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可經由初經年齡預測
2012.11.23
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可經由初經年齡預測
  心血管疾病是全美女性十大死因的首位,在台灣同樣位居前列,根據2011年衛生署統計,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分居女性十大死因的第二與第四位!然而,與男性相較,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時間通常較晚,且一般用以評估男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對女性並不適用,因此女性的心血管疾病問題很可能被忽略。而近日就有一項特別針對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美國研究指出,初經年齡會影響肥胖、腰圍及BMI值,這些都是可預測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   這項研究1,638位40歲以上的參與者來自2002-2005年間進行的美國佛萊明罕心臟研究(FHS),研究期間參與者沒有懷孕、體重也不超過160公斤。研究分析參與者的內臟腹部肥胖(VAT)及皮下肥胖(SAT),呈現兩者與幾項女性生育因素之間的關係。   在排除飲食、停經狀態、使用荷爾蒙療法、年齡等變項後,研究發現女性初經的年齡與全身不限部位的整體脂肪量具關連性,初經來的時間愈早,肥胖狀況愈明顯。研究建議未來研究應進一步釐清內臟腹部肥胖與主動脈周圍脂肪之間的關係,以分析這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性別差異可能有何關連,而家長也可以在女兒初經來時,提醒她們注意肥胖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與新陳代謝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read more
從事某些工作恐提高女性乳癌罹患風險
2012.11.22
從事某些工作恐提高女性乳癌罹患風險
  乳癌是已開發國家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北美女性罹患比率高居全球首位。在工作場域中有許多會對內分泌產生干擾並提高乳癌罹患風險的化學物質及致癌物質,最近一項加拿大研究就指出,女性在酒吧、塑膠、食品包裝工廠及農業工作,乳癌風險都相對提高。   這項研究隨機選取1,006位乳癌病例及對照組1,147位,以問卷與訪談方式收集參與者的職業與生育資料,其中職業資料以工作環境暴露於致癌物質與內分泌干擾物質的可能性進行編碼分類,並同時檢視這些乳癌病患有關內分泌受體狀態部分的腫瘤病理學。   結果顯示,女性在酒吧、賭場、自動化塑膠工廠、金屬加工製造工廠、食品罐頭工廠工作,以及從事農業工作,乳癌的罹患風險都提高,且停經前的乳癌風險以在自動化塑膠及食品罐頭工廠者提高最多。   過去常忽略工作環境中有害物質與乳癌風險之間的關係,這項研結果強調了職業研究應找出環境風險因子的重要性,並詳實紀錄乳癌病患的就業種類歷史,也應從立法保護層面對職場中有害化學物質的暴露量提出修正與限制。     資料來源:環境衛生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 read more
基因發現解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性別差異
2012.11.21
基因發現解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性別差異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全球大概有1%人口為患者,吸菸、飲食等生活型態、懷孕及感染都會影響發病,但基因也扮演重要角色,近日一項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最新研究更進一步發現,造成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患者的原因是女性X染色體上的基因所致。   該校英國流行病學中心關節炎研究的科學家選取27,000個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的DNA樣本以及健康的控制組進行研究,結果發現14個新基因會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再加上先前同一單位已指認的32個基因,共計找出46個基因與類風性關節炎相關,而目前已有針對其中3個基因的治療藥物,未來將發展適合其餘43個基因的藥物。   這次發現的特別之處在於某些特定基因是只出現在女性X染色體上,這將可以解釋為何現今類風濕性關節炎女性患者高出男性患者三倍。且雖然臨床上的病患一開始有類似症狀,但疾病的發展路徑卻可能是不同的,未來研究團隊將持續探究這些基因改變是如何影響生物程序進而導致該疾病,最終將有助於分類相似的病患,給予不同的治療。     資料來源:自然基因學(Nature Genetics)    
+ read more
不明原因不孕可能與男性精子受損有關
2012.11.20
不明原因不孕可能與男性精子受損有關
根據報告,每年全球約有一百萬對伴侶接受醫療介入協助生殖,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由於醫生無法找到造成不孕的明顯原因,被歸類為不明原因不孕或原發性不孕,但近日一項英國女皇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研究發現,男性精子受到高度損害可能是導致發生原發性不孕的原因之一。 這項研究針對239對原發性不孕伴侶進行分析,發現其中80%的不孕是因為男方的精子已受到嚴重損害,此外,使用人工授精技術後能成功懷孕的機率,可能也會受到男性精子DNA受損數量所影響,少量約15%的精子受損屬正常範圍,但若受損量超過25%的話,成功懷孕的機率就會降低。 這個研究結果雖然並未發現一個新的醫療介入幫助懷孕方式,但卻提供未來發展能解決原發性不孕問題之具體方向,將有助不孕伴侶省下很多花在無效醫療方式的金錢與時間。     資料來源:生殖生醫科學線上(Reporductive BioMedicine Online)    
+ read more
亞洲女性具特定基因變異 肺癌風險恐提高
2012.11.16
亞洲女性具特定基因變異 肺癌風險恐提高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因第七位,且在東亞地區,大多數被診斷出有肺癌的女性並沒有吸菸習慣,近日一項結合多國科學家所做研究發現,在三個基因區出現變異可以說明除了環境因素之外,何以亞洲從未吸菸的女性易患肺癌。 這項研究由亞洲女性肺癌聯盟(Female Lung Cancer Consortium in Asia)所做,是目前針對非抽菸女性最大型的全基因組研究,蒐集來自過去14項研究共14,000位亞洲女性的資料,其中6,600位罹患肺癌、7,500位則無,資料中亦涵蓋環境因素如暴露於二手煙的資訊。 分析的結果發現,亞洲非吸菸的女性罹患肺癌,可能與在第六號染色體上的兩處以及第十號染色體的一處出現基因變異有關連,第十號染色體的發現尤其重要,是過去相關研究都不曾提及過的。只要有這三處基因變異的其中一個,還可能會增加因環境菸害而罹患肺癌的風險,不過這部分的觀察還須進一步研究才有定論。研究表示,未來將利用這樣的發現並結合過去不同人口中的環境因素資料,以深入瞭解遺傳性基因與環境暴露導致肺癌兩者間的關係。     資料來源:自然基因學(Nature Genetics)    
+ read more
女性偏頭痛恐提高發生腦部病變
2012.11.15
女性偏頭痛恐提高發生腦部病變
過去核磁共振攝影在偏頭痛病患身上曾發現有不尋常的腦部病變狀況,但對於到底是偏頭痛發展成腦部病變,或者是因後者而引起前者,目前仍未有答案。最近一項荷蘭研究表示,女性有偏頭痛將較可能發展腦部白質病變(deep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這項追蹤十年的研究於2000年選取295位偏頭痛病患及140位對照組,在研究的第一年及最後一年以核磁共振攝影檢查瞭解腦部病變的發展。調整年紀、性別、高血壓、糖尿病等變項後,分析結果發現,在女性部分,有偏頭痛者比無偏頭痛者,腦部白質病變發生率及病變惡化速度都提高,但是偏頭痛的頻率與嚴重性目前發現未加速病變惡化,因此,研究推測腦部病變並非由偏頭痛直接造成,可能是引起頭痛的其它相關原因才是主因。而偏頭痛與腦部病變的關連性在這項研究中只出現在女性身上,男性部分則不存在。 此外,過去研究指出失智、中風與此腦部病變有關連,不過這項研究並未發現偏頭痛有造成認知能力下降或中風風險增加的情形。研究認為未來應朝關注偏頭痛與缺血、缺血性中風之間關連性的方向進行研究。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