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多吃蔬果可能有助降低雌激素受體陰性乳癌罹患風險
2013.01.30
多吃蔬果可能有助降低雌激素受體陰性乳癌罹患風險
  過去都假設多吃蔬菜水果應該能使乳癌罹患風險降低,但就目前現有證據仍未有定論,不過最近一項美國研究發現攝取蔬果與雌激素受體陰性乳癌(estrogen receptor-negative (ER-) breast cancer)風險的降低,存在關連性。   乳癌分為好多種亞型(subtypes),其中包括雌激素受體陰性、陽性乳癌等等共五種亞型,雌激素受體陰性乳癌的存活率及受雌激素影響程度都比陽性的要低,約佔所有乳癌的15-20%。   這項研究分析20個世代研究,追蹤的最長時間為11-20年。結果發現女性的蔬菜與水果的總攝取量愈高,罹患雌激素受體陰性乳癌風險愈低,但對全類型乳癌及雌激素受體陽性乳癌的罹患風險並沒有影響,顯示蔬果攝取對特定亞型的乳癌可能產生作用。未來研究方向應特別針對受雌激素受體狀態影響的乳癌類型,瞭解其中病因為何。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女性在減重手術後一年內應避免懷孕
2013.01.21
女性在減重手術後一年內應避免懷孕
最近一項英國回顧性研究指出,曾經動過減重手術的女性,應至少等待一年以上的時間再準備懷孕,而且也應充分瞭解減重手術後懷孕的相關資訊。   這項研究報告提到,肥胖會提高懷孕生產相關併發症,育齡女性的肥胖盛行率從2005年24.2%逐年持續上升,預計在2015年將達28.3%,但育齡女性接受減重手術的人數也愈來愈多。過去有研究發現,女性在減重手術後才懷孕,發生併發症的機率,會比肥胖女性懷孕低;不過,減重手術後懷孕也存在併發症風險,如束帶滑脫與移動導致嚴重嘔吐,24%在減重後懷孕曾發生胃間隔術的間隔洩漏問題。   依據目前研究證據,研究作者建議在減重手術結束的至少一年內,病患應該避免懷孕生產。在收集到的證據中,其中一個研究就指出,在減重手術後的18個月內懷孕,發生自然流產的機率(31%),比18個月後才懷孕卻自然流產(18%),高出13%。   此外,研究也建議在手術後想懷孕生產的女性,在還未懷孕的階段應瞭解避孕、營養、增重及維他命補充等資訊與接受相關諮詢,產科及外科應將這個族群的女性視為高風險,並集結多種科別的醫師提供她們整合性的照護。      資料來源:婦產科期刊(The Obstetrician & Gynaecologist)    
+ read more
吃草莓、藍莓可助女性降低心肌梗塞風險
2013.01.17
吃草莓、藍莓可助女性降低心肌梗塞風險
  有愈來愈多研究顯示,飲食中黃酮類化合物對血管內皮功能及控制血壓有益處,這類成分一般在蔬果、紅酒及茶中都可找到。最近一項美國哈佛大學研究指出,年輕及中年女性多攝取一種在草莓及藍莓中的花青素,同樣是黃酮類化合物的一種,可以減少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   許多研究發現在吸菸或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年輕及中年女性身上,心肌梗塞的罹患風險一直在上升,但卻對這些女性的飲食習慣鮮少了解。因此,這項研究針對護士健康研究中93,600位25-42歲的女性進行研究,每四年調查一次她們的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追蹤18年之久,最後共有405件心肌梗塞案例,發生的中位數年紀為48.9歲。   研究以飲食為基礎進行分析,女性每周吃三份以上的草莓或藍莓,比吃很少量的女性,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降低34%( HR 0.66, 95% CI 0.40 to 1.08, P=0.09)。調整多個干擾因子後,風險降低的數值為32%,把其他健康狀況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加入分析中,也同樣並未影響結果。   研究表示,蔬果的總攝取量多寡並未改變結果,顯示這項益處只有在攝取含豐富花青素成分的食物時才產生,但這項研究並未證實或支持以替代補充品也有同樣效果,仍是建議以健康飲食為主。未來研究應解釋其中機制為何,並瞭解劑量反應情形,評估長期臨床試驗的終點。       資料來源:循環期刊(Circulation)      
+ read more
含佐沛眠(zolpidem)成分失眠治療藥品 恐致隔日注意力不集中 美FDA建議女性減半劑量服用
2013.01.14
含佐沛眠(zolpidem)成分失眠治療藥品 恐致隔日注意力...
