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30
改變飲食習慣有助停經女性減重
過去的減重瘦身方式強調控制每日熱量攝取,創造能量負平衡以達到減重效果,但這樣的方法雖然有效,卻無法讓人持續維持或得到滿足感。最近一項美國研究轉向研究改變長期的飲食習慣與行為對減重的影響,發現對停經女性而言,少吃某些種類的食物可達到長期減重並維持標準體重的目標。
2002-2008年WOMAN研究設計可減重10%的生活型態介入方式,調查是否對停經後女性的血脂變化會產生影響。這項研究分析WOMAN研究的資料,結果發現,以6個月的時間來看,少吃甜食、油炸食物及含糖飲料等、減少外食、以及增加魚類的攝取,會影響體重;以48個月來看,少吃甜食、肉類、起司及含糖飲料等,以及增加魚類與蔬果的攝取,將具減重效果,惟減少外食並未發現會減重,但增加運動量也有減重效果。
這項研究結果說明無論以短期或長期來看,少吃甜點及少喝含糖飲料都可以達到減重效果,但增加蔬果及減少肉類、起司的攝取,在短期內則看不見效果,須長時間才顯著。而研究的限制,包括飲食行為及運動量都屬自我呈報性質、在6個月內的季節變化可能會影響蔬果的攝取量、及缺乏正餐之間吃甜點頻率的相關資料。
資料來源:營養飲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 read more
2012.08.28
女性希望瞭解乳房重建手術的選擇與術後狀況
過去有研究曾指出,70%的女性乳癌患者未曾被告知所有她們可選擇的乳房重建方式,最近一項由美國整形外科醫師學會(ASPS)所做的調查則顯示,有近九成的女性希望在接受治療前,先真正瞭解進行乳房重建手術的結果會是什麼樣子。
這項調查的結果指出,多數女性希望不只是可以在乳房重建手術前先看術前術後差異的照片,她們想要真正看到不同重建手術過程的結果,並有機會與曾進行過這些手術的乳癌倖存者一同討論。調查的其它結果也顯示,只有23%的女性知道乳房重建可選擇的所有方式;22%的女性清楚術後可預期的品質;19%的女性知道接受治療、以及決定進行重建手術的時間點,將對她們可以擁有的治療選擇及結果有重大影響。
美國整形外科醫師學會將在今年10月17日乳房重建意識覺醒日舉辦一場會議,讓考慮進行乳房重建手術的病患與已進行過手術的乳癌倖存者能針對這樣的議題進行討論,藉此提昇乳癌病患對乳房重建手術選擇的自主意識。
資料來源:美國整形外科醫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ons, ASPS)
+ read more
2012.08.27
父親生育年紀愈大恐增加孩子罹患心智疾病風險
過去一般認為遺傳疾病與母親有關,但近日一項冰島研究表示,男性年紀愈長,精蟲中的遺傳基因突變的數量將增加愈多,提高生出患有自閉症及精神分裂等遺傳疾病孩子的機率。
研究團隊蒐集冰島78個有自閉症或精神分裂孩子的家庭資料,將家庭成員的基因組進行定序比對,結果發現,父親的年齡對孩子發生前述疾病的基因風險有重大影響,且父親自青春期開始的年齡平均每增加一歲,後代就會增加兩個基因突變的發生。不過由於造成後代健康問題的因素眾多,研究認為很難去界定對男性來說在哪個年紀這會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但研究強調,過去研究發現女性愈晚生小孩,寶寶罹患唐氏症及其他罕見染色體異常的病症風險將增加,但這項研究呈現的是,年長男性將會比女性傳遞更多突變的基因給小孩。
資料來源:自然期刊(Nature)
+ read more
2012.08.16
愛滋病療法效益的性別差異
女性佔全球的愛滋病患人口將近一半,但近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及德州大學研究卻發現,在愛滋病治療藥物的臨床試驗中,女性受試者所佔的比例相當低,且藥物的效益可能存在性別差異。
這項研究檢視2000-2008年送至美國FDA資料庫的40個臨床試驗,但在這些研究中女性受試者僅佔所有受試者的20%。研究發現,男女愛滋病患在接受抗反轉錄病毒療法48週後的病毒負荷量,在統計上或臨床上都沒有出現顯著差異,但在一些子群體分析中,發現該療法確實存在對男性比較有利的結果。
研究表示,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男女對某些藥物的代謝存在差異,且藥物在男女身上有不同的副作用產生,會影響不同性別患者對同一療法的服藥順從性,而對於發展新的HIV療法來說,這將會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面向。
資料來源:愛滋病患照護及性傳染病期刊(AIDS Patient
Care and STDs)
+ read more
2012.08.09
果蠅基因研究可能發現為何女性比男性活得久
近日一項澳洲與英國的共同研究指出,雄性果蠅的粒線體DNA突變會影響老化死亡的速度,這將可提供線索以解釋為何在動物界雌性多半比雄性長壽的現象。
研究團隊使用果蠅進行基因與老化的研究,主要由於果蠅的生物程序與其他動物類似,人類也包括在內,而果蠅的生命週期約一個月,若要研究世代影響所需花費的時間不長。
研究結果發現,粒線體DNA突變使雄性老化,同樣的突變對雌性老化卻沒有影響,且粒線體DNA是透過卵子傳給後代,導致物競天擇的過程也無法篩選出那些不利於雄性的粒線體DNA突變,代代遺傳後這些只傷害雄性的突變便會持續累積。再者,突變並不是只存在於一處,而是散佈在粒線體基因組的各處。
主要作者Damian
Dowling研究員表示,這項研究也發現粒線體DNA突變與雄性不孕之間有關連性,顯示在基因突變對男性健康的影響上,粒線體扮演重要角色。研究現階段的任務將進一步瞭解雄性是否有哪些基因機制能產生自我保護的作用,以抵抗這些具有傷害性的基因突變。
資料來源: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
+ read more
2012.08.07
廣告中理想男性氣概形象 恐對男性造成負面影響
過去許多研究曾指出廣告內容對女性及兒童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但對於男性的影響卻鮮少關注,近日一項美國伊利諾大學的研究指出,對於廣告傳達的男性氣概影像與內容,多數男性會產生負面的感受。
研究發現,在廣告中常呈現聚會狂歡或性生活活躍的情境與暗示,部分男性認為這是對於他們性別角色的負面展示,因此會產生負面的反應,包括懷疑、迴避及冷漠,而部分偏正面的反應則有增強、努力及追逐,傾向視廣告為增強某部分自我的刺激工具。
研究作者Cele
Otnes教授表示,當人們在觀看廣告時會產生某些攻擊及防衛機制,如果感到受威脅,就會無法對廣告中的人物或產品產生認同,Otnes教授認為廣告中的男性形象過於刻板及狹隘,應擴展這個光譜,讓在真實生活男性所扮演的其他角色也多出現在廣告當中,如:父親、丈夫等等。且現今美國有32%家戶的主要購物者為男性,廣告行銷應找出比較有效且適切的方式來吸引男性消費族群。
資料來源:性別、文化及消費行為(Gender, Culture, and
Consumer Behavior)
+ read more