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6
流感,男人比女人更容易中標!?
當我們發現自己感冒時,通常代表著流感病毒已經侵入我們的身體並開始按照它自己的方式在我們的體內繁衍、感染其他細胞,引起身體連鎖反應,造成我們的身體不適甚至將病毒傳染給身邊的人。一般來說,病毒在我們的體內繁殖的越少,體現出來的感冒症狀就越輕微,也降低感染其他人的機會。而近日,來自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John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學者發現流感病毒繁殖的狀況受到雌激素的影響,而且,雖然這些雌激素在兩性身體中都存在,但影響流感病毒的狀況卻具有性別上的差異。
過去,已有研究顯示雌激素對於HIV、伊波拉(Ebola)和肝炎病毒具備反抗效果,這一次,研究主持人Sabra
Klein教授與研究團隊一同檢視了雌激素對流感病毒的影響。他們採集男性與女性的鼻細胞,並將之暴露於A型流感病毒與不同雌激素之中;這些雌激素包含雌二醇(人體中女性性荷爾蒙最主要的形式)、雙酚A(結構似雌激素的化學物質)與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s,作用於雌激素接受體上的化合物質總稱,能夠調節產生類似雌激素的作用)。
研究結果發現,雌二醇、雙酚A與raloxifene(一種SERMs)減緩了女性鼻細胞中的病毒複製情形,但在男性鼻細胞上卻未看到這樣的效果。
當前的研究尚無法說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性別差異,不過Klein教授做了其他面向的補充:這樣的保護效果在停經期前的女性身上可能較難以看到,因為這個階段的雌激素分泌並不穩定;另一方面,這可能代表著服用某些生育控制藥物與正在接受賀爾蒙治療的女性在季節性感冒流行的期間受到較好的保護。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Lung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hysiology
+ read more
2016.01.21
不想要有「勃起功能障礙」?吃水果吧!
勃起功能障礙或許是最令男性感到苦惱的健康問題。一般來說,年過60歲的男性面臨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最高,但在年齡低於60歲的男性當中,也有大約12%的人為此深受困擾。過去的研究指出規律的運動或許能降低勃起功能障礙發生的風險,不過,來自英國東英吉利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UEA)的Cassidy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據他們的最新發現指出:多攝取富含類黃酮的食物將有助降低男性發生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效果媲美一週快走運動五小時。
這份研究分析了超過50,000筆中年男性的追蹤調查資料,調查時間自1986年起每4年詢問一次,內容包含勃起能力與狀況、飲食習慣。調查期間有超過1/3的男性回報出現勃起功能障礙。
研究人員發現,常攝取類黃酮-特別是花青素、黃酮、黃烷酮-含量高的食物的男性比日常飲食中沒有食用此類食物的男性較不可能發生勃起功能障礙。研究人員說明,常見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有藍莓、櫻桃、草莓、黑莓、櫻桃蘿蔔與黑醋栗;黃酮與黃烷酮則可從柑類水果中獲得;紅酒、蘋果、梨子也都是攝取類黃酮的途徑。Cassidy教授表示,就份量上而言,一週數份就已足夠。
規律攝取此類食物者發生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減少了10%。從水果攝取總量比較,攝取量高的男性也較不吃水果的男性減少了14%的風險。而若富含類黃酮的飲食搭配規律運動,帶來的效果更好,這些男性比起那些不吃富含類黃酮食物又不運動的男性減少了21%的風險。
上述發現在研究人員將活動量、體重、咖啡因攝取量與抽菸習慣等已知的影響音子納入分析後仍然成立。最後,本篇研究的主要作者-來自哈佛的流行病學與營養學教授Eric
Rimm也提到,富含類黃酮的飲食除了對中年男性的性健康有益之外,也可能有助於維護心臟健康。他解釋,勃起功能障礙的發生通常預示了衰弱的血管功能,也是介入預防未來心血管疾病、心臟病甚至死亡的關鍵機會。
資料來源: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 read more
2016.01.19
女性特質與冠心病復發有關?!