  美國FDA近期發布有關含zolpidem成分治療失眠藥品之用藥安全資訊,說明該藥品睡前使用後,次日早晨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之風險,應避免從事需要注意力之活動,例如開車、操作機械等工作,而且女性的風險高於男性。美國FDA建議含該成分藥品廠商修訂該藥品仿單(說明書)中有關用法用量內容,包括: 1. 針對女性:降低每日建議用量,速效劑型由每日10mg降低至5mg;緩釋劑型,由每日12.5mg降低至6.25mg。 2. 針對男性:建議於仿單中提醒醫師先行考量使用每日較低用量(速效劑型以5mg;緩釋劑型以6.25 mg)。   食品藥物管理局說明,衛生署核准含zolpidem成分製劑藥品共計19張,核准適應症為「失眠症」,其中速效劑型18張,緩釋劑型1張,且該等藥品仿單已標示可能出現警覺性減弱、思睡之不良反應。另,國內核准含該成分緩釋劑型藥品之成人每日建議用量為6.25mg,速效劑型藥品之成人每日建議用量為10mg。該局將蒐集國內外相關資訊,提請藥品安全諮議小組會議討論,評估是否須降低含該成分藥品之每日建議用量。 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醫師,所開處方有含該成分藥品時,建議應先考量使用較低劑量,並應提醒病患,須注意次日早晨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之情形,儘可能避免需高警覺之活動,例如開車、操作機械等工作。食品藥物管理局並提醒病患,不可任意停藥或改變劑量,若有任何疑問或不適,請與原處方醫師討論是否調整劑量之問題,並應注意用藥次日早晨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之情形。 此外,食品藥物管理局已建立藥物安全資訊主動監控機制,除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之外,對於安全有關訊息,隨時進行瞭解,以保障民眾之用藥安全,提醒醫療人員或病患懷疑因為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時,請立即通報給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網站:http://adr.doh.gov.tw。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 read more
父親的心理健康恐影響孩童發展
2013.01.08
父親的心理健康恐影響孩童發展
過去多數研究都指出,母親在懷孕期間及生產後的心理健康狀況,可能會對孩童健康造成影響,但近日一項挪威研究提出另一種論點,認為父親心理健康狀況也是孩童發展狀況的風險因子之一,不如過去將所有責任都擺在母親身上。   這項研究分析3萬1千名挪威孩童及他們的家長,調查父親在母親懷孕第4-5個月之間的心理健康狀況,同時也瞭解母親狀況,及孩子在三歲時的行為、社會、情緒發展情形,包括是否曾經驗情緒不穩、吵架或出現焦慮感。   結果有3%的父親表示曾有高度的沮喪憂鬱感覺,而三歲時有嚴重情緒問題的孩童,正好他們的父親也是最憂鬱的一群,但這項研究並非呈現兩者間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目前僅發現存在關連性。研究推測,可能是父親將心理疾病的風險遺傳給小孩,也可能是母親受到父親憂鬱情緒的影響,進而傷害到未出生的胎兒。同時,母親的荷爾蒙分泌也可能受到改變,使得自己的睡眠及心理狀態變差。   這項研究的資料屬於參與者自我呈報性質,成為研究的限制之一。但這項研究提醒了醫師,當一個母親因心理問題就診時,醫師也應詢問並瞭解孩子父親的狀況,這是過去可能從未被注意的問題。      資料來源:小兒科學期刊(Pediatrics)    
+ read more
女性每周走路3小時以上 可降低中風風險
2013.01.07
女性每周走路3小時以上 可降低中風風險
  過去曾有數個研究指出,男性定期運動將可降低罹患中風的危險,同時中風後的復原速度也因運動而加快,最近一項西班牙研究則發現,運動同樣也對女性維持心血管健康有很大的益處。   這項研究調查3萬3千名29-69歲男女在1992-1996年間的運動習慣,並持續追蹤至2006年再診斷這些參與者的心血管疾病狀況,最後有442位罹患中風。分析的結果顯示,女性每周走路超過3小時,比完全沒有運動,罹患中風的風險降低了43%,但在研究中並未發現男性身上有此傾向,推測可能是參與的男性平均身型都較勻稱,罹患中風的風險本來就低。   研究也提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周至少適度運動2.5小時,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維持良好健康,這項研究呼應過去研究以及世衛的建議。      資料來源:中風期刊(Strok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