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7
新型殺手:全球每年超過18萬人死於含糖飲料
在過去的三十年,英國含糖飲料的消費快速增長;現今,超過50%的英國人每天都會飲用含糖飲料。飲用含糖飲料已經被證明是引起超重、糖尿病和心血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近來一項最新的研究指出:全球每年超過18萬人死於含糖飲料。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星期從含糖飲料中攝取的卡路里不能超過450卡。然而,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研究,男性平均每天從含糖飲料中攝取的卡路里是178卡,女性則是103卡。基於此研究發現,美國波士頓大學的助理教授Gitanjali
Singh和他的同事開始計算每年因飲用含糖飲料而導致的死亡率。
研究團隊分析了1980至2010年進行的62個含糖飲料消費的研究報告。這些報告來自51個國家,研究樣本超過61萬人。他們特別研究了飲用含糖飲料與糖尿病、心血疾病的死亡人數之間的關係。在他們的研究中,含糖飲料被定義為甜味的蘇打、運動飲料、水果飲料和自製的甜味飲品等,100%的水果汁不包括在內。結果發現,2010年全球共有18.4萬人的死亡與飲用含糖飲料有關,其中包括13.3萬死於糖尿病,4.5萬死亡心血管疾病。
研究也發現年輕人比老人更可能因含糖飲料患上慢性疾病。Singh教授說:由於年輕人是國家的主要勞動力,因此飲用含糖飲料間接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可估計。如果這些年輕人持續飲用含糖飲料,當他們年老時,死於含糖飲料的人數要遠遠多於我們現在估算到的。
另外,研究者也指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國家有著更高的因含糖飲料的死亡率:76%的死亡都發生在這些地區。墨西哥的死亡率最高,每100萬個人中就有405個人是死於不當飲用含糖飲料。英國次之,每100萬人中就有125個。
雖然全球不同地區情況不同,但證據顯示大部分的國家都受此影響。因此,減少含糖飲料的消費應該成為一個全球的共識。
資料來源:Circulation
+ read more
2015.04.29
史達汀引糖尿病 非高風險患者也遭殃?!
糖尿病學期刊日前發表一篇研究報告指出,服用史達汀(Statin)得第二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性)的風險會增加46%。
過去研究所採取的對象集中在患心臟血管疾病高風險的病人,這項由東芬蘭大學和Kuopio大學醫院臨床醫學院的教授Markuu
Laakso和同事們一起完成的研究,對象則是芬蘭Kuopio地區8,749位無糖尿病的白人男性,年齡45和73歲之間,以六年的時間追蹤,審視史達汀引發糖尿病的機制,也就是胰島素的敏感性和分泌的變化。
研究結果發現,服用史達汀的男性在調整多種變項,如:年齡、身高體重指數、腰圍、運動量、抽煙、喝酒、家族糖尿病歷史、使用beta阻斷劑及利尿劑情形之後,他們得糖尿病的風險比沒有服用的人增加了46%。且服用其中的兩類史達汀—Simvastatin和Atrovastatin,得到糖尿病的風險和劑量高低相關,劑量越高,風險越大。研究團隊表示,服用史達汀會引起糖尿病最可能的直接關連性是史達汀會減低胰島素的敏感度和分泌。
這項新的研究同時確認了一般人服用史達汀以後,得糖尿病的風險比以前報導過的還高。不過這項研究強調其研究對象皆是白人男性,結果是否可適用於婦女或其他種族,有待未來更多的研究才能確定。
此外,由於現今針對史達汀效益和副作用之間的平衡未有定論,因此不同的臨床指引對於75歲以上的病人是否該服用史達汀的建議也不相同。另一項刊登於內科醫學年鑑的研究就討論了75歲以上無心血管病史的老年人使用史達汀效益風險的問題。
這項研究使用臨床實驗的資料,設計了電腦模擬,預測75歲以上、無心臓血管疾病的人,服用史達汀的好處和經濟效益。結果顯示,服用史達汀經濟實惠,可預防75至94歲之間發生心肌梗塞和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可是同時也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如肌肉痛、易疲勞、降低活動力和造成認知傷害,研究表示,雖然只是些許的增加,卻可能會抵銷掉史達汀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益。
資料來源:糖尿病學期刊(Diabetologia)、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5.03.23
女性糖尿病發病率較低是因為...?!
