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更年期女性多攝取「鉀」可預防中風
2014.09.24
更年期女性多攝取「鉀」可預防中風
  過去有研究指出,攝取「鉀」可以降血壓,但能否預防中風則還不清楚。最近一份新的研究發現,更年期的女性從食物中多攝取「鉀」可降低中風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這份研究由「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NY)流行病學及公共衛生教授Sylvia Wassertheil-Smoller所主導,研究的參與者包括90,137位50-79歲的更年期女性,平均追蹤了11年的時間。這些參與者在研究開始之初都沒有發生過中風,她們平均每日「鉀」的攝取量為2,611mg;研究人員長期追蹤並記錄了參與者的「鉀」攝取量及與中風相關的健康狀況(包括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等)。   結果發現攝取最多「鉀」的女性,中風發生率比攝取最少的女性降低了12%、死亡率則降低了10%。若針對沒有高血壓的女性來分析的話,攝取最多「鉀」的女性,中風發生率比攝取最少的女性降低了21%。而女性若有高血壓的話,「鉀」無法降低中風的發生率,但仍然可以降低死亡率。   Wassertheil-Smoller教授指出,美國農業部建議女性一天最少攝取4,700mg的鉀,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量則是一天3,510mg,不論是哪一個建議量,目前大部分女性的攝取量都未達標準。食物和水果是攝取「鉀」很好的來源,像是地瓜、香蕉、白豆(white beans)等都富含「鉀」,而「鉀」不僅會降低更年期婦女中風的發生率,也會降低死亡率。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中攝取「鉀」的來源是食物,而非補充品,這是一個很好的理由讓女性多吃水果和蔬菜。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中風期刊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roke」   )
+ read more
男人長得帥 精蟲品質反而差!
2014.09.05
男人長得帥 精蟲品質反而差!
  由於臉部特質能夠顯示出一個人的健康及智力,許多人基於基因遺傳的優生學概念,為了擁有在各方面都表現較良好的後代,會在擇偶時盡量尋找長相不錯的另一半。   然事實上,過去針對男性第二性徵是否與其生育力會呈現正向關係的討論,各方研究始終未有定論,日前最近一項西班牙研究則是指出,長得愈帥的男人,他們的精蟲品質卻是愈差。   這項來自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的研究共包括50名白人男學生的精液分析,這些男學生在蒐集精液前的3-5天須停止性行為與自慰,研究團隊再以世衛標準評估精液中的精蟲活動力與濃度。同時也拍下這些男學生的正面及側面大頭照,並作特殊處理以降低髮型對視覺效果的影響,再邀請一群男女對這些男學生的外表進行吸引力高低的評分。   統整兩項結果發現,睪固酮濃度愈高,臉部線條愈陽剛的男學生,他們的精蟲反而品質愈差!此外,研究也有一個有趣的觀察,那就是男性普遍比女性較會認為這些男學生的照片是吸引人的,這說明了男性一般會高估了其他男人對女性的吸引力。       資料來源:演化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 read more
年輕女性罹患心臟病預後較差
2014.09.04
年輕女性罹患心臟病預後較差
  日前一項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指出,雖然男性因心臟病而入院治療的比率比女性要高,但女性病患發生併發症及其死亡率等的表現都比男性差。   這項研究由Harlen Krumholz教授所領導,分析來自耶魯-紐黑文醫院中心2001-2010年間因急性心肌梗塞(AMI)入院治療的23萬筆患者資料,這些病患年齡在30-54歲之間。研究團隊以性別與年齡為分析變項,欲瞭解這些病患的住院率、以及入院後健康狀況。   分析的結果發現,雖然男性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治療的比率比女性高,但是女性病患一旦住院,她們待在醫院的時間將會比較長,同時會出現較多的併發症,且住院死亡率也比男性高。以年齡作為區分來看,在這十年間,較年長病患的入院比率降低了20%,但年輕病患卻不見任何下降趨勢,研究推測可能是年輕人缺乏心血管疾病意識,控制風險因子情形較差所致。   目前這個研究團隊正探究造成年輕女性心臟病患為高風險族群背後的生理、臨床及社會因素為何,並提醒醫師及相關健康照護提供專家應多向病患、政策制定者與大眾宣導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的知識,以降低年輕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入院率。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學院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泡麵增加女性代謝症候群風險 少吃為妙!
2014.09.03
泡麵增加女性代謝症候群風險 少吃為妙!
