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慢性疾病

優點變缺點?良好語言能力讓女性阿茲海默症難察覺
2016.10.28
優點變缺點?良好語言能力讓女性阿茲海默症難察覺
過去研究顯示,女性對語彙的記憶力優於男性,而最近一項研究指出女性這項優點可能使他們不容易被診斷出有早期阿茲海默症,因此研究建議修改用以診斷阿茲海默症的記憶力測驗,加入對性別差異的考量才能讓有早期阿茲海默症的女性獲得所需的治療與支持。   研究者Erin E. Sundermann博士找來254位阿茲海默患者、672位輕微認知失調(MCI)者及390位不曾有記憶力問題者,請他們做語彙記憶力測驗(verbal memory test)及用來了解大腦細胞功能的腦部掃描(PET scan)。受試者接受語彙記憶力測驗時﹐需在聽完15個單字後立即重述,過30分鐘後再重述一次。   研究結果顯示,女性語彙記憶力測驗的分數達認知失調的標準時,其大腦細胞功能低於同分數的男性,而檢視那些大腦細胞功能問題更嚴重的受試者,男女在語彙記憶力測驗結果相似。換言之,女性直到病情惡化後才比較容易透過語彙記憶力測驗結果顯現出來。   Sundermann博士解釋,這些結果指出女性患者較有能力用他們的「認知儲備(cognitive reserve)」,即大腦抵抗腦部損傷的能力,來補償其大腦功能下降的問題,直到病情進一步惡化。Sundermann博士進一步說明,如果這些結果被更多研究確認,代表女性患者可能錯失獲得藥物治療與支持的機會,到時修改記憶力測驗的標準並加入對性別差異的考量將是重要的工作,這將有助於診斷出女性早期阿茲海默症並給予她們所需的醫療資源及社會支持。   資料來源:Neurology    
+ read more
瘦得不健康,肥胖相關疾病依然找上你!
2016.10.13
瘦得不健康,肥胖相關疾病依然找上你!
衛教宣導常呼籲民眾避免肥胖以降低疾病風險,這樣的內容往往使體重正常或較輕的人認為自己是安全的,但真是如此嗎?其實,若屬外瘦內胖者-即外觀纖瘦但脂肪不平均地堆積於腰部或器官周圍的人-體內的脂肪仍可能提升人體發炎或患病風險。最近一篇報導便訪問了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 BMI)正常但受苦於肥胖相關疾病的人們,透過他們的經驗提醒纖瘦者留意身體健康。   心臟病 一名38歲BMI為19的女性,運動規律、不吸菸且僅偶爾小酌,在某次睡醒後感到不適、熱以及胸口有壓迫感。她本以為是感冒所致,但接下來胸口的疼痛越來越劇烈,且下顎及左手臂有刺痛感。她打電話給家人求助,家人抵達後見其臉色蒼白且不停冒汗立即叫救護車。爾後,經醫師診斷,確定她罹患了自發性冠狀動脈剝離(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亦即冠狀動脈血管壁內皮層與外皮層分離,導致血液流進血管壁內而堆積血塊,阻塞了流進心肌的血液引發的心臟病。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心臟學研究所(Bristol Heart Institute)心臟學顧問Glyn Thomas說明,自發性冠狀動脈剝離是無法預測的心臟疾病,它與傳統心臟疾病的風險無關且多發生在女性,尤其是懷孕或產後不久的女性,暗示了疾病可能與荷爾蒙有關。而不幸的是,這種疾病致命率高,因此若發覺有疑似心臟病症狀應立即就醫,即使患者是非典型的心臟疾病高風險群。   糖尿病 一名63歲BMI為22的男性,精瘦、常運動但在出差時偶爾會吃高熱量的速食,有天開始感到非常疲憊且2個月內就掉了3公斤。原以為是疲勞所致,但當發現他開始感到不尋常的口渴時他選擇就診,並發現其血糖值超標且被醫師診斷罹患糖尿病。 英國資深臨床顧問Natasha Marshland說明,雖然糖尿病與過重有關,但是家族遺傳會增加15%的疾病風險,並且纖瘦的人也會因內臟脂肪過多導致胰島素阻抗而罹患糖尿病,因此該名男性經常吃高熱量的速食可能是使風險增加的原因。   胃酸逆流 一名58歲BMI為24的男性,發覺喉嚨會癢且痛,原以為是感冒所致,但症狀持續干擾其生活因此選擇就醫。爾後,醫師診斷出他的喉嚨因胃酸侵蝕食道導致潰瘍,該名男性回憶他從未有消化不良或火燒心的症狀且不吸菸,因此對診斷結果感到相當意外。 英國皇家自由倫敦NHS信託基金會(Royal Free London NHS Foundation Trust)醫院的腸胃病醫師Steven Mann說明,人們認為胃酸逆流與過重有關,雖然這是引發原因之一,但仍有其他原因,包括食道裂孔疝氣(Hiatus Hernia)使食道底部的括約肌無法發揮功能。此外,高脂肪食物因需要較久的消化時間因此會增加胃酸分泌,而吸菸、飲酒及攝取太多咖啡因會使食道括約肌無法避免胃酸逆流。   膽結石 一名27歲懷孕的女性,突然肚子感到劇痛,並且幾乎每周都會發生一次,某次出差又發作,實在難忍疼痛之下請旅館叫了救護車。醫師判斷可能是闌尾發炎,但掃描結果卻一切正常。然而症狀持續困擾著她,每周她都要忍受疼痛約40分鐘以上,再加上擔心肚裡的小孩,她決定再次就醫。這次醫師的掃描結果發現她有膽結石。該位醫師對診斷結果感到意外,因為患者纖瘦且健康,不屬於年老、過重的高危險群。 英國皇家自由倫敦NHS信託基金會(Royal Free London NHS Foundation Trust)醫院的腸胃病醫師Steven Mann說明,肥胖會增加膽固醇指數讓膽囊難以消化脂肪,但是纖瘦的人也可能因為低纖飲食而有這樣的疾病,另外懷孕時荷爾蒙上升也會增加疾病風險。   資料來源:Daily Mail    
