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8
飲食失調問題影響女性的生育健康
飲食失調在西方國家是很常見的健康問題,特別容易在女孩或年輕女性的身上看到,根據估計,已開發國家中約有5%到10%的年輕女性有飲食失調的困擾,人數相當可觀。近日根據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所做的研究指出:有飲食失調問題的女性比起其他同年齡的女性較不可能生育小孩。
這份研究由赫爾辛基大學與芬蘭國家健康福利協會共同進行。研究者收集並檢視了1995-2010這15年間前往診所接受飲食失調治療的2,257位患者的就診資料,再與同樣年齡、性別與種族的9,028位受試者為對照組進行比較。
研究指出,最明顯可以看到的差異表現在厭食症的患者身上,她們懷孕的人數比例遠低於對照組的一半。與同年齡的其他女性相比,患有暴食症的女性在懷孕過程中流產的機率高達三倍以上;食慾過剩的女性流產機率則為其兩倍以上。在接受暴食症治療的女性當中,將近一半的女性在懷孕後以流產收場。
雖然這份研究並沒有對於飲食失調女性所面臨的生育問題提供一個因果解釋,不過,根據過去的研究結果,生育健康出狀況確實可部份歸因於飲食不正常所引起。過瘦或過胖的身體狀況都與不孕、流產的風險增高有所關聯。研究者同時提醒,飲食失調通常也和生理期不順或生理周期不正常有關,這很可能使得避孕措施受到忽略或不足,導致非預期懷孕的發生。
同時,研究者也指出,即便知道飲食失調的女性易面臨生育問題,想要預防問題的發生,但是,要對飲食失調的女性進行初期識別、提供有效照護措施與長期追蹤生理期週期等卻有其困難性。後續的相關研究已經開始進行,焦點將擺在飲食失調婦女懷孕與分娩的歷程。
資料來源: 國際飲食失調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 read more
2013.10.24
國際骨鬆基金會:骨質疏鬆是女性健康一大威脅
日前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IOF)的一項新報告指出,女性雖然平均餘命愈來愈長壽,但如果不好好照顧骨骼健康,將嚴重影響女性年老的生活品質。根據IOF數據,全球約有2億女性人口正受骨鬆問題所擾,50歲以上的婦女有三分之一因為骨鬆而發生骨折,因此呼籲停經婦女應重視這個健康問題。
這篇名為「停經婦女的骨骼健康照顧」(Bone Care for the
Postmenopausal
Woman)報告提到,50歲以上的婦女不論在家庭或社會上都扮演著照顧者、甚至是負擔家計的角色,家裡的年幼小孩、長者、及失能或生病的家屬常常都須由她們來照顧。維持骨骼健康不只對這些婦女本身有益,同時對其家人也是非常重要的。
該報告提醒,預防骨鬆的工作當然是愈早開始愈好,不過停經是對抗骨質流失、肌肉疲弱非常關鍵的時期,預防工作若在這個階段又延遲了,就會提高發生骨質疏鬆、跌倒及骨折的風險。據統計,45歲以上的婦女,因骨折而住院的總天數都比糖尿病、心臟病及乳癌要多,對生活造成不小的負擔。
此外,報告也特別呼籲,骨折的次級防護工作同等重要。曾有骨折經驗者發生二度骨折的風險,是從未發生骨折者的兩倍;停經婦女若出現手腕受傷或脊椎骨折,這通常都是未來出現更多骨折的前兆,因此應注意接受檢測與預防治療的必要性。最後,報告指出全球有20%的臀部骨折患者在一年內死亡,所以預防工作不容忽視。
資料來源: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
+ read more
2013.10.23
女性較常發生泌尿道感染問題 但住院治療以男性居多
近日一項美國亨利福特醫院(Henry Ford
Hospital)的研究發現,女性雖然比較容易發生泌尿道細菌感染問題,但相較之下,男性病患比較願意入院接受治療。
根據過去研究顯示,泌尿道感染病患一旦須入院治療,則醫療照顧的費用支出將增加十倍。為了要知道如何才能降低照護支出,研究團隊必須先瞭解病患住院情形,於是從美國國家急診部門資料庫中選取超過1
千萬名泌尿道感染病患資料進行分析,在這些資料中有16.7%病患有進一步入院接受治療。
研究比較1997年與2006-2009年間,因泌尿道感染前往醫院急診部看診病患與住院治療病患,發現兩段時間點的資料雖然看診病患增加2倍以上,但住院治療者增加更多,後者為前者的4.5倍。平均來說,美國健康照顧系統每年花在泌尿道感染病患身上的費用約1,600萬美元。
研究資料中的性別分析顯示,因泌尿道感染前往急診就醫的病患之比例以年長者居多,但此部分女性患者的高峰出現在15-25歲,與性活動開始的年紀相符。不過必須住院接受治療的部分,以年長的男性與嚴重腎臟感染者居多。
