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9.15
以偏概全的「產後憂鬱症」
迎接新生命是人生大事,對身體必須承受一系列變化的女性來說尤其如此;在歷經長達10個月的懷胎與生產過程後,女性在面對接踵而至的嬰兒哺育甚或親友探訪時,若未獲得良好的協助,往往容易感到壓力或產生負面情緒。這些產後心理上的徵狀與變化往往被判定為是「產後憂鬱症」,但近日一篇發表於精神生理婦產醫學期刊的研究對此提出不同的反省。
這份研究邀請到17位在過去一年內有過生產經驗並遭遇產後心理健康問題的女性進行深度訪談,以利研究人員了解產後婦女經歷壓力的狀況、徵狀與所能獲得的支持。
訪談結果指出,易哭與焦慮是最常被提及的徵狀,其他還有感到壓力、孤立、孤單、生氣、情緒低落、慌張、挫折、擔憂、害怕與多慮。儘管經歷了這些徵狀,這些女性其實並不認為自己是產後憂鬱症的患者,同時,研究人員也發現她們所能獲得關於其他壓力與情緒相關的資訊、建議及支持都非常的少。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女性感知到健康照護人員只將焦點放置在產後憂鬱症上,而且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可能的選項,未被歸為產後憂鬱症的情緒反應也多未獲得更進一步的關注與解決。
研究人員Rose
Coates認為,現存關於產後心理健康問題的分類與評估方式皆無法適切的反應母親們實際上經歷的情緒變化幅度與交互影響。研究團隊呼籲,關於產後憂鬱症與其他產後情緒反應的識別及鑑定方式亟待改進,必須要有不同的評估取向,以適應女性可能面臨的各種狀況。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女性或由於生理構造、社會文化的影響因而對於情緒的感知能力較強,不應因此就將女性的各種情緒表現疾病化。產後婦女要同時面對身體的復原與嬰幼兒的照護,在台灣或許還會收到傳統習俗的諸多規範,本來就會容易感到壓力,親友應尊重產後婦女所做的決定與情緒反應,並在此前提下分擔照護工作與家務,給予陪伴、支持,而非直接認定其精神狀況不穩定需要醫療專業協助。
資料來源: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Obstetrics & Gynecology
+ read more

2015.09.09
年輕女性要小心 菸燃一笑後傷「心」!
心臟疾病自2007年始連續7年都位居台灣女性十大死因的第二名,而最近一篇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患者已不再像過去以老年人為主,有越來越多年輕女性的心血管健康出現危機,而吸菸是增加年輕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重要因素。
研究者華沙心臟學研究所的冠狀動脈疾病系主任Hanna
Szwed及其團隊以波蘭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登錄中心(Polish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國家人口健康多中心研究(Multicentre Study of
State National Population
Health)以及國家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調查(National Survey
of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的7,386位女性為研究對象,並將之分為45歲以下且有心肌梗塞史的1,941位女性(A組)、45歲以下但健康的1,170位女性(B組)以及63-64歲有心肌梗塞史的4,275位女性(C組)進行比較。
研究發現,相較於B組,A組表現出以下心肌梗塞的風險:罹患動脈性高血壓佔48.8%
(B:16.7%)、吸菸者佔48.7%(B:40.0%)、曾吸菸者佔65.5%(B:42.7%)、高膽固醇者佔36.1%(B:12.5%)、肥胖者佔22.3%(B:15.3%)以及糖尿病患者佔10.6%(B:1.4%)。對A組來說,最能夠決定是否會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包括:糖尿病(增加6倍風險)、動脈性高血壓(增加4倍風險)、高膽固醇(增加3倍風險)、目前吸菸者(增加1.6倍風險)。研究者補充,肥胖對心肌梗塞風險的影響不顯著,原因可能是糖尿病對A組的影響大過於肥胖,並且研究指出當年輕女性的風險因素越多時,心肌梗塞的風險也越高。
此外,3組互相比較的結果發現,A組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機率為1.7,B組為1.1,C組為2.0。研究者說明,A組的風險機率與C組相似,但A組中吸菸者比例較高,顯現吸菸與年齡大對心肌梗塞的風險都有顯著影響。Hanna
Szwed強調,研究指出吸菸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與其他研究的結論相符,即吸菸是年輕女性必須重視的健康議題,並且需要被積極預防。
資料來源: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ngress
+ read more

