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11.04
多喝紅茶、多吃柑橘類 有助降低卵巢癌風險
最近一項英國研究發現:紅茶與柑橘類富含膳食黃酮類化合物(dietary
flavonoids),將可能有助於降低女性罹患卵巢上皮癌的機率,這對愛喝紅茶與柳橙汁的女性朋友們來說是個好消息!
每年在英國有6,500名、在美國有2萬名女性受到卵巢癌侵襲,卵巢上皮癌是最常見的卵巢癌類型之一,致命性非常高。過去曾有一些研究指出多吃蔬果可降低罹癌風險,但也有其他研究提出不一致的看法。
黃酮類化合物包括有黃酮醇、黃烷酮,研究團隊認為,植物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可調整關鍵的細胞信號路徑及調節癌細胞發炎路徑,將可能可以幫助降低卵巢癌風險。為了探究兩者之間的關連性,研究團隊分析英國171,940位25-55歲女性的飲食習慣。
研究團隊所分析的飲食習慣調查問卷資料為每四年蒐集一次,根據資料,女性攝取黃酮醇的主要來源為紅茶(31%)、洋蔥(20%)與蘋果;黃烷酮的來源則為柑橘類水果(26%)與果汁(63%)。在追蹤16-22年後,有723個卵巢癌確診病例。分析的結果顯示,高度攝取黃酮醇、黃烷酮的女性比攝取量低者,其卵巢上皮癌的風險比較低,根據研究,每天喝兩杯紅茶者,該風險下降31%。
最後,這項研究的優點在於它是一項長期追蹤、樣本數大的觀察性研究,但它也存在研究限制:第一,事實上,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會隨植物成長情形與食品加工過程而有差異,但這項研究無法對劑量進行標準化測量;第二,研究未能調整所有對結果可能造成影響的潛在干擾因子。因此,研究團隊認為未來研究應針對這次的結果再進行前瞻性研究,以深入瞭解這個問題。
資料來源: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 read more

2014.11.03
「做人」要成功,男人應該少喝咖啡多喝酒!?
近來一項美國的調查研究發現,男人對於咖啡的愛好可能會阻礙了他們透過人工協助生殖技術成為一個爸爸的心願;另一方面,適量的酒精攝取反而可能促進人工協助生殖手術的成功率。
這份研究訪問了105位平均年齡37歲的男性,在2007至2013年間,這些男性接受過的人工協助生殖技術總計有214次。研究團隊在這些男性接受手術前,都先針對它們的平日飲食習慣進行調查。
結果發現一天飲用3杯(一杯約240c.c.)以上咖啡的男性,其接受人工協助生殖手術讓伴侶受孕的成功率比一天咖啡攝取少於一杯量的男性低了一半。咖啡因攝取越多,伴侶產下活胎的機率也越低,成功率下降至僅19%;反觀沒有飲用咖啡習慣的男性,其伴侶成功受孕的機率則高達52~60%。
同時,調查也發現,當男性伴侶的酒精攝取量少時,其活產率僅約28%,但是,一天飲用2瓶(一瓶以360c.c.計)啤酒的男性,其伴侶產下活胎的機率則有57%。
不過,研究人員強調,現階段他們還未打算因此鼓勵接受人工協助生殖技術的男性戒除咖啡並開始喝酒,畢竟,初步的研究結果只發現了兩者之間的相關性,確切的因果關係還未獲得證實。相對於飲食,台灣女人連線認為年齡、生活作息與習慣等變項會對人工協助生殖手術的施術結果造成更大的影響。
資料來源: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 annual
+ read more

2014.10.30
男性Y染色體流失 增加死亡風險
在全球許多國家,女性的平均餘命要來得比男性長壽,但造成這個性別差異的背後原因一直尚未被釐清。日前一項瑞典研究發現,一般會認為男性血液細胞中的Y染色體只與決定性別及製造精蟲有關,但事實上它在使男性壽命延長、以及對抗癌症上也扮演了重要腳色。
根據這項在瑞典所作的研究顯示,流失部分Y染色體的男性比未流失者,平均少活5.5年。
這個研究團隊先在1,153名70-84歲老年男性的血液中,找出有多少男人的Y染色體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流失,並與這些男性發生非血液相關的癌症死亡、全死因死亡情形的資料一起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男性Y染色體流失嚴重者則比較早逝,在研究中,有637位男性發生全死因死亡、132位發生非血液相關的癌症死亡,都與Y染色體流失具關連性。
研究團隊指出,這個結果顯示出血液中Y染色體的流失,與其他血液系統以外的許多癌症都有關係,這可能是由於Y染色體基因會使血液細胞能協助免疫監控功能,也就是免疫系統能偵測並殺死癌細胞,以預防癌症發生,可是當Y染色體流失後,該功能就無法發揮。
這項結果意味著在血液檢測時評估Y染色體的狀態,將有助於預測男性的癌症風險,而未來的研究就是應該朝瞭解Y染色體作為評估男性癌症的指標是否真正可行的方向繼續努力。另外雖然男性的癌症風險會隨年紀增長而增加,但還是建議男性可以藉由戒菸、維持健康體重、吃得健康、少飲酒等方式來降低風險。
資料來源:BBC News
+ read more

