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11.25
女人為何願意捐卵
女性捐卵並非易事,除了捐卵者需經過施打藥物刺激排卵的過程之外,取卵時的全身麻醉也有其風險。為了瞭解女性為何願意捐卵的原因,歐洲人類生殖及胚胎學會(ESHRE,
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針對來自11個歐洲國家、60間診所的1423名捐卵者做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各國的比例及情況不盡相同,但整體來看,捐卵者的平均年齡是27.4歲,46%的捐卵者是完全出自於助人的心態,32%除了因為想助人之外也同時是因為可以得到金錢的財務因素,完全出自於金錢誘因則有10%。研究指出金錢仍是重要的誘因,一般而言,多數人會願意幫助不孕者而去捐卵,但金錢會讓她們付諸行動。
資料來源: 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releases/263036.php
+ read more

2013.11.20
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恐與發生青光眼有關連
視神經受到破壞將導致發生青光眼,該疾病是造成美國民眾發生眼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過去研究曾證實停經婦女體內低雌激素濃度與罹患青光眼之間的關連性,雖然其中原因仍不明。近日一項多國合作的研究則表示,長期使用避孕藥同樣會使雌激素濃度變低,對發生青光眼將可能有類似的影響。
這項研究從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中選取3,406位40歲以上女性的資料進行分析,這些女性服用避孕藥超過三年以上。研究分析的結果顯示,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多年的女性發生青光眼疾病的風險提高5%,比服用時間較短的女性罹患風險高出一倍,其中原因研究推測可能是避孕藥使得女性體內雌激素濃度過低,才提高發生青光眼的機率。
研究表示這不是一項確定性的結論,並未證實兩者之間的直接因果關係,但仍提醒醫師應注意病患是否為高風險族群,若病患正在服用避孕藥,同時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的話,可能須接受定期篩檢。未來研究則應針對避孕藥與青光眼之間的因果關係進一步做瞭解。
資料來源:美國眼科學院會議(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meeting)
+ read more

2013.11.19
女性活得久不見得比較健康
一般認為女性活得比較長壽且比男性健康,但近日一項在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院年會上發表的研究卻對女性是否比男性健康提出疑問,表示雖然女性活得比較久但卻相對得付出一些健康代價,研究發現,女性的免疫系統疾病、過敏及氣喘的風險都比男性來得高。
研究指出,女性的免疫系統比男性健全,好處是對感染有抵抗力,但壞處則是好發自體免疫疾病。在美國西部,自體免疫疾病約佔所有疾病負擔的5%,但女性佔多數此類疾病患者的80%以上。
研究舉例,「自體免疫性低甲狀腺功能症」(Hashimoto's
disease)患者90%為女性,該疾病為一種慢性炎症反應,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患者從年輕時就會有輕微甲狀腺腫的問題,但甲狀腺功能的檢查都是正常的,多半在停經後較容易明顯發病。「白斑」(vitiligo)則是另一自體免疫機轉、先天黑色素細胞缺陷所產生的疾病,病徵為皮膚出現境界鮮明、形狀不規則的雪白的斑塊,女性患者比例稍超過半數。其餘女性患者比例界於之間的還包括葛瑞夫茲症(甲狀腺亢進症最常見的一種)、多發性硬化症、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
而氣喘與過敏性疾病雖然在前青春期男性患者比女性多,但進入成年階段後女性患者的比例慢慢會高於男性,這類疾病包括鼻炎、氣喘及食物過敏,研究推測可能是荷爾蒙狀態或脂肪細胞的改變所造成的影響。
研究最後認為,過敏及免疫系統專家與醫師應重視生理性別(sex)在這類疾病差異性表現的重要性,同時也應了解社會性別(gender)也會影響到男女取得健康照護資源的機會與管道。
資料來源: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學院年會(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AI)
+ read more