當我們閱讀醫學研究報告,會發現研究者經常將生理性別視為影響因素。然而,最近有研究發現,在冠狀動脈疾病方面生理性別可能沒那麼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由社會建構的社會性別。
研究找來年齡在18-55歲之間的273名女性及636名男性,他們在2009-2013年間曾因急性冠心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住院。研究員請他們完成評估自身性別氣質的問卷,當中的問題包括:負責家庭經濟者的地位、個人收入、每周做家事的時數、負責家務者的地位、Bem性別角色量表男性及女性氣質分數等,分數越低代表越有可能是男性,反之則為女性。此外,研究者將急性冠心症定義為主要結果(primary
outcome);主要心臟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及12個月以上的全因死亡為次要結果(secondary
outcome)。
研究發現,男性及女性有急性冠心病、主要心臟不良事件或全因死亡的比例相似,分別為3%、8%及小於1%。但是研究員依據問卷分數高低為研究對象分組後,屬於傳統女性性別特質組的急性冠心病復發比率(5%),高出中性性別特質組及傳統男性性別特質組3%。爾後研究員將其他因素納入考量,發現差異仍然存在。並且屬於傳統女性及中性性別特質組的人,有主要心臟不良事件的比率(9%)高出傳統男性性別特質組3%。
此外,研究發現傳統女性性別特質組較其他兩組有更多人未婚、吸菸、憂鬱傾向高、罹患糖尿病或高血壓、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以及在急性冠心病發生前曾有過心臟方面的問題。這些特質中,憂鬱傾向高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超過了性別特質,使性別特質的影響力降低了近10%。換言之,性別特質可能就是因為憂鬱傾向而增加了急性冠心病的復發風險。
研究者說明,目前還需要更多在同一段時間有相同經歷的一群人參與研究,來確認以上研究結果並深入探索女性性別特質與不良心血管事件兩者關係背後的原理。
資料來源: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2016.01.14
孩子生得越多,女人老得越慢?!
生為人母是人生珍貴的體驗之一,但是多數母親很少認為伴隨著養育孩子的無眠夜晚及情緒起伏有助於減緩老化。然而,最近一項研究指出,母親若有越多小孩,她老化的速度越慢。
人體基因的末端有個保護基因染色體的構造,稱為「端粒」。每次細胞在分裂時,端粒就會變短,久而久之就會變得短到無法再保護基因染色體,進一步導致細胞老化及停止運作。這項研究即是根據端粒變短會導致細胞老化的假設進行,研究人員調查了75名住在瓜地馬拉高原的喀克其奎女性於2000年至2013年間所生下的子女數,並分別在2000年及2013年從其口腔唾液與頰黏膜細胞測量端粒的長度。
研究發現,在過去13年間擁有越多後代的女性,她們的端粒長度比後代數較少的女性來得長,並且每多一位後代就會多出0.059單位的端粒長度。這項研究發現即使在考量其他影響因素依然成立,包括:年齡、母親產第一胎時的年齡、在2013年的年齡、生活習慣及家庭收入。研究員說明,他們的分析顯示,在13年間所增加的子女數減緩了染色體變短的速度,代表研究對象有多個子女數可能就會減慢細胞老化的速度。
研究主持人Pablo
Nepomnaschy博士強調,研究結果可能與懷孕期間上升的雌激素有關,因為雌激素有抗氧化的功能,能避免細胞受到端粒變短帶來的損傷。此外,Nepomnaschy博士也認為社會環境也扮演重要腳色,因為在研究對象所屬的族群中,越多子女數的女性擁有越多來自親屬及朋友的社會支持,讓女性有更多新陳代謝的能量來維護身體器官的運作,進而減緩了老化的過程。
最後,研究認為未來應有更多研究去比較不同族群及社會背景,他們在生產頻繁程度與女性生理老化的關聯上的差異性。台灣女人連線補充,此研究結果是建立在端粒變短會導致細胞老化的假設之上,但是有學者認為,端粒變短是一種死亡率上升的表徵而非原因,因此目前科學界對此尚無定論。
資料來源:PLOS One
+ read more
2016.01.14
美研究:那些男性應獲得的前列腺癌資訊 醫生都沒說
我們常說,一般民眾雖然不一定具備充足的醫療專業知識,但論及與自身健康息息相關的醫療處置時,人們有「知」的權利。這對於良好醫病關係的營造與維持極為重要,但卻常常受到忽視,不論是在婦女生產過程中、醫學美容手術前或接種疫苗時,這個問題屢見不鮮,現在,又有美國學者指出:男性在要獲得充足的前列腺癌資訊時也遭遇到一樣的困難。
這項由美國曼菲斯大學(University of Memphis)的Soumitra
