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2
雌激素狀態將影響更年期後女性的脂肪吸收與囤積部位
女性過多的脂肪會囤積於臀部及大腿部位,而男性則是在胃部,但在更年期過後,女性的多餘脂肪也會與男性一樣儲存在胃部周圍。這顯示了雌激素的分泌與脂肪囤積部位是有關連的,這個關連過去曾被指出,但背後的運作機制一直還缺乏相關研究。
為了瞭解其中機制,由康克迪亞大學運動科學系助理教授兼加拿大臨床營養研究主席進行的研究,比較23位女性在更年期前與更年期後的脂肪囤積情形,研究對象都在一定的年齡範圍內,且擁有相同的BMI值及脂肪組成。
研究發現,特定的蛋白質與酵素會在女性的更年期後更為活躍,而這些蛋白質的作用相當於脂肪囤積的效果,換言之,即女性在更年期後會囤積較多的脂肪。此外,更年期後的女性所消耗的脂肪也較更年期前的女性少。
雖然此研究結果非著重於脂肪的腹部囤積,但越多脂肪囤積,則腹部的脂肪也自然會越多。相較於囤積在臀部與大腿,脂肪囤積於腹部會有較高的健康風險,因為這與糖尿病、心臟疾病、中風、甚至其他的癌症有關。
這項研究結果不僅對更年期後的女性及他們的醫師是重要資訊,知道哪些特定的蛋白質與酵素造成脂肪囤積,也提供未來的減重研究一個更明確的目標。
資料來源:糖尿病期刊(issue of Diabetes)
+ read more
2013.04.09
美研究:服用大豆補充品無明顯改善婦女停經後生活品質
過去研究假設大豆中所含大豆異黃酮與雌激素的化學構造相似,被認為會減緩更年期婦女的停經症狀,但目前相關研究的結論仍未一致。去年8月一項美國研究就認為,植物性雌激素或纖維對停經症狀的發生並沒有任何影響,而最近又有另一項美國研究指出,以攝取大豆來改善停經後生活品質並沒有發生影響,反而還可能有副作用發生。
研究團隊分析OPUS研究的資料,選取當中403位年紀在40-60歲間、體重正常的停經女性,分為三組,分別為使用安慰劑、每日服用80毫克、及120毫克劑量大豆補充品。研究團隊以停經生活品質(MENQOL)問卷評估參與者使用不同劑量後一年及兩年的生活品質,問卷題目涵蓋四大部分包括血管收縮、心理、生理及性生活狀況,但結果顯示各組的分數並沒有明顯差異。
不過其中卻發現出現兩個嚴重副作用,一位每日服用120毫克大豆的女性,在14個月後被診斷出罹患乳癌;另一位女性每日服用80毫克,在21個月後確診罹患子宮內膜腺癌,但這兩個發現都仍須進一步調查瞭解。
這項結果呼應了那些發現大豆異黃酮無助於改善停經女性生活品質的研究,但由於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因此無法直接與過去研究進行比較。同時,研究還存在一些限制,包括參與者在研究最初的MENQOL分數已相對較低,且體重都在正常範圍內,研究認為或許受益於大豆異黃酮的族群並非在這兩個狀況內;參與者的停經平均時間長度為5年,有可能受益的時間是停經的初期;最後,研究中的大豆異黃酮種類主要是含daidzein成分,其他成分或許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資料來源:停經期刊(Menopause)
延伸閱讀
大豆補充品無助減緩骨質流失或停經症狀
+ read more
2013.04.02
腹部肥胖可能影響女性骨骼健康
肥胖在過去被認為可能對骨質密度的增加有益,有助預防骨質疏鬆及脆弱性骨折,但近來的研究開始出現質疑並發現肥胖對骨密度有負面影響,尤其是腹部的肥胖,最近一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就顯示,肥胖對骨骼健康可能造成傷害。
研究對象為40位18-48歲未停經的白人女性,參與者的骨密度皆正常且沒有骨折歷史,也沒有使用荷爾蒙避孕藥。研究結果發現,腹部肥胖程度最高的一組比程度最低的一組,海綿骨骨體積少了30%、骨強度較高及皮質骨孔隙度較大,骨骼形成的速率也降低64%,骨頭的力量明顯降弱,顯示腹部肥胖確實與骨骼健康呈現反向關聯。
肥胖在全球的盛行率愈來愈高,研究認為未來的研究應進一步瞭解腹部肥胖導致骨質變差而可能帶來的骨折風險。這項研究的侷限包括無法解釋因果關係,且目前結果無法廣泛適用在停經女性、其他種族及嚴重肥胖(BMI大於40)的女性身上。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 read more
2013.04.01
男女在疾病症狀與用藥上的差異
直至今日,醫學對於疾病的性別差異認識還是很少,尤其是對性別在疾病症狀、會影響疾病的社會及心理因素,以及衍生的治療和預防方式的影響都缺乏完整的瞭解。原因就是在過去四十年的醫學研究裡,研究對象僅著重男性病患,排除了女性。最近,義大利的帕瓦多大學附設醫院研究發現,在心血管疾病、癌症、肝病、骨質疏鬆四種疾病以及藥物使用上具有相當大的性別差異。
第一,典型被認為屬於男性疾病的心血管疾病,在女性身上有顯著不同的症狀:男性的心臟病徵兆為胸悶、胸痛;女性則是感到噁心與輕微的腹痛。女性的心臟病發病通常較嚴重且複雜,但女性卻常因出現非典型症狀,而未能受到進一步的必要檢查。