2015.08.27
增加年長婦女受孕成功率 卵子的生長環境很重要!
根據美國一份新的研究發現:43歲以上的婦女,在人工受孕的療程中,早些由卵巢取得卵子,可增加成功的機率。
研究指出,婦女在43歲以後,滋養和扶持卵子成長的細胞,其功能會大幅度的下降,使得卵子易受排卵後身體所分泌的荷爾蒙影響。若在人工受孕期間,能提早由較小的卵泡中取出卵子,可以減低這樣的風險,使得胚胎的品質提升,且增加懷孕的成功率。
紐約人類生育中心想了解為何年長婦女的人工受孕成功率由38-39歲的23.6%,到44歲以上大幅減少到只有1.3%。研究比較了21-29歲、30-37歲以及43-47歲三組不同年齡層不孕婦女的生育組織。
研究發現,顆粒細胞包裹著且扶持卵子的成長。和其他兩組比較,年紀較大的婦女,顆粒細胞比較不能成長和複製。更進一步的研究指出,年長婦女的顆粒細胞製造較少卵泡激素(啓動卵泡的成長)的細胞感受器(連結細胞與細胞之間),但製造較多黃體激素(刺激卵巢釋放卵子)和黃體素(支持懷孕和胚胎形成)的感受器。這些激素的轉變,顯示出年長婦女的顆粒細胞傾向過早啓動黄體化,阻礙了卵巢中更多卵子的成熟和子宮受孕的準備。
黃體化通常在排卵以後才啓動,黄體激素增加時,促使卵泡激素減少,黃體素增加。黃體化如果發生在排卵之前,這樣的「假啓動」大大減低受孕的可能。但為何如此發生,至今仍無法理解。
一般人工受孕時,醫生會等到卵泡成長到19-21毫米,才注射hCG(hormone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幫助卵子成熟。這項研究裏,專家們則在卵泡約16毫米時,就注射了hCG雖然卵子取出時,較未成熟,但結果製造出較多品質好的胚胎,受孕成功的比率也較高。
紐約人類生育中心的胚胎學專家Yanguang
Wu博士指出,一般以為年長婦女人工受孕成功與否,決定因素在於老化的卵子。研究發現卵子環境的老化才是主因。當卵子受到破壞,能恢復的機會是零。但這些對卵巢老化的理解,把不孕的治療聚焦在在卵子成長的環境,比較有希望能研發出更新的策略來幫助年長婦女懷孕。
資料來源:Society for Endocrinology
+ read more

2015.08.26
是空調的錯還是人的錯?女生怕冷原因大揭密
大多數在辦公室上班的女性,經常在夏天穿著外套工作,忍受手指冰冷甚至指甲發紫的困擾。許多女性以為這是自己體質虛弱之故,但是最近一篇研究指出,由於女性的體溫與新陳代謝速度普遍較低,但職場空調卻以男性的體熱為考量去設計,因此導致眾多職場女性有受凍經驗。
研究者Boris Kingma為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Maastricht
University)醫學中心的生物物理學教授發現,女性的新陳代謝速度平均較男性低了1/3,因此讓職場女性較舒適的室溫會比既有的建築溫度目標(約攝氏22.7度-26度)高出2-3度。Kingma指出,溫度調節的舒適標準自1960年代就是以70公斤且40歲的男性為考量的,因此現今的舒適標準應將女性實際需求也納入考量。芬蘭的VTT科技研究中心的研究員Pekka
Tuomaala也說明,這項研究進一步提供了證據證明為何女性平均而言較男性感到寒冷,因此若氣溫控制系統以女性的生理背景為考量,不僅省能又讓女性更舒適。
然而,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的建築物專家Charles
Culp認為,Kingma發現女性新陳代謝速率較男性低可能是對的,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因素難以被改變。此外,協助美國冷凍空調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Refriger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s,
ASHRAE)起草建築溫度指標的丹麥科技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amark)的Bjarne
Olesen也提到,女性較男性會藉由衣著來適應夏天的天氣,且也有實驗發現當男女穿著相同並從事相同活動時,兩者感到舒適的溫度是相同的。Kingma對此回應,相同的實驗也指出,女性新陳代謝速度較低或身體組成之故,使她們較男性對溫度變化感到敏感。
雖然上述雙方未能達成共識,不過,台灣女人連線認為,不論是Kingma的發現或是其他專家的回應,都讓我們得以反省既有標準是否有將性別差異納入考量,要營造性別友善的公共環境,仍有許多我們可以努力的地方。
資料來源:Nature Climate Change
+ read more