Bhuyan博士領頭,與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
UNMC)學者一同進行的研究分析了1,700份來自全美的病人問卷,問卷內容指在調查病人對於前列腺特定抗原篩檢(prostate-specific
antigen-baesd screening,
PSA篩檢)的認識,以了解醫師在執行PSA篩檢之前是否有充分告知病人與篩檢相關的資訊,以及是否有解釋現行前列腺癌的治療方式。
調查結果發現,僅有17%的病人被告知某些醫學專家並不認為男性應該接受PSA篩檢;僅23%知道有些前列腺癌發展緩慢且不一定需要接受治療;僅25%被告知PSA篩檢並非總是準確;最後,僅31%被告知治療任何類型的前列腺癌都可能導致尿失禁或勃起功能障礙等嚴重副作用。來自UNMC的醫學博士LaGrange指出,上述4項重點皆有醫事人員告知、提醒的患者僅佔此次調查中的9%。
雖然自2012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USPSTF)表示不建議男性接受PSA篩檢後,有不少醫療機構開始反對例行性的PSA篩檢﹐但亦有部分機構仍持續進行。而身為UNMC治療前列腺癌的泌尿科學者,LaGrange認同美國泌尿科醫學會(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AUA)所發佈的篩檢指引,建議年齡55~69歲的男性以及55歲以下有前列腺癌家族病史或非裔的男性接受PSA篩檢。他表示:沒有人願意去制訂嚴格的篩檢指引,一方面是因為現行的篩檢建議仍有些模糊不清之處,而預防服務工作小組的研究本身也存在一些瑕疵。
LaGrange博士表示,爭論的重點不該是篩檢,避免過度治療前列腺癌患者才是更應該受到關注的事。他強調,現今多數的指引都表示進行篩檢是沒有問題的,且這也是確認是否罹患前列腺癌的唯一方式;重點在於醫療照護提供者必須向患者說明清楚其中的得失,並且與之充分的討論,做到「共同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如果被診斷出罹癌,患者必須要能獲得來自指引和醫療機構多方且充分的資訊,以利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治療。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Men’s Health、University of
Nabraska
+ read more
2016.01.06
「鋅」情低落影響嬰兒營養及母親哺乳能力
「鋅」是母乳中重要的營養成分之一,而目前已知「鋅」含量受到ZnT2蛋白質影響。ZnT2蛋白質是形成並釋放「鋅」到母乳中的重要角色,因此若形成ZnT2蛋白質的基因遭遇突變,便會影響到母乳中的「鋅」含量,進而影響以純母乳哺育的嬰兒能攝取到的營養。而過去以老鼠進行的相關實驗發現,缺少ZnT2蛋白質不僅會改變母乳的組成成分,也會削弱母鼠哺育後代的能力。近日一份更深入探究此議題的研究指出,ZnT2蛋白質基因突變的情形在女性身上相當普遍,且在部分女性身上發現基因突變與乳房功能不彰有關。
研究人員找來54名正值母乳哺育時期的婦女,並依據母乳中的「鋅」含量由低至高分為四組。在「鋅」含量最低的組別中,有79%的女性的ZnT2蛋白質有基因突變;在「鋅」含量最高的組別中,則有29%的女性的ZnT2蛋白質有基因突變;而在「鋅」含量正常的組別中,並未發現任何ZnT2蛋白質的基因突變。整體來說,研究發現2/3的女性的ZnT2蛋白質有基因突變,並且與母乳中「鋅」含量異常有關。研究還發現了12個過去未知的基因變異型,其中有5個與異常的「鋅」含量顯著相關。
此外,ZnT2蛋白質的基因突變也會影響女性的哺乳能力。由於「鋅」含量是讓乳腺發育、乳房內皮細胞得以發揮功能等的必要元素,因此ZnT2蛋白質的基因突變會影響「鋅」含量進而可能導致女性哺乳困難。並且即使能成功哺乳,仍會因「鋅」含量不足而影響以純母乳哺育的嬰兒的發育及免疫能力。最後,研究也藉由母乳中鈉與鉀的比例(鈉/鉀)來了解乳房是否有被感染或發炎。研究發現ZnT2蛋白質的基因有突變的女性,鈉與鉀的比例也較高,影響到乳房的功能。
研究者說明,這些發現指出ZnT2蛋白質的基因變異是了解乳房功能的重要指標,但是研究中也發現「鋅」含量異常並不必然表示ZnT2蛋白質出了問題,代表仍需進一步辨識其他影響因素。此外,研究者也認為目前尚不知ZnT2蛋白質的基因突變如何影響了母乳中的「鋅」含量及乳房功能,因此未來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更完整地了解前因後果。
資料來源:_Journal of Mammary Gland Biology and Neoplasia_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