研究表示,泌尿道感染住院治療比率持續上升的原因,一部分有可能是美國人口不斷老化,不過這些病患日益遽增的糖尿病與其他疾病問題也會對此造成影響。研究認為,醫師在處理門診病患中的高風險族群應更為積極一些,將能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治療並降低照護支出。
資料來源:世界泌尿學期刊(World Journal of Urology)
+ read more
2013.10.21
WHI荷爾蒙療法試驗不支持用於慢性病預防
荷爾蒙療法(HRT)過去由於被發現使用後的風險大於效益,婦女健康行動計畫(WHI)研究因而終止。不過臨床上還是有停經婦女繼續在使用,而有關於長期使用對預防慢性病的風險效益則仍然是個問題。日前一項美國研究檢視分析2個WHI荷爾蒙療法研究,表示雖然對一部分的婦女HRT可以處理停經出現的一些症狀,但研究結果並不支持使用荷爾蒙來預防慢性病。
這項研究分析包括在1993年加入研究的27,347位50-79歲美國停經女性的資料,分為未切除子宮的女性合併接受結合型雌激素與合成黃體素製劑、或安慰劑;已切除的接受結合型雌激素、或安慰劑。前後者使用荷爾蒙療法分別長5.6年及7.2年,停用後仍持續追蹤6-8年才結束。
研究結果發現,同時接受結合型雌激素與合成黃體素製劑,風險大於效益。風險包括增加心血管疾病、乳癌、中風、肺栓塞、65歲以上發生失智、膽囊疾病及尿失禁風險;效益則是降低髖骨骨折、糖尿病及血管舒縮症狀。這些效益風險在停止使用後會漸漸消失,但增高的乳癌風險在研究追蹤期間內並未下降。
單獨接受結合型雌激素者,風險效益狀況較為平衡,使用會增加中風與靜脈栓塞風險,但骨折風險下降,停用後乳癌風險明顯下降,其餘狀況無太大差異。
這樣的結果顯示研究證據不支持使用合併雌激素與黃體素、或單獨雌激素以預防慢性病。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 read more
2013.10.15
維他命D無助於維持停經女性骨骼健康
鈣質與維他命D能否能幫助維持骨骼的健康,不同研究針對不同劑量與搭配會得到不一致的結論,去年3月美國預防工作服務小組所提出的結論是認為每日服用最高400IU的維他命D與1,000mg的鈣,並無法預防骨鬆性骨折的發生,且可能增加腎結石的發生機率。最近一項美國研究則發現,對停經婦女來說,鈣可以改善骨骼健康,但維他命D補充品則無此效果。
骨代謝是身體汰換舊骨骼的自然過程,在年輕時,身體會再形成新骨頭以替代流失掉的部分,不過到了30歲之後女性的骨密度會開始下降,停經以後速度更會加快,骨質疏鬆便是因為換新的速度沒有流失得快所造成。
這項研究將159位停經婦女分為合併使用維他命D與鈣、每日服用1,200毫克的鈣、每日服用4,000IU的維他命D、以及安慰劑四組。研究測量骨代謝標記長達6個月,以瞭解這些補充品對維持骨健康是否真正有益。
結果顯示,每天服用鈣補充品顯著降低骨代謝的速度,但維他命D卻沒有同樣的效果。不過研究也提醒必須小心過量的鈣對血管健康可能造成的副作用,婦女應先向醫師諮詢相關狀況再決定是否需要服用。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read more
2013.10.11
大豆蛋白、抗憂鬱劑無助改善攝護腺癌患者熱潮紅狀況
更年期女性因為體內荷爾蒙變化會出現熱潮紅、盜汗、燥熱等生理表現,這樣的症狀同時也在男性攝護腺患者接受荷爾蒙療法時可能會發生。日前一項美國研究指出,不像更年期女性一樣,大豆蛋白及抗憂鬱劑並不能改善這些男性患者的不適情形。
研究指出,攝護腺患者通常接受荷爾蒙療法降低雄性激素,以防止癌細胞因雄性激素刺激而成長,而當體內荷爾蒙發生改變時,生理會出現熱潮紅的反應,目前這些男性患者中約有80%會出現熱潮紅。因此,研究希望瞭解大豆蛋白及抗憂鬱劑能否減輕他們的熱潮紅狀況。
研究挑選120名46-91歲攝護腺患者,這些患者因接受荷爾蒙療而出現雄性激素缺乏情形。研究將抗憂鬱劑、大豆蛋白、安慰劑及奶粉以不同方式進行搭配,給予這些患者使用。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單獨服用抗憂鬱劑或大豆蛋白,或者是將兩者併服,都對男性患者的熱潮紅狀況沒有明顯改善作用。
此研究結果說明了對更年期女性可能有用的治療,在這些男性身上相對來講效益卻比較低,未來應特別針對這群男性患者找出更佳的治療方法。
資料來源:臨床腫瘤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