2015.08.20
孕期也可以安心接受影像攝影檢查嗎?
在懷孕期間約有5-8%的女性會遭受骨折、肌肉撕裂傷等創傷,為了診斷和評估其傷勢,醫師通常會建議照X光片或使用其他影像掃描技術。最近一份研究指出懷孕的女性受傷時,影像診斷檢查若使用得宜,是相當安全的,這些攝影檢查的輻射劑量遠低於目前所訂出的標準值。
創傷後適當的診斷和治療對孕婦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創傷是女性在懷孕期間因為非產科因素致死的主要原因;母親通常很擔心暴露於輻射中對胚胎的影響,而且可能認為這些檢查的風險很高,但是這份研究指出:事實上這些檢查的風險很低,婦女不應該因為擔心風險而不做檢查。
研究人員表示,X光檢查和其他影像掃描儀器會射出兩種輻射:一種是非游離輻射(nonionizing
radiation),另一種是游離輻射(ionizing
radiation);在相當高的劑量下,游離輻射可能會導致胚胎缺陷、流產或增加癌症風險,但是游離輻射對胚胎的影響取決於相當多的因素,例如檢查的部位、影像檢查的方式、輻射的種類和劑量、檢查部位和胚胎的距離、妊娠期和胚胎的大小、相關的保護措施等。
目前包括超音波檢查和核磁共振攝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對懷孕婦女來說是相當安全的檢查方式,對胎兒也幾乎沒有影響;一次性的X光檢查也不會對胚胎造成傷害;相反的,骨盆腔的電腦斷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對胎兒的輻射量比較高,就需要更多的評估和考量。
資料來源:美國整形外科手術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 read more

2015.08.20
拜口服藥物所賜:人工流產候時縮短、施作提前
挪威是目前全世界以口服藥物方式進行人工流產比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而近幾年發現,由於終止懷孕藥物較過去普及,使得挪威女性等候人工流產施作的時間縮短,並且也促使女性在懷孕初期即做人工流產。終止懷孕藥物也讓在家人工流產成為可能,且調查發現九成以上的挪威女性對在家人工流產的方式感到滿意。最後,研究還發現即便是懷孕第9周以後的婦女,使用口服藥物人工流產的成功率高但疼痛感強烈。
挪威的人工流產在1998年僅6%以終止懷孕藥物Mifepristone處理,但至2013年已上升至80%以上。而隨著藥物的普及,婦女等候人工流產的時間也從1998年的11天以降至現今的7天以上;並且在懷孕第九周以前做人工流產的比率也從1998年的50%以下增加至近80%。
隨著藥物終止懷孕率逐年增加,挪威Haukeland大學附設醫院自2006年開始提供在家人工流產的服務。接受服務的婦女會先在醫院服用Mifepristone,並被給予前列腺素misoprostol在家服用,因此實際的人工流產會發生於家中。雖然有人擔心在家人工流產會導致創傷且會讓婦女感到孤單,並使婦女無法獲得必要的健康協助,但是挪威公共健康組織人工流產註冊心中的主治醫師Mette
Løkeland說明,在訪問過1018位女性以後,發現那些在懷孕第9周做人工流產的女性中有95%以上回應對這種人工流產方式感到滿意。
除此之外,目前多數國家僅允許在懷孕9周以前的婦女使用藥物終止懷孕,但Mette
Løkeland及其研究團隊在Haukeland大學附設醫院進行了一項開創性的研究─在孕婦懷孕第9周至第12周時給予服用終止懷孕藥物,發現254位參與者中有92%的人以藥物成功終止懷孕,僅8%仍需要經由手術完成。然而,其中有7位參與者經歷出血且需要藉由手術止血;並有多數參與者需要服用止痛藥來緩解疼痛。多數參與者表示他們並未預期在懷孕第9-12周人工流產會如此疼痛,但即便如此,他們對人工流產的流程仍感到滿意。
資料來源:Information Centre for Gender Research in Norwa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