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3
30歲以上女性不運動 小心心臟病上身!
過重、吸菸、高血壓、糖尿病、更年期等都是已知的女性心臟病風險因子,不過最近有一項澳洲的新研究進一步發現,在女性進入30歲之後,運動量太少將比起其他風險因子,對女性心臟病風險的影響更大!
這個研究團隊認為透過瞭解個別心臟病風險因子在不同生命階段中所造成的影響,將會有助於發現哪些族群最需要政策行動的介入,因此研究針對澳洲醫療保險中的32,154位女性的資料進行分析。
分析的結果指出,吸菸是30歲以下女性發生心臟病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人口可歸因危險度(PAR)為59%,該數值隨年紀增長而遞減,因此應持續努力降低年輕女性(尤其是20歲世代)的吸菸率。可是對30到90歲之間的女性來說,「低活動量」反而遠比其他風險因子的影響要來得大!
研究最後結論表示,目前世衛(WHO)建議成人每週運動150分鐘,此建議運動量與美國、澳洲一致,過去針對心臟病預防的重點主要在打擊肥胖、控制BMI值,研究認為未來應多著重強調維持身體多活動的重要性。而女性只要可以維持身體的活動量即可,運動類型並不拘,一般來說,有氧運動對心血管及新陳代謝健康最好、重力訓練則對肌肉骨骼健康有益。
資料來源: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read more
2014.04.28
缺乏維生素D 可能並非造成停經症狀的禍首
有些婦女會服用維生素D補充品以防止更年期身體機能的衰退,過去也有多項研究指出維生素D有助於降低血清素的消耗,可達調解體溫功效,進而能改善更年期熱潮紅、情緒不穩等症狀,又或者認為一旦進入更年期後,體內雌激素下降,將使維生素D的活化發生問題,可能會引起諸多與維生素D缺乏相關的疾病。
不過,最近一項針對參加美國婦女健康行動計畫中530位女性所進行的新研究卻發現,雖然一開始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與更年期症狀之間存在反向關連,但經過調整多重比較後,卻沒有任何一種更年期症狀(包括熱潮紅、夜間盜汗、睡眠干擾、注意力不集中及健忘)與維生素D之間的關聯性是顯著的。
但是研究也承認,由於具有完整資料的樣本數少;這些女性的平均年齡是66歲,大約已離開停經年紀有16年之久;僅27%的女性出現熱潮紅或夜間盜汗症狀,比例低,這些因素都限制研究結果能證明維生素D與更年期症狀之間無關聯性的效力。研究建議未來應著重觀察婦女在進入更年期階段時的體內維生素D濃度變化。
資料來源:更年期期刊(Menopause)、北美停經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
+ read more
2014.04.24
特定基因變異造成女性失智人口多於男性
醫學界對失智症的基因變異,比較有共識的部分就是載脂蛋白E4變異基因(ApoE4),2012就曾有研究指出該基因變異將會影響女性腦部網絡連結的能力,但在男性身上卻沒有發現這個關連性,近日又出現另一美國研究再次呼應這個性別差異的論點。
這次美國史丹佛大學的研究者分析美國30個阿茲海默症中心的資料,資料中這8,000名病患大多數年齡在60歲以上。整體而言,有ApoE4基因變異者,得到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會增加。在影響女性阿茲海默症的因素中,ApoE4基因變異會讓風險提高一倍,但男性擁有該基因變異卻只些微提高阿茲海默症風險。
女性比男性較易得到阿茲海默症,一直以來認為部分原因是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的關係,不過這項研究在調整年紀之後,仍然發現女性的風險還是比較高。
研究最後認為,當帶有ApoE4基因變異者詢問醫師他們應該要怎麼辦時,醫師現在就應針對不同性別給予不同的醫療建議。
資料來源:神經學年鑑(Annals of Neurology)
+ read more
2014.04.23
墨西哥女子 以自體細胞成功培育陰道重回正常生活
女性患有「苗勒氏管不發育症候群」(Mayer Rokitansky
Kuster Hauser
syndrome,簡稱MRKH),是因為胚胎發育異常,導致沒有子宮或沒有完整的陰道。
在過去,這樣的病患須透過外科手術再造一個陰道,但最近墨西哥出現一項突破性的研究,科學家利用一名女子自己的活組織細胞在實驗室成功培養出陰道器官,並植入該名女子體內!