2014.10.24
攝取高熱量食物對健康的不良影響有性別差異
最近有一份研究發現女性和男性的腦部活動反應,在攝取高熱量食物後有很明顯的不同;而這個差異所傳遞的訊息是:愛吃高熱量食物的男性健康風險比較高,身體也比較容易出現發炎的症狀。
這是第一份研究指出高熱量飲食也有性別差異,負責這份研究的學者Deborah
Clegg來自美國洛杉磯Cedar-Sinai的糖尿病與肥胖研究機構。研究人員試圖操控雄性老鼠的腦部脂肪酸,讓其脂肪酸接近雌性的形態,結果發現這些老鼠反而因此收到保護,免於高熱量食物的不良影響。此外,當雄性老鼠吃過高熱量食物後,他們的心臟功能會下降,但雌性老鼠卻沒有相同的問題,研究人員猜測這可能和雌激素以及雌激素受體有關。
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偶而」吃高熱量食物或許沒關係,但男性可就不行了,男性的脂肪攝取應該要更嚴謹的控制,特別是那些已經罹患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等疾病的男性。
雖然這份研究還在動物實驗的階段,但是研究人員正在試圖確認該研究結果是否也適用於人類,若是的話,這對現行的飲食指南將有立即性的影響。目前我們所提供的營養資訊和醫療建議通常都一體適用,但這份研究卻指出性別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子,我們必須要重新調整照顧病人的方式和飲食營養的建議攝取量,也就是說我們的醫療建議或飲食指南應該要具備性別差異的觀點。
資料來源:Cell Press所出版的Cell Reports
+ read more

2014.10.23
心理壓力對心臟健康影響 男女有差異!
過去已有研究指出心理壓力會不利心臟健康,包括增加心血疾病的發病機率與死亡,而最近有一項新研究則進一步表示,心理壓力對男女的心臟健康都一樣會造成負面影響,但是男女會出現的心血管疾病是不相同的!
這項研究由英國杜克大學杜倫醫學中心Zainab
Samad教授所領軍,分析來自REMIT研究中56位女性及254位男性參與者的資料。這些參與者都曾接受心臟病治療。
在研究中,所有參與者須先進行三項會產生心理壓力的任務,分別是心算測驗、鏡描測驗及生氣回憶測試,每項任務完成後參與者再做跑步機運動測試。在每項任務之間,參與者的血壓、心率、血液抽樣都會被記錄下來與採樣,同時超音波心電圖也密切監控任何心臟變化。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心理壓力對心臟的影響出現男女差異:當女性面臨心理壓力時,較容易發生心肌缺血(由於動脈阻塞造成流回心臟的血流量減少)及血小板凝集,且會引起較多的負面情緒;男性部分,壓力則會讓他們的血壓與心率變化來得比女性大。
研究團隊認為未來的研究應特別針對造成性別差異的影響機制進行瞭解,尤其是那些會造成長期性影響的部分,並且強調現今心血管風險因子預測工具未能全面檢測出所有風險因子的問題。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學院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2014.10.21
年輕女性對子宮頸癌病徵缺乏敏感度
根據英國學者統計,平均每134名女性當中便會有一人罹患子宮頸癌;在台灣,子宮頸癌也是國人罹患的前十大癌症之一,最常見於30歲左右的女性身上。由於子宮頸癌如此常見,女性對此疾病的相關知識與處理方式甚為重要,但是,根據日前一項英國學者的調查卻發現許多年輕女性對於子宮頸癌的病徵缺乏敏感度。
這項調查訪問了128位30歲以下被診斷出罹患子宮頸癌的女性,其中有86位女性是透過例行抹片檢查發現、2位女性是在接受其他疾病的檢測時發現,剩下40位女性則是在出現病徵後自行就診而被醫生診斷出罹癌。
初期子宮頸癌少有病徵,因此較不易察覺,但若出現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分泌物變多有異味甚或夾雜血絲、下腹疼痛等狀況時,就應盡速就醫。根據這40名女性的受訪結果,最大宗的病徵是性行為後與非生理期間的出血。其中有近三成的女性在病徵出現後拖延超過三個月才就診,九成以上的原因是不知道這些狀況就是可能罹患子宮頸癌的病徵。與其他年齡層相比,25歲以下的女性延遲就醫的狀況最為嚴重。另外,也有近六成的女性坦承在第一次就醫後,又拖過三個月以上的時間才安排更進一步的診察。
參與此項調查的Forbes博士強調平時的抹片檢查只是為了監控、預防病毒感染以及進一步發展為癌症,若一旦出現持續性的病徵,仰賴抹片檢查的結果是不足的,應該盡快就醫接受完整的檢驗。
資料來源: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