現代人工作生活繁忙,有時為了求快速以節省時間,會簡單吃泡麵解肚飢,不過最近一項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提醒女性要小心,常吃泡麵將會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進而容易得到心臟病及糖尿病,因此建議女性少吃泡麵為妙!   這個研究分析來自韓國國家健康及營養檢視調查10,711位成人的資料,其中女性所佔比例超過半數。結果發現,女性不管平日其他飲食狀況是否均衡,只要每週吃泡麵超過兩次以上,血壓、血糖及膽固醇都會上升,這些是代謝症候群的症狀,除了會造成腰部囤積過多脂肪,也將可能引起心臟病與糖尿病,女性不應輕忽。   特別的是,研究發現這個現象只在女性身上出現,同樣的行為對男性卻沒有產生影響,研究推測這可能是由於女性對飲食情形的報告比男性正確、或是女性生理本身對碳水化合物、脂肪與鹽分反應的敏感度比男性高,但確切的因果關係還須未來研究進一步再探究。而到底泡麵可以吃多少的量才不算是太多呢?研究主要作者Frank Hu表示,一個月吃1到2次尚可以接受,但每週都吃個幾次就算是過量。       資料來源:營養期刊(Journal of Nutrition)      
+ read more
老人照顧工作 女兒做得比兒子多!
2014.08.25
老人照顧工作 女兒做得比兒子多!
  傳統觀念視家務勞動與照顧工作為女人的責任,而婦女運動不斷努力希望能改變這樣的性別規範,讓女人能不再受到僵固的性別角色所縛。日前一項在美國社會學協會上發表的研究指出,雖然美國社會從1970年代開始慢慢走向性別平等,但即使到了2000年代,在家中,依然是女兒會竭盡所能照料好父母,但兒子還是做得很少!   這項由普林斯頓大學Angelina Grigoryeva教授領導的研究分析美國2004年的「健康與退休調查」中2萬6千名50歲以上成年人的資料。結果發現,家中女兒每個月花在照顧年老父母的時間平均有12.3小時,但男性卻只有5.6小時,也就是說,女兒在這上面所花費的時間是兒子的兩倍、或者是多花了將近7小時的時間。   研究指出,針對造成照顧父母的時間長短差異,在女兒部分因素眾多,最主要都與工作或育兒有關,但兒子卻只受家中其他照顧者如姊妹與其中一個家長能否提供照顧影響。根據研究,一旦兒子有一個姐妹,那麼他花在照顧工作上的時間就會減少,但這在女兒身上卻是完全相反,Grigoryeva教授解釋,這表示兒子們會將他們的照顧父母責任轉給了他們的姊妹。   研究提到,許多研究皆已指出家中的照顧者常在自己的工作與照顧工作間蠟燭兩頭燒,一來可能會使照顧者必須放棄工作、或被迫從事較低薪的工作,再者照顧工作也會造成照顧者因必須負擔照顧所需的沉重開銷而可能發生經濟困難。此外,由於女性與家庭的情感連結比男性緊密,家庭照顧工作對女性造成的壓力易使女性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死亡率較高等。由此可知,照顧工作的性別不平等對女性的經濟與健康都有莫大傷害。     資料來源:美國社會學協會年會(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s Annual Meeting)              
+ read more
台灣年長婦女血糖值深受配偶健康狀態影響
2014.08.21
台灣年長婦女血糖值深受配偶健康狀態影響
  在亞洲,婚後妻子須擔負的家庭照顧責任常比丈夫要重,家中老小都要由女人來照料,過去研究曾指出當配偶在年老時生病或失能,對女性健康造成的傷害將遠大於男性。近日又有一項由普林斯頓大學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所作的台灣研究再度證實這個結論,研究發現一旦丈夫的健康狀況愈差將會使妻子的血糖濃度上升,連帶造成妻子健康受損。   研究團隊使用台灣中老年人健康與生活追蹤研究的資料,當中包括597位54-90歲的健康成人,這些人在2000年接受健康檢查測量血糖且報告伴侶的健康狀況,並於2006年再進行一次。資料分析後發現,丈夫健康狀況在這六年間變差的婦女,其血糖濃度將會上升,但當情況相反時,丈夫的血糖並不受影響。惟當配偶過世時,男女雙方的血糖濃度都會上升。   研究作者之一Noreen Goldman表示,這項研究結果與過去發現一致,研究推測可能有多項因素造成這樣的性別差異,包括年長婦女因為照顧先生,使得她們沒有足夠時間休息、運動或例行性就醫,再者,長期或密集性的照顧工作可能導致婦女覺得孤立及憂鬱,進而影響飲食習慣、無法適當控制血糖。   然此研究由於使用台灣資料存在限制:台灣老一輩世代認為女性應是家庭主要照顧者,不願進入照護機構接受照顧,但年輕世代間的性別規範由於雙薪家庭模式的影響可能有所改變。不過,這項研究的結果對健康宣導者及醫事人員仍然有幫助,可以提醒他們應多加注意那些配偶患病或死亡的年長民眾之健康,他們較有可能成為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       資料來源:老化與健康期刊(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