第二,男女在結腸癌的發病時間也有所不同,女性通常在晚年發病。結腸腫瘤的位置,女性與男性也不同,且特定的結腸癌治療對於女性有較好的效果。性別會影響病患接受癌症化療的反應效果,進而決定疾病的發展與存活率,這樣的差異在肺癌及皮膚癌上也有相同情形。
第三,膽硬化是一種病患多數為女性的肝病,研究發現女性的基因組合與荷爾蒙濃度是膽硬化、C型肝炎與骨質疏鬆的主要危險因子。
第四,骨質疏鬆雖被認為是典型的婦女疾病,但對於男性的影響也很大,且罹患骨質疏鬆的男性相較於女性有較高的死亡率。
最後,在阿斯匹靈及其他的藥物使用上,女性與男性也存在很大的差異,男女不同的身型、對藥物吸收與排出的時間、荷爾蒙,都會使藥物反應與副作用出現差異。此研究認為,應該要有更多、更廣泛的研究去發現臨床中的性別差異,以消弭兩性間於疾病治療上所受到不平等的對待。
來源:臨床化學和檢驗醫學期刊(Clinical Chemisi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CCLM)
+ read more
2013.03.25
新型複合式避孕藥恐提高有偏頭痛的女性發生血栓之風險
最近一項在美國神經學會會議上發表的美國研究指出,有偏頭痛問題的女性,特別是前兆型的偏頭痛,服用複合式避孕藥可能會提高發生血栓併發症的危險。
過去研究顯示偏頭痛跟中風之間出現關連性,且育齡年紀女性很多都有偏頭痛困擾,在美國複合式避孕藥有時會被拿來做治療偏頭痛用途,但此用途並不在避孕藥的核准適應症內。
2012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分析報告曾指出,較新型的複合式避孕藥會增加發生血栓之風險,因此這項研究針對145,304位在2001-2012年加入研究的女性,想瞭解這些有或無偏頭痛的女性使用此類避孕藥後,發生血栓的情形。
研究結果發現,女性有前兆的偏頭痛,使用較新型的複合式避孕藥,如:含Drospirenone-ethinyl
estradiol成分、含Norgestromin-ethinyl
estradiol成分的穿皮貼片、及含Etonogestrel-ethinyl
estradiol成分的陰道避孕環,深層靜脈血栓(DVT)、心肌梗塞(MI)、缺血性中風及肺栓塞的發生率,比沒有偏頭痛或者有無前兆的偏頭痛之女性,高出許多。
研究結果目前仍屬初步性的發現,未來還需進一步分析避孕藥使用時間長短對發生血栓的影響。研究的限制則包括缺乏調整年齡變項,還可能有潛在的疾病狀況或干擾因子未排除。
資料來源:美國神經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 read more
2013.03.21
更年期口服型雌激素療法 恐提高須進行膽囊切除術之風...
有關荷爾蒙療法對更年期婦女的健康影響一直有許多疑慮,自美國WHI研究2002年發表驚人發現,指出荷爾蒙療法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乳癌罹患風險,讓許多婦女漸停用荷爾蒙療法,世衛(WHO)也早已將複合型荷爾蒙療法及單獨雌激素療法都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質。去年美國預防工作小組(USPSTF)又重申其立場,反對使用荷爾蒙療法來預防慢性病,因為根據過去多項研究顯示,荷爾蒙療法可能增加女性中風、失智症、深部靜脈血栓、膽囊疾病及尿失禁的發生風險。
近日一項法國研究則發現,婦女使用荷爾蒙療法,將會提高進行膽囊切除術的機率。膽結石是在已發展國家較常見的疾病,50歲以上女性是高危險群,其他的風險因子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膽固醇、飲食差、兩次以上的生育數等,該疾病引起的併發症,嚴重將可能會須要進行膽囊切除手術。
研究參與者為70,928名法國女性,進行時間為1992-2008年,研究想要瞭解荷爾蒙療法是否會提高因膽結石併發症而進行膽囊切除術的風險。結果發現療法,荷爾蒙療法會增加須進行該手術的風險,尤其是口服型單獨雌激素(未添加黃體素)療法,然在貼布型及凝膠型卻沒有出現風險提高的情形。
研究特別提醒,應將膽結石疾病放進荷爾蒙療法可能引起的副作用項目中。其他醫師也表示,目前仍少有大型研究比較不同劑型的效益風險差異,而這個研究的結果暗示透過皮膚吸收的給藥途經可能比直接口服來得好一些。台灣女人連線還是要提醒婦女,長期使用荷爾蒙療法仍有致癌風險,目前只建議更年期症狀嚴重的婦女可短暫使用,但婦女仍需先與醫師討論評估風險及效益再做決定。
資料來源: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延伸閱讀
WHI對單獨服用雌激素的初步研究報告
美國預防工作小組再度反對賀爾蒙療法做預防慢性病用途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