這名女子是四位參與研究的MRKH患者之一,在受訪中,她表示自己在18歲時發現自己的狀況開始尋求治療,能進行這項手術對她來說實在太幸運了,因為她因此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同時,讓其它有同樣問題的女孩了解有這項技術,知道她們可以擁有正常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在手術之後的八年時間內,研究者發現這些參與者都回報她們的性功能回復正常,而且人造陰道在構造與功能上也保持正常狀態。
根據美國國間衛生研究院調查,約每4,500名女性中會有一位患有這種先天性疾病,而雖然患者沒有子宮或完整陰道,但外部生殖器並不受影響,所以通常早期不易發現罹病,直到青春期晚期階段才會察覺到。
資料來源:Yahoo News
+ read more
2014.04.18
國內出現女性服骨鬆藥物發生嚴重顎骨壞死
一名退休女老師因患有骨質疏鬆症,醫師開立「雙磷酸鹽」藥品治療並提醒應注意口腔衛生,隨時注意口腔不適相關症狀;用藥13個月後,女老師因牙痛、下巴腫至牙醫診所就醫,竟然發現下顎骨嚴重發炎,並有大片壞死和化膿,經多次拔牙、清創治療,仍無法遏止壞死範圍擴大,直到至骨科回診時,才立刻停藥並轉口腔外科積極治療。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提醒,雖然服用該類藥品發生顎骨壞死的風險並不常見,然一旦發生卻可能造成十分嚴重的困擾,用藥者應注意口腔衛生,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倘若需進行拔牙、植牙等牙科手術,必須告知醫師正在使用雙磷酸鹽藥物,一旦出現不適症狀(如:牙齦腫脹、牙齒鬆動、顎骨疼痛…等),應儘速回診原處方醫師。
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s)的治療骨質疏鬆藥品,如:福善美錠、克骨鬆錠、可骨華錠、骨維壯膜衣錠、善骨實'山德士'膜衣錠、骨力強注射液…等,除具有潛在導致嚴重顎骨壞死之風險,近期研究亦發現,該風險會隨著用藥時間增加而提高,亦有可能發生非典型股骨骨折的風險;我國於94年起,曾多次發布相關安全訊息提醒民眾及醫療人員注意,包含:
(一)
100年2月公告應加刊非典型股骨骨折之警語,提醒使用此類藥品後,病人如感覺大腿或鼠蹊部疼痛,醫師應評估是否為股骨骨折;
(二)
100年4月加強該類藥品之藥袋標示,包含加刊有關「顎骨壞死」及「非典型股骨骨折」之警語,於處方或交付藥品時提醒病人注意;
(三)
100年12月提醒醫療人員注意,處方該類藥品治療前,應考慮先行進行預防性口腔檢查,針對具危險因子(如癌症、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使用類固醇、接受口腔手術、口腔衛生不佳、牙科疾病、貧血、凝血病變、感染…等)之病人,謹慎評估臨床效益及風險,定期為病人安排或提醒其進行口腔檢查。
食藥署提醒,骨鬆藥並非保骨本的保健品,民眾切勿聽信親友介紹,未經醫師處方自行取得藥品服用,不但無法健骨強身,反而讓身體不自覺暴露於高風險狀態,倘不幸發生藥害時亦無法獲得救濟。此外,食藥署提醒醫療人員及病人,發現懷疑因使用(服用)藥品發生不良反應時,請立即通報衛生福利部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網站:https://adr.fda.gov.tw/。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
+ read more
2014.04.17
老年女性做有氧運動 有益大腦健康
日前我們才從一項研究看到如果久坐不動,中老年女性死亡的機率將提高,另一項研究也提到,有良好運動習慣,老年時骨骼才能保持強健有力,這些研究都告訴我們運動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呼應這樣的論點,最近又出現研究指出-老年女性規律的做有氧運動,大腦內的海馬迴區塊將會增大。
海馬迴是大腦中主要掌管語言記憶與學習能力的構造,它和我們形成長期記憶的過程有關,且對老化作用與神經學的傷害非常敏感,是失智症研究的重點之一。
此次這項研究將86位70-80歲患有輕微認知功能障礙的老年女性分為從事不同運動的三組,追蹤時間六個月。研究整理在研究一開始與最後所蒐集到的資料,針對不同運動類型與海馬迴容量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
分析結果呈現,進行有氧運動訓練者,大腦中的海馬迴容量,比接受阻力訓練、平衡與增強訓練者要大。而過去曾有研究指出運動會改善語言記憶力,但在這項研究中卻出現海馬迴容量增加但語言記憶能力卻愈差,因此研究認為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可能比過去認為的還要更加複雜,這將是未來研究應該繼續深入探究的部分。
不過研究確實表示,有鑑於許多研究都已顯示運動對認知功能、腦部整體健康與改善失智症有益處,因此仍建議女性定期做有氧運動可以減緩海馬迴的萎縮,以避免輕微認知退化的發生。
資料來源: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