+ read more
性別差異又一例!氣喘風險男女不同
2016.09.20
性別差異又一例!氣喘風險男女不同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最近一份研究發現,男女的氣喘風險有性別差異:女孩BMI值越高,越容易在成年初期發生氣喘;反之,男孩則是BMI值越低越容易在成年初期發生氣喘。   研究團隊將哥本哈根學校健康紀錄註冊系統(Copenhagen School Health Records Registry)中30多萬名7-13歲兒童的健康資料(如身高與BMI值等)與丹麥國家病患註冊系統(Danish National Patient Registry)進行比對,找出成年後因氣喘住院者兒時的健康紀錄進行分析。   研究團隊發現有1,962筆資料在成年後因氣喘而住院;接著,研究團隊依據BMI值將30多萬筆兒童健康資料分成低中高三組,分析BMI值與成年後因氣喘住院的關係。結果顯示,BMI值為過重的女孩在成年初期因氣喘住院的風險是過輕女孩的1.39倍;男孩則為過輕者成年後因氣喘住院的風險是過重者的1.24倍,呈現與女孩相反的趨勢。   研究者之一-哥本哈根大學醫學博士Charlotte Suppli Ulrick說明,目前仍不清楚造成性別差異的原因,但可能與肥胖女孩較常出現非過敏性氣喘,男孩較容易有過敏性氣喘有關。不論如何,Ulrick認為此份研究呈現了有趣的性別差異,讓我們看到氣喘的風險因性別而不同。   資料來源: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 read more
史達汀能改善患免疫疾病媽媽的胎兒存活率?
2016.08.02
史達汀能改善患免疫疾病媽媽的胎兒存活率?
新的史達汀治療研究顯示,患有自體免疫疾病的媽媽服用史達汀藥物Pravastatins有助於降低產出早產兒的機率及增加新生兒的存活率。不過,此研究是小型的初步研究,因此研究團隊提醒研究結果尚不足以成為臨床治療建議。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及希臘塞薩洛尼基亞里士多德大學(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的研究團隊,找來11位患有自體免疫疾病–抗磷脂症候群(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的產婦,並提供他們服用一種不會接觸到胎兒的史達汀藥物-Pravastatins。研究團隊另外找來11位同樣罹患APS的產婦,提供他們目前標準的抗凝血治療–低劑量的阿斯匹靈及肝素(heparin)進行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服用Pravastatins的母親的新生兒皆為活產,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母親則有7個活產、3個死胎,1個於產後3小時內往生。再者,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母親有7位因為胎兒窘迫(foetal distress)等其他危及母親健康的問題而被施予緊急剖腹產(emergency C-sections)。   此外,由於Pravastatins治療能降低APS對胎盤發展的影響,進而增加胎盤的血流量、避免胎兒發生子宮內生長遲滯(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導致早產,服用Pravastatins的母親平均在第36周產出新生兒,另一組則為平均26周。而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母親產下的早產兒待在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的時間也較久。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女性健康部門的資深編輯Guillermina Girardi教授說明,許多患有APS的母親對傳統的抗血栓治療沒有反應,並且還面臨著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如子癲前症、子宮內生長遲滯,危及母親及胎兒的健康。但有研究結果發現被廣泛用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Pravastatins可能有助於避免患有APS的產婦發生懷孕症候群。   不過,Girardi教授提醒,此份研究屬小型的初步研究,且研究對象並未經過隨機取樣,因此還需要大型的隨機臨床試驗來完整建立這種治療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資料來源:_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_      
+ read more
我該不該吃降膽固醇藥史達汀?
