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4
親子對話有性別差異!
最近一項英國的研究發現,在親子對話的過程中,母親與女兒互動時,使用情緒性或描述情緒字眼的比例比與兒子互動時高出許多。
此項研究由來自英國薩里大學的Tenenbaum博士主持,總共有65組西班牙家庭參與,每組家庭成員都包括父母與小孩,小孩的年齡為4歲與6歲。研究人員觀察記錄父母說故事給孩子聽的過程,以及親子談論孩子出遊、看醫生、第一次上學等生命經驗的對話內容,並且檢視他們所使用的詞彙,以及與「情緒」相關的字彙使用數量。
結果發現母親在與女兒溝通互動時,更常使用情緒性或與之相關之字眼;而女孩在回答問題時使用情緒相關字彙的頻率也較男孩高。
Tenenbaum指出這代表親子間的對話是存在性別差異的,而家長往往不自知,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強化了孩子間的性別差異。而這必然會幫助女孩發展出較高的情緒敏感度,研究小組認為這能說明何以女性的情緒智商通常都比男性來得高。
最後,研究小組認為這種情緒理解與表達能力上的差異會是女性的優勢,特別是在進入職場後,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在行銷、團隊合作與領導等項目上,將高的情緒智商視為重要的能力。
資料來源:_The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_
+ read more
2014.11.13
時尚產業如何透過雜誌讓女人相信「美貌神話」
「身體」是近代媒體、大眾文化的寵兒,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身體的裝扮、表演,更不乏如何對待、保養身體的論述。特別是女性的身體,最常出現在媒體中,作為一種展示。主流媒體呈現的女性身體形象及其影響力因此持續受到檢討,過去的研究普遍同意當代主流媒體中的纖瘦女體會導致女性對於自身身體不滿,進而喪失認同。不過,日前美國俄亥俄大學學者進行的調查卻發現了不一樣的結果。
這份研究總共有51位女大學生參與,她們並不知道自己參與的是一項有關身體意象的調查,而是被告知要協助進行雜誌文章與廣告的內容評估。研究人員在研究開始前蒐集了受試者平時閱讀雜誌的習慣、BMI值與對自身身體滿意度等相關訊息,而後,每天從銷量最好的女性時尚雜誌中選取16頁刊有纖瘦模特兒照片的雜誌頁面給受試者閱讀,並詢問受試者對當天雜誌內容的看法、對自身身體的滿意度以及飲食狀況等。
經過整理分析後,研究人員將受試者觀看纖細模特兒照片的反應分為「自我評價」與「自我提升」兩類,前者會以模特兒作為評比自身身體的標準,在應答過程中顯示出較低的身體滿意度,研究期間進行飲食控制的機率也較高;後者將模特兒視為一個自己只要付出努力也可以達成-而且會達成-的目標,對自身身體的滿意度反而有所提升。同時,隨著研究的進行,研究人員發現在研究末期時,許多受試者的態度出現偏向「自我提升」的改變,對於模特兒的纖瘦身體形象產生更強的認同感。
學者認為這代表了每天接觸模特兒的纖瘦形象會讓人對這樣的身體形象感到熟悉,進而產生認同。如果只給受試者看一次纖瘦模特兒的照片,並要求馬上做出反應,多數的人一定都會表達出非常糟糕的身體滿意度。另一方面,由於此項研究給予受試者的資料是一份完整的雜誌頁面,不同過往其他研究只提供模特兒的照片給受試者,受試者得以透過雜誌文章內容得知如何讓自己變得跟模特兒一樣纖瘦美麗的方法,因此影響了受試者對於自身身體滿意度的提升。
最後,研究人員強調,就算女性閱讀時尚雜誌只是為了休閒娛樂,也應該注意雜誌內容會對讀者造成的影響。台灣女人連線也再次提醒大家,提升自身身體滿意度固然重要,但這樣的提升若是起因於偏頗的身體認同,仍會對身體、心理造成負面的影響。
資料來源: _Health Communication_
+ read more
2014.11.12
乳癌治療的代價:易造成骨質疏鬆
乳癌治療技術發展至今已相當進步,大多數剛被新診斷出罹患乳癌的女性病患都能在接受治療後免於癌症的再次侵襲,但治療會產生的副作用影響也必須小心注意,尤其是會造成骨質流失,嚴重將可能變成骨質疏鬆!
乳癌治療會引起停經前與後的婦女發生骨質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其會使病患體內的雌激素濃度降低。
以停經前婦女接受乳癌早期階段的輔助性化療為例,化療常見的副作用是會造成卵巢功能受損或早發性停經,一旦發生,骨密度在接受治療的半年至一年之內將會快速流失,其強度和把整個卵巢移除對骨質所造成的傷害相當。對已停經婦女罹患最常見的受體陽性乳腺癌,使用芳香酶抑制劑進行治療,也會使其體內的雌激素降低。
不過很幸運地,骨質疏鬆是可透過骨密度檢測;戒菸與降低酒精攝取等健康生活型態;多攝取鈣質與維生素D;或依照醫師服用指引建議劑量的藥物,來控制骨細胞的流失量。乳癌患者要維持骨骼健康,最重要的是應提升治療會造成骨質流失的意識,並諮詢負責的專科醫師自己是否可能有骨質流失與骨質疏鬆的危險。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2014.11.07
降血脂藥物Statins增加女性甲狀腺癌風險?