肥胖男性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較肥胖女性來得高是長久以來為人所知的事實。日前,來自加拿大McMaster大學的學者發現,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男女肌肉中蛋白質的活動狀況不同。
當人們體重過重時,體內的骨骼肌會發展出胰島素抗性,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而本次的研究小組發現名為PTEN的蛋白質是當中的關鍵,且其活動方式因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
PTEN蛋白質的活動會阻礙肌肉中胰島素發出信號,導致肌肉無法獲取足夠的糖分。這種「肌肉胰島素抗性」增加了發展成為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而本次研究發現,女性的肌肉抵銷、中和此種蛋白質的成效較好,因此,胰島素能較好的運作,使肌肉獲得足夠的糖分。
研究主持人Samaan博士說明,PTEN蛋白質是女性相對來說較不易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一個可能解釋,即便她們含有比男性更多的體脂肪。而本次的研究發現對於未來的治療方式相當重要。研究團隊現已開始著手下一階段的研究,了解PTEN蛋白質在不同的細胞中如何被調節。
資料來源:Scientific Reports
+ read more
2015.02.25
運動要在晚餐後
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人由於血糖與血脂的濃度較高,因此同時也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如中風、心臟病。對於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而言,運動是一項常見的處方。不過,鮮少有人關注運動的時間點是否影響運動所能帶來的效益。
美國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學者近日發表研究成果,指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若欲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選擇在晚餐後運動將能獲得較大的效益。
研究團隊找來一群肥胖且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人參與實驗。首先,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在晚餐前運動;另一個階段則要求參與者將運動時間改至晚餐後45分鐘。運動內容多為鍛鍊腿部、腹部肌力;實驗期間,參與者晚餐時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也受到研究人員的控制。
結果發現,與沒有運動的日子所測得的數據相比,餐前運動僅能幫助參與者降低血糖濃度;不過,若是在餐後45分鐘運動,參與者的血糖與血脂都濃度都同時獲得了改善。
研究者Jill
Kanaley教授認為這次的研究發現證實不光是運動的強度與持續時間很重要,運動的時間點也是影響運動成效的關鍵之一。他相信這次的研究將有助於醫事人員與健康照護者幫助患者擬定合適的生活作息規劃,以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
未來,Kanaley教授計畫繼續針對早晨與晚餐後運動的效益差別,以及,人體賀爾蒙分泌狀況對於運動成效的影響進行更進一步的探討。
資料來源: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 read more
2015.02.02
你睡不好嗎?小心肥胖與糖尿病纏身!
研究指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即睡眠時有呼吸困難和心律不整等問題)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尤其家族病史中有糖尿病者需格外注意。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因為呼吸道被阻塞,導致吸氣無法連續的睡眠障礙。這往往會導致身體新陳代謝狀況的改變。神經學專家Rossana
Huerta
Albarran說明,由於呼吸中止會導致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使人體失去代謝葡萄糖與脂肪的功能,造成血糖升高與脂肪代謝異常。同時,睡眠品質不好也會讓腦部傳送指令要求身體食用碳水化合物,使得體重增加。
在進食量增加以及代謝失常的相互作用下,很容易造成膽固醇指數上升。睡眠障礙除了導致糖尿病外,也與高血壓以及導致高血脂的三酸甘油脂增加有關。因此在肥胖的人較容易得糖尿病的說法背後,其實睡眠狀況是否良好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Rossana建議有睡眠障礙的人,應尋求醫療協助以獲得正確治療並避免病情發展。同時,他補充說明電子產品是引發睡眠障礙的原因,人們躺在床上準備就寢時,經常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因為腦部對光有所反應而使人難以入眠。
此外,雖然一般普遍認為每人每日需睡滿八小時才健康,然而醫療專家Rafael
Santana表示,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數是依照個人的年齡和身體需求而定,並沒有統一的標準,真正重要的是睡眠品質。
睡眠品質好壞會影響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心情起伏,並且還是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等的關鍵因素。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大家,好好了解自己需要的睡眠時數與睡眠品質,並且改善、維持在最好的狀態,是我們為常保健康而不可忽視的工作。
資料來源:Investigación y Desarrollo
+ read more
2015.01.29
糖尿病研究大出槌!
過去三十年來,糖尿病研究是使用改造成長激素基因DNA小鼠為對象,研究者假設,改造後的DNA不會產生成長激素。然最近的一篇研究發現,這些基改小鼠,卻開始分泌自己的成長激素,且對基改小鼠分泌胰島素有意想不到的影響。
Schuit與Creemers
一如往常在實驗室中使用基改小鼠,但他們卻觀察到這些基改小鼠有類似懷孕的現象。兩位研究人員深究原因發現,這些類懷孕現象是源自於成長激素,而且基改小鼠所分泌的成長激素與懷孕小鼠的胎盤所分泌的賀爾蒙一樣,都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
大約有250篇已發表的研究是使用這些成長激素的基改小鼠,造成研究結果高估或低估,而必須重新檢視與詮釋。
慶幸的是,現今使用的基改小鼠非使用成長激素基因,因此可使用來重新確認過去的研究結果。
檢視過去並修正錯誤假設是科學方法的一部分,Schuit博士表示,我們必須持續用批判的角度檢視我們所使用的方法,即使這樣做會讓我們的研究步伐變慢。對於糖尿病研究來說,人工成長激素的問題可以讓科學家在計畫未來的研究有更清晰的洞察力。
資料來源:KU Leuve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