2013.11.07
60歲以下女性罹患糖尿病恐將提高心臟病風險
一般而言,在60歲以下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同年齡層的女性比男性要低,但最近發表的一項美國研究卻進一步發現,若本身有心臟病的風險因子之一—「糖尿病」,將對這些女性產生與男性不同的影響。
日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針對三份研究中包含超過1萬名男女參與者的資料進行分析,所有參與者皆無心臟病病史。結果發現,60歲以下年輕與中年女性有第二型糖尿病的話,她們得到冠狀動脈疾病的機會就大幅提高,風險增加了將近四倍之多,該風險數值已大概與男性心臟病風險相當。不過,糖尿病影響心臟病風險的情形卻在相同年齡層的男性身上並不明顯。
研究表示,其他風險因子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與吸菸對罹患心臟病的影響在研究中都未被發現有任何性別差異,唯獨糖尿病對女性心臟病的影響遠遠超過男性。研究推測可能有不一樣的基因及荷爾蒙因素影響著不同性別心臟病的發展過程,同時,不同性別對於醫囑與治療的順從程度也不一,這也可能是造成差異的原因之一,未來將須要更進一步研究瞭解。
資料來源:糖尿病照護期刊(Diabetes Care)
+ read more

2013.11.01
BRCA基因突變者血液中女性荷爾蒙濃度影響乳癌與卵巢癌...
罹患乳癌的風險因子中,具有BRCA1與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為乳癌與卵巢癌的高風險族群,日前一項英國大學學院(UCL)的研究進一步發現,這些帶有基因突變者的血液中女性荷爾蒙濃度異常問題,可能可以解釋為何她們較易罹患乳癌與卵巢癌,而非其他癌症。
這項研究測量1966位女性的子宮內膜厚度,並比較有與沒有BRCA1、BRCA2基因突變女性的血液中女性荷爾蒙濃度,其中共包括1573位無BRCA1、BRCA2基因突變女性、與203位BRCA1基因突變、190位BRCA2基因突變女性。結果發現,帶有基因突變者的女性荷爾蒙濃度確實比較高。
研究認為其中造成女性荷爾蒙濃度出現異常的原因,有可能是這些女性卵巢中出現某種與突變之BRCA1、BRCA2基因相關的機制有關,或者是突變的BRCA1、BRCA2基因改變細胞對荷爾蒙的敏感度,這都是未來研究須進一步瞭解的方向。
這項研究是第一個發現乳癌、卵巢癌風險不只是與BRCA1、BRCA2基因本身的缺陷有關,更開啟另一個更深入的研究問題。研究表示,許多有BRCA1、BRCA2基因突變問題的女性會因為自己是高風險族群而選擇直接切除乳房或卵巢,但這項研究希望未來能發展出較不具侵略性、較不極端的乳癌防治方法。
資料來源:刺針腫瘤醫學期刊(Lancet Oncology)
+ read more

2013.10.31
女性慢性疼痛比男性嚴重且複雜
最近一項來自澳洲阿得雷德大學的新研究發現,女性身上的慢性疼痛相較於男性較為複雜且不易治療,該研究認為男女疼痛問題應針對其不同的性別有不一樣的用藥方式與醫療處置。
這項研究主要為瞭解嚴重疼痛問題如何轉變為連續三個月以上的慢性疼痛、以及為何女性出現慢性疼痛的情形比起男性較為普遍。
這項研究結果發現,由於腦內的神經膠質細胞影響,使得男女會對疼痛有不一樣的經驗與反應。儘管疼痛發生的原因可能類似,但腦內機制作用證實,女性發生慢性疼痛的情況比男性更為複雜,且不好醫治。不過這並不代表女性發生疼痛的比率比男性要高,因為男女疼痛系統有許多地方都不同。
研究以發炎性腸道疾病為例表示,有些藥物對女性有效,但在男性身上則無效,因此這部分就需要有針對不同性別量身訂做的治療方式。研究希望未來研究能發展出針對特定性別更有效的疼痛舒緩藥物。
資料來源:澳紐麻醉醫學院疼痛醫學分部春季會議(ANZCA
the Faculty of Pain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