過去有數個觀察性研究曾顯示,使用降血脂statins藥物除了可以降低膽固醇之外,還可能會降低大腸直腸癌、乳癌與攝護腺癌的風險,但藥物對甲狀腺癌的可能影響尚未有足夠的相關證據。
近日台灣一項新的研究指出:常服用statins藥物者,尤其是女性,被發現出現甲狀腺癌風險增加的情形,提醒正在服用藥物的病患應特別注意!
這項由新北市遠東醫院鍾旭東醫師與其研究團隊所做的研究分析,從台灣健保資料庫中挑選500位40歲以上、在2008-2011年間確診罹患甲狀腺惡性贅瘤的病患資料,以及2,500位民眾為控制組。女性佔所有參與者的2/3。分析的結果發現,在調整高脂質血症後,與控制組相比,例行性使用statins藥物的病患,其罹患甲狀腺癌的勝算比為1.40。女性部分,該數值更高,為1.43,但男性並未出現增加情形。
研究團隊解釋,statins藥物會抑制癌細胞成長、增加細胞死亡及抑制蛋白酶體,但一些在體外的研究也顯示這些抑制作用會因為雌激素(雌二醇)出現而減弱,而甲狀腺功能及癌症成長又與雌激素相關,而且,甲狀腺癌患者通常也有荷爾蒙代謝干擾的問題。研究團隊因此推論,可能是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濃度比男性高的關係,才使得statins藥物的癌症保護作用在女性病患身上被中和消解掉。但由於研究資料並未含女性停經狀態或使用荷爾蒙療法的資訊,因此這項假設未能被驗證。
研究其他的限制還包括缺乏甲狀腺癌亞型及BMI值資訊、可能存在監控偏差、以及難以建立使用statins的規則與時間長度。但由於這個藥物可能會引起過去未曾發現過的問題,所以研究最後建議醫師應更加注意管理例行性使用statins藥物的病患。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學期刊(Clinical Endocrinology)
+ read more
2014.11.04
多喝紅茶、多吃柑橘類 有助降低卵巢癌風險
最近一項英國研究發現:紅茶與柑橘類富含膳食黃酮類化合物(dietary
flavonoids),將可能有助於降低女性罹患卵巢上皮癌的機率,這對愛喝紅茶與柳橙汁的女性朋友們來說是個好消息!
每年在英國有6,500名、在美國有2萬名女性受到卵巢癌侵襲,卵巢上皮癌是最常見的卵巢癌類型之一,致命性非常高。過去曾有一些研究指出多吃蔬果可降低罹癌風險,但也有其他研究提出不一致的看法。
黃酮類化合物包括有黃酮醇、黃烷酮,研究團隊認為,植物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可調整關鍵的細胞信號路徑及調節癌細胞發炎路徑,將可能可以幫助降低卵巢癌風險。為了探究兩者之間的關連性,研究團隊分析英國171,940位25-55歲女性的飲食習慣。
研究團隊所分析的飲食習慣調查問卷資料為每四年蒐集一次,根據資料,女性攝取黃酮醇的主要來源為紅茶(31%)、洋蔥(20%)與蘋果;黃烷酮的來源則為柑橘類水果(26%)與果汁(63%)。在追蹤16-22年後,有723個卵巢癌確診病例。分析的結果顯示,高度攝取黃酮醇、黃烷酮的女性比攝取量低者,其卵巢上皮癌的風險比較低,根據研究,每天喝兩杯紅茶者,該風險下降31%。
最後,這項研究的優點在於它是一項長期追蹤、樣本數大的觀察性研究,但它也存在研究限制:第一,事實上,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會隨植物成長情形與食品加工過程而有差異,但這項研究無法對劑量進行標準化測量;第二,研究未能調整所有對結果可能造成影響的潛在干擾因子。因此,研究團隊認為未來研究應針對這次的結果再進行前瞻性研究,以深入瞭解這個問題。
資料來源: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 read more
2014.11.03
「做人」要成功,男人應該少喝咖啡多喝酒!?
近來一項美國的調查研究發現,男人對於咖啡的愛好可能會阻礙了他們透過人工協助生殖技術成為一個爸爸的心願;另一方面,適量的酒精攝取反而可能促進人工協助生殖手術的成功率。
這份研究訪問了105位平均年齡37歲的男性,在2007至2013年間,這些男性接受過的人工協助生殖技術總計有214次。研究團隊在這些男性接受手術前,都先針對它們的平日飲食習慣進行調查。
結果發現一天飲用3杯(一杯約240c.c.)以上咖啡的男性,其接受人工協助生殖手術讓伴侶受孕的成功率比一天咖啡攝取少於一杯量的男性低了一半。咖啡因攝取越多,伴侶產下活胎的機率也越低,成功率下降至僅19%;反觀沒有飲用咖啡習慣的男性,其伴侶成功受孕的機率則高達52~60%。
同時,調查也發現,當男性伴侶的酒精攝取量少時,其活產率僅約28%,但是,一天飲用2瓶(一瓶以360c.c.計)啤酒的男性,其伴侶產下活胎的機率則有57%。
不過,研究人員強調,現階段他們還未打算因此鼓勵接受人工協助生殖技術的男性戒除咖啡並開始喝酒,畢竟,初步的研究結果只發現了兩者之間的相關性,確切的因果關係還未獲得證實。相對於飲食,台灣女人連線認為年齡、生活作息與習慣等變項會對人工協助生殖手術的施術結果造成更大的影響。
資料來源: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 annual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