相當於每4萬名疫苗接種者增加了一例,包括了罕見的腦靜脈血栓(VITT)的發生率略有增加。   個人疫苗接種者的絕對風險仍然被認為是低的。   丹麥和挪威疫苗接種計劃將AZ疫苗刪除主要是因為接受AZ疫苗後腦靜脈血栓的出現。   決定疫苗利弊的因素因國而異 研究人員強調,他們的發現與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評估顯示AZ疫苗整體而言是安全的並不矛盾。疫苗的效果應該從使用疫苗的效益來看,疫苗可以防止可能致命的感染,因此,取決於各個國家受到流行病嚴重程度的影響,在許多情況下,其效益將超過使用疫苗的風險。   疫苗效果和風險的平衡取決於許多因素。在許多國家,例如那些沒有其他疫苗可用的國家、老年人沒有充分接種疫苗或感染範圍廣泛的國家,無論是在社會層面還是在個人層面上,疫苗的益處都將超過風險。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21.05.05)      
+ read more
疫情下的女人處境
2021.02.01
疫情下的女人處境
原來疫情在打破現狀中加深了性別的不平等 武漢肺炎疫情於2020年籠罩全球,延燒已逾一年,累計至今日全球超過9000萬個病例、超過200萬人死亡。除了對健康造成直接影響,全球超過100個城市封城,改變了人們的經濟社會生活模式。   在這些改變中衍生出許多性別議題,最近有幾份研究直指女人跟兒童所受的衝擊最大。   日本女人自殺率是男人的五倍 日本最近的調查發現,武漢肺炎疫情第二波大流行中自殺率​​上升了,特別是婦女和兒童。   日本在2020年2月至6月自殺率下降14%,但7月至10月間的自殺率卻較2019年同期上升了16%,與前一波的下降形成明顯對比。   調查發現,前波自殺率下降與政府補貼、工作時間減少和學校停課等因素有關。但下降趨勢卻發生了改變,特別是女性的自殺率上升了37%,是男性自殺率的五倍。主要原因是受到疫情衝擊的行業,大多是女性占主導地位的領域,還有職業婦女的家庭照護負擔加重、家庭暴力增加等原因。   研究還比較了2016年11月至2020年10月的數據,發現第二波疫情流行中兒童自殺率飆升了49%,大約與日本全國學校停課的時間一致。   研究指出,與一般的經濟循環影響不同,疫情大流行嚴重地影響了兒童、青少年和女性(尤其是家庭主婦)心理健康。   另有一則美國的最新研究,也呼應了日本研究的發現。   封城讓男人有機會參與育兒 真的嗎? 美國這項最新研究發現,在武漢肺炎疫情第一波大流行期間,父母都在家工作的雙新家庭,女性比男性承擔更多的育兒責任。   研究顯示,儘管疫情衝擊了傳統工作模式、家庭生活方式和育兒工作,但在36.6%的夫妻中,女性還是承擔了大部分或全部的育兒工作。   總共有44.5%的夫婦嘗試使用更平等的方法,例如輪流/輪班照護,或以更臨時的方式進行溝通。   另外,有18.9%的夫妻使用的策略似乎既不考慮性別也不平等。   研究主持人Kristin M. Shockley博士表示,大家以為封城後讓男人有機會平等地參與育兒的機會,但是事實卻非如此   哪種方式最有效? 研究人員發現,輪流工作的夫妻通常效果最好,比較會有較高品質的睡眠較最低的心理困擾。   研究人員還研究了育兒分工方式對幸福感及工作表現的影響,不意外地,需要遠距工作並負責所有育兒工作的女性,其幸福感和工作表現最差。   但是,這也不利於丈夫的健康和工作表現。Shockley博士表示,儘管丈夫的工作角色沒有大改變,但當其中一個人需要完成做完所有事情時,兩個人的關係會充滿緊張,這很可能會影響丈夫專注工作的能力。   相關決策應納入女性參與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越來越多的研究與調查證明,武漢疫情衍生或加遽了性別不平等現象。政府持續提出各項政策以對應疫情的衝擊,卻甚少有性別視角。政策可能對不同性別造成不同的影響,若不能將性別需求和風險納入考量,就算是立益良善的規劃也可能讓某些族群面臨其他風險。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 (2021.01.19)、Health Day(2020.01.18)、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21.01)、Reuters(2020.01.1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