2016.07.11
我該不該吃降膽固醇藥史達汀?
雖然降血脂藥物史達汀(Statins)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同時也可能會導致糖尿病風險增加、認知功能下降、肌肉痠痛、虛弱、白內障等副作用。關於史達汀藥物的利弊衡量目前仍有爭議,有些醫師質疑史達汀的藥效,有些則認為民眾因為被質疑藥效的醫師誤導而承受心/血管疾病風險。我們到底該不該服藥?最近一位知名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的作家發表了她的看法。   一份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的研究指出,有200,000名英國人因為史達汀的爭議選擇停止服藥,可能因此影響2,000名民眾在未來10年死於心/血管疾病。   針對這份研究的結論,BMJ作者,同時為史達汀的懷疑論者Luisa Dillner發表了看法。她點出該研究所引用的數據:副作用的發生率18-20%,經過心臟學家及病理學家的爭論後被修改為9%;並且研究中所提「200,000名民眾因為媒體所引起的轟動而停止服用史達汀」是引用自一份分析大型資料庫數據的觀察性研究,無法證實因果關係。再者,Luisa說明,研究也忽略了人們可能會因為其他原因而選擇停止服用史達汀。   對於該不該吃史達汀這個問題,Luisa認為這並不是一個是非題,重要的是民眾應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是否服藥。並且醫師的傾向也很重要,如果該位醫師曾做過關於史達汀的研究,如Malcolm Kendrick醫師,他可能較能明白的告訴你:如果你想知道你的後半生每天都服藥能夠讓你多活多久,目前看來,屬於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群者若持續服藥5年,可以將心臟病風險降低至36%,換言之,平均來說這能讓你多活4.1天。Luisa強調,這樣的資訊或許有用,但是關鍵仍在於,服藥與否應是個人的決定而非既定的答案。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 read more
男性缺少Y染色體較容易得到阿茲海默症!?
2016.07.01
男性缺少Y染色體較容易得到阿茲海默症!?
一項新的研究指出,血液細胞中缺少Y染色體的男性,患有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高且可能隨其年齡增長而增加。   男性有一條X和一條Y染色體,而女性有兩條X染色體。研究人員曾經認為在Y染色體的功用主要旨在決定男性性別和保證精子正常產生。但是最近的研究顯示,在Y染色體中含有大量的基因,而其功用是我們還不完全理解的。   另一方面,過去普遍認為: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一些體細胞內的Y染色體會遺失;這被看作是正常衰老現象的一部分。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指出,實則不然;例如在一項2014年的研究中,Forsberg和他的研究小組發現,Y染色體缺失的老年男性有較高的罹癌風險,也比其他人來得短命。   而在這項分析了超過3200名平均年齡73歲歐洲男性的血液樣本的研究中發現,原先就已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男性表現出血液細胞中Y染色體缺失的可能性高出將近3倍。不僅如此,有Y染色體缺失狀況的老年男性在未來八年間必須面對更高的阿茲海默症患病風險。   專家表示,這項研究並不證明Y染色體的缺失與阿茲海默症有直接的影響。研究的共同作者、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Lars Forsberg說:「但這增加了Y染掃體缺失與疾病風險之間的關聯。這也引發了有朝一日可經由測試男性血液中Y染色體的缺失,來預測其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的可能性。」   未參與研究的Luca Giliberto博士(紐約曼哈塞的范斯坦醫學研究院的神經學家)認為這項關於阿茲海默症的新發現非常有趣且振奮人心。他指出,在研究人員控制了年齡、受教育程度、高血壓和糖尿病等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風險因素後,仍然可以看到血液細胞中缺少Y染色體的男性比其他男性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高出七倍。「由此看來“Y染色體的缺失"本身,是影響阿茲海默症的獨立危險因素。」。   同時,Giliberto也指出這項發現所開啟的更多問題:Y染色體上的哪些基因的遺失可能會讓一個男性更容易得到阿茲海默症?Y染色體的遺失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學者推測無論哪個細胞機制失敗並導致了阿茲海默症,它是在我們青春期就開始的,而不是在我們70歲的時候。對此,Giliberto補充:如果Y染色體的遺失直到晚年才開始的話,那麼它對阿茲海默症風險的影響不會如此鮮明。   由於科學家還不完全理解Y染色體的運作,其關聯的原因尚未明瞭。   另一方面,Forsberg推測,既然Y染色體的缺失與癌症風險有關,免疫功能受損可能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Giliberto也同意Forsberg的看法,他指出Y染色體的缺失已可以在某些自體免疫性疾病看出——當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人體自身組織時。當前也有些學者懷疑免疫功能可能影響阿茲海默症的患病風險。   Giliberto總結:就現在而言,我們對於Y染色體與疾病之間的關聯,仍然還有很多需要了解的。而且在“Y染色體缺失"可被當作阿茲海默症風險的“生物標記"前,我們仍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資料來源: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